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問 刺瘧論 黃元禦註 惲子愉解★ 中国董氏针灸医理 ★

 johnney908 2014-05-17
 素問 刺瘧論 黃元禦註 惲子愉解 〔按:黃元禦將本篇原文重新排列組合,並有所改動,先依手足六經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脈次序論瘧,次依肝心脾肺腎脈,及胃脈論瘧,再論刺瘧之道。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粗體字下為黃元禦註解及【惲子愉】解。刺瘧論中之瘧,非直指瘧疾,乃寒熱交錯之證,唯其治則,並可治痛症在內,其刺法實含五六針道在內。〕 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暍暍然,熱止汗出,其病難已,刺足太陽郄中出血。   足太陽寒水之經自頭下項,行身之背,故腰痛頭重,寒從背起。熇熇暍暍,熱盛也。熱止則汗出,其病難己。卻中即太陽之委中,在膕外廉,微動應手。    【惲子愉曰:承上篇末段所講對疾病之分類,外觀上則遠勝於現代醫學是其長處。例如瘧就內經所載,不一定是瘧,即使是瘧,在我人一般所知,無非上篇所載寒熱往來,先寒後熱,發作有定時,如此而已。其對病的進行,條件所得的觀念相當粗淺,亦不去深研,對致瘧的病理講得太不中肯,但對瘧之發作的病候 ,情況條件之訴述遠勝近代醫學所述,中國醫學可貴處在茲。惟其如此乃可靈活應用,處方千變萬化,豈但是科學,抑且是藝術,洵非虛言也。僅看此一段,便能見其極為精彩之處,即使至今現代醫學亦尚無如此精細的描述,而其描述的路綫又全循經絡而來,而經絡實則是大腦的反射途徑,由此可知,大腦對瘧或熱之反射條件各不相同,實為難得的資料。    我們常見患者,患相同的病Disease,但是症象反應不盡相同,理由何在?我們如果更深入一步作研討,乃知病人平日的生活習慣體質,環境氣候之差異對於此病有極大的影響,乃致發病情況,甚則可以完全不同,這一點學問極為深奧,理由極诙細微,非現代醫學所能知,却是內經及中國醫學最為擅長之處,將來能開拓的園地遠較現代醫學為廣泛,治療更為活潑,知機善變,靈巧運用,絕非虛語。    今乃於瘧,非瘧之一字可以總括,若見循太陽經,亦即足太陽經膀胱經絡之路而發生的情況,乃是頭痛腰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熱止汗出,難已,刺郄中出血。可見同樣是惡寒發熱,如果緊張而導致背部肌肉收縮,則可見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從而認定認知由於腎上腺素分泌↑,交感神經↑,肌肉收縮↑,則所謂熇熇暍暍然,要解除此類緊張現象,則刺郄中,亦即委中刺血的放血療法,委中之血一放,肌肉立即鬆弛,以上症象全部解除,乃知其人平時素有緊張之趨勢,發病之條件,不拘是瘧或其他,首先侵犯神經緊張↑,或者瘧的來勢較猛,而變成此類狀況。】     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刺足陽明跗上。   洒淅,寒慄之貌,足陽明以戊土而化氣於燥金,金氣收斂,故寒慄極甚。久之乃熱,熱去汗出,表洩陽虛,故喜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刺足陽明跗上,沖陽穴也。動脈應手。    【惲子愉曰:若初是洒洒怕冷,冷之時久,然後發熱,其重心不在外表,而在內部的臟器,尤其是胃腸道。血液神經奔聚於內臟,乃使外表肌膚量被動性的血流↓(並非如太陽經的神經緊張,表皮血管的主動性的強烈收縮)。故時間較久,嗣後發熱,汗緩緩而出。喜見日月光及火氣者,由於表皮血管被動性的循環較差,但略得外界的熱量即可較為舒適,胃腸道既屬陽明,要使之鎮靜,刺足陽明跗上,亦即衝陽穴。】     