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书画流派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 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扬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 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层,对官场的腐败,富商的巧取豪夺,均有所了解。面对现实生活,结合自身的遭际,产生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在贫富不均面前,他们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常寄予深切同情,不时代为发出愤怒之声。但由于他们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当时清王朝又正处在所谓“盛世”,其感慨和不满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 的藩篱。出仕则期望能有所建树,使百姓安居乐业,以维护封建秩序。绝意宦途或归隐,则洁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标榜。然而,他们又不可能摆脱对地主官商的经济依附,因而常处在思想矛盾的极端痛苦之中,在愤世疾俗之外,不得不妥协以求生存。他们当中郑燮可为代表,留下了较多的言论,可谓“八怪”的思 想家。李鱓表现的矛盾痛苦最激烈,成为受攻击的主要对象。扬州八怪在艺术观上,最突出之点是重视个性表现,提倡风格独创,主张“自立门户”。针对当时扬州 商品交易和商人唯利是图的现状,公然宣布自己的作品是为了卖钱谋取生活,撕破了过去文人画家把绘画创作视为“雅事”的面纱。在作品的题材上,一方面继承了 文人画的传统,以梅、兰、竹、菊、松、石等为主要描写对象,除了表现出一般的清高、孤傲、绝俗等思想外,还运用象征、比拟、隐喻等手法,并通过题写诗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思想表现形式。如郑燮以竹声比拟民间疾苦声。尽管扬州八怪的艺术当时只流行于扬州及其相邻近地区,但是它在继承和发展中 国传统水墨写意画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 金农 红兰花图
徐熙画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为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代表画家徐熙。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黄、徐体异》时说“黄家宝贵,徐熙野逸。”又说“徐熙江南处士”,“多状江南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此派多作粗笔浓墨,略施杂彩,而笔迹不隐,素有“落墨花之称”。 五代 徐熙 玉堂富贵图
海上画派 海上画派,一般指的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1843年),至廿世纪初期(1927年)时,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就区域性 而言,上海的开埠,所引发的社会发展──属于政治的、文化的、生活的多元性,包括商业的频繁已成为中国的活动特区,人民的生活也随着商业兴趣,而有更广泛 的视野;就经济的发展,使之富裕的象征,甚至酬谢礼物,便落在精致文化的发展上;就文化特质来说,绘画创作是极为适宜的主题艺术。
