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9-2010年全国食用菌品种审定委员会将认定的13个品种

 老刻刀 2014-05-26

2009-2010年全国食用菌品种审定委员会将认定的13个品种

时间:2011-1-2 11:08:46  点击:531

 

    据山西省食用菌协会报道,2009-2010年全国食用菌品种审定委员会将认定的13个品种:

    1、认定编号:
   
种 类:鲍鱼菇
   
品种名称:明鲍8120
   
学 名:Pleurotus abalonus HanChen et Cheng
   
选育单位: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
   
品种来源:野生鲍鱼菇驯化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子实体丛生。菌盖灰褐色或黑褐色,与菌柄相连的部位稍凹陷,色较浅,表面光滑而干燥,宽5厘米-18 厘米。菌褶延生,有许多横脉,褶片宽,乳白色,与菌柄连接处灰褐色。菌柄偏心生,中实,质地致密,灰白色,长5 厘米-8 厘米,直径2 厘米-3 厘米。
   
菌丝生长温度17℃-32℃,最适生长温度22℃-25℃,光线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温度20℃-32℃,最适生长温度25℃-28℃。培养基含水量62%68%,子实体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90%95%40Lx以上光线有助于子实体生长。
   
产量表现:生物学效率70%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栽培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南方地区5月~10 月,北方地区6 月~9 月;用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栽培产量高,也可用木屑栽培,但宜选择材质较松的树种;培养料适宜pH 6.07.5;利用菌袋上表面出菇,剪去塑料袋料面以上部分;如培养过程中有散射光,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原基或小菇,开袋时应清除;要求菇房卫生、通风良好、湿度合适。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建议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南方地区栽培。
    2
、认定编号:
   
种 类:大斗菇
   
品种名称:明大斗1
   
学 名: Lentinus giganteus
   
选育单位: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
   
品种来源:野生大斗菇驯化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菌丝白色、丝状。子实体单生、双生或群生;幼时菌盖半球形到扁半球形,鼠灰色,成熟时菌盖直径4 厘米-25 厘米,浅漏斗状,棕黄色至黄白色;菌肉白色,中厚边薄;菌柄柱形,中生,内实,与盖同色,长6 厘米-16 厘米,直径1.5 厘米-3 厘米,外有一层可剥的纤维质韧皮,肉白色;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15℃35℃,最适生长温度26℃28℃,光线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温度23℃32℃,最适生长温度26℃28℃,担孢子萌发温度25℃以上;培养基含水量60%65%,子实体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80%95%100Lx1500LX 光线有助于子实体生长。
   
产量表现:生物学效率80%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栽培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南方地区5月~10 月、北方地区6 月~9 月出菇;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原料栽培;培养料适宜pH 5.16.4;需覆土,覆土材料有火烧土、泥炭土或干净的田土、山土或砂,覆土厚度1.5 厘米~2.0厘米;采收后应停止喷水3 天;要求菇房卫生、通风良好、湿度合适,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建议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安徽、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区栽培。
    3
、认定编号:
   
种 类:菌核侧耳
   
品种名称:虎奶菇
   
学 名:Pleurotus tuber-regium ( Fr.) Sing
   
选育单位: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
   
品种来源:1993 年从尼日利亚引进
   
特征特性:菌核呈不规则圆球状;子实体原基出现到子实体成熟大约需要7 天;子实体菌盖直径从820 多厘米,菌柄长520 多厘米不等;子实体革质;菌丝生长温度15℃40℃,最适生长温度30℃35℃;子实体生长温度25℃35℃;子实体生长适宜空气相对湿度80%90%
   
产量表现:生物学效率35.2%
   
栽培技术要点:春季至初夏制袋,秋季收获菌核,生产周期45 个月;选择适合的培养基,用木屑、棉籽壳栽培较好;培养料适宜pH 6.07.0,培养基含水量62%68%;可采取袋栽方式,当菌核快要顶破塑料袋时,松开袋子,防止袋破裂;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不需要光线,子实体生长需要散射光;到培养料基本被分解、变软,菌核不再继续长大时,即可采收。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建议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安徽、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区栽培。
    4
、认定编号:
   