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刺足少陽。與跡同。   解,形跡懈怠也,足少陽甲木化氣相火,相火上炎,故身體解。寒不甚,陰邪輕也。熱不甚,相火虛也。惡見人,見人惕惕恐懼,甲木拔根而膽怯也。此相火之虛者。熱多汗出甚,相火郁重而透發也。此相火之旺者。刺足少陽,俠溪也。    【惲子愉曰:再則若非神經緊張,而反顯神經緊張度↓而倦怠,沒有精神,無力感,則必然正腎上腺素不會大量分泌,發冷的症象不明顯,混身脫力感,一如人處於盛暑大熱之時的情況,熱多且多汗,則其病的重心不在背上而在肝胆附近,體表神經並不像所謂侵犯大腸經般的緊張,但是肝胆道與心臟的自律神經同樣走T1~T9之孔道入於脊髓,則人心惕惕然,心憹乃不想見人,刺足少陽胆經,使之鎮靜。發冷之不明顯,由於末稍血管不收縮,人怠倦,則中樞神經不興奮,針刺調節,可使之興奮而鎮靜。】〔全民按:中暑之輕者,治仿此。〕     足太陰之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多寒熱汗出,刺足太陰,即取之。   脾主憂,故令人不樂,好太息。脾病傳胃,故不嗜飲食而善嘔吐。脾為太陰濕土,水泛土濕則多寒,濕鬱熱發則多熱。刺足太陰,公孫也。即取之,急瀉其濕熱也。    【惲子愉曰:諸凡陰症,不拘一定是瘧,其他諸疾病都可以,恒以病久心搏力↓,循環動量差↓為主要條件。大凡病瘧久則紅血球破壞太多,雖因毒素而發熱,終究不及RBC 量↓,帶O2↓,大腦之興奮度因之不夠,故不樂,好太息。O2↓無法令其胃口大開,不嗜食。善嘔者,蓋非但O2↓令人頭痛如裂,因自主神經影響胃腸,或由於久瘧而脾臟造血機能↓,則胃黏膜必然萎縮↓,動量↓則嘔 ,缺氧亦因RBC 之帶O2不足,頭痛而善嘔,不一定要瘧疾。尿毒症之末期,RBC 破壞太多,亦有如同一轍的現象,刺足太陰,必須要等到嘔後,病勢略衰再行之。】    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其病難已,刺足少陰。   嘔吐甚,水泛土濕而胃逆也。熱多寒少,足少陰癸水化氣於君火也。欲閉戶牖而處,水性幽靜也。太陽少陰病俱難已,水主蟄藏,熱發火升,陽根土洩,寒水下旺,陰陽不交,是以難已。刺足少陰,太溪也。    【惲子愉曰:若乃嘔吐極厲害,多寒熱,熱多寒少,則紅血球之↓,不但使O2↓,更使CO2↑,胃中acidity大增,血行慢,因O2大↓,CO2大↑,則熱甚,熱多寒少是結果,O2↓則心煩,亟須安靜,故欲閉戶牖而處,其病不難已,用秦艽鱉甲湯,小柴胡湯加減,張仲景,吳鞠通都是治此病的高手。無奈內經時代只講針刺,當然難了。】     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數便如癃狀,非癃也,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陰。   腎為水,位在腰,木陷於水,故腰痛。木主疏洩,陷而不達,不能疏洩水道,故少腹脹滿,小便不利,數數便溲而短赤如癃狀,實非癃也。腎主恐,木陷於水,則意常恐懼,是其肝氣不足。《靈樞·本神》:肝氣虛則恐,實則怒也。郁而賊脾,憂思內動,腹中悒悒不樂。刺足厥陰,太沖也。以上六經之瘧。    【惲子愉曰:復次令人腰痛者,不但是O2↓,CO2↑,更因脾臟腫大,少腹因之而滿,腹後壓力↑則腰痛,厥陰症本來就是腹腔壓力不平均之症狀,不需要一定屬肝。脾臟腫大,腹壓↑,少腹滿,小便自然不利。但非真正的泌尿道疾病,不過是小便次數↑,量少,而所謂micturition而已。蓋泌尿系統本無疾病,不過腹部內壓之改變而已,所以因病而恐懼,氣不足是腹壓↑的結果,腹中悒悒即是,刺足厥陰。】     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善太息,其狀若死者,刺足厥陰見血。   蒼蒼,木色。肝主怒,脾主憂,脾陷肝郁,憂愁不樂,則善太息。肝木主生,生氣不遂,故其狀若死。刺足厥陰,中封也。    