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病饮食宜忌(10)动物肉蛋类食品的饮食宜忌(下)

 雨林修养馆 2014-05-23

 

50、鳖(附:鳖血、鳖卵、鳖甲)
【俗名】甲鱼、团鱼、元鱼。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滋阴,补虚,凉血,软坚,抗癌。
  【宜食】适宜体质衰弱,肝肾阴虚,骨蒸劳热,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肺结核及及肺外结核低烧不退之人食用;适宜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糖尿病,以及肾炎水肿之人食用;适宜各种类型的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食用。
唐·孟诜:“妇人漏下五色,羸瘦,宜常食之。”《随息居饮食谱》:“鳖甘平,滋肝肾之阴,清虚劳热,宜蒸煮食之。”
  【忌食】甲鱼滋腻,久食败胃伤中,导致消化不良,故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退,孕妇或产后虚寒,脾胃虚弱腹泻之人忌食;患有慢性肠炎,慢性痢疾,慢性腹泻便溏之人忌食。根据前人经验,鳖肉忌与桃子、苋菜、马齿苋、白芥子、鸡蛋、猪肉、兔肉、鸭子、薄荷一同食用。
《本草拾遗》:“凡鳖之三足者、赤足者、独目者、头足不缩者、其目凹陷者、腹下有王字卜字文者、腥下蛇文者,并有毒杀人,不可食。”《本草求真》:“鳖和鸡子、苋菜同食,则令人生鳖,同猪兔鸭食,则能损人,同芥子食则恶疮,与妊娠妇女食则生子项短,同薄荷食则能杀人。”《本草从新》:“脾虚者大忌。”《随息居饮食谱》:“孕妇及中虚,寒湿内盛,时邪末净者,切忌之。”
【按语】人们喜爱食用甲鱼,因为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补品,尤以500多克重的母鳖为佳。母鳖体厚尾巴短,甲裙厚,肉肥,味最美,公鳖则尾巴长。每100克甲鱼肉中含水分80克,蛋白质16.5克,脂肪1克,碳氢化合物0.62克,钙107毫克,磷135毫克,铁1.4毫克,硫胺素0.62毫克,核黄素0.37毫克,尼克酸3.7毫克。
鳖血亦可食用,尤适宜虚劳潮热之人。《现代实用中药》云:“鳖血生饮,用于结核潮热有效。”鳖卵性寒味咸,擅补阴虚,《本草蒙筌》载:“鳖卵盐腌煮吞,补阴虚亦验。”生鳖甲性味、功用、宜忌,同鳖肉相似。
51龟肉
【俗名】乌龟肉、水龟肉。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养阴补血,益肾填精。
  【宜食】适宜气血不足,营养不良,劳瘵骨蒸,肺结核久咳咯血之人食用;适宜妇女产后体虚不复,脱肛或子宫脱垂,煮食龟肉,有促进恢复之效;适宜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出现气阴两伤,低烧潮热,心烦失眠,掌心热,口干咽干,舌红苔少之人食用;适宜多尿之人,或虚弱小儿遗尿者食用;适宜糖尿病人,或久疟不愈者食用。
《日用本草》:“大补阴虚,作羹臛,截久疟不愈。”《食物中药与便方》:“慢性三日疟,旷日持久,荏苒不愈,或时愈时发,尤其在劳动后疟疾复发者,煮食乌龟肉,有良好效果。”
  【忌食】唐·孙思邈:“六甲日,十二月,俱不可食,损人神。不可合猪肉、菰米、瓜、苋食,害人。”
【按语】乌龟肉含蛋白质、脂肪、粮类、维生素B1、B2烟酸等,乌龟蛋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并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但在中国古代,龟龙麟凤,谓之四灵,人们视为神物,所以,时至今日,中国人民仍有保护乌龟,或放生而不食之的习惯。
52、海马
【俗名】龙落子。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补肾壮阳,活血理伤。
  【宜食】适宜肾阳足,老人虚弱,久喘不止,虚喘哮喘,男子阳痿不育,孕妇难产,食用;适宜跌打损伤后内伤疼痛之人服食。《本草纲目》:“海马,雌雄成对,其性温暖,故难产及阳虚多用之。”
《海南介语》:“主夜遗。”《本经逢源》:“阳虚多用之,可代蛤蚧。”
  【忌食】海马性温助阳,故凡属阴虚火旺者忌食;男子性欲过旺,性功能亢进之人忌食;海马能温能任脉,又有活血作用,故怀孕妇女忌食。
【按语】在传统中医界,勃兴阳道和治疗男性不育症,多选用海狗肾,又名腽肭脐,但腽肭脐往往求之不易。事实上,海马壮阳之功,亦颇卓著,《本草新编》中说得极好:“海马入肾经命门,专善兴阳,功不亚于海狗,更善堕胎,故能催生。海马功用不亚于腽肭脐,乃尚腽肭脐而不尚海马,此世人之大惑也。海马不论雌雄,皆能勃兴阳道。”
53、海龙
【俗名】水雁、海蛇。
  【性味】性温,味甘咸。
  【功效】补肾壮阳。
  【宜食】适宜男子不育症,性功能减退和阳痿之人食用;适宜孕妇难产之时食用。
《本草纲目拾遗》:“功倍海马,催生尤捷。”《现代实用中药》:“海龙有兴奋作用,用於老人及衰弱者精神衰惫。”《中药鉴别手册》:“补肾壮阳,治阳痿、不育。”
  【忌食】凡属阴虚火旺体质及性功能亢进之人忌食;妇女在怀孕期间忌食。
