分享

"脱口秀"节目在中国

 梦见市2014 2014-05-13

脱中秀在中国

电视是20世纪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伟大发明之一。电视的普及使“地球村”的概念成为人们眼前活生生的现实。20世纪50年代末诞生的中国电视事业,经过4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蔚为大观。到1997年,我国经过正式批准成立的电视台有3000多个,电视观众1094亿人;城市观众平均能收看15套节目,农村观众平均为6套节目。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视大国。电视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收看电视的行为方式和节目取向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脱口秀”节目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脱口秀”所谓何物

TALKSHOW的音义译是广播电视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其字面的意思是“交谈的展示”,香港则音义结合地译为“脱口秀”。它给人的直觉突出了主持人“脱口而出”的语言机敏和较多的表演色彩,不但声音相近而且也颇为形象生动。

“脱口秀”作为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这一概念最早是在广播节目中出现的。这类节目的形式有的是一个人的“独白”,有的是两人或多人的“对话”,其共同点,一是在传播上力求贴近听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二是仍处在“单向传播”阶段。直到主持人节目大量涌现之后,才真正实现了把人际交谈这种形式引入电子大众传播的愿望。与传统的“广播谈话”节目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脱口秀”是人际传播“双向交流”的原生态展示,最起码我们可以看到主持人与嘉宾之间“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及时反馈的双向交流。可以说“双向交流”是区别于以往“广播谈话”节目的显著特征。那么,是不是具有“双向交流”特征的节目都可以视作“谈话节目”呢?回答是否定的。例如电视中的“点歌”、“投诉”、“咨询”等,这些节目不以思想观念、感情心理的深层交流为目的,而是运用“信件”,提供各类服务的节目。因此,我们首先可以从内容性质上归类,“脱口秀”属于评论类节目,也就是说不管其具体内容是时政的、文化的、艺术的、经济的、社会的,一个共同点--围绕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

我们再从形式上作进一步的廓清。眼下以“谈话”形式做深层次交流的节目很多,有时候不免“望文生义”,把各类专访节目也一并称为谈话节目(也有一概称为“访谈节目”的)。因为专访也好,谈话也好,都是以主持人的“采访”及彼此间的谈话构成了这类节目。在形形色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于此类节目的称谓中,我赞成这样的划分:访谈节目是对电视节目中的“专访和谈话节目的统称”。

“脱口秀”与专访节目在内容与形式上有许多交叉,如专访节目有时也有观众的参与,但是观众的参与在专访节目中处于次要的、从属的位置,不仅话量少,而且以向专访对象的征询、质疑为主,不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为目的。而脱口秀则不然,一是受众的直接参与是构成脱口秀不可或缺的人员要素;二是在脱口秀的主持人的意识和操作中,受众与嘉宾发表见解的机会均等,围绕一个共同的问题,参加者既是说话人同时也是受话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群言式”是脱口秀的本质特征。至此我们可以给脱口秀做如下界定:由主持人邀集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

这一界定有如下含义:

首先,脱口秀的人员构成。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具体组织者,如若没有主持人的现场组织调控,群龙无首,混乱无序的状态自然不成其为节目。嘉宾是指与讨论话题有关的人士,或是有研究、有见解的具有权威性的嘉宾,或是有代表性、有典型意义的嘉宾。

第二,话题。人们常说谈话节目选题正确就有了一半的成功。话题虽然范围广泛,但都是严肃的,与国家、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的,而不是无聊的闲言碎语。选题的原则为:重要性、普遍性、热点性(含永恒性),也有人通俗地概括为“群众关心、领导重视、有普遍意义”。

第三,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谈话氛围是谈话节目的标志性特色。要让不相识的人们,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地位的受众,乐于在一个特别的时空里互相敞开心扉,开诚布公,说真话,说实话,不仅如此,谈话者投入的热忱甚至忘了是面对摄像机和麦克风,是要传播出去的谈话。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除了参与者对话题有谈话愿望之外,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有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谈话氛围。

第四,所谈论的话题并不强求一个统一的结论,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上便是我们对脱口秀的界定,这是一种相对比较狭义的理解,虽然人们时常把各类专访节目与这里所指的脱口秀笼而统之地称为脱口秀,但是将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集中在一起进行分类、研究,毕竟是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能使其固有的运动规律更加凸现出来,而且对于实践也具有更为明确的指导意义。

 

二、目前“脱口秀节目的现象

(一)话题选择的价值取向。今天的中国,每个城市都在飞速发展着,天天都有自己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出现。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话题才适合脱口秀节目的定位呢?有些事本身不错,但比较单纯,可供探讨的余地不大;有些事情很有特点,但缺乏深入挖掘的可能和较为普遍的社会意义;有些话题可能很有意义,但又暂时不为社会广泛关注,或距离群众的生活较远;也有些话题虽然新颖,但政策界限难以把握,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议等,这些问题都是在确定话题时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如何才能把握好脱口秀节目的主题呢?