【惲子愉曰:色蒼蒼是瘧疾患病為時已久,紅血球破裂而大↓,血紅素不夠↓。太息,O2不夠。其狀若死,因為臉色黃裡透青,可能紅血球破壞而生溶血性黃疸,所以刺足厥陰,先影響腸胃道的動量,略事調節之,乃稱肝瘧。】    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手少陰。   煩心甚,欲得清水者,君火上炎也。反寒多,不甚熱者,手足少陰同經,癸水上升而化丁火,心病則丁火不敵癸水也。刺手少陰,神門也。    【惲子愉曰:假如病人心煩,欲得清水,反而寒多不太熱,是瘧疾發後的情形,與前肺瘧是形容瘧疾將發的情形不同,只須鎮靜其大腦的緊張,故刺手少陰心經,是鎮靜腦神經的,與鎮靜頸椎神經不同。】    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刺足太陰。   寒邪閉束,郁其脾氣,脾陷木遏,怒而賊土,故腹中痛。   熱則脾郁發達,木氣通暢,疏洩之令行,故腸鳴而汗出。   刺足太陰,商丘也。    【惲子愉曰:脾厥根本是腸子蠕動太快,水份反滲入腸腔,部份體表因之而dehydration,所以令人寒,腹痛。    熱則腸中鳴,腸子動的快,腸鳴;Serotonin↑,則生熱感,乃出汗,刺足太陰,鎮靜之,使之動量調節務必適合而後已。】     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則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手太陰。   肺金不生腎水,寒來水旺,直凌心火,故令人心寒。寒甚則火復而熱作。肺病不能收斂膽火下歸癸水,膽木拔根,故上熱稍間,善生驚怯。神魂失斂,故如有所見。刺手太陰,列缺也。    【惲子愉曰:這裡所講的肺瘧心瘧......實在與肺心腎等等內臟的關係不大,何以要取這些名字呢?因為由於用此治療的經絡不同,而就經絡所屬的名稱不同,再定其名。    我們先看肺瘧,令人心寒,寒熱甚,熱間善驚,如有所見,可以說和上一段的太陽經的症候差不多(??)。但是前者是刺足太陽膀胱經,而今是刺手太陰肺及與之相表裡的手陽明大腸經,是否可以適用,則不可以,原因是太陽經是背部肌肉收縮,肺瘧是背上部肌肉收縮,並非背的全部肌肉,要舒緩之則須鎮定頸椎的神經節即可,頸椎的鎮靜,當然以手為最捷便,所以刺手太陰手陽明。】     腎瘧者,令人灑洒然手足寒,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眴眴然,刺足少陰。   脾主四肢,水泛土濕。四肢失稟,故手足寒。腎位於腰,水寒木陷,郁沖不已,故腰脊痛。腎主二陰,水寒木陷,不能疏洩谷道,故大便難。肝竅於目,木陷風生,故目眴眴。刺足少陰,大鐘也。以上五臟之瘧。    【惲子愉曰:大凡大便困難,與脾虛相反,是動量不足,腸子滯脹,腹壓↑,向後壓則腹痛,原因是脊椎神經的興奮度不足,故令人洒洒然,手足寒,刺足太陽,足少陰,使腎上腺素調節之,則動量恢復而愈。】    胃瘧者,令人善饑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刺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   胃土上逆,故善饑而不能食。食則中脘壅塞,甲木莫降,則左脅支滿,辛金莫降,則右脅支滿。腹大者,胃氣脹滿也。刺足陽明,解溪也,足太陰橫脈,商丘也。王冰註:足陽明厲兌、解溪、三里三穴主之。以上胃腑之瘧。   【惲子愉曰:胃瘧是已經脾臟腫大,且已有黃疸了。善飢是黃疸中的穀疸現象,穀疸能食,此不能食者,因為非但bilirubin使內臟尤其腸胃動量受抑制,更且O2因紅血球破壞連帶之不足,O2↓,胃口全無,食而支滿腹大,刺足陽明足太陰以調節腸胃,但必須使橫脈出血者,是需要強刺激,單用針灸恐怕症狀嚴重,刺激量不夠,未必能見効也。】     