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央电视台10套《走进科学》栏目,介绍武汉市一位医生用“学狗叫”的方法调整人们的声音。节目中,一位男大学生原有的“娘娘腔”变得有些阳刚之气了,而一位女教师的声音嘶哑问题却没有得到改变。看过节目后,可以感觉得到现实人们对声音美的追求。然而,塑造人们的声音美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确是一门科学,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近二十年的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学实践,使我对声音美的塑造有了一些体会和认知。培养一名播音员主持人,除了知识的教学外,主要是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正音(标准的普通话),二是调音,三是文体表达。塑造声音美需要三方面内容的结合。正音归标准,调音归方法,表达归心灵。塑造人们的声音美需要将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医学,特别是语音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进行广泛融合,采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方法,因人而异,因声施教,逐步实现人们的个性与其声音美的完美统一,让人们真正做到用声音美来表达心灵。 一、语音的性质 这里确实有必要再来复习一下语音的性质: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类语言的交际作用,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来实现。语音的交际功能是由心理——生理——物理——生理——心理这样一个言语过程来完成的。首先,人们要把心里所要表达的内容转变为语音形式,通过大脑指挥生理器官发出物理声波。这是从心理现象转换到生理现象的第一个过程。接下来,言语声波在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传播。这种物理声波传输过程是第二个阶段。然后,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耳朵同时接收到说话人的言语声波并反馈给大脑,被大脑感知。说话人接收自己的言语声波是为了验证自己说的话是否准确表达了心理感受,声音是否生动,好听。这个过程是从生理现象转换到心理现象的第三个过程。 从以上的言语传播过程可以感觉得到声音和意义是一个完整的结合体,离开了意义的声音不是语音,意义离开了声音这个物质形式也就缺失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来代表什么样的意义,这种语音形式是否准确,完美,这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这也是语音的社会属性所在。 从语音的交际功能这样一个言语过程可以看出心理作用的主导性。人的心理是指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客观现实影响着人们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人们内心活动也就是人们心理状态又决定着包括有声语言在内的表达形式。同样也是我们塑造声音美的根基所在。 二、发声前心态调整的作用 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是有声语言的物理属性。每个人的声音不同,其表现的物理现象也各不相同。发声的物理现象是由发声过程中的气息、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形成的,而直接主导发声物理现象的则是人的心态。人的心态不同其表现出的物理现象也就不同。我们把心态分为基本心态与变化心态。基本心态是人们心理特点的最自然,最本质的表现。变化心态则是在基本心态基础上因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刺激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对于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声音美的塑造来说,就应该从基本心态着手,夯实我们的声音基础,并逐步向变化心态所需要的声音条件拓展,以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那么,心态是如何影响到人们的发声呢? 1、心态对气息的影响 当人们遭遇到严重的突发事件时,就会本能的发出喊叫声,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吓得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人紧张时,心跳就会加速,呼吸急促,气息漂浮,无根,甚至有憋着的感觉。