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历史

 缘起一点 2014-05-24
张三丰祖师传山右王宗岳,王传蒋发、再传陈长兴,陈再传杨露禅。。。。。。。几百年的风云变幻,涌现无数圣贤、宗师,其中张三丰、王宗岳、杨露禅最是突峰显赫,并为中华文明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杨露禅其名福魁,字露禅。河北永年县人。幼时与同里李伯魁到河南陈家沟向陈长兴学习太极拳。当时与陈长兴学拳的人都是陈姓,异姓很少。他二人是外姓,遂遭歧视。但由于求学心切,他们毫不灰心。初期杨虽居陈家数年,却毫无所得。偶然一天夜晚,杨醒来,听到隔院有“哼哈”之声。杨起床上墙见大屋数间,屋内师傅正教诸徒拿发诸术,十分惊奇。从此每夜必去偷看,回房后悉心研究功夫大进。后来陈命杨与诸徒较斗,徒皆败北。陈惊称杨是天才。于是将其秘术尽授于杨。杨学成归里后,将所学拳术授于同乡,其中包括成为武式太极拳创始人的武禹襄宗师。 

杨露禅进京后,清朝王公贝勒从学者者甚多。遂名扬京师、燕赵之地,未有出其右者,旋即为满清军师旗营武术教师。在此期间得其亲传者,除其子外,还有刘万春、侯凌山、全佑等人。其后又奉杨露禅之命拜于其次子杨班侯先生之门。其中全佑最优。后来同其子鉴泉、其徒王茂斋创吴式太极拳,这是第一个由杨式拳派生出的流派。 

杨有三子,长名琦,夭之。次名钰,字班侯。三名鉴,字健侯,亦称镜湖,或称三先生。在三人中,班侯独得其全,功夫了得。班侯传刘万春、全佑、侯凌山、陈秀峰等。健侯传其子兆熊、兆清。兆熊字少侯,传田兆麟,尤志学。兆清字澄甫,也称三先生,传陈微明、武汇川、牛春明、褚德馥、闫促雁、陈农先、徐召雪、李雅轩、汪永泉、郑曼清等,即杨式太极拳的主流派。 

纵观杨露禅进京以来,太极拳的发展脉络出现下列趋势: 

武禹襄得杨露禅、陈清萍之传,并在河南其兄处得王宗岳的《太极拳谱》而独创武式太极拳。继而其外甥李亦畬得武式之传创李派。郝为真得李派之传,而创郝派。孙禄堂得郝派之传,而创孙派。 
全佑、吴鉴泉父子得杨班侯之传而创吴式太极拳。在吴鉴泉南下江南后,北方则由全佑之徒王茂斋承袭发展,其徒有杨禹廷,再传弟子王培生,影响颇深,有南吴(鉴泉)北王(茂斋)之称。解放前后吴式太极拳在国外颇为盛行,不仅在香港、九龙设有鉴泉拳社,而且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加拿大等国均有分社。 
蒋发传河南陈家沟陈长兴,陈氏传至十四世,又分老架、新架两种,新架创于陈有本,老架维之者陈长兴,陈氏延续至今,活力空前,并走向国外。 
从杨露禅起至今,已经历几世,除班侯承传外姓发展吴式以外,健侯所传承的除其子而外,有北方的汪永泉一支;四川李雅轩一支;上海陈微明一支;台湾郑曼清一支;再就是杨家直系传杨振基一支。他们各有特长,都颇有影响,应该说,现在仍然是太极拳的主流派。 
概括起来,就全国的太极拳流派的发展,尽管有多种说法,派系纷呈,但主要的或是就拳界肯定的,仍然是陈、杨、吴、武、孙五大流派,其他都是这五大流派的衍生或分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