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男孩父母的十六条建议
1. 父亲:从男孩到男子汉的引路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杜布森认为:“让一个男孩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男孩永远不会走上邪路”。 (一)父爱与母爱不同 作为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认识到父亲对孩子的独特价值,更认识到父教缺失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影响。作为父亲,我(孙云晓)对父亲的独特价值深有体会,因为父爱与母爱是不同的,再好的母亲都不能替代父亲的作用,就像再好的父亲都不能替代母亲的作用一样。 美国《父母》杂志这样总结父亲的独特之处: 1.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2.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 3.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 4.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5.父亲对孩子的约束更多; 6.父亲使孩子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7.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8.父亲支持妻子; 9.父亲更会帮助孩子发挥潜能。 美特斯·邦威的老板周成建说:“父亲是一个意志力非常坚强的人,而母亲对事物的变化感觉很敏锐,美邦(美特斯·邦威,一个服装品牌)能走到今天,这种执着、这种坚持是父亲给予的,而对时尚、市场的敏感性则是母亲给予的。”
(二)父爱的独特价值 众多研究表明,父亲在孩子发展的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父爱对男孩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孩子智力发展的特殊催化剂 研究证实:父亲较多地参与婴儿的交往,将有助于提高婴儿的认识技能、成就动机和自信心。还有研究指出,孩子在家里和父亲在一起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智力也就越发达。美国耶鲁大学一项连续进行了12年的研究表明,从小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高、精力旺盛、善交际、学习成绩好。 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母亲在与孩子互动时,往往比较温柔,活动强度较低,有过度保护的倾向,而父亲往往跟孩子做一些活动量大的活动,如游泳、爬攀等活动,经常变换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专家们发现:由父母共同承担养育责任的孩子,在面对新环境(如初次去托儿所)时的焦虑感较低。 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心理学家们发现,五个月大的婴儿如果与父亲有较多的接触,当他被陌生人围绕时会有较好的适应性。比起那些与父亲接触不多的婴儿,他们更不怕生,对陌生人会有更多的言语回应,也比较愿意让陌生人抱。一项跟踪研究指出,那些五岁时有父亲陪伴、且受到父亲照料的小孩,比五岁时就缺乏父爱的孩子,长大后更具同情心,有更好的社交关系。父亲与孩子接触越多,孩子的交往能力越强。 正因为父亲教育的独特价值,教育孩子,绝对不只是母亲的事情,父亲同样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亲绝不应该缺席。 (三)父亲对男孩“更重要” 父亲是儿子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父亲塑造了一个男子汉的形象,也是最重要的榜样形象。 父亲是儿子的第一个男子汉榜样 父亲是男孩男子汉气质的源泉,男孩的男子汉气质主要是通过模仿父亲获得的。父亲对男孩性别角色的形成、性别行为的塑造以及性别社会化的完成发挥着至为关键的影响。 男孩对男性的认识,是从父亲开始的。从父亲身上,男孩学习如何举手投足,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关爱女性。每个父亲都很容易从男孩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每个儿子长大以后也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像父亲。在心理学上,不管是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还是认知发展理论,都一致强调父亲在男孩性别社会化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充满男子汉气慨的男孩,其父亲的教养行为往往是果断的、具有权威性的。相反,如果父亲在家里是软弱无能的、母亲具有支配性的,那么,男孩对男性的性别认同就会受到严重伤害,男孩会表现出过多的女性化气质。