种 类:巨大口蘑
   
品种名称:荆西口蘑
   
学 名: Tricholoma giganteum Massee
   
选育单位: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
   
品种来源:野生巨大口蘑驯化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子实体白色或近白色,多丛生;菌盖直径3 厘米~13厘米不等,中央部位菌肉厚1.3 厘米~1.5 厘米,边缘内卷呈半球形,后渐平展;菌褶弯生至近弯生,密集,密度为12 /厘米;菌柄近圆柱形,长12 厘米~19 厘米,柄上端直径为1.0 厘米~2.5 厘米,下端膨大,直径2.0 厘米~4.0 厘米;菌丝生长温度15℃35℃,最适生长温度25℃30℃;子实体发育温度22℃34℃,最适生长温度25℃32℃
   
产量表现:生物学效率60%80%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适宜季节安排生产,熟料袋栽,2 月~4 月制袋,南方地区一般在5 月~10 月出菇,北方地区在6 月~9 月出菇;菌袋培养60 天以上,选择适合的培养基,用稻草、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原料栽培;采用半腐熟的培养基,原材料经堆积发酵,发酵时间12 天~15 天;培养料适宜pH 6.07.0,含水量62%68%;需覆土,覆土材料有火烧土、泥炭土或稻田土,覆土厚度1.5 厘米~2.0 厘米;采收一潮后应停止喷水3 天,可收两潮;子实体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85%95%;光线抑制菌丝生长,200Lx1000Lx 光线有助于子实体生长。要求菇房卫生、通风良好、湿度合适,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建议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安徽、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区栽培。
    5
、认定编号:
   
种 类:平菇
   
品种名称:川杯菇
   
学 名:Pleurotus ostreatus Jacq.ex Fr Kummer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品种来源:国外品种经栽培出菇,选择优良的单株进行组织分离筛选育成。
   
省级审(认)定情况:2005 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子实体聚生,子实体菌盖为半球形、中部凹、灰色至深灰色、表面光滑、菌盖直径4.5 厘米~5.3 厘米;菌柄中生、白色、光滑、较长、长7 厘米~8 厘米、粗0.5 厘米~1.1 厘米;菌褶白色,延生,较密,不等长;中低温型菌株。发菌适宜温度23℃26℃,空气相对湿度60%80%pH 67,发菌期25 天~30 天,无后熟期;栽培周期为100 天~120 天,原基形成需要5℃8℃温差刺激,菌丝可耐受的最高温度为40℃,子实体生长可耐受的最高温度28℃,最低温度5℃,子实体对二氧化碳的耐受能力较强。菇潮明显,间隔期为10 天~15 天。以幼菇作为商品菇,适宜鲜销和加工成罐头、干菇等产品;子实体生长整,大小较均匀,致密度中等,贮存温度1℃4℃、货架寿命5 天~7 天,口感脆嫩、风味清香。子实体菌盖易破
裂,采收时须边采收、边分成单个菇体,装入框中。
   
产量表现:在熟料袋栽条件下,生物学效率为54.7%60%
   
栽培技术要点:熟料栽培,栽培原材料广泛,棉籽壳、玉米芯、稻草、麦秸和阔叶树木屑等原材料均可栽培。(1)配方。配方1:棉籽壳47%、高粱壳40%、麸皮10%、石灰3%;配方2:棉籽壳30%、稻草粉或者麦秸粉57%、麸皮或者玉米粉10%、石灰3%,配方3::木屑40%、玉米芯47%、麸皮或者玉米粉10%、石灰3%。(2)地区和接种期。在四川地区,在春秋季节栽培,适宜在10 月~11 月接种,在11月至次年的3 月出菇。(3)发菌期间,温度控制在23℃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遮光培养,袋口须套环、用纸封口,培养环境要求通风良好。(4)无后熟期,菌丝生长满袋后,即可出菇。菌丝生长满袋后,排放在菇房内床架上,或者墙式排放在地面56层,揭去封口纸,温度控制在10℃20℃,夜间开门窗通风降温,形成5℃8℃的昼夜温差,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光照强度控制在10 勒克斯~300 勒克斯。(5)出菇期管理。子实体形成后,温度控制在15℃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光照强度控制在10 Lx300Lx,通风良好。(6)菇潮间隔期管理。采收一潮菇后,停止喷水3 天~5 天,然后,喷水保湿,子实体形成后的管理方法同出菇期管理,可采收34 潮菇。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适宜在四川的成都、西昌和宜宾等地栽培。
    6
、认定编号:
   