十二瘧者,其發各不同時,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脈之病也。 先其發時如食頃而刺之,一刺則衰,二刺則知,三刺則已。 不已,刺舌下兩脈出血,舌下兩脈者,廉泉也。 不已,刺卻中盛經出血,又刺項以下挾脊者,必已。   十二瘧者,總上六經五臟及胃瘧而言,其發各不同時,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脈之病。   先其發時如食頃而刺之,一刺則病衰,二刺則效覺,三刺則病已。   不已,刺舌下兩脈出血,舌下兩脈者,任脈之廉泉也。   不已,刺足太陽之卻中盛經出血,卻中即委中。又刺項以下足太陽之挾脊者,大杼、風門,必已也。    【惲子愉曰:十二瘧,瘧疾沒有那麼多種,因有其他病混在一處。    先發之時刺之,一刺瘧疾勢↓,再刺病人自覺改善,三刺則可痊癒。    如果不癒,刺舌下廉泉穴出血。    不癒再刺郄中,也即委中穴出血。    再刺背上由項以下夾脊椎兩傍的足太陽經各穴。】    〔全民按:十二瘧者,為六經及五藏脈加一胃脈合成,五六結合一例乎?〕     刺瘧者,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者,先刺之。 先頭痛及重者,先刺頭上及兩額兩眉間出血。 先項背痛者,先刺之。 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 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陰陽明十指間出血。 先足脛酸痛者,先刺足陽明十指間出血。   刺瘧者,先問其病所先發之處,先刺之,而後刺其本經。   先頭痛及頭重者,先刺頭上督脈之上星、百會,及兩額,取足少陽之懸顱,兩眉間,取足太陽之攢竹,出血。   先項背痛者,先刺項後督脈之風府,足少陽之風池,背後督脈之神道,足太陽之大杼,出血。   先腰脊痛者,先刺足太陽之郄中,出血。   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陰陽明經手十指間,出血。   先足脛酸痛者,先刺足陽明於十指間,出血也。    【惲子愉曰:病之所發,意思發病當時,病人的主觀感覺,由身體一部位先感不舒服,亦即局部放血法,必先減輕發時之症狀,病可去其大半。    所以頭痛及重,痛本為Prostaglandin(前列腺素)↑Bradykinin(血管舒緩激肽)↑,血管因之而收縮,針刺放血使之收縮條件↓,故先刺頭上,兩額兩眉間出血。    其他按句而讀,都可以知道其放血處不在真正的本位上,而在近本位。先項背痛者先刺之......。】〔全民按:先刺先發之處,依六經而定,後刺本經,為刺五藏本經。此言五六結合。〕     胻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鑱針針絕骨,出血立已。身體小痛,刺至陰。諸陰之井無出血,間日一刺。   胻骨酸痛甚,即脛骨。按之不可,痛不可按。名曰胕髓病,胕,腫也,謂腫及骨髓。以鑱針九針之第一針。針足少陽之絕骨,出血立已。絕骨本名懸鐘,《難經》:髓會絕骨,故出其血則立已,髓中之瘀洩也。   身體小痛,則刺足太陽之至陰,至陰,太陽之井也。諸陰經之井,則無出血,但可間日一刺而已。    【惲子愉曰:胻骨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鑱鍼,鍼絕骨出血,均屬局部性者。    身體小痛刺至陰。諸陰之井穴,不使出血,間日一刺是全面性的。】 瘧不渴,間日而作,刺足太陽。 渴而間日作,刺足少陽。 瘧汗不出,為五十九刺。 風瘧則汗出惡風,刺三陽經背俞之血者。〔與腧同,音輸。〕   瘧不渴,寒水旺也,故刺足太陽,瀉其寒水。   渴者,相火旺也,故刺足少陽,瀉其相火。   溫瘧汗不出,鬱熱內蒸,當按熱病五十九俞,用五十九刺之法,使之汗洩而熱退。詳見水熱穴論。   風性疏洩,風瘧發則汗出惡風,刺三陽經背俞之血,謂足太陽之膽俞、胃俞、膀胱俞、三焦俞、大腸俞、小腸俞也。