那些攻击性行为很高的男孩,往往有一个软弱、不起作用的父亲,而那些害羞、自卑的男孩,其父亲大多行为专横,对男孩漠不关心。 模仿是男孩性别角色形成的基本途径。父亲提供一种男性的基本模式,男孩通过观察与模仿学习男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理问题。心理学家麦克·闵尼的研究结果指出:与那些一星期内接触父亲不到6小时的男孩相比,每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更有男子汉气质,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更开放,他们更具有进取精神,也更愿意去冒险。还有研究证实,男孩在4岁前失去父亲,会使他们失去雄心和攻击性,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往往喜欢那些非躯体对抗性、非竞赛性的女性化活动。 父亲的养育方式更符合男孩发展的需要 父亲的养育方式往往跟母亲是不一样的,在绝大多数的文化和社会阶层中,父亲经常用不同的方式来抱宝宝,而母亲通常每次都用相同的姿势。在父母抱孩子的动因上,母亲抱孩子主要是为了照顾他,而父亲抱孩子则是同孩子游戏玩耍,为了让孩子多探究。母亲给予孩子更多的是稳定性和安全感,父亲给予孩子更多的变化性和多样性。父亲教育孩子,往往只给他们划个大框框,为孩子留下较大的自主空间。 在亲子互动上,母亲更多的是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而父亲则更多是通过身体运动和孩子进行游戏交流。心理学家拉姆的研究发现,母亲经常与孩子玩他习惯玩的游戏,而父亲则吸引孩子玩那些具有力量感的、刺激身体的和不可预知结果的游戏,或者孩子不习惯、感到新奇和开心的游戏。在亲子游戏时,母亲经常把孩子抱在怀里和孩子温馨的对视,父亲则常让孩子骑在肩头,或者把孩子抛上抛下。 当面临冲突时,母亲倾向于迁就孩子,而父亲则更注重“立规矩”。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母亲倾向于立刻帮助孩子,而父亲却往往迫使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智慧、能力,从而在意志品质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充分锻炼。 总之,父亲在培育男孩的男子汉气概,在培养男孩的独立、负责、冒险进取精神,在培育男孩的强健体魄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父亲和儿子一样,他们都属于男性 男人和女人或许来自不同的星球,只有男性才能从根本上去理解另外一位男性。 男女两性差异巨大,这种差异是千百万年来进化的产物,就像男性很难理解伴随女性月经的心理低潮,无法体验分娩的痛苦一样,女性也同样很难理解男性,她们很难理解男性为什么不愿安安静静地坐着,为什么那么愿意争斗、叛逆、不安分。 当然,父亲对男孩“更重要”这种说法,并不是要否定母亲在男孩养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只是想强调父亲在培育男孩的男子汉气概方面发挥着母亲无法比拟的作用,父亲是男孩成长为男子汉的引路人。 (四)如何成为儿子的好父亲 态度决定一切 杜布森:没有哪个男人比蹲下去帮助孩子的时候站得更高。 西奥德·罗斯福总统:“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 鲁迅说过:“怜子如何不丈夫!” 父亲们首先要端正态度,要认识到当个好父亲是一种无上荣耀,要有勇气突破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改变传统的养育态度,把教养孩子视为父亲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当好儿子的榜样 有一位酗酒成瘾的父亲,在大雪天前往酒馆,偶然一回头,发现10来岁的儿子正跟在身后。儿子说:“爸爸,我正踩着您的脚印玩呢?”父亲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滴酒不沾。 孩子是通过观察榜样进行学习的。父亲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自动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父亲是男孩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个男人,父亲的气质、男子汉气慨,是男孩对男性的最初理解。父亲角色中所蕴含着男性特有的气质,如刚毅、果断、勇敢、自制和责任等等,无一不被男孩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男性气质的一部分。 有一位称职的父亲在身边,男孩的健康成长就有了保障。如果一直陪伴在身边,那么父亲就会成为男孩心目中的英雄,给他力量,给他信心,给他指引。如果这个英雄不存在,就很容易在男孩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留下心理空白,就会给男子汉气概的发展留下阴影。 每一位父亲,请您记住这样一句话:“没有哪个男人比蹲下去帮助孩子的时候站得更高。”
