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剧与爱情

 陈王志强 2014-05-22
爱情是人类最大的主题,很多文艺作品能够得以传承,能够成为经典,皆因鲜明深刻的爱情题材而成功。越剧从一种地方“的笃班”小剧种发展到成为全国继京剧之后第二大剧种,除了它与袁雪芬为首的著名越剧十姐妹在历史风浪中不息的努力奋斗有关,还与爱情题材戏璀璨夺目发展有关。例如梁祝、西厢、红楼梦、碧玉簪、打金枝、陆游与唐婉、情探、桃花扇、杜十娘、孔雀东南飞等等,爱情与婚姻题材的戏占据了大部分,人们一想起越剧,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爱情,似乎越剧成为爱情婚姻戏剧的代名词。
新中国成立后,越剧在党的关怀下,能够飞速发展起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演出。当时,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颁布的婚姻法宪法,是消灭封建制度,实现妇女解放的重要政治运动,为配合政治运动,电影《白毛女》和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全国轰轰烈烈演出。正是如此,梁祝故事成为家喻户晓,而且在越剧工作者的努力下,梁祝的演出越来越精彩,尾剧还添加了“化蝶”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更加动人美丽,从而成为经典。
由于袁雪芬、范瑞娟两位艺术大师在人物的造形上,在动作与唱腔的设计上不断完善提炼,精湛演出,以及舞美、服饰的配合,使得《梁祝》日臻完美,升华为艺术精品,得到中央领导重视,以至被周总理用来款待外国贵宾重要节目,得到外国贵宾高度赞赏,从而使越剧享誉海内外,渐渐登上国戏地位。此后越剧不断精品推出,并拍成电影广为传播,尤其是《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的大型越剧,那王文娟、徐玉兰出神入化的演出,以及编导高超文学创作水平和众多演员同样精湛演出,几乎将越剧推向登峰造极地步,全国百姓为之沸腾,尤其是广大青年为之疯狂,越剧迷、越剧唱词成为生活中的时尚被大众追求。
可是,为什么自改革开放卅多年以来,越剧一直未能重现昔日辉煌,至今仍处于奄奄一息(尽管圈内人士还洋洋自得)呢?我想,除了受洋文化的冲击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符合现代爱情需要的题材戏,从而没能吸引住广大青年。青年群体不仅数量大,消费能量也大,现代经济使得越剧从排练到演出成本很高,若失去青年群体,越剧将难以为继。越剧不能再拿《梁祝》、《红楼梦》等传统爱情故事去吸引青年一代,因为青年是幼稚的观众,他们重故事情节,还不能上升到艺术欣赏高度。现代工作学习生活方式造成爱情观与传统爱情有很大差异,不能成为青年一代爱情的教课书。因此,越剧要想振兴,要想发展,必须要抓紧爱情题材的开发,可以有两种趋向:一种是顺应现代爱情观;另一种是对现代错误爱情观的批判。《梁祝》中,祝员外贫富门当户对观及与英台与山伯纯真正义爱情观之间的斗争,作为立于世界爱情文明史之林,仍有不无吸取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