六腑之俞,是手足三陽經之氣通於背而出於足太陽之經者,故曰三陽經背俞之血也。    【惲子愉曰:瘧不渴間日作,不渴則知尚未波及腸胃道,只在體表,乃刺足太陽膀胱經。渴則已入內,按傷寒論少陽症例,在肝胆季脇之間,故刺足少陽胆經。溫瘧汗不出,為五十九刺,容後述。】    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中針,傍五胠俞各一,適肥瘦,出其血也。 瘧脈小實急,灸足少陰,刺指井。 諸瘧而脈不見,刺十指間出血,血去必己。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   瘧脈滿大急,陽盛而表閉也,宜刺足太陽之背俞,以洩其陽。用中針,取其傍五胠之俞各一,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五穴。水熱穴論:五臟俞,傍五,以洩五臟之熱,即謂此也。胠,脅也,其俞旁通脅肋,故曰傍五胠俞,即傍胠五俞也。適肥瘦,出其血,肥者多出,瘦者少出也。   瘧脈小實急,陰旺而表閉也,灸足少陰之復溜以溫腎氣,刺足太陽之指井至陰。以瀉寒水也。   諸瘧而脈不見,寒邪外束而陽陷也,刺十指間出血,瀉其寒邪,血去必已。   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然後刺其本經也。      【惲子愉曰:假如脈大滿急,則刺手足的經絡似乎是遠水救不得近火了,因為脈大滿急,大部份是腹腔腸子蠕動失常而大脹氣體,直接使之抑制,必須調節脊髓神經興奮度,若過度興奮,過度抑制都可以產生此等情況,直接在背脊上下功夫,用針使背上的肌肉先收縮,後因收縮而鬆弛,則得到調節。自律神經節在脊椎兩旁之放散控制作用的平衡。度人的肥瘦,使之酌量出血。    若脈小實急,脈小是起落不寬,屬腎上腺分泌不足以應心跳,用灸,多的熱量對之有興奮,補益作用,但是脈雖小而實,實的意思是有部份血流滯溢,此兩者實在有因果相互的關係,血流的滯溢當然以末稍為多,是既用灸使之興奮,斷無再就足上放血的道理,故而刺手指尖井穴,放血使之平衡。    脈緩大而虛,已經不宜用針灸等強烈刺激法,當用藥以緩圖之。    放血療法的最重要條件是到底在何處放血,而其理由又是何如?這要從中醫學的根本處講起。中醫一切所講,總不外氣血,又說氣為血之帥,氣通則血通。我們知道一位特技表演者將一碗水,碗後繫一根繩子,使之上下旋轉,水可以一滴不漏,其所以不漏者,全靠旋轉的動能,剛剛與地心吸力的位能相等,如果旋轉稍慢,則連水帶碗立刻傾瀉而下。所以血之在脈管內流動全恃循環壓及滲透壓的平衡,當然血流循環要複雜上不知幾千倍。如果在某一處細胞有問題,則血流量,尤其是毛細血管必然先生問題,血液在毛細血管的分歧處可以發生許多變化,尤其會滯流,滯流鬱血以及充血處機會最多的地方必然具有幾個條件:(!) 在血管分歧處。(2) 在血流滯留處,例如血栓處,組織發炎處。在第二種條件下,一般放血療法多半就其在病患處的稍遠的部位加以放血,裨使之促進流通,但決不正在患病處放血,因為患處本已充血,影響而非常緊張,若再刺之則緊張加緊張,患處生抑制,乃至麻痺,於病勢病情不利。略遠之處放血,可以緩解其緊張度,更能使充血↓,此是局部的放血。    假如是瘧疾或竟是其他疾病,要放血部位究竟在何處呢?一般而論,都在近脊髓兩傍,由於距離近,而且背部肌肉遠較腹部肌肉豐厚而有彈性,由於肌肉受刺激而緊縮,當然影響血管,從大腦及脊髓中樞的遠區和直接受刺放血的近處,神經均受影響,而能使病勢緩和。尤有進者,放血都在四肢上,則恒以動量最大的四肢末端開始,四肢末端非獨動量大,更以對大腦的靈活精巧配合,動靜脈的吻合處在指端,不論是手或足最為明顯,或在肘彎及膝彎處的合穴上。指端是井穴,肢上節及下節彎曲處多為合穴,此處雖不及井穴處之靈活,但是動量也很大,還有皮膚上出現小血點,更可以證明,內在較大的靜脈血液有所滯留。一般肝硬化的病人皮膚上見紅色微絲血管瘀積的小點,稱為spider point,如果將之針破放血以數反饋之効。】     