种 类:双孢蘑菇
   
品种名称:蘑加1
   
学 名:Agaricus bisporus LangeSing.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
   
品种来源:国外引进菌株经组织分离选择育成
   
特征特性:子实体前期多丛生,后期多单生;菌丝半气生,菌盖洁白半球形,空气干燥时,易产生同心圆状的较规则的鳞片,菌肉白色,致密,菌柄白色近柱状,基部稍膨大,菌褶离生,少有菌环。子实体个体较大、圆整,菇形好,色白、肉质口感好;出菇期相对集中,菇潮较明显,适合工厂化栽培;抗病虫害能力较弱,易受菇蚊、蛞蝓等侵害,易发生真菌、细菌病害。
   
产量表现:以粪草做培养基,在适宜栽培条件及科学管理下,生物学效率可达35%
   
栽培技术要点:室内大棚床栽,大田畦栽,通常选用稻草、麦草及牛、马、鸡、猪等粪便。培养料堆制发酵,最好进行二次发酵;气温在15℃28℃范围内播种,一般采用小麦等谷粒菌种或稻草、棉壳菌种;菌丝生长期应遮光,要求空气新鲜,适温20℃25℃,避免30℃以上气温发生烧菌;出菇期要求遮光,保持空气新鲜,适宜温度为13℃18℃,避免出现20℃以上气温,防止死菇或滋生杂菌和发生虫害;适时适量打水,保持覆土湿润,注意通风换气,避免水渗入培养料及菇面积水。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适宜在全国蘑菇栽培产区推广,可根据不同气候条件,适时栽培,湖北地区一般9 月初播种,10 月底至翌年4 月出菇。
    7
、认定编号:
   
种 类:香菇
   
品种名称:庆科20
   
学 名:lentinula edodes (Berk.) Pegler
   
选育单位: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从庆元 9015”采集子实体经组织分离等筛选育成。
   
省级审(认)定情况:2005 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特征特性:子实体单生;菇形圆整,鳞片较少,菇盖平整,菇盖直径2.0 厘米~7.0 厘米,呈淡褐色,肉厚0.5 厘米~1.5 厘米,易形成花菇,花菇率 44.7%;菇柄直生、短小,菇柄长 2.8 厘米~4.0厘米,直径 0.8 厘米~1.3 厘米,比庆元 9015 明显短小。花菇折干率为4.36.1∶1,普通菇折干率为8.19.6∶1,收缩率为28.534.3%。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326℃;子实体出菇温度822℃,最适1418℃;栽培周期为春夏栽培,秋冬出菇;原基形成不需要温差刺激,子实体分化时需6-8℃的昼夜温差刺激;菇潮明显,潮间隔期7-15 天。
   
产量表现:春栽鲜菇生物学效率141%,秋栽鲜菇生物学效率118%。
   
栽培技术要点:春、夏、秋三季均可接种;南方菇区2 月~7 月接种,10 月~翌年4 月出菇;北方菇区3 月~6 月接种,10 月-翌年4 月出菇。栽培最适配方:杂木屑73%、麦麸25%、红糖1%、石膏粉1%,含水量65%左右。在培菌管理过程中视发菌情况需对菌棒进行23 次刺孔通气;适宜出菇温度为1418℃,子实体形成需6-8℃的昼夜温差刺激。菌棒震动催蕾效果明显,要提早排场,减少机械震动,否则易导致大量原基形成分化和集中出菇,菇体偏小;出菇菌棒要及时疏蕾,每棒留菇蕾数少于4 个时,菇潮不明显,可连续出菇;菌棒未疏蕾,留菇蕾数多的,则有菇潮,潮间隔期7-15 天。出菇期低温时节应及时稀疏菇棚顶部及四周的遮荫物,提高棚内光照度和温度,有利于提高菇质。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建议在国内各香菇主产区作高棚层架栽培花菇或低棚脱袋栽培普通菇。
    8
、认定编号:
   
