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言行来影响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5-26

用言行来影响

  • 2014年05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星袁蒙沂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无论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都将影响孩子一生。我父母那代人,教育孩子只用一个字:打。这种方式是我不愿看到和使用的,也是我深深憎恶的。有时和父母闲聊,聊到我小时候不听话挨打,我常补上一句,你们的做法是不对的。 
  与村里其他孩子比,我挨的打算是少的。很多和我年龄相仿的伙伴,动不动就挨父母打。那一代人没什么文化,教育孩子除了打就是打。不听话,打;学习成绩不好,打;和别人吵架,打;没深没浅去河沟里洗澡,打;干活没干好,打。可是,棍棒教育,并不都像媒体报道中“狼爸”、“虎妈”那样有“成绩”。相反,我们村挨打越多的孩子长大后越没见有什么出息可言。
  儿子出生后,我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我该怎样教育孩子呢?纠结归纠结,我对棍棒拳脚教育毫不支持。小孩子犯错在所难免,犯错就打,本身就是在宣扬暴力。对待孩子,不能溺爱,也不能太苛刻。我对儿子的态度是自由发展,加以引导,适度严格。 
  一岁多时,儿子因为牙龈痒,喜欢咬东西。听说母亲背着他时,他趴在母亲背上经常张嘴就咬。有次妻子背他,我正好在旁边,他张嘴就啃住妻子肩膀上的衣服。我看到后叫了声他的名字,然后拽过他的小手,拿捏着力度朝他手背上拍了一巴掌。这一小巴掌只让他觉得疼,不会伤到皮肉。我还严厉警告他,不准再咬人。小孩子可能不太懂,也可能记不住多久,只求他暂时别再咬人,慢慢总会记住的。
  后来听母亲说,他再咬人或淘气时,母亲就指指他的手,他立即就老实了。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知道,不听话就打手。他嘴里说着“爸爸——打,打”,还模仿我当时打他的动作。怎么打的,打的哪一只手,打的什么位置,他都知道。我只是轻轻打了他一下,想教育教育他,儿子胆怯的样子还是刺痛了我。 
  孩子小,很记事也很听话,出生两年多我就打过他那一次。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始终抱着应该用言行正确引导的方式来对待。儿子和我在一起玩耍的时候,有时一不小心跌倒了,如果不是很严重,我就在一旁鼓励他:“儿子真棒,摔倒了都不哭,快爬起来!”有一次跟我一起踢球,他踩到球顶上一屁股坐了个空,狠狠仰倒了,后背砸到花盆上。我本想鼓励他,可能实在太疼了,儿子没等我开口,哇一声大哭起来。母亲跑过去抱起来哄他,我则笑着说:“儿子,咱是男子汉,可不能哭啊!”他看着我啊啊了两声,瘪了瘪嘴,二十秒内就不哭了。
  忙时我和妻子一个多星期才回趟老家。一次在电话中告诉儿子晚上一定回去看他。下午妻子却突然有事,我们没法按时回去了。妻子说,儿子虽然小,也不一定记得,可承诺的事就必须做到。我本不想回去的,让妻子这么一提醒,怕教坏了孩子,只好撇下妻子独自回了老家。
  做父母的就应该事事作表率。当然,父母平日的言行不可能原模原样遗传给孩子,但却能在潜移默化之中传递给孩子,影响到他们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