54、蟹
【俗名】螃蟹。
  【性味】性寒,味咸。
  【功效】清热,散阏血,通经络,续绝伤。
  【宜食】适宜跌打损伤,筋断骨碎,阏血肿痛之人食用;适宜产妇胎盘残留,或孕妇临产阵缩无力,胎儿迟迟不下者食用,尤以蟹爪为好。
唐·孟诜:“蟹,主散诸热,治胃气,理筋脉,消食,利肢节。”《随息居饮食谱》:“蟹,甘咸寒,补胃髓,利肢节,续绝伤,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爪可催产,堕胎。”
  【忌食】平素脾虚胃寒,大便溏薄,腹痛隐隐之人忌食;风寒感冒未愈者,或宿患风疾,包括顽固性皮肤搔痒疾患之人忌食;怀孕妇女忌食螃蟹,尤忌食蟹爪。切忌食生蟹及未煮熟的蟹。民间虽有“生吃螃蟹活吃虾”的说法,但这是不可取的;蟹忌同柿子、兔肉、荆芥一起食用。
《本草衍义》:“此物极动风,体有风疾人,不可食。”《本草纲目》:“蟹不可同柿及荆芥食,发霍乱,动风。”《本草经疏》:“脾胃寒滑,腹痛喜热恶寒之人,不宜服。”《本经逢源》:“蟹与柿性寒,所以二物不宜同食,令人泄泻,发症瘕。”《随息居饮食谱》:“蟹,多食发风,积冷,孕妇及中气虚寒,时感未清,痰嗽便泻者,均忌。反荆芥,又忌与柿同食,误犯则腹痛吐利。”《别录》:“蟹爪主破胞堕胎。”《本草纲目》:“蟹爪堕胎,下死胎。”
【按语】在每100克蟹肉中,含水分80克,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碳氢化合物0.7克,灰分2.7克,钙141毫克,磷191毫克,铁0.8毫克,维生素A230国际单位,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51毫克,尼克酸2.1毫克,蟹肉中含有10多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含量较多。
55、虾
【俗名】河虾、草虾、虾米、开洋。
  【性味】性温,味甘咸。
  【功效】补肾,壮阳,通乳,属强壮补精食品。
  【宜食】适宜肾虚阳痿,男性不育症,腰脚痿弱无力之人食用;适宜妇女产后乳汁缺少者食用;适宜小儿正在出麻疹、水痘之时服食。
  【忌食】凡对虾子过敏之人忌食,更忌生食。根据民间经验,虾为动风发物,患有皮传肤疥癣者忌食。根据前人经验,虾子忌与獐肉,鹿肉一同食用。
《食疗本草》:“动风、发疥疥。”《随息居饮食谱》:“虾,发风动疾,生食尤甚,病人忌之。”
56、干贝
【俗名】马甲柱、角带子、江瑶柱。
  【性味】性平,味甘咸。
  【功效】滋阴,补肾,调中。
  【宜食】适宜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或久病体虚,五脏亏损之人食用;适宜脾肾阳虚的老年人夜尿频多,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不思纳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各种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食用。
《随息居饮食谱》:“江瑶柱(即干贝),甘温,补肾,与学家菜同,鲜脆胜之,为海味冠。”
  【忌食】干贝清补,诸无所忌。
【按语】干贝为江瑶科扇贝的闭壳肌,略呈圆柱形,鲜品或干品,供膳食为高级美味食品,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营养食物。在每100克干贝中,含蛋白质67.3克,而脂肪仅含3克,还含丰富的糖类,多种维生素及钙、磷等矿物质,食用干贝有助于降血脂,降胆固醇,还具有破坏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是一种优良的抗癌食品。
57、蛤蜊
【俗名】沙蛤、海蛤、文蛤。
  【性味】性寒,味咸。
  【功效】滋阴,化痰,软坚。
  【宜食】适宜肺结核咳嗽咯血,阴虚盗汗之人和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者食用;适宜瘿瘤瘰疬,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之人食用;适宜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食用;适宜痔疮患者食用。
《医林纂要》:“功同蚌蚬,滋阴明目。”《本草会编》:“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
  【忌食】蛤蜊性寒,平素脾胃虚寒,腹泻便溏之人忌食。
【按语】蛤蜊在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其肉可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每100克蛤蜊肉中,含蛋白质10.8克,碳水化合物为4.6克灰分3克,钙37毫克,磷82毫克,铁14.2毫克,维生素A100国际单位,抗坏血酸5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1.7毫克。另处,据近代研究,蛤蜊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抗癌食品。