种 类:滑菇
   
品种名称:早生2
   
学 名:pholiota nameko (T.Ito) S.Ito et Imai
   
选育单位:河北省平泉县食用菌研究会
   
品种来源:由河北省平泉县野生滑菇驯化育成
   
特征特性:子实体丛生、偶有单生;菌盖黄白色、直径2 厘米~6 厘米、厚度为0.8 厘米~1.5 厘米、菇形圆整、表面附有透明的粘液;菌柄白色、圆柱状,长4 厘米~8 厘米、直径0.5 厘米~1.4 厘米,有片状鳞片;出菇温度高,色泽黄白,产量高,间隔时间为3 天~5 天,适于鲜销和干制;菇潮明显,栽培周期为300 天左右;子实体致密、贮存温度0℃4℃、货架寿命15 天,抗高温能力差。
   
产量表现:在适宜栽培条件,生物学效率在100%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熟料栽培;基质要求碳氮比为22∶1、含水量为65%PH 5.57,配方:锯木屑8.7%、麦麸18%、玉米粉2%、石膏1%、石灰0.3%;接种时间在2 月~3 月份;发菌阶段温度范围4℃30℃、最适温度15℃24℃,空气相对湿度在65%以下,发菌期为135 天;出菇期温度控制在7℃22℃,最适温度为14℃20℃,出菇房内的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5%;原基形成需要8℃10℃的温差刺激,需要500 勒克斯左右的散射光线,需要充足的氧气;催蕾期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给予6℃10℃的温差刺激;菇潮间隔期提高温度,降低湿度,令菌丝休养生息。
   
适宜种植区域: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适宜华北、东北地区滑菇产区栽培。
    9
、认定编号:
   
种 类:双环蘑菇
   
品种名称:夏秀2000
   
学 名:Agaricus bitorquis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夏菇93E19 单孢杂交育成
   
特征特性:子实体散生、少量丛生,半球形至扁半球形,菇柄粗短;商品菇菇盖平均直径4.5 厘米,菇柄平均长2.1 厘米、平均直径1.9 厘米;菌盖和菌柄菌肉白色,表面光洁,组织致密结实,菌盖厚;子实体菌环双层,菌褶稠密,离生。采用发酵料栽培,培养料初始碳氮比3033∶1,二次发酵后的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pH77.5;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8℃38℃,发菌期适宜温度为27℃30℃,空气相对湿度70%85%(前期高,后期低);出菇温度范围为25℃34℃,最适出菇温度27℃32℃;子实体对二氧化碳的耐受能力较强,能在1500ppm2000ppm 二氧化碳浓度下形成与生长,栽培周期85 天左右,潮次间隔7 天~8 天,可采收56 潮菇。较耐贮运,货架期长,32℃下可保鲜48 小时,4℃下冷藏保鲜8 天以上。
   
产量表现:在适宜栽培条件下,产量为8.09.5 千克/平方米。
   
栽培技术要点:(1)配方:干稻草88%,尿素1.3%,复合肥0.7%,菜籽饼7%,石膏2%,石灰1%;也可用常规粪草料配方。(2)栽培季节:夏秋季气温高于25℃的时间超过70 天的地区均可栽培,一般北方适宜栽培期为6 月~8 月,长江流域为5 月~9 月,南方为4 月~10 月。(3)发菌与覆土管理:菌种萌发定植期,适宜温度为27℃30℃,发菌期适宜温度为26℃34℃;播种后5 天~7 天内,以紧门窗促进菌丝萌发生长为主,随后逐渐增加通风,促进菌丝向料层生长;菌丝一般23 天左右长满整个料层。覆土材料和制备方法与常规双孢蘑菇相同:首次覆土厚2.5 厘米左右,于第二天起关门窗促进菌丝爬土,待80%以上床面的菌丝长到覆土表面时,补0.5 厘米左右细土,根据覆土湿度补充水分,加强通风,促进菌丝扭结出菇;(4)出菇期管理:出菇期菇房内适宜温度27℃30℃;水分管理以一潮菇喷一次水为好,避免子实体生长期用水发生细菌性污斑病;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每潮菇采收结束后,清理床面,在菌丝裸露的部位补一层细土,并按上述水分管理原则,进行喷水管理。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建议在国内夏秋季气温高于25℃的时间超过70 天的蘑菇主产区作为夏季反季节品种栽培。
    10
、认定编号:
   