爸爸的称号是孩子给予的,“爸爸”这个称号跟孩子是同龄的。好爸爸的起点是孩子出生第一天。 有关儿童发展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孩子一出生,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建立了。出生6周时,婴儿就能分辨出父亲和母亲声音的差别,8周时,婴儿就能够分辩出母亲和父亲照料方法的差异,而且,令许多研究者和妈妈们感到大惑不解的是,大多数婴儿先会叫“爸爸”,而不是妈妈,这让许多辛辛苦苦抚育孩子的妈妈感到不满。 要想成为一个好父亲,就要从儿子出生第一天起,舍得投入时间去养育他、教育他。为了儿子的成长,父亲要甘于做出一定的牺牲,甚至比较巨大的牺牲,因为儿子的成长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父子关系形成的关键期。可以作这样一个比喻:在儿童时期,父亲每1个单位的投入,他在将来可以有10倍的回报;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当孩子长大成人,父亲再多的投入,也可能收获甚少或没有收获。 母亲:男孩的“安全岛”和“放飞基地” (一)养育男孩,对母亲是一种挑战 母亲的优势 培养男孩,母亲具有天然的生理优势,那就是生养育一体。母亲是男孩的孕育者与喂养者,从怀胎、分娩、哺乳到婴儿断乳,几乎整天与孩子朝夕相处,这一特殊角色决定了母亲在培养男孩上的生理优势。与父亲相比,母亲与男孩有更多的身体接触,母亲的爱抚让男孩感到安全。 除了生理优势,母亲还有后天的社会优势。母亲是男孩了解异性的第一渠道,用弗洛伊德的话说就是:母亲是“独特的、无可比拟的、最强烈的、一生无可替代的第一个爱的对象,是将来两性之间爱情关系的模范”。男孩对母亲的印象是他将来处理异性关系的基础,将影响他对女性的看法,并将对他未来的婚姻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与父亲相比,母亲更敏感,更具爱心,对男孩的照顾更为细心,母亲更擅于言语沟通与交流。而这些母亲所擅长、父亲所欠缺的心理特质,正是男孩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母亲的敏感、爱心与细心,对男孩的生存和健康成长非常关键,因为男孩生来更脆弱,在生长的过程中面临的危险因素更多。 母亲的劣势 母亲最大的劣势,又是她与儿子最大的不同,就是母亲跟男孩分属于不同的性别世界。众多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不同的性别,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大脑,分泌不同的性激素,有着不同的性生理和性心理。 美国女心理学家伊夫琳·S·巴索夫认为,对母亲而言,教育儿子意味着艰辛的付出。因为“母亲和儿子之间缺乏相同性和一致性,母子之间更多的只是一种对异性的感受。” 作为妻子,理解异性的丈夫尚且不易,与丈夫相比,儿子更难理解,因为它既是男性,又是小孩子。母亲与儿子之间除了性别差异以外,还存在年龄差异。小孩子的心理与成年人有非常大的差异,小孩子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跟成年人都是不一样的,他的思维方式、道德评价标准都异与成人。 正是由于性别和年龄的双重差异,加大了母亲与男孩的距离,使母亲很难真正理解男孩的行为。养育男孩,母亲面临双重挑战,要克服两大障碍:性别鸿沟和代际鸿沟。培养女孩,母亲可以依靠女性的直觉,但培养男孩,她注定要面对更大的挑战。 母亲的第二大劣势,就是母亲容易溺爱孩子。十月怀胎,母亲经受了许多男性难以想像的痛苦和付出。在孩子生命的前几年,母亲更是孩子的主要照看者,吃喝拉撒睡,母亲在孩子身上付出了数不清的心血。正因如此,每一位母亲都会本能般的溺爱孩子,过度保护孩子,生怕孩子遇到什么危险,受到什么伤害,她更不愿意让孩子独立去面对外面世界。 (二)母亲如何做,才能培养真正的男子汉? 对母亲来说,把一个处处依赖他人的孩童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最值得自豪的事情了。培养男孩,虽然充满艰辛与挑战,但是绝对值得。母亲不能单纯依靠母爱本能去培养男孩,还需要更高层次的智慧引导。关爱,但不溺爱 有相当多的父母存在一种看法,那就是为了让小男孩变成坚强的小男子汉,应该减少对男孩的关爱。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男孩和女孩一样,同样需要足够的关爱。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受到母亲无限宠爱的人,一辈子都保持着征服者的感情,也就保持着对成功的信心,在现实中也经常取得成功。”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们长达36年的追踪研究表明,在婴幼儿时期,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关爱,如拥抱、亲吻、爱抚他们。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孩子,他们更有安全感,更为自信。这些安全感和自信使他们的婚姻更美满、友谊更亲密、心理更健康、事业更成功。 毫无疑问,男孩需要母亲足够的关爱,但关爱应当是理性的,毫无节制的关爱就会演变为溺爱,而溺爱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溺爱而导致的悲剧数不胜数。 爸爸是妈妈最好的“合作伙伴” 母亲们首先应该认识到:母亲再能干,也无法代替父亲的作用。当一个小男孩问妈妈为什么女孩蹲着小便,而男孩站着小便时,再高明的母亲也会觉得难以回答或者不知道如何回答,而一个与男孩身体构造相同的父亲则很容易让小男孩明白其中的原因,父亲只要示范一下,男孩马上就不会再问了,因为他知道爸爸就是这样的。 