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为四川特产药物。中医称其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本草汇言》载其“上行头止,下行血海,中开郁结,外彻皮毛,旁通四肢,血中气药”。中医认为,川芎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对血行不畅引起瘀滞之症,如头痛、胁肋胀痛、颈椎病、中风半身不遂等症,颇有奇功。《医林改错》之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不利等症的名方,其中就有川芎。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川芎所含的有效成分可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抗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降低血液“浓、粘、聚、凝”状态,改善微循环,从而有降压、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脑震荡后遗头晕症等心脑血管病。笔者采用自拟“芎芍降香汤”(川芎、赤芍各15克,红花、降香各10克,丹参20克,水煎服,日1剂),治疗冠心病,可有效缓解冠状动脉硬化症心脏病、心绞痛等引起的胸闷不适或心悸、气憋等症。由川芎、冰片等组成的中成药速效救心丸,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效。 血竭:在色彩缤纷的植物王国中,有一种堪称饱经岁月沧桑的“长寿冠军”——寿龄可达八千岁以上的龙血树。剥下这种龙血树的树皮,就有紫红色的液汁——龙血脂流出,凝固后的紫色凝块,便是传统中药血竭。血竭具有活血散瘀止痛等功效,千百年来在治疗跌打损伤、内伤瘀痛方面功效卓著。《本草经疏》称它为“散瘀血、生新血之要药”。《本草纲目》亦言其“散滞血诸痛,为和血之圣药矣”。 现代研究显示,血竭能改善机体微循环,有降低血粘滞度、改变异常的血液流变学作用。血竭能明显抑制血栓形成,缩短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出血。 在应用血竭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时不入煎剂,用时捣碎研末,黄酒或白开水送服,用量一般为每日1—1.5克,分2—3次服。 地龙:地龙即蚯蚓,捕捉后用开水浸泡,使粘液消失,然后用刀纵剖,除去内脏和泥土,洗净,晒干,生用或焙用,亦可鲜用。中医典籍云:“地龙无地不透,性善走窜,最能活血”。《滇南本草》载其“治中风,口眼歪斜,强筋治痿,通经络”。清代名医王清任创立的治疗中风偏瘫的名方“补阳还五汤”,其中就有地龙。 现代科学研究,地龙有降低血小板凝集作用,可降低血粘度,能使凝固的血块溶解,有较强的溶栓作用,使心血管或脑血管梗塞部分血流通畅,功能恢复。药理试验分析,地龙还具有降压作用。//www.hnol.net/ 治疗高血压病,可用活地龙5条,放盆内排除污泥后切碎,鸡蛋2个,炒熟吃,每天吃1次,至血压降至正常为止。亦可取干地龙碾为细粉,水泛为丸(外加少量赋形剂),每次服3克,日3次。可连续给药1—2月,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有显著效果。治疗脑梗塞或心肌梗塞,可采用自制地龙干粉胶囊的办法,经临床实践观察,效果较水煎为好。可购买粗大地龙,烘干加工打粉,然后自购空心胶囊,将地龙粉装入其中,算准剂量,每次服地龙干粉3克,1日3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