种 类:灰树花
   
品种名称:泰山灰树花 (TH-1)
   
学 名:Grifola frondosa
   
选育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泰山野生种 经野生驯化与常规人工选择育成省级审定情况:2009 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子实体覆瓦状叠生;菌柄多分枝,末端生重叠成丛状菌盖;菌盖扇形,直径2 厘米~7 厘米,朵形匀称,肉质致密,口感脆、浓香,表面灰褐色,有细毛,老后光滑,有放射状条纹,边缘内卷;菌肉厚1 毫米~3 毫米,白色,肉质;管孔延生,孔面白色,管口多角形。菌丝最适生长温度18℃25℃,耐受最高温度32℃,最低温度4℃;子实体原基形成温度16℃24℃,生长温度16℃28℃,子实体耐受最高温度30℃,最低温度12℃;子实体生长湿度85%95%;子实体生长需散射光。鲜品0℃4℃贮存,干品室温下避光贮存。
   
产量表现:熟料(棉籽壳、木屑)栽培,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层架袋栽生物学效率达70%以上,脱袋覆土栽培生物学效率达100%以上栽培技术要点:以春、秋两季栽培出菇为主。春季栽培:12月~2月接种,翌年3月~6月出菇;秋季栽培6 月~8 月接种,9月~10月出菇;常规熟料栽培,原料以棉籽壳加木屑为主,并添加适量麸皮等辅料;室内发菌,发菌温度控制在18℃25℃,发菌期保持空气相对湿度65%以下,注意通风、避光;菌丝发满后,将菌袋移入菇棚,子实体原基形成需6℃8℃的昼夜温差刺激,湿度85%95%
子实体采收后,需清理料面,保湿通风,进入下潮出菇管理;栽培过程中,子实体分化需氧量较大,通气不够易形成畸形,加强通风换气,子实体生长需散射光,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栽培场所加防虫网防止害
虫进入。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适宜山东、河北、河南、吉林、浙江等省春、秋两季栽培。
    11
、认定编号:
   
种 类:真姬菇
   
品种名称: FHM-1
   
学 名:Hypsizygus marmoreus Peck Bigelow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国外栽培种Hokuto-8 自然突变株经组织分离,然后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子实体丛生、整体菇型圆润紧凑。菌盖直径1.2 厘米~2.2 厘米、断面圆山型、肉厚。菇盖中部灰茶色、菇盖边缘浅灰茶色,大理石花纹较清晰,浮雕状,外观形态美观。菌褶白色、菌柄灰白色、实心、中粗、长度4 厘米~6 厘米。栽培周期100 天~105 天,培养周期80 天~85 天,生育期19天~21天;采收期仅2 天,出菇整齐,适合工厂化栽培,一次性出菇。菇体美观,不易发生瘤盖菇;子实体致密、贮存温度为5℃±3℃、口感脆嫩,微苦。
   
表现:在适宜栽培条件下,生物学效率72.5%左右。
   
技术要点:适宜玉米芯配方,含水量65%,pH 6.5。豆腐渣、米糠、麸皮、玉米粉作为营养料较佳。适合工厂化周年化生产。培养温度25±1℃,湿度65%~75%,二氧化碳浓度小于3500ppm,恒温培养,直到后熟结束。专用搔菌刀搔菌后,加少量水,低温(14±1℃)刺激现原基。蕾期温度16℃17℃,湿度10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00ppm。生育期温度14℃15℃,湿度9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000ppm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适宜国内工厂化生产。
    12
、认定编号:
   