西施舌为蛤蜊科动物西施的肉,生于浅海泥沙滩,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其味甘咸性平,功与蛤蜊相近,能滋阴补虚,清热凉肝。
《本草从新》说它:“补阴,益精,润脏腑,昌烦渴。”适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以及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和癌症患者食用。
58、蚶子
【俗名】毛蛤、血蚶。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补血,健胃。
  【宜食】适宜虚寒性胃痛,消化不良之人食用;适宜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贫血和体质虚弱之人食用。《本草经疏》:“蚶,味甘气温,性亦无毒,甘温能益气而补中,则五脏安,胃气健,心腰脊风冷俱瘳,胃健则食自消,脏暖则阳自起,气充则血自华。”
  【忌食】凡患有传染性疾病如:肝炎、伤寒、痢疾以及发热病人忌食。
《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壅气,湿热盛者忌之。”
【按语】蚶肉产我国沿海各地,肉味鲜美,在100克蚶肉中含粗蛋白质16克,粗脂肪0.45克,灰分1.72克,维生素A400国际单位,维生素B1有0.2毫克,维生素B2有0.2毫克,维生素C10毫克,尼克酸2.5毫克。
59、田螺
  【性味】性大寒,味甘咸。
  【功效】清热,解暑,利尿,止渴,醒酒。
  【宜食】适宜黄疸,水肿,小便不能,痔疮便血,脚气,消渴,风热目赤肿痛以及醉酒之人食用。
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
《本草拾遗》:“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
  【忌食】凡属脾胃虚寒,便溏腹泻之人忌食。
清·王孟英:“寒中脾胃虚者忌。”《本草经疏》:“目病非关风热者不宜用。”《本经逢源》:“多食令人腹痛泄泻。”
60、螺蛳
【俗名】蛳螺。
  【性味】性寒,味甘。
  【功效】清热,利水,明目。
  【宜食】适宜水肿,痢疾,痔疮,风热目赤翳障之人食用。
《本草汇言》:“螺蛳,解酒热,消黄疸,清火眼,利大小肠之药也。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因风因燥火者,服用见效甚速。”
  【忌食】脾胃虚寒之人忌食。
《本草纲目》:“螺蛳,于清明前后,其中有虫,不宜食用。”《本草汇言》:“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并有冷瘕宿疝,或有久溃痈疮未敛,不宜食之。”《食物本草》:“多食令人腹痛不消。”
61、蚌肉
  【性味】性寒,味甘咸。
  【功效】滋阴,养肝,明目,清热。
  【宜食】适宜阴虚内热之人食用,诸如消渴,烦热口干,目赤者;适宜妇女虚劳,血崩,带下,以及痔疮之人食用。
  【忌食】蚌肉性寒,对脾胃虚寒、腹泻便溏之人忌食。
《本草衍义》:“多食发风动气。”《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寒中,外感未清,脾虚便滑堵皆忌”
62、蚬肉
【俗名】河蚬、蚬子。
  【性味】性寒,味甘咸。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宜食】适宜目黄,湿毒脚气,消渴,以及疔疮痈肿之人食用。《日华子本草》:“去暴热,明目,利小便,解酒毒目黄,主消渴。”
  【忌食】蚬肉性大凉,平素脾胃虚寒者忌食之。也不适合寒性气管炎者食用。
《本草拾遗》:“多食发嗽及冷气。”《本草求真》:“遗浊勿食。”
63、泥鳅
【俗名】、鳅鱼。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补中虚,暖脾胃,祛湿,疗毒,壮阳,止虚汗。
  【宜食】适宜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小儿体虚盗汗得食用,有助于生长发育;适宜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之人食用;适宜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食用;适宜急慢性肝炎及黄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黄疸型肝炎更适宜,可促进黄疸和转氨酶下降;适宜阳痿之人,痔疮患者,皮肤疥癣搔痒之人食用。
《濒湖简易方》:“治阳事不起,泥鳅煮食之。”《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治皮肤疮癣,疥发痒。”
  【忌食】泥鳅味甘性平而补虚,诸无所忌。