因此,自古虽也有卖画的记载,但文人大都以知音相赠,或停留在教书授徒,以求「束修」的供养,虽然先有郑板桥 等人,有类似职业性的主张外,真正以画为职业的事件,上海地区的繁荣,成为此风气的催发者。究其原因,当然是上海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包括了政治的 涉入,被划入外国道商的港口;本身传统文化的承继,如扬州画派的存留,事实上商贾与仕绅交往之间,绘画与书法的赠酬,是极为现实性的礼品,典雅适宜;这项 经济状况的衡量,也间接促成上海地区艺术活动的蓬勃发展,所以说上海的画风已接近职业性、专业性的画作,并且颇有现实性的题材,包括传统人文精神的形式, 诸如吉祥意义、道德品评、祈求理想等,甚至偏向具有「情绪」性的创作,如喜怒哀乐为内涵,这便是海上画派大都以花鸟画为主的主因。因为山水画较不易表现出 大富大贵的即兴题意,言及此,这又要检视绘画完成的快慢问题,花鸟画颇具象征性的意义,配合人物画亦近于人情世故的题材,只要安置妥当,画家在快速度下, 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山水画虽有简笔画法,毕竟无法草率,因此海上画派的风格趋向民俗性的画作,亦历历可数。当然就绘画发展而言,外延于内敛的充实, 当画家感受到仕绅与商业之间有所牵动时,如何引导人情高雅又简明的画法,是促成画风的主因。
基于上述的理由,可从海上画派诸多画家,归纳出以下几点特点。
其一是花鸟画为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就传统的意义上,有来自古诗词、文学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其二颇具象征性的表现,不论是花鸟或人物画,富贵寓于牡丹等花卉,结义于桃园等借古喻今,山川风光于南山之麓等,都是具有象征的手法,讲究内涵的充实。
其三是造型与色彩华美,为了实用性与现实性,在造型的流畅上,以及较浓丽的色泽上,颇能迎合商业性的活动,也较受一般人所喜爱,此一风格显然也受西风美术表现法的影响。
其四强调画法的根源,与清代的考据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常有模仿或仿真的同类画作出现,然求画者络绎于途,即表现出此画作其来有自,已开始有形式化的趋向。
除了这些特点外,画家的作画数量也有大量生产的趋势,至今尚能检视的海上画派的画作,恐仍无法估计。 就比较常被讨论的画家,依其画风可略提几位代表性的画家,以为进一步深层研究的参考。
在此可分为: 民间画派者:有朱熊,工花卉,师法白阳山人,尤有简逸之笔;张熊﹝花卉册 1872﹞,工花卉,画风保守,晚年作没骨、水墨淋漓,用色艳而不俗,子弟甚多;王礼,习花卉,取径新罗、陈老莲、恽南田等人,弟子有朱偁、任伯年 等人;任熊,构图奇特、变化多样,善人物、花鸟等,与任熏、任颐、任预等人被称为早期海派「四任」之首;朱偁,初学张熊花鸟,后师承王礼,从其学者亦多; 钱慧安以人物画为多,花卉次之,从其学者亦众;任熏,人物、花卉、山川皆师其兄任熊之笔法:吴嘉猷,人物仕女、山水、花鸟等为专长;任颐,花鸟、人物走兽 均佳,画风更近民间现实精神。此一派风格,延续在中上层社会中,所传承之美学理念,除了文人画精神的原素外,加入通俗的平实题材,有借景写意的意义,并且 开始有西方式的写生事实,显然受到近代西方美术观念的影响,其影响近代五十年的中国画风,也历历可属。
金石画派者:融书法写意为主,虽也具文人画意或形式,更为重要的也是使中国画 形式化的开端。作者计有虚谷,画作以写意为主,将自然景物变形、简化、书写化;赵之谦,书画皆佳,善金石考据,画以花鸟画为佳,笔调涵有金石气,即枯湿浓 干白,以书法线条为行笔方式;蒲华,以青藤、白阳为宗,笔墨恣肆、奔放、真率。学生杨士猷传其方法;吴昌硕﹝紫藤 1919﹞,书画印均为所长,行笔如写,画境质朴,力求画面光整与平衡,受其影响者如齐白石、潘天寿等等;高邕,以书法为主,用笔深重,画宗八大、石涛,对于书画活动贡献大,此画派特色,均强调画法如书法,书画同源,以书法笔法应用于绘画形质,力促笔墨的老辣古朴。
其它有关海派画家甚多,如胡公寿、陆恢、吴石价、程璋等等,都直接间接影响到后世 的绘画发展。民国卅八年以后,随政府迁台的此项画家,虽然大都来自杭州艺专、上海美专、南京艺专、中央大学美术系等学生,但究其所持画风,均以海上画派有 很重要的联系,强调笔墨、重视师承、继承传统、面对现实,既要求古风,又讲究现实,除了附会风雅外,卖画教画以维持生活也是重点,换言之,由业余性质到职 业需要,使画作开始量化的趋势,也引起更多的反思,思图改造中国画的表现,也起源于此时矣!