种 类:香菇
   
品种名称:沪农1
   
学 名:Lentinula edodes Berk. Pegler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
   
品种来源:国外引进品种常规人工选择育种
   
省级审(认)定情况:2004 年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子实体单生,大小中等,直径7 厘米~8 厘米,菇肉厚,花菇厚菇率75%~84%,出口菇比例80%以上,菌盖有鳞片,菌柄细短;段木栽培用种,接种成活率达98%,生产周期3 年~4 年,生产上应用当年接种当年出菇; 菌丝定植生长快,出菇早,品质较好,花厚菇率高,子实体肉质紧实;山区段木栽培,产品均为干菇,味浓香。
   
产量表现:每百公斤段木产干香菇2 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制备优良菌种,无虫、无杂菌,菌龄要适当、长满瓶(袋)7 天~15 天内使用;选用适宜的树种,适时砍伐,以壳斗科树种如栲树、麻栎、橡子树等为宜;适时接种,当段木干燥到含水量45%左右,气温在5℃10℃进行段木接种最佳;创造适宜条件,促进菌丝生殖生长,接种后的段木以井字形堆积,段木堆温控制在15℃28℃,湿度控制在80%以上;适时散堆架木,使其出菇。菌丝生长一般经56 个月,当菌丝发育成熟,有香菇味香时,散堆架木以便出菇。适时采收,78 分成熟度,即菌膜破裂、菌盖边缘内
卷时采收。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适宜全国各省市香菇段木栽培区域栽培。
    13
、认定编号:
   
种 类:黑木耳
   
品种名称:长白山黑木耳
   
学 名:Auricalaria auricola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吉林省引进,经常规人工选择育成
   
省级审(认)定情况:2004 年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子实体幼时小环状,逐渐成波浪状个体,腹下凹而有光滑,有脉织,背面凸起,边缘稍上卷。新鲜子实体呈胶质状,半透明,深褐色,有弹性,宽3 厘米~12 厘米。干燥后收缩成角质,腹面平滑漆黑色,硬而脆,背面暗淡色,有短绒毛;子实体在成熟期产生担孢子,担孢子无色透明,腊肠形或肾状,光滑,在耳片的腹面。属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10℃35℃,最适温度23℃25℃。子实体在生长发育温度8℃25℃,适宜温度10℃22℃。培养料含水量为65%,培养阶段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需要较高的水分,但要干湿结合,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通风:菌丝培养阶段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3000ppm 以内,在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使耳片发育正常。二氧
化碳浓度应控制在1500ppm 以下。
   
产量表现:在适宜条件下,生物学效率达100%120%
   
栽培技术要点:(1)适于熟料袋栽方式,基本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1%、糖1%,料水比1∶1.2。(2)接种:上海及江浙地区,利用自然温度一年可以栽培两次,春季1 月份制栽培种,34月份出耳;秋季10 月上旬制栽培袋,1112 月出耳。(3)培养管理:菌丝适宜在微酸性环境中,最适PH 值为5.56.5;培养室温度控制为22℃25℃,超过25℃易感染霉菌;培养室相对湿度控制为70%左右,保持黑暗或极弱的光照;培养过程中少翻动,发现杂菌应及时搬出处理。(4)催蕾和出耳:菌丝长满后,将菌袋移至栽培室,用刀片在袋子四周开出面积11.5 平方厘米、深及料内0.3 厘米的洞口,两洞间距5 厘米~6 厘米。开洞后的菌袋,竖放在栽培室的菌床架上,也可以放在铺湿沙的地面上,增加栽培环境的相对湿度,湿度达9095%,温度控制在16℃20℃,保持良好的通风和一定的散射光。在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条件下,开洞后7 天~10 天,洞口有许多小黑点产生并逐渐长大,连成一朵耳芽。耳芽形成后大约10天~15 天,耳片平展,子实体成熟,即可采收,可采收23 茬。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适宜我国北方地区栽培,根据培养和出菇温度调整制种和接种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