【按语】泥鳅营养丰富,不亚于一般鱼类,每100克泥鳅肉中,含蛋白质高达18.克,脂肪3.7克,碳水化合物2.5克,灰分2.2克,钙38毫克,磷72毫克,铁0.9毫克,以及大量的维生素。其维生素B1的含量比鲫鱼、黄鱼、虾类高3—4倍,维生素A、C的含量也较其他鱼类高,维生素B含量丰富,风味独特,肉质细嫩松软,易消化吸收,是肿瘤病人理想怕抗癌食品。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且含一种类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人体抗血管衰老,故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
64 、牡蛎肉
【俗名】蛎黄、蚝肉。
  【性味】性微寒,味甘咸。
  【功效】滋阴,养血,补五脏,活血,充肌。
  【宜食】适宜体质虚弱儿童,肺门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瘰疬,阴虚烦热失眠,心神不安,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食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海产品;适宜作为美容食品食用。
《图经本草》:“炙食甚美,令人细肌肤,美颜色。”
  【忌食】患有急慢性皮肤病者忌食。
《七卷食经》:“有癞疮不可食用。”《本草求真》:“脾虚精滑者忌。”
【按语】新鲜的牡蛎肉呈青白色,质地柔软细腻,为极好的滋补强壮营养食品,含有丰富的糖原、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A、B、C、D、E和微量元素铁、锰、磷、铜、锌等。
64、鳗鲡
【俗名】白鳝、鲤鱼。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补虚,养血,抗痨。
  【宜食】适宜体虚衰弱,贫血,尤其是患有肺结核,淋巴结核,肺痨潮热,小儿疳痨者食用;适宜痔疮漏者食用。
唐·孟诜:“以五味煮食,甚补益,患诸疮瘘疠风人宜长食之。”明·缪希雍:“五痔疮瘘人常食之,大有益也。”
  【忌食】白鳝营养滋补,性味平和,诸无所忌。
元·吴瑞:“与银杏同食,患软风。”
《本草经疏》:“妊娠食之令胎有疾,脾胃薄弱易泄者勿食。”《随息居饮食谱》:“孕妇及时病忌之。”
65、淡菜
【俗名】水菜、壳菜。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补肾,填精,益血。
  【宜食】适宜老年人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高血压,动脉硬化,耳鸣眩晕之人食用;适宜肾虚之人腰痛,阳痿,盗汗,小便余沥,妇女白带多者食用。适宜与冬瓜、萝卜等一同煨食。唐·孟诜 :“治崩中带下,烧食一顿令饱,入萝卜或紫苏或冬瓜同煮更妙。”《医学入门》:“淡菜,治虚劳骨蒸,须多食乃见功。”
  【忌食】淡菜补肾填精,诸无所忌。唐·淡菜久食脱人发。
【按语】淡菜为贻贝的贝肉,产于东海、渤海和黄海,肉红紫色,味美,为营养食品。在每100克干品淡菜中,含蛋白质59.1克,脂肪7.6克,碳水化合物13克,灰分6.9克,钙277毫克,磷864毫克,铁24.5毫克等。
67、鲢鱼
【俗名】乌鱼、白脚鲢。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健脾,利水,温中,益气,通乳,化湿。
  【宜食】适宜肾炎,肝炎,水肿,小便不利之余食用;适宜脾胃气虚,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本草纲目》:“鲢鱼,温中益气。”《随息居饮食谱》:“ZZZZ鱼甘温,暖胃,补气,泽肤。其腹最腴,烹鲜极美,肥大者甚佳,腌食亦佳。”
  【忌食】根据前人经验,凡患有痈疽疔疮,无名肿毒,搔痒性眼肤病,目赤肿痛之人忌食。
清·王孟英:“多食令人热中,动风,发疥。痘疹,疟痢,目疾,疮家,皆忌之。”
68、乌鱼
【俗名】乌鳢、黑鱼、蠡鱼。
  【性味】性寒,味甘。
  【功效】补脾益胃,利水肿。
  【宜食】适宜心脏性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浮肿,妊娠水肿,脚气浮肿等一切水肿之人食用;适宜身体虚弱,低蛋白血症,脾胃气虚,营养不良,贫血痔疮,疥癣之人食用。
《本草经疏》“蠡鱼,乃益脾除水之要药也。补其不足,补泻兼施。故主下大水及湿痹,面目浮肿。”
  【忌食】乌鱼补虚,诸无所忌。
【按语】每100克鱼肉中含水份78克,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灰分1.2克,钙57毫克,铁0.5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25毫克,尼克酸2.8毫克,属于一种高蛋白低脂滋补食品。
69、鲫鱼
【俗名】ZZZZ鱼、鲋鱼。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健脾,益气,利水,通乳。
  【宜食】适宜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浮肿之人食用;适宜孕妇产后乳汁缺少之人食用;适宜脾胃虚弱,饮食不香之人食用;适宜小儿麻疹初期,或麻疹透发不快者食用。