在台湾的海派画家,虽然并不是很纯粹的承继者,因已受近代新式教学法的影响, 不过这些先进们,如王震、汪亚尘、邵逸轩、张书祈、胡克敏、王子豪、高逸鸿、陈驽甫、林贤静、陈丹诚、吴平、郑月波等人的画风,多少也强调汲古润今,把任 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的主张,重新列为画境的表现方法,并依此规律再传授后学子弟,此一现象曾在台湾地区风行近四十年,至今仍有不少的私塾者,虽非是绘画发展的主流,却也是初识中国画者的门径。
由于海上画派有特殊的形成背景,诸如重视师承的关系,也得到赞助者的支助,因 此很容易形成志同道合的团体,这也就是书画团体画会的成立,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台湾光复后的中华民国画学会、七友画会、八朋画会,就是这项 活动的具体事实,姑不论其对于绘画创作有何影响,就美育理念上,认同传统与现实的协调,有某种程度的意义。
然就海上画派的形成风格,与对后世的影响,仍具有明显的痕迹中,就以管见分述于后: 一、与社会的结合,绘画对中国人来说,与修养心性同义,虽不乏有职业性质的画家,但历来大都为业余为多,上海画派应运社会发展的需要,除了应酬之外,以书画为生者趋多,并列为身份、仕绅、富豪的象征,至今台湾地区尚有此现象产生。
二、讲究师承,注重门派,若理念画法相通,则利益与美质相融,师门之外,排他性极强,这种现象虽然是中国人的君子之争,仍处处可见互相排斥的事件发生,台湾地区往昔在公办展览上,就有门派分配或师徒一式的作品出现。
三、注重画法,包括题材的讲究,大都是以古人画作为本,缺乏自主性的画题,虽应运民间审美需要,而有较鲜丽的颜色,仍然存在摹古范畴内。对于较具开创性的画法,并没有多大的研究。
四、画境保守,中国画形式与内容,来自综合性的表现,诸如诗、词、文学、印章等, 都能在作者画境需要上有所感悟、有所新意,然在海上画派的画境中,大都引自他人的词句或内容【注】,未见有较创新的意境出现。除了少数能对现实生活有所批 判、如齐白石的感悟之外,但他己经不纯属海上画派了。
海上画派,后人也称之海派,有流传广润之意,也有广施大众之美的理想,更是提 升性灵的绘画作品,远从青滕、白阳,以至于今,形成一般力量。然就纯粹画论来说,其贡献与理想,是画坛的盛事,也具开创性。但对于艺术工作者,却也有不佳 的延习,诸如过于重视形式,不求内容充实,笔墨千篇一律,未见新意,末学渐与时代脱节,尚自称维护旧文化,也未能结合社会的现实性,使画境萎缩等现象,很 值得研究。
当然,每种绘画的产生,必有其时代与文化背景,也都具有其发展的意义,吾人面对这些作品,是否也能从中学习到什么,或者想到什么,就美术史与创作者的工作来说,如何为大众的生活规划出希望,是要代代相传的工作。 【注】海上画派内容大致趋向于1.描写文学意境者2.象征吉祥景象者3.象征道德学问者4.表现生活情趣者5.表现自然物姿容者等本属一般题材,但代代因袭,以致画境渐窄。
黄筌南唐《写生珍禽图》
此图描绘了麻雀、鸠、腊嘴、龟、蚱蜢、蝉、蜜峰、牵牛等二十多种昆虫、动物,但状态各异,虽然不是一幅完整的构图,却是一幅写生作品。但却有严格不懈的构图关系所在。《珍禽图》强调真实描绘,重视形似,质感是这一件作品的突出特色。你看那龟壳多么坚硬,似乎可以敲出声来;蝉翼的透明,麻雀展翅欲飞的姿态,都活灵活现。早期花鸟画重视写生,要求严格的写实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吴门画派 明代中期随着经济生活的繁荣,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路”的苏州(俗称吴门)涌现出卓有成就的画家群体,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家最为著名,人称“吴门画派”。他们的作品大多数表现江南文人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 “吴门画派”的四大家各有千秋,其创始人沈周功力深厚,不慕功名,最富文人气质,他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书法雄厚浑朴,兼工山 水、花鸟、人物,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年笔墨简放粗豪,气势雄强。所作率意纵逸,寓有野逸之趣,成为明代复兴文人画的先锋。 沈周 山水 卷 沈周的弟子文徵明,曾为利禄所驱,举荐入京为翰林待诏,后不得意,辞官归里,书画终老。他的书画技艺也很全面,文雅典丽,笔墨蕴籍含蓄,风骨秀逸。文徵明长寿而勤奋,传世作品甚多,子侄、弟子流风不绝,至清初不衰,故而他成为“吴门画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
