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王朝的南疆噩梦:征伐越南因三大原因导致惨败

 小记历史馆 2014-05-19

    明朝在越南的最高官员遇害,朱棣震怒,于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初九日,命英国公张辅为总兵官,清远侯王友为副总兵,率南畿、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广西军计四万七千人,增援交阯战场。

    随着实力的壮大,陈頠计划将战线推进到越南故都升龙(今河内)。但邓悉坚决反对这么做,认为此时陈军势力依然比明军弱小,不适合打消耗战。另一名重要将领阮景真也力谏不应该与仍然控制大部分领土的明朝对立。

    陈頠复国心切,拒绝接受他们的意见,并将他们逮捕处决。这导致了陈頠军队发生分裂,军心涣散。

    邓悉之子邓镕更是到达清化,找到陈艺宗之孙陈季扩,与阮景异一起在支罗县(在今越南河静省)尊立陈季扩为帝,年号重光,与陈頠抗衡。陈季扩趁陈頠进攻明朝之机击败并俘虏了他,尊之为太上皇。

    张辅刚到越南,恰逢叛军内讧,正好进攻。他分析越南军队都是依靠江海天险对抗明军,如果用陆军进攻效果必然不佳,就驻兵北江仙游,建造战舰。

    此时,叛军主将阮景异、阮世每在卢渡江,扼守渡桥,在对岸建寨,打造战船六百艘,与明军对抗。

    当时正好农历八月,西北很大,张辅趁机率军突进,战船炮矢齐发,越军防线溃败,阮景异大败而逃,明军斩首三千余级,俘获叛军监门将军潘低以下二百余人,以及舰船四百余艘。

    张辅趁胜追击,一路收复交州、北江、谅江等八府,一直追到太平海口再次大败阮景异,生擒其部将范必栗。

    自此一战,张辅威名让越南人闻风丧胆。陈季扩派遣使者,前往求和,表示自己是陈朝子孙,请求明朝承认。

    张辅大怒,呵斥道:“先前寻找陈朝宗室,你们不出来,如今出来叛乱,必定是冒名。”并将来使处斩,继续出兵进击陈季扩。

    明军全部乘舟,由黄江、阿江、大安海口转至福成江,十余日内,抵达叛军首府清化。叛军首领们见大势已去,便纷纷溃逃,张辅驻军于此,捕杀余党。

    罪魁祸首陈頠逃至美良县大山之中,张辅命令围住大山,最后陈頠以及他的将相陈希葛、阮汝砺、阮晏等人一同被俘。张辅又击破叛军阮师桧、杜元措的部队,斩首六千五百人,叛军的头颅堆积成小山。

    张辅本来可以班师,但对留守的沐晟不太放心,遂留一批军马给他调遣。沐晟追击陈季扩到出海口,斩首三千多级。陈季扩无奈之下只好奉表请降,但遭张辅拒绝。

    张辅率兵与沐晟会合,合兵进讨。陈季扩出倾巢出动,以阮帅、阮景异、邓镕等人率舰船三百余艘,据守月常江。明军稳扎稳打,一路高奏凯歌,除主帅逃走外,叛军将领几乎都被擒获。

    永乐十年(1411年),张辅部将方政又在神投海大破叛军,主将阮帅逃跑,陈季扩的老巢乂安随军被攻破,大越官员以少保潘季祐为首全部向明军请降。阮帅聚拢兵马于顺州,设伏于爱子江和昆传山,妄图以山河之险抵挡明军。结果张辅依然是大败之,生擒叛军大将潘径等五十六人,请降者不计其数,阮帅几乎被打成了光杆司令。

    永乐十二年(1413年)春,张辅进兵政和,一路上叛军闻风丧胆,明军还没到脚逃得意个不剩。张辅索性下令夜行军,黎明已经摸到了越军最后的防线蒲干栅。张辅命令渡江进击,叛军主帅阮景异猝不及防,一败涂地。阮景异受伤被俘,邓镕等人也先后被俘。追击阮帅的将军朱广也传来好消息,不但将阮帅斩首,还俘获陈季扩的家属。这下大越国几乎都被一锅端。

    只剩下伪帝陈季扩东躲西藏,朝不保夕,最后没有办法逃出国境,遁入老挝境内。

    张辅派部将师祐深入老挝追捕,终于将陈季扩与其弟相国陈季揝一并擒获。陈季扩在被押解北京的过程中投海自尽。

    越南宣告平定,张辅继续出任征夷将军,镇守越南。

    这时,负责交趾民政工作的黄福开始发挥作用,将控制的越南地区,编户齐民,开始推行明朝的各项制度。黄福特别重视交趾的文化教育,广泛开设学校。访求有才能的越南人,都委以官职,并使之教授有关才艺。选派越南的优秀学生去北京国子监学习。

    而在越南人的学习课程方面,明廷把中国儒家典籍中的《四书五经》等书颁发给各州县做读本,并派僧道传布佛教、道教。还下令男女不许剪发,妇女必须穿短衣长裙,与中国衣冠制度相同。抚恤在战事中死亡的将士民众,均予以妥善安葬;年迈有声威者,给以礼遇;鳏寡孤独无依者,设养济院收容。又对被胡朝迫害惨死的陈朝贵族,给以追赠谥号及修理坟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