《唐本草》:“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本草经疏》:“鲫鱼,性温无毒,诸鱼中最可食。”
  【忌食】鲫鱼补虚,诸无所忌。
张鼎:“和蒜食少热,同砂糖食生疳虫,同芥菜食成肿疾,同猪肝鸡肉雉肉鹿肉猴肉食生痈疽,同麦门冬食害人。”《本经逢源》:“鲫鱼,有反厚朴之戒,以厚朴泄胃气,鲫鱼益胃气。”《随息居饮食谱》:“外感邪盛时勿食,嫌其补也,余无所忌。”
【按语】鲫鱼为淡水内河鱼,《吕氏春秋》云:“鱼之美者,有洞庭之鲋。”观此则鲫鱼为佳品,自古尚矣。在每100克鲫鱼肉中,含水分85克,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钙54毫克,磷203毫克,铁2.5毫克,硫按素0.06毫克,核黄素0.07毫克,尼克酸2.4毫克,维生素A50国际单位,维生素B1、380微克,维生素B2、100微克等。
70、带鱼
【俗名】海刀鱼、裙带鱼。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暖胃,泽肤,补气,养血,抗癌,健美,降血脂。
  【宜食】适宜久病体虚,血虚头晕,气短乏力,食少羸瘦,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皮肤干燥之人食用。
《食物中药与便方》:“带鱼,滋阴、养血、养肝、止血。”急慢性肠炎蒸食,能改善症状。
  【忌食】带鱼属动风发物,凡患有疥疮、湿疹等皮肤病或皮肤过敏者忌食。
《药性考》:“带鱼,多食发疥。”
《随息居饮食谱》:“带鱼,发疥动风,病人忌食。”
【按语】带鱼厚刺少,营养丰富,每100克带鱼肉中含脂肪7.4克,比一般鱼类都高,但它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而且脂肪酸碳链又较长,这就形成多个不饱和键,这些多双健的不饱和酸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其蛋白质含量为18.1%,高于大黄鱼和鲥鱼,且为优质蛋白。还含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钙、磷、铁、碘以及多种维生素,实为老人、儿童、孕产妇的理想食品。
近年来研究发现,带鱼的银白色油脂层中,含有一种抗癌成分——6-硫代鸟嘌呤,药名为6-TG,作为抗癌物,应用于白血病、胃癌、淋巴肿瘤及绒癌的病人,收到一定的效果。
71、青鱼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补气,健脾,养胃,化湿,祛风,利水。
  【宜食】适宜各类水肿,肝炎,肾炎,以及脚气弱之人食用;适宜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者食用。
《增补食疗本草》:“青鱼同韭白煮,治脚气脚弱,烦闷,益气力。”
  【忌食】青鱼甘平补虚,诸无所忌。
《本草经集注》:“服术勿食青鱼鮓。”
陶弘景:“青鱼肉,不可合生胡荽及生葵并麦酱同食。”
清·王孟英:“青鱼鮓,以盐糁酝酿而成,俗所谓糟鱼鲞是也。但既经糟醉,皆能发疥动风,诸病人均忌食。”
72、石首鱼
【俗名】黄鱼、黄花鱼。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健脾,益气。
  【宜食】适宜头晕,失眠,贫血,以及久病胃虚食减之人食用。
《开宝本草》:“和莼菜作羹,开胃益气。”
《本草经疏》:“石首鱼,能开胃,胃气开则饮食增,五脏皆得所养,而气自益矣。”
《随息居饮食谱》:“石首鱼甘温开胃,补气填精。”
  【忌食】急慢性皮肤患者忌食。
《本草汇言》:“动风发气,起痰助毒。”
《随息居饮食谱》:“江鱼即黄鱼也,不可与荞麦食,令人失音。”
73、乌贼鱼
【俗名】墨鱼。
  【性味】性平,味咸。
  【功效】养血,滋阴。
【宜食】适宜阴虚体质,贫血,妇女血虚经闭,带下,崩漏者食用。
《医林纂要》:“作脍食,大能养血滋阴,明目去热。”
《随息居饮食谱》:“滋脾肾,补血脉,理奇经,愈崩淋,利胎产,调经带,疗疝瘕,最益好人。”
  【忌食】乌贼鱼肉属动风发物,故有病之人酌情忌食。
《本草求真》:“其味珍美,食则动风与气。”
74、鲛鱼
【俗名】鲨鱼、鲛鲨、沙鱼。
  【性味】性平,味甘咸。
  【功效】滋阴,补血。
  【宜食】适宜一切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体质虚弱之人及常人食用;适宜各种癌症患者食用。
《食疗本草》:“补五脏,作脍食,功亚于鲫鱼。”
《随息居饮食谱》:“鲛鱼煨肉味佳,滋阴补血,鬣翅以清补胜,煨糜甚利虚劳。”
  【忌食】鲛鱼性平补虚,诸无所忌。
【按语】鲛鱼的鳍称鲛鱼翅,俗称金丝菜、沙鱼翅,性平味甘,能益气。开胃,补虚。
《闽部食蔬》中记载:“益气开膈,长腰力。”并有清痰,开胃进食之功,属优良的清补食品。
75、鲂鱼
【俗名】鳊鱼。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补益,益脾,养血,祛风,健胃。
  【宜食】适宜贫血,体虚,营养不良,不思饮食之人食用。
《食疗本草》:“鲂鱼,调胃气,利五脏,和芥子酱食之,能助肺气,去胃风,消谷。作脍食之,助脾气,令人能食,作羹臛食宜人,功与鲫鱼同。”
  【忌食】根据前人经验,凡患有慢性疾病之人忌食。