首先是多说“真”话。真实既是电视节目的美学基础,更是电视节目的生命所在。脱口秀节目“真”的程度往往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宽容程度。目前编导与主持人煞费苦心,“度”不够“情趣”凑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然的,但愿这个过渡是个短暂的不使观众厌烦的每况愈下的过渡。其次是善说“硬”话。“硬”话的反面是软话,是“补台”的顺情话。“良药苦口利于病”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可常常被开惯“顺风船”的领导者所厌烦。脱口秀节目不仅要进行道德讨论,更应着力于培养人们的理性精神,要鼓励人们追求美好的社会生活理想,更应着力前行于真正实话实说的政治制度的有效保证。

第三是敢说“刺”话。 鲁迅先生提倡做“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的勇士,并身体力行。在昏暗的旧中国先生尚且如此,身处改革开放时期,做为呼唤真言时代的喉舌的电视台,又有什么理由不多谈匡正时弊的箴言刺语呢?大众传播媒介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它传播什么,而在于它本身是什么,人们要求于它的是其自身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走向成熟社会,需要的是一语中的的话语和一针见血的批评。

第四是畅说“民”话。“民”话即老百姓的话,脱口秀节目的真谛在于为民代言,说老百姓想说又听得懂的话。要达到此目的,并非易事,还是那句老话: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而整日坐等新闻,等待大事到来抱出“独家新闻”的做法是做不出老百姓心声的节目的。

(二)媒介人物(主持人)的素质欠缺。如果要为脱口秀节目寻找一个灵魂,那么它的主持人将当之无愧。在脱口秀节目里,节目主持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电视业发达的国家,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不但是节目的主心骨,而且还因为对观众所具有的强吸引力而成为电视机构的“摇钱树”。

脱口秀节目无论直播还是模拟直播,节目的魅力主要来自现场的、即兴的、广泛参与的、双向交流的、不可预测的谈话。前期的精心策划和准备是为了谈话的集中、有序和有趣,现场激活的有信息价值的实话、开诚布公的真话、妙趣横生的智语,才能保证脱口秀节目鲜活的时代气息和贴近受众的生活气息。一次脱口秀节目具体的节目意图,所有人员的准备,最终都系于主持人一身。优秀的主持人为了营造正常谈话的语境,让参与者处于积极活跃的应激态度,非常看重“现在时”制作方式。主持人做为谈话的中心有两层含义:一是主持人是谈话的组织者;二是“现在时”谈话的不可预知性所带来的“风险”由主持人承担和处置。

要做好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主持人与创作群体。脱口秀节目话题十分广泛,主持人有“盲点”是必然的,不依靠社会的智慧,不借助专家学者的点拨,就没有主持人在现场看似“内行”的谈吐。脱口秀节目“以主持人为中心”实际上是以“节目”为中心,如果主持人把“中心”理解为“等、靠、要”别人为自己服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是无法成为合格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

主持人与参与者。在众人参与的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是起主导作用的组织者,但是“主导”不等于“主角”,不等于“主说”,面对嘉宾和其他参与者,主持人的责任在于能够激活参与者的谈话愿望,有条不紊地调度好发言的逻辑顺序,让持有不同见解的人充分发表意见,把现场琐碎而微妙的议论组合串联起来,显示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或因果关系。

(三)谈话氛围的形式单一。

目前脱口秀节目的氛围一般都比较单一,缺乏“热闹”与“欢快”。整台节目做下来让人感觉拖沓、沉闷、没有“刺激点”。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谈话氛围呢?营造氛围,“真诚”二字最重要,它是脱口秀节目的魅力所在。一旦参与者为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敞开心扉、吐露心声,那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语言不仅会打动节目的参与者,也必然能够打动不在现场没有直接参与的电视机前的观众,激起他们的思考和共鸣。

 

三、“脱口秀节目在中国该如何发展

脱口秀节目在我国能如此快地兴起,恐怕与近几年电视的普及分不开。追求不同的目标要用不同的手段;追求不同的风格须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

(一)脱口秀节目应不断改进创新。目前各台开办的脱口秀节目比较多,如何吸引观众,使之成为节目的固定收视群,就在于节目不断创新,不断地“变”,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当然这个“变”包含了内容与形式各方面的“变”。

(二)脱口秀节目应加强时段开发。目前虽然脱口秀节目比较多,但多集中在夜间播出。实际上脱口秀作为一种节目形式应适合于任何节目内容。我们可以做一次收视调查,根据不同时段的收视群特点,有的放矢地做一些脱口秀节目(当然包括白天及夜间时段),这样也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节目。

(三)脱口秀节目传播方式的改进。目前脱口秀节目多采取录播,这样虽然

可以将录制中出现的失误经后期制作处理掉,但却让观众觉得失去了些许真实感。美国的脱口秀节目绝大多数采取直播,我们是否也可以借鉴这种制作方式,以增强节目的现场真实感。

一个脱口秀节目,观众看一半就放弃了,实为下乘之作;观众能比较感兴趣地看完,也只是平平之作;如果观众看完后还能有所回味,并对内容产生共鸣,有所评论,才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好看的脱口秀节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