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猝死频频光顾青壮年快递员 过劳死不应成盲区

 崔纽藏 2014-06-01
发表时间:2013-11-11 13:16 http://law./109/20131111/306506.html
内容来源:大河网 >法眼观察 > 正文

  双十一悄然而至,各大电商都铆足了劲搞促销,快递公司和快递员们也到了最繁忙的时候,11月3日,杭州一名快递员在送件过程中猝死,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再度引起了过劳死的话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过劳而猝死的人数达到了60万,那么,过劳死多发于哪些人群?事前有哪些征兆?我国是否有相关法律明文保护?过劳死又是否在劳动保障范畴之内?

  快递员的一天:

  12小时奔波上百个电话忙时不吃早饭

  11月6日,记者跟随某快递公司郑州曼哈顿站快递员小徐工作了一天。

  7点半,当记者来到郑州市八里庙村2号院某栋楼下时,小徐已经在两辆装满包裹的货车旁等待分货。小徐说,每天早7点,他便和同伴开始卸货、分货,并按各自所负责的区域将包裹放至印有自己名字的网篮内。

  分货完成,小徐叫内务员小李扫描派件。一阵“嘀嘀嘀”声后,小李报出数字——45件。“还行!”小徐听罢说,“双十一快到了,很多买家都等着那一天打折,所以这几天单子少些。”

  小徐整完包裹,看了一下手表,7点50分,“今天时间还可以,我准备买笼包子吃。”小徐边走边说,“要是周一的话,肯定吃不成,因为周末所有的公司件都积在周一上午……”几句话间,小徐便匆匆吞下几个包子,一抹嘴准备开工了。

  小徐送货的区域主要在未来路、玉凤路、英协路一带,每天最少要跑50多公里。他驾驶着电动车拉着一大堆货物在车流中穿梭,还时不时地腾出一只手来接电话,让人胆战心惊。“这些电话都是老客户打来的,让我去取货的。”停车后,小徐说,“没办法,快递就得争分夺秒,甚至有点疯狂。”

  “你好,是杨先生吗?麻烦您下来拿下包裹吧。”8点10分小徐到了第一个送货点,并开始逐一给收货人打电话。“楼下有保安我才敢送货上门,如果没有我就不敢离开,怕车上的货丢了,但有些客户不理解,以为我们偷懒,总是抱怨。”

  中午,小徐回到单位简单地吃了工作餐后又开始了下午的工作。下午段,小徐主要是取件,顺便把上午没送出去的件再重新送一遍。“没办法,今天的件如果送不完,又没和客户沟通好,很有可能要接到投诉,这样是要被扣钱的。”

  待回到公司,将收回的快件重新打包并标明大致方向后,已经快晚上7点了。这一天,从早7点到晚7点,他共派出40多件快件,取回30多件包裹,跑了50多公里路,接打了上百个电话。

  劳动强度大过劳死频频光顾青壮年

  外界曾传言快递员月收入过万,可当记者求证时,小徐则表示,他没有拿过那么高的工资。“我们送一件1元,取一件2元,一天也就挣100多元,怎么可能月入过万?一般一月3500多元,好的话可以拿到5000元。”

  然而不论是3500元还是5000元,在郑州这个二线城市都已是不菲的收入,甚至很多大学生都拿不到这么高的工资,这也让快递员一时间成了不少人羡慕的行业,甚至有新闻曝出一些大学生试图放弃办公室工作来当快递员。

  然而,那些曾试图放弃白领生活去当快递员的大学生最终还是离职了,因为快递员高薪水的背后,是很多人看不到的高强度工作。“我们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全年无休,风雨无阻,可以说是每年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奔波。”小徐说,去年双十一时,他连续加班一周,每天都是干到凌晨两三点才下班。

  据媒体报道,11月初,杭州一名37岁快递员邱某在送货途中突然口鼻流血,意外猝死,公司同事称,该快递员工作压力比较大,家里面有3个小孩,负担很重。“我们是送的越多收入越多,所以他就拼命送。”