唐·孟诜:“患疳痢者不得食。”
76、鲈鱼
【俗名】四鳃鱼、花鲈、鲈板。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健脾,补气,益肾,安胎。
  【宜食】适宜贫血头晕,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之人食用。
《食疗本草》:“安胎,补中,作鲙尤佳。”
《嘉祐本草》:“鲈鱼,多食宜人,作鲙尤良。”
  【忌食】根据前人经验,鲈鱼忌与乳酪同食。
掌禹锡:“鲈鱼肉多食发痃癖疮肿,不可同乳酪食。”
《随息居饮食谱》:“鲈鱼,多食发疮患癖,其肝尤毒。中其毒者,芦根汁解之。”
【按语】鲈鱼分布在中国沿海一带及河口和江河中,江南水乡各地均产。在每100克鲈鱼肉中,含蛋白质17.5克,脂肪3.1克,碳水化合物0.4克,灰分1克,钙56毫克,磷131毫克,铁1.2毫克核黄素0.23毫克,尼克酸1.7毫克。台湾产者含粗蛋白19.39克,粗脂肪1.16克,灰分1.16克。
77、鮧鱼
【俗名】鲇鱼、鲶鱼。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补中气,滋阴,开胃,催乳,利小便。
  【宜食】适宜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小便不利,水气浮肿者食用。
《食经》:“主虚损不足,令人皮肤肥美。”
  【忌食】根据前人经验,鮧鱼忌与鹿肉、牛肝、野猪肉、荆芥一同食用。
南朝·陶弘景:“鮧鱼肉不可合鹿肉食,令人筋甲缩。”
宋·苏颂:“鮧鱼肉不可合牛肝食,令人患风,噎涎,不可合野猪肉食,令人吐泻。”
《本草纲目》:“鮧鱼反荆芥。”
78、鲚鱼
【俗名】刀鱼、凤尾鱼,鮆鱼。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补气虚,健脾胃。
  【宜食】适宜体弱气虚,营养不良者食用。
  【忌食】凡湿热内盛,或患有疥疮搔痒之人忌食。
唐·孟诜:“鲚鱼肉发疥,不可多食。”
《食鉴本草》:“鲚鱼肉肋火动痰。”
《食物本草》:“有湿病疮疥勿食。”
79、鮠鱼
【俗名】鮰鱼,白戟鱼、阔口鱼。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补中,益气,开胃。
  【宜食】适宜体弱气虚,营养不良,饮食不香之人食用。
《日用本草》:“补中益气。”
《本经逢源》:“阔口鱼,能开胃进食,病人食之,无发毒之虑,食品中之有益者也。”
  【忌食】素有顽癣痼疾之人忌食。根据前人经验,鮠鱼忌与鸡肉、野猪肉同食。
宋·苏颂:“鮠鱼能动痼疾,不可合野猪肉、鸡肉同食,令人生癞。”
80、白鱼
【俗名】翘嘴红鮊、鱎鱼、白扁鱼。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开胃,健脾,消食,利水。
  【宜食】适宜营养不良,肾炎水肿,病后体虚,消化不良之人食用。
《食疗本草》:“助脾气,能消食。”
《开宝本草》:“主胃气,开胃下食,去水气,令人肥健。”
  【忌食】患有疮疖者忌食。根据前人经验,白鱼不宜和大枣同食。
《日华子本草》:“患疮疖人不可食,其发脓。”
元·吴瑞:“多食生痰,与枣同食患腰痛。”
81、银鱼
【俗名】银条鱼、面条鱼、鲙残鱼。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补虚,养胃,健脾,益气。
  【宜食】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足,消化不良者食用。
《日用本草》:“宽中健胃,合生姜作羹佳。”
《医林纂要》:“补肺清金,滋阴,补虚劳。”
  【忌食】银鱼味美,性味平和,诸无所忌。
【按语】明代药学家李时珍认为:“鲙残鱼在清明节明有子,食之甚美,清明节后子散而瘦,可作
鲊腊,暴干亦佳。”
82、章鱼
【俗名】小八梢鱼、真蛸、望潮。
【性味】性寒,味甘咸。
【功效】养血,益气。
【宜食】适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忌食】章鱼属动风海味食品,故有慢性顽固湿疹等搔痒皮肤病者忌食。
《泉州本草》:“有荨麻疹史者不宜食。”
83、鲩鱼
【俗名】草鱼,混子。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暖胃,补虚。
【宜食】适宜体虚胃弱之人及营养不良者食用。
《医林纂要》:“鲩鱼平肝,祛风,治虚劳及风虚头痛。其头蒸食尤良。”
【忌食】鲩鱼补虚,诸无所忌。李延飞:“鲩鱼肉多食,能发诸疮。”
【按语】鲩鱼属我国内河养殖鱼,在100克鲩鱼肉中,含水分77克,蛋白质17.8克,脂肪4.3克,钙36毫克,磷173毫克,铁0.7毫克,核黄素0.17毫克,尼克酸2.2毫克。
84、鲦鱼
【俗名】白条、参鱼、白漂子。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暖胃,补虚。
【宜食】适宜体虚胃弱之人及营养不良者食用。
《本草纲目》:“煮食解忧,暖胃,止冷泻。”
【忌食】鲦鱼补虚,诸无所忌。
《随息居饮食谱》:“鲦鱼,肋火发疮,诸病人勿食。”
85、鲥鱼
【俗名】三黎。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补虚损,益脾肺。