相反,如果一个人心理素质很好,遇事沉稳,从容,自信,那么他的呼吸一定也很平稳,气息也会很深,很强,真正会做到心平气和。 2、心态对音域的影响 音域是指声音的高低两级间的范围。音域可分为中低音区、中音区、中高音区、嗓音区和线音区。人的基本心态是不同的,它决定着每个人发声音域的最底线,而变化心态则决定每个人声音由低到高之间的波动与跳跃范围。不同人心态的沉稳与漂浮,松弛与紧张的程度都会催动气息的强弱变化。从而确定了不同人音域的范围。从整体而言,由基本心态决定的声音底线越低,声音向高音区冲击的空间就会变大,音域也就越宽,声音就显的雄厚有力,气势磅礴。相反,这底线不断的向上提升,那么音域也就随之由宽变窄,而留给变化心态决定的音域波动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声音也会变得越来越薄,尖、飘、挤。如果发声不科学还会出现由嗓音区或线音区发出了不美的声音。出现这种情况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3、心态对共鸣的影响 共鸣是指声带振动时影响到其他临近的器官或器官内部的空间所产生的声响效果。人的发音过程中可利用的共鸣腔体主要有口腔、鼻腔、咽腔、喉腔、胸腔和头腔。共鸣时可以训练,调节和改善的。掌握共鸣调节方法是扩大发音效果。改善声音质量的重要环节。共鸣的调节方法是由心态决定的,如同心态对气息,对音域的影响一样,每个人发音的气息,音域不同,共鸣腔体的共鸣方式也就不同。随着基本心态决定音域的最底线,就出现了音区的分类,也就确定了变化心态决定的音域波动空间。音域起伏范围越广,胸腔共鸣就越强。音域起伏范围逐渐缩小,胸腔共鸣就越弱。音域起伏范围逐渐缩小,胸腔共鸣也就渐渐被弱化。口腔共鸣被挤压,喉腔、咽腔、鼻腔共鸣却不断加强,直到吊着嗓子发声,气息短促,不通畅,声音怪异。 4、心态对咬字器官的影响 咬字器官包括口腔中的唇、齿、舌、颚。口腔及口腔中各器官的动程、动率运作形态的变化,会制造出各不相同的声音来(包括字音)。口腔的开合,咬字器官的动作形态变化也是由人的心态决定着,这点与前面所介绍的心态对气息、音域、共鸣的影响是一致的。气息,音域,共鸣,咬字器官是人类发声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它们之间又相互独立,相互影响,那一方面的缺失或不足,都会使最终的有声语言表达不尽完美。心态越大气、沉稳、自然,口腔开合就随意,气息就通畅,咬字器官的动作就灵活,字音就圆润饱满,清晰集中准确;心态急躁,紧张,漂浮,就会阻碍口腔的开合,气息也就不通透,短促,咬字器官的动作就呆滞,字音就会出现扁,挤,浮和不准确的现象。 三、发声前的正确心态 了解了发声前心态调整的作用,接下来就要谈谈如何确立发生前的正确心态,因为这是塑造声音美和治疗各种声音疾病的根本。 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对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态度和表达方式,这也就体现出了各自的性格特点。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又影响着各自的心理状态。这种不同的心理状态表现在人们的有声语言方面,就出现了各自不同的声音特色和言语习惯。我们能从人们的声音特色和言语习惯中感觉得到人们的基本心态与变化心态的不同,就为我们确定发声前的正确心态找到了根据。 1、确定基本心态 每个人,不管其性格如何,在心态方面都有自然、松弛、沉稳、平和的一面,这就体现出了每个人的基本心态。当然,这样的基本心态,并不是我们所要求的带有普遍性的标准基本心态。只是我们用以确定每个人标准基本心态的前提条件。标准基本心态正是根据这个前提条件来对气息,音域,共鸣,口腔开合等进行综合评定后确定的。那么,标准基本心态如何来体现呢?首先,我们要将每个人自然、松弛、沉稳、平和的基本心态锁定,不要游离,漂移,然后对气息、音域、共鸣、口腔等进行调试,如果能达到气息深、音域宽、共鸣协调、口腔开合自如、咬字器官动作灵活,这样的要求,标准的基本心态也就得到确立。 2、变化心态的体现 随着基本心态的确定,变化心态的体现也就有了扎实的基础。人们在客观事物面前,心态的变化是多样的。如喜、怒、哀、乐、紧张、烦躁、慌乱、失望、陶醉、心酸、坦然、忧虑等等,这些不断变化的心态,如果要通过有声语言得到体现,在标准基本心态所体现的综合发声条件基础上展开,也就是通过气息的强弱、音域宽窄、共鸣腔体的变化、口腔的开合、咬字器官的松紧等来实现。人的变化心态应从基本心态起,在返回到心态上,这样,变化心态的声音表现就会自如,真正做到声音的变化随心所欲。 四、正确心态下的声音训练 ……………… 以上只是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解决了发声与表达最主要的心态问题。这是塑造声音美的基础,也解决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发声学教学中的“根”本问题。 如果您在发声与表达方面有什么问题,请留言! |
|
来自: zhouzhou408 >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