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锣鼓巷胡同(二)图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5-19
以前老北京城区向来以东贵西富南贫北穷来分出个三六九等,因此现在东城老胡同里随便一个院落、一块门墩、一棵古树都可能跟哪个古人、王爷、贝勒、福晋,或者主席、总理、部长、委员长有过亲蜜接触,所以走近这些遗存便似乎是跟那些过去或故去的人的一种对视、对话甚至握手拥抱。
   时过境迁,落花流水,现在的老胡同除了个别高门深宅以外,大多都已破败不堪,颇给人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除了个别外国人还关心、呼吁保留外,百姓更关心拆迁款的多少,官员更关心政绩数字的高低,打着各种冠冕堂皇的旗号对胡同进行恶意或无意却更无知的改造。北京也便在这种改造中高喊着“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迎接2008,因此看胡同这事儿本身就无疑成了跟吃野生动物一样紧迫的任务和使命:看一眼少一眼了。(这是位于东城交道口街道的南锣鼓巷,整个巷子客栈酒吧鳞次栉比,因紧邻什刹海,所以生意很火。到处挂着红灯笼等着大家光临,天天跟过年似的。据说明年要改成步行街,专门接待游人。)

(看到这个门面似乎又回到了计划经济年代。如果拍电影或电视剧这应该是个好场景)

(胡同里面中国人洋鬼子都有,而且有时甚至感觉洋人比中国人还多,据说有很多在此买房定居,也有长期租住的,每天更有大量的涉外旅游团带队逛胡同,估计跟领着中国人到泰国看人妖、缅甸买翡翠差不多吧,中国的游托谁的钱都能赚到,这才叫能耐。这个老外不知是跟咱北京下岗妇女学来的爱好,还是本身这就是人家的习惯?或许是南桔北枳,反正让人搞不懂。如果咱们在胡同口树上一块“洋人与狗不准逛胡同”的牌子,会不会引起外交纠纷或留下什么历史佳话呢?)

(这个门面走的是中外结合牌的路子。两扇木门上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而门楣上方的广告及图画却是典型的洋派风格。这应该算是洋为中用的典范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