【宜食】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者食用;适宜小儿及产妇食用。适宜带鳞洗净后,五味调料蒸食为好。
《日用本草》:“凡食鲥鱼,不可煎熬,宜以五味同竹笋,荻芽带鳞蒸食为佳。”
《随息居饮食谱》:“鲥鱼甘温,开胃,润脏,补虚。”
【忌食】凡患有搔痒性皮肤病者忌食。
《本草求真》:“发疥癞,不可食。”
《随息居饮食谱》:“诸病忌之,能发痼疾。”
【按语】鲥鱼味极鲜美,为江南席珍,每100克鲥鱼肉中含水分65克,蛋白质16.9克,脂肪16.9克,钙33毫克,磷216毫克,铁2.1毫克等营养成分。
86、鲤鱼
【俗名】赤鲤、黄鲤、白鲤。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滋补,健胃,利水,催乳。
【宜食】适宜肾炎水肿,黄疸肝炎,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脚气浮肿之人食用;适宜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产后乳汁缺少之人食用。
《日华诸家本草》:“鲤鱼,治怀孕身肿,及胎气不安。”
《本草纲目》:“鲤鱼,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嗽,湿热之病,煮食下水气,利小便。”
《本草求真》:“凡因水气内停,而见咳气上逆,黄疸,水肿,脚气等症,服此则能以消,治孕妇水肿亦然。”
【忌食】根据前人经验,鲤鱼为发物,鲤鱼忌与绿豆、狗肉一同食用。
唐·孟诜:“天行病后下痢及突症,俱不可食。服天门冬、朱砂人不可食。不可合犬肉及葵菜食”
《随息居饮食谱》:“多食热中,热则生风,变生诸病,发风动疾,天行病后及有突症者忌食。”
【按语】鲤鱼虽有赤鲤、黄鲤、白鲤等品种,但性味功用相似,
《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
南朝·陶弘景说:“鲤鱼为诸鱼之长,为食品上味。”每100克鲤鱼肉中,含蛋白质17.7克,脂肪5.1克,钙25毫克,磷17.5毫克,铁1.6毫克,以及维生素A、B烟酸等。
87、鲳鱼
【俗名】白鲳、叉片鱼、银鲳。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补血,健胃,益气。
【宜食】适宜体质虚弱,脾胃气虚,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本草拾遗》:“肥健,益气力。”
《随息居饮食谱》:“鲳鱼甘平,补胃,益气,充精。”
【忌食】凡患有搔痒性皮肤病者忌食。
《随息居饮食谱》:“鲳鱼,多食发疥,动风。”
【按语】银鲳分布在中国沿海以南及东海为多,黄海、渤海较少。
88、鯮鱼
【俗名】尖头鳡。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补虚弱,健脾胃,强筋骨。
【宜食】适宜体质虚弱,脾胃气虚,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食疗本草》:“补五脏,益筋骨,和脾胃,多食益人,作鲙尤佳。曝干甚香美,无毒,亦不发病”
【忌食】鯮鱼性平补虚,诸无所忌。
【按语】鯮鱼为江河中大型的凶猛鱼类,分布闽江、长江的支流中,有江湖洄游习性。
89、鳆鱼
【俗名】鲍鱼、石决明肉、明目鱼。
【性味】性平,味甘咸。
【功效】滋阴,清热,益精,明目。
【宜食】适宜阴虚之人骨节蒸劳热,肺结核干咳无痰,手足心热者食用;适宜妇女阴虚内热,月经过多,白带多,以及更年期综合症者食用;适宜青盲内障之人食用;适宜久病体虚,阴精亏损之人食用;适宜各种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食用。
《随息居饮食谱》:“补肝肾,益精,明目,开胃养颜,已带浊崩淋,愈骨蒸劳极。”
【忌食】对于年老胃弱之人,或产后病后,忌食其肉,宜饮其汤,鳆鱼肉难以消化。
《随息居饮食谱》:“鳆鱼体坚难代,脾弱者饮汁为宜。”
【按语】鳆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鲜品中含蛋白质24%,干品则高达40%以上,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近两年来研究发现,鳆鱼肉中含有“鲍鱼素I”和“鲍鱼素II”,两者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作用。在食用鳆鱼时,一般须先用60度左右的热水浸泡4小时,换水后再用文火煮软,才可烹调食用。
90、鲻鱼
【俗名】马鱼、白眼、梭鱼。
【性味】性平,味甘咸。
【功效】补虚弱,健脾胃。
【宜食】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脾胃气虚,饮食不香之人食用。
《开宝本草》:“主开胃,通利五脏,久食令人肥健,与百药无忌。”
《食物本草》:“助脾气,令人能食,益筋骨,益气力。”
【忌食】鲻鱼性平,诸无所忌。
【按语】鲻鱼栖息于浅沿海或河口咸淡水交界处,有时亦上溯至淡水的江河中,分布很广,我国从辽宁到广东沿海均有。
91、鳙鱼