欲知背俞,先度其兩乳間,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兩隅相拄(柱)也,乃舉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齊脊大椎,兩隅在下。當其下隅者,肺之俞也。復下一度,心之俞也。復下一度,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復下一度,腎之俞也。是為五臟之俞,灸刺之度也。   欲知背俞,先以物度其兩乳而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如其中折之半,即以中折之兩隅,支柱於此草之兩端,令其三角均平,乃舉以度其背俞,一隅居上,齊脊骨之大椎,第一節。兩隅在下。當其下一隅者,肺之俞也。遞下而取之,則背俞皆得矣。此段舊誤在血氣形志中。    【惲子愉曰:要知道背上的俞穴,先測定兩乳間的距離,其二分之一的長度作等邊三角形,置頂點於大椎的位置上,然後度底邊的兩端即是肺俞。再將三角形的頂點往下挪三個脊椎,則其底邊的兩端便是心俞。再往下挪移三椎,則其底邊的兩端,左為肝的俞穴,右為脾的俞穴。再往下數間隔三椎,則正三角形底邊兩頭便為腎俞。此五臟的俞穴可施針灸的部位,其所講大致如此。    針灸各有說法不同,絕對正確的點的周圍範圍之內而已,真止要找絕對的點,當用現今的電流穴道尋找法,其實亦不必如此精確,真正的精確有時不一定對,反而生誤解。總之配合的條件,最重要決非單向單線。】    凡治瘧,先發如食頃,乃可以治,過之則失時也。 瘧方欲寒,刺手陽明太陰、足陽明太陰。 瘧發身方熱,刺跗上動脈,開其孔,出其血,立寒。 瘧脈緩大虛,便宜用藥,不宜用針。   先其發,如食頃,病邪未作,乃可以治,過之則邪旺難伏,失其時也。如先寒而後熱者,瘧方欲寒,刺手陽明太陰、足陽明太陰四經之井俞,刺手足陽明者,洩其陽氣之內陷,刺手足太陰者,洩其陰邪之外束也。如先熱而後寒者,瘧發身方熱,刺足陽明跗上之動脈,沖陽。開其孔,出其血,洩其經熱,立刻身寒,此先發而早治也。若瘧脈緩大虛,則正氣虧敗,便宜用藥,不宜用針,《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所謂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也。    【惲子愉曰:瘧疾之名,在內經不過是一種症象而已,包括真正的malaria之外,更有很多很多的病混淆其中,明乎此理,則此段所講不多言而喻。    刺瘧必在瘧之將發之前,因發作本有定時,則在將發作前大約一頓飯的時間,故稱食頃,以現代眼光來推測可能在廿至卅分之前,不然則稱失時,只能等待重來過。    本段的重點是為什麼瘧發身方熱,刺跗上動脈。瘧方欲寒,刺手陽明太陰及足陽明太陰。    這些非常耐人尋味的理由是,凡人之要發熱,必然心搏量↑,否則假如是傷寒(typhoid fever)之類的病,心搏量雖然↓,但是由於發熱則血液的流動量不得不由腎上腺素及C-AMP等神經肽的支持,無形中使上部充血而下部相對的血流↓,所以頭熱手熱,熱至甚,則下肢厥冷,尤其是足部離心臟更遠,則血管因厥冷而更為收縮,如果刺跗上血脈使之出血,則本將厥冷的下肢血管收縮因而解除。所謂開其空,出其血,立寒,則上逆的發熱趨勢必然稍煞。    反過來說,若方要寒,表皮血管必然收縮,尤其在肩背處,其真正的條件是下視丘發熱中樞開始↑,如果用針刺手太陰肺及手陽明大腸表裡之經絡,等於使頸椎神經節鎮靜,從而調節,下視丘發熱中樞使之放熱量↓,人之所以發熱,雖是假下視丘的中樞為之,實在支援其發熱的無非是腸胃道,如果刺足太陰脾,足陽明胃以截其支援,則熱之源因被刼自然不發。    脈緩大而虛,已經不宜用針灸等強烈刺激法,當用藥以緩圖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