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巧妇之炊的最大“米仓”(二)

 风雨山 2014-05-17

 

                            二、独立人格

   1、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与 宫廷生活彻底绝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呐喊如奇峰突起,如平地惊雷,一种不卑不屈的巍然正气冲天地而出。经历了政治大失败的李白,对人生作了深刻的思考,最终他认识到在一个不正确的时代里,个人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他所能够做到的最大的反抗便是蔑视权贵,鄙薄富贵,“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他决意要“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2、陶渊明个性张扬的旗帜在飘扬。他是菊,有孤芳自赏的高傲品质和傲然脱俗的高尚人格。他更是松,是孤独的、寂寞的、挺拔的、傲岸的。人生最可贵的是固守,而固守的是松的贫瘠、菊的凄美,如果没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挺立一生的主体人格,又如何能“卓然见高枝”呢?陶潜的选择恰好代表了人们对精神自由的终极追求:个性的张扬和人性的解放。

    3、司马迁直言犯上为李陵的辨护他的其实是为了坚持自己作为一个史官所应该坚守的一分公正还有客观啊。这是司马迁所毕生信奉的原则与真理,正是凭借着对这分真理的坚定信仰,人群之中,弱小的司马迁毫不迟疑地站了出来,和庭上几乎所有的人对峙,甚至和皇帝对峙!在他弱小的身躯中,却暗暗隐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是一种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抗争精神。是的,就是这种精神,它真实的存在于每一位对真理有着坚定遵从信仰的人们身上,伽利略是如此,布鲁诺更是如此。

    4、当时,王勃外露的才华和不羁的作风被时人看作露才扬己、恃才傲物,因而为社会所不容。所以他的不遇之悲,是对社会(“盛世”)现实的控诉和揭露。他慨叹宇宙无穷,表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不就的感伤;他悲悼盈虚有数,表明自己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他引用众多典故,表示自己壮怀白首不移、积极的壮怀,表现出一种用世的乐观。

    5、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兰芝是一个聪明、勤劳、善良、办事果断、不慕荣利,不向压迫者和恶势力示弱的人。莺莺,对爱情有一份不怕天崩地裂的勇气,对彼此有一分不畏刀山火海的执著。她有心与他举案齐眉,长相厮守;她奋力排斥功名利禄,封建礼教,她振臂高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足贵。她,因反抗而美丽。窦娥原本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妇女,她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归之于命运,她希图官府保护她的清白,支持她对地痞无赖的抗争。但是,无情的拷打使窦娥的思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指天斥地、发誓赌愿。实质上是对整个不合理社会的愤怒控诉,她是一个被黑暗的现实折磨的柔弱的反抗者。

    6、1934年,因为母亲病危,沈从文从北平返乡探望。此时他与张兆和新婚不久,因途中环境不很安全,一路上写了很多信给妻子,以免她牵挂,其中一封写道:“说句公道话,我实在是比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我没有方法拒绝。” 沈从文墓石的正面镌着这位大师的十六字真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7、梵高一直生活在他的秋季。于他而言,四季的更迭只是惘然;于他而言,有葵花的地方,就有天堂。所以有人说,梵高的一生是悲哀的,因为他把心驻扎在秋天。心在秋天,则是“愁”,这也注定了他一辈子的孤独与疯狂。

    8、乔治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是那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伟大女性;她有刚柔并茂桑,追求个性解放。她的作品读来既有女性的细腻,更多须眉的阳刚狂放气势;飚举的大气,劲舞的“解放”的旗帜,让读者击节赞叹。她给法国带来了荣誉,创造了奇迹,留下了许多佳作,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她有伟大的品格,她是公开的行善者;她为女权奋然前行的思想象火炬一样不会熄灭,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照亮人们的心灵。

    9、古代闺怨诗中爱情的主导者是男性,女性只能在闺房中无尽的等待,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地位。《氓》中的那位女主人公在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认识到了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的不平等,一句 “亦已焉哉”,反映了她的坚强和自立。在《致橡树》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关系则被彻底否定了,诗人用橡树与木棉树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的比邻而居、并肩战斗的形象象征男女之间理想的平等而互相尊重的爱情。

    10、和而不同。由于同伴的畏难而“怠”,随之“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悔”在“随”,在“力足”“火明”的有利条件下,从中也可见:一个真正的思想者虽有“身不由己”的“情不得已”的时候,但他的思想是“不从众”的,有作为一个真正的士人的那份“诚意”与“和而不同”的独立性。

 

                                  三、美的真谛

   1、能够跨越时空依然美丽的是脱尽名缰利锁的至真至纯,是远离奢华和世俗的美奂美轮。精神之美震撼着人心,昭示着人类;艺术之美带给我们心灵以和谐和安宁;情感之美使我们的内心感受到来自这个世界的爱与悲伤,和那些纯净的捕含有一点杂质的美好温暖。