文徵明的好友唐寅,颖悟异常,年青时应试,中应天府(今南京)解元,后入京会试,因舞弊案牵连下狱,罢为吏。他一气之下绝意仕进,放情声色,诗文书画为生。 唐寅的作品以工细为主,又兼有文人的笔墨,富有诗一般的意境;书法秀逸遒劲,风格洒脱,雅俗共赏,深受欢迎。他也是一位人物、山水、花鸟兼工的画家,并因生活跌宕多趣,风流不羁,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江南才子。
文、唐的画友仇英,出身工匠,但勤奋好学,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所绘人物、山水,精工具体,设色清丽,构图繁密,意境深邃,文雅而严谨,匠心独运,为他人所不及。故而他赢得画坛的尊重,成为“吴门画派”四家之一。
“吴门画派”是一个既有文人画家,又有职业画家、画工的群体,它的出现,既振兴了文人画,又规范了“浙派”末流技法粗陋之习,推动了明代绘画深入发展。
米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搦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绘之画.画史上称“大米”“小米”,或曰“二米”。米芾尝与李公麟论 古今山水,少有出尘格者,因信笔作之。自称:“无一笔李成、关仝俗气”。中国的传统山水画,用笔多以线条为主,米芾则以卧笔横点成块面,称:“落茄法”, 打破了线条成规。其特点,能表达烟雨云雾、迷茫奇幻的景趣,世称:“米氏云山”。友仁继承和发场家传,善画无根树、朦胧云,每喜自题“元晖戏笔” 。因父子均居襄阳和镇江,对潇、湘二水和金、焦二山自然景色特别陶醉,故能画出水气蒸郁、烟雾弥漫的妙趣 。此派为大写意风格,南宋牧溪、元代高克恭 、方林义等皆师之,对后世影响甚大。 米芾 虹县诗帖
常州画派 亦称“毗陵画派”“武进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毗陵、武进皆为江苏常州的古地名,于北宋居宁,南宋于青言,元代于务道,明代孙龙,清代唐于光、恽寿平等,皆属之。祖述徐崇嗣、赵昌的没骨法 ,以草虫、花卉写生为胜。居宁画迹不复可见,据梅尧臣(1002--1060)诗“宁公实神授,坐使群辈伏。”居宁草虫似属禅林墨戏一路。孙龙受其影响 。于氏祖孙画迹亦失传,日本知恩院藏有南宋于子明《莲花图》对幅 ,钤有“毗陵于子”印,或即于青言之作。恽寿平与唐于光实源出于氏。恽寿平尝言 :“余与唐匹士(于光之号)研思写生,每论黄筌过于工丽,赵昌未脱刻画,徐熙无径辙可得,殆难取则。” 恽、唐花卉写生,多空灵之感,是徐崇嗣 没骨法的继承者,世称“恽派”,对后世影响甚大。
松江画派 简称“松江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晚明松江府治(今属上海市)下三个山水画派的总称 。一是以赵左为首的,称“苏松画派”;二是以沈士充为首的,称“云间画派” ;三是以顾正谊及其子侄辈称“华亭画派”。其中“苏松派”和“云间派” 都导源于宋旭,赵左和宋懋晋同师宋旭,沈士充师宋懋晋,兼师赵左。这些画家,除宋阳外,都是松江府人,风格互有影响,故总称:“松江派”。
岭南画派代表人物 中国画的一大流派,形成于清末民初,其中,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被称为“岭南三杰”。早在清代末期,有“二居”之称的居廉、居巢二 兄弟,便开始了对中国画的研究,其探索与追求对岭南画派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岭南画派自“二高一陈”起正式形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自成一格。其绘画题材 有别于老师居廉的纤细,而多选木棉、奔马、雄鹰、苍松,表现其雄劲挺拔风格,反映时代精神,而技法上则追求师法自然,绘画手法既吸取西欧水彩画的光影特 色,又追溯东方古画拙朴的神意,使作出之画赋色和谐,清新明快。以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等为代表的第二代岭南画家,无论在题材与技法上又都有了新的突破。他们四人被誉为当代岭南画派的四大画家。 明 赵左 山居闲眺图
高剑父(1879-1951) 广州番禺人。早年在广州河南隔山师从居廉学习画法,后来留学日本。曾参加孙中山领 导的辛亥革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24年在广州创办春睡画院,先后任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抗战时移居澳门,1946年返广州创办南中美术院 并出任广州市立艺术学校校长。高剑父擅画山水、花鸟、走兽及人物画。其画作曾在意大利万国博览会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牌奖等,代表作有《东战场上的烈 焰》、《松风水月图》等。出版有《高剑父画集》。其故居“春睡画院”坐落在解放北路,已对外开放。