  2011年12月12日,广州一名快递装卸工小唐猝死在宿舍内,工友说,年底网购大搞促销活动,公司快递订单激增,面对海量订单,公司要求员工不分昼夜完成分拣派送,小唐可能是因为连续加班导致过劳。

  2010年12月28日,同样在广州,31岁的快递员高庆明晚上8点送完最后一趟货后突然头疼难忍,被送往医院后于次日凌晨3点抢救无效死亡。他妻子说,高庆明工作没有什么规律,都是随叫随到,当时是年底,因为送件量多,高庆明已经很久没在家睡过一个完整觉了。

  30多岁正值壮年,突然离去让人唏嘘。其实不仅是快递行业,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过劳死这个词渐渐逼近了多种行业的年轻群体。

  2012年10月21日,名为“小彩衣柜”的皇冠级淘宝网店店主——29岁的许文俊因过度疲劳不幸去世。家人说,许文俊每天凌晨2点多才睡,八九点就开始工作。“百度地图”技术研发人员林海韬,上岗仅四个月就因心脏衰竭而亡,生前微博显示:工作繁忙,曾48小时不休不眠……

  过劳死目前不在劳动保障范畴

  那么,什么是过劳死?

  过劳死是指劳动者较长时期内处于一种超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强度的工作状态,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最终导致死亡。医学界人士认为“人体就像一个弹簧,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发生永久变形,免疫力大大下降,导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

  据报道:日本每年约有1万人因过劳猝死。而2012年10月一份报告显示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到达60万,过劳死尤其是青壮年过劳死现象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目前在我国,劳动保障范畴内尚不存在过劳死的概念,所以对于过劳死的加班族来说,目前的法律也是“爱莫能助”。

  河南路达律师事务所冯俨祯律师告诉记者,按照我国《劳动法》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但难题就在于,过劳死是累死的,而不是病死的,死者事发前一般都没有明显疾病出现,多半都是直接地毫无征兆地心源性猝死。这点就让工伤认定出现了难度。”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31岁的快递员高庆明死后其所在公司一度不愿意赔偿,无奈之下,家属作出过激举动,将其尸体停放在公司门口,引得过往员工心惊肉跳。

  过劳死不应成为立法盲区

  过劳死不仅对于劳动者个人或是家庭是一种灾难,对国家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郑州大学副教授金香爱认为,企业的“加班文化”等于是让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这就直接导致了工作岗位需求的减少,变相加大了劳动力供给。“一方面是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大量在职职工以透支生命的方式工作。可见,过劳死现象加剧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

  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张二军则认为,一个靠压榨自己职工来换取高额利润的企业是不会有长远发展的!

  过劳死不应成为立法的盲区。这几年,当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认识到自己处于过劳状态,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认为自己在“亚健康”工作,将过劳死提上立法日程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有调查显示,逾七成人认为应立法改善劳动保护,保护过劳死有利于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据了解,2011年3月台湾大修“劳动基准法”,大幅提高雇主违反该法罚则的力度,防止员工过劳死。

  根据台湾现行劳基法规定,劳工每日正常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两周不得超过84小时;每日工时含加班不能超过12小时;此外,劳工每上班7天至少须有1天例假日,雇主不能随便请劳工加班,劳工休假日上班雇主除须发加班费外,还应给予补休假。雇主未来若违反上述相关规定,将须负担高额罚金。

  提醒:

  注意身体十大信号 谨防过劳死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张国报医生说,大多数过劳死患者,因为去世前过度劳累,其实身体并不是毫无征兆的,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到或者说是忽略了身体发出的这些危险信号。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曾公布身体过度劳累十大危险信号:

  一是“将军肚”早现;二是脱发、斑秃、早秃;

  三是频频去洗手间;四是性能力下降;五是记忆力减退;六是心算能力越来越差;七是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八是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九是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难解乏;十是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亚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互相转化的。所以,如果持续出现以上危险信号中的三项至五项者,说明已经具备过度疲劳的征兆;六项以上者,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开始干预。”张国报建议,除了注意这些危险信号外,大家应每年至少体检一次,做一个心脏B超或者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心脏结构问题,以防心脏出现突然停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