    2、“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这句名言是爱因斯坦给予玛丽·居里的评价。当然,这些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她视名利如粪土,那是因为她有远大执著的追求,更是因为她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她不是为了利益,不是为了金钱.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两次诺贝尔奖,多么至高无尚的荣誉,而居里夫人本人呢?这我们很清楚,淡薄名利.这是多少人都缺少甚至没有的一种高贵品质啊!多少了不起的发现,多少了步起的品质啊.而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不具备这种品质呢?我们不得不慨叹:能够跨越时空依然美丽的是脱尽名缰利锁的至真至纯,是远离奢华和世俗的美奂美轮。

    3、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字,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字。诗人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态于1928年秋重游康桥的。作者的“寻梦”,表现了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对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对“爱、自由、美”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夕阳中的金柳,康河里的水草和清泉,远处梦幻般的彩虹和星群,互相交织,相映成趣的康桥晚景。这是诗人对“康桥理想”形象化的图解。本来很平常很一般的景物,作者却把它渲染得如此旖旎迷人,就是借以表达诗人的理想的美好,感情的激动、快乐。

    4、沈从文代表作《边城》,是作家关于宇宙、生命、人性的认识和美学理想的最高体现。所体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是沈从文对生命的理解和理想中的人性,是对命运的一种悲悯而又达观、冲淡超脱的情怀,是对美好人性和人的顽强生命力的执着追求。

    5、史怀哲拥有一颗伟大的博爱之心,他尊重一切生命,并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他的这一理想,他试图通过行医来拯救那些受苦首难的非洲人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赤道非洲,是人类美好的心灵!

 

                              (四)自然生活类

                                 一、崇尚自然

    1、陶渊明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长期隐居农村,心平静气地接受田园和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生存环境。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的一切都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他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种种羁绊烦扰,在精神上真正达到了与自然“和一”的境界。

    2、此时此地,风景秀丽,山辉川媚,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仰观俯察,于是感万物盎然,宇宙博大,欢愉之情,溢于言表。“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兰亭集会的畅快。

    3、人们常说,人是大自然的主宰,人定胜天。可是,人类究竟了解大自然多少呢?面对横亘绵延的高山,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面对广阔无边的天空,谁敢说能征服它们呢?品读《敬畏自然》,我们将明白: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

    4、《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就来自一个边远小城——凤凰古城。现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5、陶渊明和梭罗,似乎特别强调农耕之乐,强调自给自足,用自己的双手去盖房子,种粮食果蔬,蓄养家禽家畜。而他们的伟大之处则正在于此:他们超越了单纯的懒汉闲夫式的隐士情结,而构建了一套更为纯朴,更为谦逊真诚的与大自然亲近的人生哲学。一心一意的将自己的心脏贴在大地上,与山川同呼吸,与草木结友伴,他们又怎能在浑浊的世上,为后世留下一颗纯白无瑕的冰玉之心,又以其感悟自然的卓越作品彪炳千秋呢?

    6、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一首最美的诗。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融化在了康桥的柔波里,沉淀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梦。

    7、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勇气。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二、诗意人生

    1、有了诗心,就可以与挫折对抗。苏东坡,被贬杭州时,他用至高无上的艺术手法润饰了湖滨,成就他设计风景的旷世奇才。六十岁时,被放逐到荒僻海南,夏天极其潮湿,秋天阴雨连绵,水土不服,无朋无友,寂寞无聊,但他却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失去生活的乐趣和美好的理想。他自己制墨、采药、盖房,同时,抄录《唐书》《汉书》,注释《尚书》,编定《东坡志林》,考订药书,赋诗作词。似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将他打倒,因为他总有一颗“诗心”。

    2、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陶渊明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思想在南野田园中自由飘荡,在水面轻轻摇荡;与寂寞高洁的菊松倾心交谈,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让知识的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那时,我们也像陶渊明那样实实在在是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

    3、我们想到了那位高唱着“归去来兮”,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路上的大彻大悟的诗人;想到了瓦尔登湖畔梭罗先生简单而愉快的生活——他悠闲地穿越村子,吹着口哨,像微服出行的小王子;还想到了荷尔德林关于“诗意地栖居”的名言……在质朴的自然和瑰丽的艺术世界里,这些人类的精神大师们目光清纯、心灵洁净,他们在大自然鲜泽的阳光下看到了梦想、光明、生机和道路……

    4、沈从文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充满了一种牧歌情调,是一幅没有任何阶级纷争与伦理规范的静穆和谐的人生图画,是一曲健康优美《人生形式》的牧歌。

    5、其实,诗意生活的人所需无多,庄子《逍遥游》里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孔子《论语》也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看来,最关键的不是物质的多少,而是“精神”与“心灵”的高度和境界。