   【俗名】黑鲢、花鲢、包头鱼。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补虚弱,暖脾胃。
   【宜食】适宜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食物本草》:“鳙鱼,暖胃,益人。”
   《本草求真》:“鳙鱼,暖胃,去头眩,益脑髓,老人痰喘宜之。”
   《随息居饮食谱》:“鳙鱼甘温,其头最美,以大而色较白者良。”
   【忌食】凡患有搔痒性皮肤病之人忌食。
   《本草纲目》:“鳙鱼肉,食之已疣,多食动风絷热,发疮疥。”
92、鲮鱼
【俗名】雪魿、土魿鱼。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益气血,健筋骨,通小便。
【宜食】适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膀胱热结,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之人食用。
《食物本草》:“鲮鱼,主滑利肌肉,通小便,治膀胱热结,黄疸,水臌。”
《本草纲目拾遗》:“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湿。”
《本草求真》:“补中开胃,益气血。”
【忌食】鲮鱼性平,诸无所忌。
《本草求真》:“阴虚喘嗽忌之。”
【按语】鲮鱼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岛,栖于南方水温较高的河流内。
93、鳟鱼
【俗名】赤眼鱼。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补虚,暖胃,健脾。
  【宜食】适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脾胃虚寒,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本草纲目》:“暖胃和中。”
《随息居饮食谱》:“鳟鱼甘温,补胃暖中。”
【忌食】根据前人经验,凡有搔痒性皮肤病疾患之人忌食。
《七卷食经》:“鳟鱼,多食发疮。”
《本草纲目》:“多食动风热,发疥癣。”
94、鳝鱼
【俗名】黄鳝、长鱼。
【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补虚损,强筋骨,去风湿。
【宜食】适宜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气虚之人脱肛,子宫脱垂,妇女劳伤,内痔出血之人食用;适宜风湿痹痛,四肢酸疼无力之人食用。
《滇南本草》:“鳝鱼添精益髓,壮筋骨。”
《随息居饮食谱》:“鳝鱼甘热,补虚助力,善去风寒湿痹,通血脉,利筋骨。宜与猪脂同煨。”
【忌食】黄鳝动风,有搔痒性皮肤病者忌食。
《别录》:“时行病起,食之多复。”
《本草经疏》:“凡病属虚热者,不宜食。”
《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动风,发疥,患霍乱损伤,时病前后,疟、疸、胀满诸病,均大忌。”
【按语】鳝鱼分布很广,全国各地均有。每100克鳝鱼肉中含水分80克,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灰分1克,钙38毫克,磷150毫克,铁1.6毫克,亦属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补益食品。
95、鳜鱼
【俗名】桂鱼、鯚鱼。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补气血,益脾胃。
【宜食】适宜体质虚弱,虚劳羸瘦,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开宝本草》:“鳜鱼,益气力,令人肥健。”
《随息居饮食谱》:“鳜鱼甘平,益脾胃,养血,补劳,远饮食,肥健人。”
【忌食】鳜鱼性平补虚,诸无所忌。
《品汇精要》:“患寒湿病人不可食。”
【按语】鳜鱼分布很广,全国各江河湖泊中均有。每100克鳜鱼肉中,含水分77克,蛋白质18.5克,灰分1.1克,钙79毫克,铁0.7毫克,磷143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毫克,尼克酸1.9毫克。
96、白鲞
【俗名】石首鱼鲞。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开胃,消食,健脾,补虚。
【宜食】适宜脾胃气虚,食积腹胀,泄泻下痢,食欲不振,病后产后体质虚弱之人食用。
《本草纲目》:“痢疾最忌油腻生冷,惟白鲞宜食。”
《本草经疏》:“凡泄痢腹痛,与肠胃诸疾,最忌油腻鱼腥,惟白鲞不忌。”
《本草汇言》:“白鲞健利肠胃,为肠胃虚弱之人必需用之,诚药食中之良品也。”
《随息居饮食谱》:“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
【忌食】白鲞补虚,诸无所忌。
【按语】白鲞为大黄鱼或小黄鱼的干制品。清代食医王孟英说:“黄鱼,腌而腊之为白鲞,性即和平,与病无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