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元朝的时候,鼓楼这里称为“十字街”。建大都那年,才盖了钟鼓二楼,南为鼓楼,北为钟楼,暮鼓晨钟象征国泰民安。
可惜鼓楼有了鼓,而钟楼还没有钟。建城的官员就召集天下工匠来京铸钟,还在鼓楼之西建了“铸钟厂”。可一连三年也没铸出钟来。皇帝发了怒,斩了监铸太监,还限令八十天铸成大钟,要不就把全体工匠处斩。负责铸钟的师傅姓华名严,是当时有名的铜匠,许多寺庙里的铜钟都是他带领徒弟们铸造的。可自打来到大都造铁钟却很不吉利,前几次都失败了,这天又白白浪费了一炉铁水。华师傅愁眉紧锁地回到家,女儿华仙赶忙侍候爹爹吃饭。提起华仙那真是个好姑娘,只可惜母亲早丧,十四岁就挑起了家担。她自幼聪明伶俐,跟父亲学会了不少铜匠活儿,如今十六岁了,出挑得象个仙女儿,谁都夸老铜匠养了个好闺女。她见父亲茶不思饭懒咽,知道爹爹碰见了大难题。因为爹爹总是自言自语地说:“到底缺点儿什么呢?因为却什么才铸不出钟来呢?”华仙想:“莫非象铸龙泉剑那样?还要加点东西?”工程都过去了七十天,最后十天如果铸不成钟,那么爹爹和所有的工匠都要被斩。爹爹瘦了,茶饭不思,夜里也不能睡觉,多少手段都用了,可就是无法铸出钟来。华仙又想,宁可自己死也不能让年迈的爹爹和那些叔叔伯伯们赴刑。这天,华仙就跟爹爹说:“爹爹,您能不能带女儿去瞅瞅铸钟厂?兴许我能帮帮您呢!”老铜匠说:“不用啦!孩子!明天还要起火再铸。我这些日子盘算成败在火候!只要稍稍加高一点温度,我看这次会铸成的!”“爹爹,就让女儿去看看吧。”老铜匠无奈,只好说:“等着我铸钟那天你再去吧!”
铸钟这天到了,朝廷命官、大大小小的工匠头领和各班儿上的管事都来了,只见铁水在炉中翻腾,取样儿几次老铜匠都摇头,眼见这最后一炉铁水又要失败了。围看的人们议论纷纷,工匠们急得眼睛都红了。正在这时,只见一个姑娘从人群里飞奔出来,冲到炉边。她穿一身红袄、红裤、红裙,两只绣花小红鞋,来到华师傅身边说:“爹爹,您忘了铸龙泉剑的故事啦?这种准也缺少‘灵性儿’吧!”说着她用手指着天说:“爹爹,您看那天上是什么?”他爹抬头一看,天上正飘来一朵五彩红云。就在这时,华仙一纵身跳向炉内。爹爹一把没抓住,只抓下一只绣花小鞋来。刹时间,炉火升腾,铁水翻滚。老铜匠忍痛发出呼号:“铸钟——”工匠们一齐努力,果然铸成了这口“华严钟”。把钟吊起来以后,老铜匠亲自试钟。他含着热泪叫着:“女儿呀小仙,爹爹在喊你,你快回答!”当他把木槌敲下的时候,大钟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那钟声的余音活象女儿在叫:“鞋——鞋——”老铜匠恍然大悟,从怀里掏出女儿唯一的遗物说:“孩子!对不起你,让你光着一只脚走了,你跟爹爹要鞋,爹爹会给你的。”
不久,皇帝命为西安钟楼铸钟。老铜匠把铸钟的本事全教给大徒弟了,在开铸时让他指挥。他趁大徒弟没注意,也跃身跳进铁水炉,身上还带着女儿那只鞋。所以,西安这口钟发出的是“来来——”的声音,而且只要北京城的钟一敲“鞋——”西安那口钟没人动自己就响“来——来——”西安那口钟一敲,北京这口也响。
后来,明朝的皇帝认为老喊“邪——邪——”不吉利,就发出不宜鸣钟的命令,把北京的这口钟卸了下来。人们为了纪念华家父女铸钟的事迹,便把铸钟的地方叫做铸钟厂了。
华严的大徒弟,后来铸出了一口高两丈的巨钟。为了纪念师傅,钟上满布经文。这钟,就是西郊大钟寺里的那一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