聪明的母亲应该知道:父亲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父亲在塑造男孩的男子汉气质方面具有比母亲更重要的作用。父亲是男子汉气质的加油站,父亲是男子汉气质的养成所。现在许多男孩,甚至成年男性之所以缺乏阳刚之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亲在他们的生活中缺席,他们缺少可资模仿的男性形象。 明智的母亲,应该想办法让父亲回到男孩的生活中来,让爸爸成为教养男孩的“合作伙伴”,发挥他独特的价值和影响,让儿子顺利成长为男子汉。 要发挥父亲的作用,母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积极维护父亲的正面形象。 明智的母亲会积极维护父亲的正面形象,让儿子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男性榜样。母亲是儿子与父亲之间的一座桥梁,男子汉气质正是顺着这座桥梁由父亲传递给儿子。如果一位母亲尊重她的丈夫——儿子的父亲,那么儿子就会尊重并进而模仿父亲。如果一位母亲看不起、轻视她的丈夫,认为他一无是处,是一个失败者,那么母亲就破坏了那个男孩生命中最重要的男性榜样,让男孩轻视、看不起自己的性别。 其次,母亲要主动“撤退”。 做父亲的能力是需要逐渐培养的。母亲可以把一些自己不擅长、而对男孩发展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丈夫。如让丈夫跟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运动,让男孩在游戏和运动中锻炼身体,增长才智。不少研究都发现:与父亲接触较多的男孩,在身高、体重、体质、运动能力方面都优于那些与父亲接触较少的男孩,而且较少发生感觉统合、动作失调的问题。对母亲来说,让父亲加入到男孩的教养之中来,绝对是明智之举。父母共同培养的孩子, (三)“放养”育出好男孩 男孩就像玻璃,本性脆弱,而男子汉就像玻璃钢,既刚硬又有韧劲。男孩成长为男子汉就像玻璃转化为玻璃钢,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绝对不可能躺在母亲的怀抱里长大。一个离不开母亲的男孩,永远长不大,不会有什么出息。这就像一首歌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院长张亚勤博士,12岁就读大学,成为中科大少年班年龄最小的学生,20岁硕士毕业,23岁中科大博士毕业。他就是母亲“放养”出来的。张亚勤曾详细描述了母亲“放养”的过程。他认为是母亲的放飞,让他一次又一次展翅高飞。 父亲
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一年校园翻建校舍。下课后趴在教室的走廊上观看工人们忙碌地盖房子,成为我在枯燥的校园生活中最开心的事。班上的同学渐渐注意到,工程队里有一位满身泥浆的工匠常常来到教室外面,趴在窗台上专注地打量我们,后来又发现他热切的目光似乎只盯着前排座位上的一个女孩子。还有人发现,他还悄悄地给她手里塞过两个热腾腾的包子。 下面这个故事是已经干媒体的我从同行的采访中了解的:
母亲 2.故事发生在美国。一位单身母亲带着中学毕业的女儿去滑雪。她们为这次滑雪准备了雪白的羽绒服,兴高采烈地来到滑雪场。她们没有听滑雪场工作人员租用彩色棉衣的建议,急切地奔向雪场,她们高兴极了,已经到了黄昏还在快乐的滑雪。这时,她们发现自己迷路了,走了一个晚上还没有离开原地。她们大声呼喊却引起了小面积的雪崩,把自己压在雪里。她们终于筋疲力尽地从雪堆里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第四天的早晨。救援飞机在她们的上空盘旋,但她们白色的羽绒服已经把她们与雪融为一体。这时,母亲看到自己刨雪时磨破的手指,她的眼睛奇异地亮了一下。接着,她让女儿躺在自己的膝盖上睡觉,当女儿酣然入睡的时候,她用冰片割开了自己的动脉。鲜血染红了她们身边的雪地,女儿得救了,救援飞机看到了那片鲜红。
这是母爱,比血更浓的爱。没有期望回报,只是付出,却得到了无限的回报一一人们对母爱的崇敬。 3.故事发生在印度。一位母亲用小车推着病弱的孩子,她们在沙漠中已行走了好些天了。孩子在车里低低地呻吟,他说:“妈妈,我渴。”母亲绝望的眼神在沙漠中搜寻。这时,她看到不远处断墙边有一碗水,接着看到一只凶狠的狼狗在守护着它。她微微弯下腰,用干裂的唇轻轻地吻着孩子的小脸,温柔地说:“宝贝儿,等着,妈妈给你拿水来。”她把披肩摘下,遮住孩子眼前的阳光,坚定地向那碗水走去。她与狼狗展开了凶狠的搏斗。当她终于得到那碗水的时候,已是衣不遮体,遍体鳞伤。她端着那碗水走到孩子旁边,扶起孩子,温柔地说:“宝贝儿,水来了。” 这是母爱,比力量更强的爱。 4.还有一位中国母亲,在她身怀六甲的时候,仍然为住院的婆婆操劳。那是一个北方冰天雪地的早晨,她早早起床,为住院的婆婆熬汤。她用暖瓶盛着汤走在覆盖薄雪的冰路上,突然,脚下一滑摔倒了。就在即将摔倒的一刹那,她首先想到了体内的胎儿,接着想到了送给婆婆的早餐,于是,她用一只胳膊承载了身体的全部重量。那一只胳膊在手腕处折断了,医生要打麻醉药给她接骨,遭到了她的坚决反对,因为麻醉药可能会刺激胎儿的大脑。几个骨科大夫分别站在她的两侧,用最原始的方法给她接骨,那场面连最强壮的男人都忍不住落泪……。 母爱无边,因为它超越了所有的极限。大爱无言,因为它胜过一切语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