高奇峰(1889-1933) 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是高剑父的胞弟,他的绘画技艺、主张及人生经历均受其兄影 响。作品以翎毛、走兽、花卉最为擅长,写生尤为突出。作品《海鹰》、《白马》、《雄狮》三幅被选作中山纪念堂的锦壁画。代表作为《枫鹰图轴》。一生中教出 的学生众多,其中名画家有黄少强等“天风六子”。
陈树人(1883-1948) 广东番禺人,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著名的政治活动家。陈早年师从居廉学画。 1905年加入同盟会,留学日本京都美术学院。后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曾接任孙中山首任的华侨局局长职务。1947年定居广州,专心画艺。作品有:诗集 《战尘集》、画集《陈树人中国画选集》、《陈树人写生集》等。1988年11月26日建成开放“陈树人纪念馆”。该馆位于东山区署前路10号,是在陈树人 已毁旧居的地皮上兴建的,为镶嵌白色大理石圆拱形建筑,设两层展览厅,这里另设纪念陈树人之子,共产党员陈复烈士的“思复楼”。
关山月 广东阳江人,我国著名的国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早年曾拜高剑父为师,入“春睡画 院”学画。1946年任广州市立艺专科学校教授兼中国画科主任。解放后历任华南人民艺术学校教授兼美术部副主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兼副校长、广州美术 学院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自1980年起,任中国美协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出版有《关山月旅美写生画集》、《关山月临摹敦煌 壁画》、《关山月论画》等。
清四王 “清四王”指清朝初期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 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四王”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 “虞山”两派,影响了后代三百余年。
王时敏(1592-1680)太仓人。在山水方面刻意追摹元代黄公望,达到精美而酷似的程度。《夏山飞瀑图》为王时敏78岁时的精心作品。用全景式构图,峰峦层叠,瀑布高悬,树木蔽荫,小径蜿蜒,其间点缀茅舍草亭,画面虚实相间,云雾缭绕,表现了茂密山林郁郁葱葱的夏景。
王鉴(1598 -1677)太仓人,自小刻意摹习名家画迹,功力深厚,《仿黄公望山水图》是他的得意之作。该作全景构图,主峰下山峦林立,村庄、水口、小桥在山涧边隐 现,以树林与房舍做近景。笔法与黄公望肖似。在清朝所谓正宗的画系中,他与王时敏二人有“开继之功”,直接影响着清代画坛。
王原祁 (1642-1715)是王时敏之孙,从小摹习宋元名家真迹,一生拜倒在古人脚下,是当时公认的摹古高手。《烟浮远岫图》是他的代表作。峰峦布局,山石树木用笔,无不出于黄公望,内容空泛,缺少生意。但笔墨纯熟,有一种潇洒之美。
王翚 (1632-1717)常熟人。一生过着优裕的生活,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 ,进京主绘宫廷《南巡图》 ,被赐书“山水清晖”,便称“清晖老人”。他与其他“三王”不同的地方,是既集古人诸家之长,又有自己的风格。《平林散牧图》用笔严谨,一丝不苟,造型优美自然,全画树石参差,变化无穷,疏密布置适度。画面上湖光山色,耕牛渔舟及农舍映辉,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浙江画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明代画家戴进, 钱塘(浙江杭州)人,山水、人物取法南宋画院体格,从学者甚多,著名的有吴伟、张路、夏芷等。曾和戴进同为待诏的李在,风格亦有相近处。遂有浙派之称。稍 后,蒋嵩出,专弄焦墨枯笔,点染粗糙。其后蓝瑛的画风虽与戴进不同,但通常被列作“浙派”殿军。吴伟、张路等又称“江夏画派”,属“浙派”支流。
北宋山水画三大主要流派 北宋南北两大山水画派中的李成、范宽、董源 以不同的画风和卓越的贡献,创立了当时三大主要流派。
荆浩虽然开创了北宋北派画派,并著有经典的《笔法记》,对山水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荆浩,包括关仝、李成在内则没有一幅作品传下来。我们从实际的记载中和后人的有关摹本可以了解到,荆、关、李三人中,起决定性的是李成。
