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和春秋早期的东方大国纪国》之三

 东夷人士99999 2014-05-29

《西周和春秋早期的东方大国纪国》之三

———————青铜器中的纪国     东夷人士李

青铜礼器是商周时一个国族政治权力、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及陕西等地的己、国族的大量青铜器的出现,表明己、国族在西周,甚至于在殷商时就是个在政治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显赫国族。

 

古文献中的纪国之“纪”,本字是“己”,给“己”字加偏旁“糹”,是战国时出现的字,西周和春秋时期无“纪”字。因此,西周和春秋青铜器中的“己”国族,即文献中的“纪国”。

一、己器与纪国

“己国”即“纪国”的重要证据就是山东寿光纪侯台下出土的《纪侯钟》 (《集成》00014)铭文为:“己侯(卜虎)作宝钟”,证明今寿光纪台为纪国都城。

(图一)


 

 
 

1983年,贾效孔先生在寿光“益都侯城”发掘出土纪国铜器64件,有铭铜器19件,铭文为“己”或“己(立立)。己(立立)即纪国附庸或曰纪邑的“纪”。学者认为这批铜器为商末器。也就是说最迟商末,己(纪)国族就生活在今山东寿光地域。

(图二)

 

 

 

 
 

己(纪)国铜器除出土于纪国故地寿光外,还大量出土于东莱和河南地。

1、《己侯钟》烟台市博物馆藏,传为黄县归城出土,铭文字体与寿光出土的《己侯钟》相同,但铭文布局和钟的形制差别很大。两钟应为同时器,但一出寿光,一出烟台。

2、《己侯壶》,(《集成》096321979年出土于莱阳中荆乡前河前墓地。铭文为“己侯作铸壶,(吏)使小臣台(以)汲,永宝用。”,是说己侯命令管理生活的小臣汲水。表明己侯在这一地域活动过。

3、、《己爵》,烟台市博物馆藏,西周器,1994年烟台毓璜顶东坡出土。

4、《己侯鬲》,(《集成》00600,西周晚期器,1958年黄县归城和平村出土。

5、《己侯簋》(《集成》03772,西周中期器,为陈介祺旧藏,因此此器也出自东莱。

上述五器已知的出土地点为莱阳、烟台、黄县。因此,著名历史、考古、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说:“现在纪国铜器出于烟台、莱阳,……证明这些地方均在纪国境内,通行历史地图把山东半岛大部标为莱夷,是不对的。”

6、《己侯貉子簋》(《集成》03230“己侯”是官职,貉子是纪侯的私名。

(图三)

 

 

 
 

7、《貉子卣》(《集成》05409

8、《己侯簋》 (《集成》03772

678器的年代,郭沫若、陈梦家定为康王时器。《己侯貉子簋》的铭文为:“己侯貉子分己姜宝,乍(作)簋。”大意是:己侯貉子分给女儿己姜宝,己姜为此作了这个簋。此纪侯,与寿光纪侯台下的《己侯钟》所铭己侯同。《貉子卣》记述的是周王与己侯貉子田猎活动之事。纪侯貉子与周王一同田猎,这次田猎,可能就在商丘附近的田猎区,而这是己国族在商时的一个重要居地;在王举行的食礼即晏会上,纪侯貉子受到王的馈赠。此卣均表明己侯、己国与周王室关系非常密切。

二、器与纪国

      在我国青铜器宝库中,有一个十分庞大的铜器集群,即器。器数量庞大,分布面很广,除今山东外,北京、辽宁、河南、陕西都有出土。青铜器中的器属于哪个国族?古文献中无任何史影。宋人薛尚功袭卫宏说,与杞同,古国名。董作宾先生也认为、杞为一国,“杞侯在武丁时作杞,到帝辛时作侯。杞、古今异字。”方濬益《掇遗》始将杞、分为两国。他认为“杞为夏后姒姓国,为姜姓,不可为一。”郭沫若、陈梦家、杨树达诸先生从此说。

(一)、黄县

(图四,黄县器)

 

 

 

 
 

1951年,山东黄县归城出土了八件铜器,其中六件有铭文,即:《伯妊父》四件(《集成》0442044304440445、《?伯妊父盘》(《集成》10081、《?伯妊父》(《集成》10211铭文表明该六器为姜姓“器”。王献唐先生据此写了《黄县器》一书。书中说:“从古代书籍找国历史,除了‘,古国名’四个字外,可以说一无所得。”但他认为:国既不是杞,也不是纪。“在殷、周是一个有高度文化的国家。”在潍水之源,即《汉书·地理志》所载箕县故地。按照王先生的说法,既然国是殷、周时期具有高度文化的大国,为什么国故地潍水之源的箕县至少没有任何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学的证明?这个具有大量青铜礼器的国为什么在中国版图上找不到任何踪影?

