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芹曾住广渠门--贝勒爷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5-16

位于崇文区广渠门内大街207号的四合院居住着20多户居民,院子里搭建了不少临时建筑,但旧有的院落格局仍清晰可见。院落东侧的夹道旁,立着四扇屏门,上书“端正方直”,这4个字在《红楼梦》里出现过,据专家考证,这极可能是曹氏家训。而这里也正是最近被发现的北京市惟一一处有史可查、有图可考的曹雪芹旧居
遗址,昨天本报记者走进了这座四合院。

曹家旧居变马家大院 170多年只倒过一手

本报记者郭婷婷 谭卫平报道 青瓦上长满了荒草,土墙面已经斑痕累累,几处门楼的边角上还保存着雕栏,地上仍能找寻到长方形的青砖,这个位于广渠门附近看似普通的宅院,最近被确认为北京市唯一一处有史可查、有图可考的曹雪芹旧居遗址。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这个当年的曹家旧居,从大门口进去,所有的房屋都在 1米多宽、长约20多米的巷子的左侧。清晰可见的两个大院落是两个四合院,当地人称前后院。前院较为整齐,仍可见正南正北布局的房屋六七间。如今大院里搭建了不少临时建筑,大约共有20几间各个年代的房子,住有20几户人家。在小巷中的木屏门上,仍然依稀可见《红楼梦》中出现过的“端正方直”几个字。

据院里85岁的马允升老人说,马家在这个院子里已经住了170多年,前后经历了8代人。从1982年起,这个大院就接待过很多批考证曹雪芹旧居的专家。

马家原籍河北,太祖马曜东十几岁来京在布店学徒,后来经营布匹和估衣买卖。大约在清朝道光年间,马家先辈从曹家后人手里买下了这个院子,由马老先生的曾祖马仲衡这一支住。马老先生听他祖父说,曹雪芹10岁来到这个院子,一直住了20多年,院里的17间半房住着曹雪芹的奶奶和他,以及6个仆人。当年曹雪芹的父亲天天被押到崇文门城楼上示众,曹家人在此地十分凄凉。

最能证实曹氏旧居身份的是文献资料《刑部移会》。据该档案记载,雍正王朝将抄没曹家的“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17间半、家仆3对,给与曹寅之妻孀妇度命”。由此可以确定,曹氏在蒜市口地区有17间半老宅。专家们将清代《乾隆京城全图》与现广渠门内大街西段蒜市口互相对照后基本认定,档案中所说的“房17
半”即为现广渠门内大街207号或邻近的两个院落。

马老先生曾听他祖父讲,这个院子原是一坐北朝南的三进院落,院门口原有一个门楼。进了大门里面是一个院落,比较宽阔,东南角有一间小屋,可能是当差住的,西南角是一个厕所。正北面是座门楼,下面是四扇屏门,写着“端正方直”几个大字。进了屏门后又是一个院子,除了几间屋子外,中间还有假山和鱼缸。穿过中院堂屋可以到达最后一个院子,与前院结构基本一样。

马家大约是1840年购置的这处房院。当时院内建筑已有变化:前院是四间面宽的三层钩连搭铺面房,曾经开过洗染坊,门前竖立不足十米高的八根通天柱,后院有水井一口,院落宽大,便于晾晒洗染布匹。从1923年起,马家曾经把前院和中院进行了翻修,但可以肯定的是,后院北屋一直未曾改动或翻修过。

马老先生说祖父曾告诉他,他目前住的这两间正屋北房就是当年曹雪芹住的那两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