米芾曾云:“李成真见两本,伪是三百本。”可见李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画的水墨山水,善用淡墨的情韵,体现山水的灵秀,展现的是文秀的一路。米芾又谈到: “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山动。”李成创造了“卷云皴”,他的作品虽没有留下,但从师承李成的郭熙的画中可以看到卷云皴的表现形式。“卷云皴”是最早也是 影响最深远的山水画皴法之一。
北宋另一主要流派山水画家是范宽。范宽与李成虽然是北方流派,但是与李成有很大的不同。他的画体现的是壮武的风采,王诜将他与李成比较,称之为“一文一 武。”范宽传世的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他画山水,强调主峰突出,要占三分之二的画面。以一种雄伟峻厚的气势,显示一种咄咄逼人的威 严。同时,范宽又十分重视具体景物深入细致的刻画,精心经营山坳深壑中的飞瀑流泉和山峦的顶端密密层层的树木。特别是正面的山体以稠密的小笔,皴出山石巨 峰的质与骨。这种皴法便是后人所称的“钉头皴”或“雨点皴”,稍大一点的被称为“豆瓣皴”。
与北派两家对峙的便是以董源为代表的江南山水派。董源笔下描绘的是江南景区。米芾对他也有很高的评价:“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在毕宏上。”《夏山图卷》等 便是他的代表作。董源最大的成功之一是创造了最能表现江南山石形质的皴法“披麻皴”同时他又十分讲究淡墨的渲染,使湖山增强了湿润的感觉。最后他还用点来 丰富表现手法,重重叠叠的点,使江南的湖光山色增添了郁郁葱葱的感觉。
董源的继承者有巨然。巨然山水在董源的基础上开创了“长披麻皴”,然后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浓点淡皴,更显得气格秀润,墨彩腾发。由于北宋三大主要流派的争奇斗艳,使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形成耀古开今的局面。
新木刻运动 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代表了“为大众而艺术”的思潮。这个“左联”领导的美术活动在思想上广泛吸收了欧洲版 画特别是麦绥莱勒、珂勒惠支和苏联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和革命精神,在形式上也借鉴了外来版画。因此,强烈的思想性和明显的欧式技法是30年代“左翼”木刻的特征。它发挥了美术作为革命斗争武器的功能,在民众中起到了宣传革命真理、鼓舞革命斗志的作用。
湖州竹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画竹原以唐代萧悦、五代丁谦最有名,但无画迹传世。北宋文同、苏轼画竹著于时。元丰元年(1078)文同奉命为湖州(今浙江吴兴)太守,未到任,病故陈州(今河南淮阳);苏轼接任湖州太守 ,未几坐狱贬黄州。他们虽籍隶四川,但画史上皆谓为“湖州竹派”始祖。米芾论及:文、苏画竹特点:“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 。”元代画竹成风,李衍、赵孟俯、高克恭、吴镇、柯九思等,都是湖州竹派继承者,对后世影响很大 。明代莲儒撰《湖州竹派》一卷,凡二十五人,系辑录《画史》、《画继》、《图绘宝鉴》等书而成。
吴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明代中、晚期代表画派 。明中期画坛以“吴门画派”为首,晚期则推崇“松江画派” 。松江原属吴地,后人遂合称两派为“吴派”。在太湖流域一带风靡一时 。代表画家有董其昌、陈继儒 、周天球、莫是龙、李日华、项圣谟、卞文瑜等,董、陈两人为此派中坚。 明 董其昌 林和靖诗意图
元四家 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 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言附录》,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第二说流行较广。也有将赵孟俯、高克恭、黄公 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 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 赵孟頫 人骑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