  (二)、烟台

(图五烟台二器)

 

 

 
 

1969 年,考古学家在山东烟台上夼村发掘一西周晚期墓,出土鼎两件,即《侯弟鼎》(《集成》02638、《己华夫鼎》(《集成》02418烟台上夼村出土的这两件纪国铜器,对揭示西周晚期东夷地区的政治版图,对还原纪国历史的本来面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在这之前,几乎所有研究东夷古国历史的专家,包括像王献唐、李白凤这样的顶级专家,都认为和己(纪)是两个国家。当王献唐先生在《黄县器》一文中详尽地论述从殷商开始的丰厚的国历史时,此国与己(纪)国毫无关系,如此,己(纪)国在春秋以前的历史完全被掏空,剩下一片空白,而历史辉煌的国国其地望和国都,又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学的证明。烟台上夼这两件器的出土,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历史悬案。《侯弟鼎》和《己华父鼎》同出一墓,证明侯和己华父是一家人,、己二字通用,国与己(纪)国为一个国族;王献唐先生在《黄县器》一书中列举的大量器,也就是己(纪)国器。如此,就恢复了己(纪)国历史的本来面貌,也就正确地揭示了西周晚期东夷地区的政治版图。

(三)、莱阳己

    1981年在莱阳前河前村出土一陶盉,铭文有“己国”字。因此地出土过《己侯壶》,此“己”与“己侯”应为同姓或同族之称。

综上所论,己()国铜器在山东半岛东部大量出现,铜器的分布,与我们前述的纪国疆域非常吻合,可以说纪国疆域复盖了弥河以东的半岛大部。如著名旅美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说的:“由己国成员铸造的有铭文铜器在黄县、烟台和莱阳这三个地区的发现清楚地标示了西周晚期己国政权的一个三角形活动区域。其中莱阳的发现尤为重要,说明己的势力不仅包括北部沿海地区,而且能够渗入传统上认为是东夷占据的半岛南半部的复杂地形中去。基于这些发现,一些学者以为己国占据着大面积的地理版图,其西部的寿光一直延伸到东部的烟台。”(李峰:《西周的灭亡》第357~35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三、 周初北方的器和

   (一)、燕国

历史文献和考古学证明,今房山琉璃河为燕国早期都城。从清道光年间开始,这里就不断出现族铜器。

1、卢沟桥器。清朝末年,卢沟桥附近出土一青铜盉(《集成》09439)铭文为:侯亚矣。匽(燕)侯易(赐)亚贝,作父乙宝尊彝。”全文的意思是:燕侯赐贝给侯亚矣国族的“亚”,“亚”用此贝为父乙作了这个宝尊彝器。此盉铭文说明:?侯亚矣国族的“亚”,为燕国君做事,燕侯赐贝给“亚”。

(图六)

 

 

 
 

芦沟桥所出器不止这一件,晏琬先生云:“芦沟桥所出铜器,有盉一,卣一,爵二,觚一,俱一人所作器”晏琬先生还说:这件亚盉“形制类似1931年益都苏阜屯所出‘奉盉’……,字体和复尊、复鼎同时。”

2、琉璃河?器。琉璃河青铜鼎(《集成》02035),铭文为:“亚?    矣。”

3、顺义牛栏山?器。1982年,顺义牛栏山供销社收购青铜器八件,计有:鼎、卣、尊、觯各一件,觚、爵各两件。

鼎的腹部有铭文两行;“□作比辛尊彝,亚  矣。”

卣的铭文为:“亚其父己”(〈集成〉05078

尊的铭文为:“亚父乙”(《集成》05742

两爵均在鋬内铸阳文族徽“亚”,其余各器也均铸“亚”族徽和“父己”铭文。

牛栏山这八件铜器,也是典型的商末周初己()国族铜器。

      在距离己(纪)国千里之外的北燕出土大量“亚矣”,说明了什么?对此问题史学界争论很大。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认为:殷商卜辞中有箕、箕侯,矣为其中一系,在青铜器中的族徽作亚?矣或?矣,蓟、箕同音字,古蓟地是商祖契的邑,也是矣族的祖地。白先生的《中国通史》把蓟和箕、把蓟地与矣族联系在了一起。认为矣族是蓟地的土著。

   西周史专家杨宽先生认为:周平三监叛乱后,就对殷贵族改用分散迁移的办法,分别封给大大小小的诸侯,“燕国也至少分得了侯氏、北子孙氏两支殷贵族。这两支殷贵族都有人服侍燕侯,成为燕的大臣。” 矣成了燕国的附庸。

