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玉:民企存续须超越“接班人”模式2014年05月29日 08:03 日前,广东佛山市首批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结束了为期半年的国企挂职生涯。自去年11月底,佛山市挑选青年民营企业家分派到36家国企挂职。48人中超过一半是“70后”至“90后”的“富二代”,其余均是年纪相仿的“创一代”。“佛山民营企业已进入新老交替关键时期。这是佛山首次采取挂职形式来培养青年企业家,带有试探性质,如效果不好就不再继续。”佛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元新说。(5月28日《北京晨报》) 倘若单纯从效用角度看,佛山组织“企二代”挂职学习,也算是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按照设想,该举动既能避免人才和资本外流,也能增强民企生存能力,保持区域经济的后续活力。且在具体操作环节,此次培训的种种安排,也在最大程度规避“非议”。比如,挂职者不发工资、不参与决策,只以学技能、适应环境为侧重。可事实上,即便这般小心翼翼,公众的质疑也未彻底平息。 舆论所指,实则是超越效用层面的,而是指责官方出面培养“企二代”,有越俎代庖、以公济私之嫌。政府介入“企二代”的训练,扰乱了市场自发的淘汰秩序,其事实上折射了某种“地方保护”的倾向——而在自发的游戏规则内,所有民营企业主,本应为自己的教育失败承担全部责任。而今,官方的干预,注定要破坏企业之间的公平竞赛。 “企二代”的培养引发各方关注,根源还在于多数民企的存续方式太过单一,太多依赖家族之内的血缘传承。因其高度仰仗个体品质,故而存在显而易见的脆弱性。从此角度看,不论是家族还是官方,对接班人培养过于执拗,都未免陷入了某种极端的狭隘。 一个高度文明的商业社会,本应有更多选择,来维持民营企业的长远未来。比如,引入股权激励机制。通过股权的适度分散化,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再比如,雇佣职业经理人。借助其专业的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来实现企业的良性生存……或许,民营企业的接班之困,从来都不是“子败父业”所致,而是因为企一代们,太过执迷于“父贵子荣”的僵化传统。 官方插手“企二代”培养,虽然善意满满,却终究只是在娇惯着一种落后的接班模式。与其微观干预,不若宏观布局,相对于组织青年企业家挂职,推动建立那些现代化的企业存续模式,无疑更加名正言顺。事实上,区域的经济竞争力,从不取决于民企的平稳接班,而取决于充分竞争之后的资源重组和优胜劣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