    6、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7、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当方山子听了苏轼被贬的遭遇后,先是“俯而不答”,接着“仰而笑”。这俯仰之间其实是一份人生况味,是一种人生姿态!不答是因为不遇的人生悲苦痛楚本不可答,然亦不必答,同是天涯人落沦;继而仰天一笑,那是方山子对待生命的态度,笑傲人生,放下沧桑,不以物伤性,人生自是云淡风轻。
    8、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现代人,要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

 

                                  三、放弃的智慧

    1、自然的人在社会中常常扮演着不同角色。有时,“心为形役”,成了自己、他人和外物的奴隶,不再是自己了。但是,人们的内心又时时刻刻渴望着能摆脱俗世的羁绊,能自由轻松地生活。所以,要像陶潜那要敢于放弃角色,回归本色,按照自己内心真实去生活。这是一种智慧和勇气。

    2、从“一夜飞度镜湖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到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但他更是清醒者,他的及时梦醒即表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绝裂。

     3、放弃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坚守了自己。田园是诗人的归宿,那里有鸡鸣狗吠的祥和幽静,有桃李榆柳的花果飘香,有村落炊烟的温馨可人,有躬耕自食的坦然踏实,更有纤尘不染的心灵和自由美好的生活。他坚持着一份崇高,一份淡泊与清净。那份出于自然、回归自然、纤尘不染的至真性情才是诗人真正的精神家园啊!

 

                        

                       (五)求知、创业、文化类

                             一、求知创业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是他们苦心探索,务求深入的结果;凝聚着他们勇于探索事物真相的宏伟抱负与进取精神。“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

    2、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因不自信而盲从别人,令人后悔的事吗?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

    3、学习无止境,“学不可以已”;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重在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贵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因为创新而成为永恒。北宋初年柔媚的词风即以花间樽前为背景,以表现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为主题的“花间”词风占主流。而苏东坡的词表现出更大的独创性,他主张诗词一体和“自成一家”,他把创新精神贯穿到词的创作中,扩大了词的题材,拓展了词的意境,突破了词的形式,格律的限制,开创了与传统的婉约派词相对的豪放派词,为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的途径。

    6、要学习苏轼这种不迷信旧说,大胆质疑,而且敢于探索,通过实践得出结论的精神。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千变万化的,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在已知事物中可以找出未知的因素,对于已知事物的描述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所以,对于书本上的东西,对于名人的观点,我们都不能看成一成不变的真理,要敢于质疑,并且去小心地求证。

    7、在做人和做学问方面都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像王安石那样,不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要经过自己的头脑认真辨析思考,然后谨慎地采取其中有真理的部分,扬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不盲从权威或定论,要敢于质疑,反对臆断,重视实践。

    8、登山探险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之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游山如此,做学问,干事业无不如此。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在于主观的认识和努力,所以要有百折不回、果断刚毅、敢于创新的思想作风。王安石在一生从政、治学的道路上就是这样坚忍不拔地前进的。他突破重重阻力,积极推行新法,因此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9、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外,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就悟出了这个道理:“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10、古人能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能凭一叶之落,而知天下之秋。他们“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是因为他们能知微见著。很多大道理往往存在于细微的事物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思考。我思故我在!

    11、《宋史·王安石传》上记载着他的三句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可法,人言不足恤”,正是他坚定的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后来的“熙宁变法”中,他敢于同强大的保守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变法,力排众议,表现了他决心革新宋王朝百年来因循敷衍、墨守成规的积习的勇气,尽管后来变法失败了,但在他却是“尽志”而“不悔”的。

    12、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精确计算圆周率,并指出误差的范围,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杰出的。试想祖冲之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和毅力,如果没有对艺术和科学的热爱,如果没有对科学的执着和献身精神,怎么会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解开一个个科学之谜呢?怎么会登上世界艺术之巅呢?

                                二、文明碎片

   1、分布在尼罗河两畔的金字塔是古埃及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被称为世界的第七大奇迹之一,现在已成为世界的旅游胜地。它所迷到游客的远远不是因为它是一堆规模宏大的墓冢群而是他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它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它对人类高层次的精神起到了催生作用因为它延续了一个民族的记忆,传承了一个民族的内在精髓。

    2、都江堰是当今年代最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她以为人类默默哺育了数千年,至今不息。无论在烽烟四起的年代,还是在和平安定的时期,她始终如一,默默为人类奉献这自己的一切。她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存在千年,却从不娇宠,她既无长城的伟岸也无故宫的华丽,但她那朴实无华的身影却一样高大,不可磨灭。

    3、王羲之用他饱含情感的笔调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描绘了兰亭美景,抒发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读他的文章似乎可以听到他悠长的叹息,看到他默默倚栏的身影。在吟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我们总能想到这位大文豪他的如椽巨笔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幅幅书法作品,同时也把我们带到了兰亭,去欣赏,去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