  台湾学者杜正胜根据“东方旧族,从征幽燕”的记载,认为燕侯与东方旧族(亚矣、北子孙)同征幽燕,他们地位平等,都保有原氏族组织,都有其领地采邑,与周人共享有统治地位。11

   (二)、辽宁喀左?器

1973年,辽宁喀左县北洞村发现了两个窑藏铜器坑。一号窑藏出土殷商铜器六件,二号窑藏出土殷周铜器六件。

二号窑藏中的《裴方鼎》

(图七)

 

 
 

《裴方鼎》是国族的一件重器,通高52厘米,重31公斤,是典型的国器 。器腹铭文的主要意思是:■赏裴贝二百朋,裴用作母己尊,器底是“侯亚矣。与此铜器铭文相似的是《孝卣》(〈集成〉05377)和《(彳止)角》(〈集成〉09099)■赏给亚族的“孝”和“(彳止)”贝若干,“孝”和“(彳止)作此彝器祭祀亚矣的祖先。

 受■赏赐的《裴方鼎》出在己()国千里之外的东北辽宁喀左,说明商末,族的贵族首领的活动范围相当大。何光岳先生认为:“东屠乃九夷之一,即(伯)益人的一支。位于东方即称东屠,后北迁徒骇河、益津、益昌,而到今河北丰润县的陡河,亦即徙河。”12 认为徒骇河、益津、益昌、徒河,都是伯益族人北迁后留下的地名,也可以说这个地域在殷商时,就是伯益族人的活动地域。

氏族是个走南闯北的商周巨族,今山东、河南、河北和辽宁,都是他们来来往往的地方。联系前面讲的山东的益都、山东与河北交界的徒骇,一直到辽宁的徒河,说明了作为伯益后人的族,确实活动在这一大区域内。

四、北方器中的“己其矣”图腾符号

在上列北方诸?器中,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图腾符号或曰复合族徽,即“亚?矣”。

(图八)

 

 

 
 

对于复合族徽的含义,学界主要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它是由两个或多个氏族结合而成的标识;一种认为它是一个族的分支或分化。”13 但无论哪种理解,这个族徽都代表着“己”、“其”、“矣”这三族氏的联合,是个部族联合体的徽文。对此,我在《探寻寿光古国》一书的前言中有如下的说明:“商末周初己()国族的徽文中有三个重要的部件或曰文字符号,即己、其、矣。‘己’是己国族的族根,‘己’的本字是‘巳’,即虫(蛇)或蚕,是太皋、少皋族的图腾符号;‘其’,按王永波先生的考证,‘伯益为其氏可知的最早祖先’;‘’,按王树明先生考证,‘是我国古代人民推尊、崇拜的箭神、射神夷羿的形象’。恩格斯说:每个氏族都起源于一个神, ‘这种神被假想为氏族的祖先,并用独特的别名表明这种地位。’‘己、其、矣’这个符号表明,太皋、少皋、伯益、后羿这些洪荒时代的英雄,都是后来的纪国族的祖先神。”14 商周时的己(纪)国族,不是单一的血缘氏族,而是由己、其、矣三个血缘氏族组成的联合体。

四、西方铜器中的己()国族

(一)、《高卣》中的?长疑(

(图九)

 

 
 

《高卣》(《集成》05431唐兰先生认为,该器中的“长字当为侯字的摹误。这也是侯亚族”15刘雨先生认为作器者为“?长疑”16

《高卣》铭文的大意是:康王元年十二月,也就是成王去世,康王继位时,在京举行祭祀。庚申这一天,王在西宫举行饮酒蒸祭大典,都受赏赐。尹赏赐臣“亚侯疑”衣领上绣缀雀纹的衣服,为称扬报答尹的美德和好意,“亚侯疑”作此父丙宝尊彝,尹将延续万年受这永远的福佑,并在服务周王的事业上永远出类拔萃。”

《高卣》铭文表明:己( )国国君侯疑参加了成王去世后,康王继位的大典;侯疑在大典上受到王的赏赐;侯疑作此器一是报答周王的恩赐,二是发誓继续为周王服务效力。此卣表明了己侯、己国在周初王室那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母鼎》

(图十)

 

 
 

《?母鼎》,(《集成》02146),铭文为:“母尊彝  亚矣”,亚、,这些字表明,这是典型的己(族器,该器出土于陕西扶风齐镇一号墓。在扶风齐家村还出土《文考日己觥》(《集成》09302)和《文考日己彝》(《集成》098910)。另外在陕西宝鸡虢镇还出土《己作宝尊彝》(《集成》02025),己国器在这里频繁出土,说明在西周时,西方的扶风(古雍州)与东方的潍淄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己国族的一些要人穿梭于两地之间。

 

(三)、《?孟姜匜》

 周初,己(纪)国与王室的关系却非常友好和密切,标志性的事件是纪国女孟姜嫁周王成为王妇。

          (图十一)

 

 
 

《?孟姜匜》,(《集成》10240),铭文为:

王妇孟姜作旅匜,其万年眉寿用之。

王妇即王后,孟姜是东夷女子的通称,孟姜是(纪)国女子无疑。纪国女子孟姜嫁为王妇,表明此时的王室与纪国关系非常密切。之所以如此密切,肯定与 懿、孝、夷王时的王位继承及烹哀公事件中,王室与纪国、纪侯的特殊关系和特殊作用有关。

(四)、《?公壶》

                    (图十二)

 

 

 
 

公壶》是公为女儿叔姜作的媵器,《集成》编者定为春秋器,表明春秋早期,纪国的国势还处于正常的发展状态,公还能为自己的女儿做这样的铜器。这件铜器恐怕也是纪国的最后一件铜器了。从铜器铭文还可以看到,直到春秋早期,金文中的纪国,仍写作己或,而不见“纪”字。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春秋经传中的纪国之“纪”,是对“己”、“”字的一种讹变,本身并没有记载着“己其”国族变迁的任何信息,或者说把“己其”国族的国名写作“纪”,只是取其“己”或“己其”的读音,并没有赋予其它含义。

(五)殷商“己其矣”器

目前已知的“己其矣”器,除去数量多、分布面广外,还有个重要特点就是历史悠久。在已知的“己其矣”器中,最多的不是周时器,而是殷商器。王献唐先生在《黄县?器》一书中,列出?器43个器号,共73件。王先生认为其中的19个器号,45件为殷商器,大多出土于殷墟安阳。1745 件亚矣器,都是历经武丁、祖庚、祖甲三朝的贞人亚矣本人所作。这45件亚矣器彰显了己(?)国族在殷商时的历史地位和功勋。还有一点必须指出,在武丁妃妇好墓中出土了“亚其”器25件,其中亚其爵13器、亚其觚10器。在武丁早期,“亚其”国族就能铸造如此精美的大量青铜酒器,而且贡献给能领兵南征北战的武丁妃妇好,说明“亚其”国族是个历史悠久,势力强大,与王室有密切关系,曾跟随妇好征战的显赫国族。18

现代学者何景成先生,根据《殷周金文集成》提供的资料,对“亚?矣”器进行了分类整理。他在《“亚矣”族铜器研究》一文中,共列出124件“亚其矣”族铜器,其中类25 种、59件出土地于安阳。19

   其矣铜器大量在安阳出土,说明亚其矣国族几代在王室供职,因此死后葬于该地,如同王献堂先生所说:“卜辞证明是在王朝服务的,并且身历数帝。既然如此,他死后便能葬在殷都一带,生前铸造的亚合文铜器,绝大部分能随之殉葬,因此在安阳出土。”20

数量庞大,分布面广,历经殷商、西周和春秋早期的纪国青铜器,雄辩地证明,纪(己其矣)国族在商周都是个有巨大政治实力和显赫政治地位的巨族。在某些时间段的政治棋盘中,它比齐国还要活耀和辉煌。如李学勤先生说的:“大家常以‘齐鲁’代表山东,实则先秦时当地诸侯林立,疆界交错,齐、鲁不过是其间存在较久的两国。”(21

 

(全文完)

完稿于2014/5/26, 修改于2014528

 

       

参考资料:

                李学勤《新出青铜器研究》第248页,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②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22~124页。)

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例》)

④方濬益《掇遗》

王献唐:《山东古国考》,齐鲁书社1983年版。)

⑥李步青、王锡平:〈建成国以来烟台地区出土商周铭文青铜器概述〉,载〈胶东考古研究文集〉第352页,齐鲁书社2004年版。

(李峰:《西周的灭亡》第357~35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晏琬:《北京辽宁出土铜顺与周初的燕》,载《考古》1975年第5期)

⑨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92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⑩杨宽:《西周史》第57857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 )杜正胜:《封建与宗法》,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0本第三分册,1979年版。

12)何光岳:《东胡源流史》第14页,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3 )刘晓辉:《商周族徽铭文研究述评》,《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期)

14)李沣:〈探寻寿光古国〉前言,齐鲁书社2011年版。

15)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4、135页。

16刘雨:《金文□京考》,《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3期。

17)王献唐:《山东古国考》第71页,齐鲁书社1983年版。

18)李沣:《探寻寿光古国》第103页,齐鲁书社2011年版。

19)何景成:《“亚矣”族铜器研究》,见《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华书局2004年版。

20)王献唐:《山东古国考》第96页,齐鲁书社1983年版。

21李学勤:《新出青铜器研究》第246页,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