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茶之道

 虫二 2014-06-01

  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第三届中国(四川)茶博会在成都举行。六大茶类、十大名茶馆、茶道艺术展品……让爱茶人们尽享“清福”。

  四川茶史最早可追溯到3000年前,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意思是,秦汉以前,只有四川一带饮茶和有茶的商品生产。同时,这里也是世界上最先使用茶具、出现茶叶市场的地区。因此可以说,中国茶史的起源就在四川。

  在成都,茶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的饮品,更重要的是,人们通过茶,沟通了人际关系,扩大了社交圈。这也是成都茶馆兴盛的原因。文/亦简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 ———陆羽《茶经》

  茶路

  茶马古道

  与茶马司

  茶不仅在四川人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饮茶风气的流行和饮茶交流的增加,茶文化也在四处散播。史料分析,茶叶传入高原牧区的方式,虽然有不少说法,如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茶叶,如上层社会的交往等等,但最让人信服的一种说法是,民间的自由物质交换,将茶叶传入了高原牧区。正是四川绵州、蜀州、邛州等地的茶叶流入西藏地区,才开始了藏族人民饮茶的历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茶叶和盐一样,是官方严控的专卖品。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乾元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到了明代,茶马政策成为了治边的重要手段,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才终止。

  所谓茶马古道,实际就是一条由茶叶生产集散地到销区集散地的道路,主要线路有两条,其中一条就是起源于雅安,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此外,还有一条支线,是从都江堰出发,沿岷江而上,进入甘南地区,到达青海。无论是从茶叶的生产,还是地理位置,四川在其中都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北宋熙宁以后,就在四川专门设置了茶马司,将四川年产的三千万斤茶叶中大部分运往甘肃、青海地区数以百计的卖茶场和数十个买马场。从明朝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鸟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明太祖实录》卷251)。由于茶马古道,沟通了茶叶生产、茶叶消费的渠道,茶叶在四川的制造也进入到高度发展的阶段。

  茶人

  “飘雪先生”

  “甘露大师”

  川茶的发展,也离不开制茶人。茶的历史上,许多茶人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在后世留名,但他们中一些最杰出的代表还是受到了人们的尊崇。

  徐金华,被爱茶的人尊为徐公,1937年11月生于新津县金华镇金华乡。新津古代属武阳地界,“武阳茶肆”是世界最早的茶叶贸易市场之一,从小跟着兄长一道从大人茶碗里讨剩茶吃的徐金华,耳濡目染对茶有了天然的亲近与喜好。

  1971年,徐金华出任县文化馆长,与文人打交道,喝茶是最适合的待客之道,常来喝茶的人中就有车辐、孙静轩等人。觉得商店卖的茶叶太普通,徐金华就动了自己制茶的念头。新津盛产茉莉花,他和家人就买来茶叶,配上茉莉花,经过家庭手工熏制,自制成茉莉花茶。

  开始时,一年也就制作个十几斤,但喝过的人都说好,纷纷前来索要或购买,慢慢地就有了影响力。后来某天,朋友聚会,有人提议应当为此茶取个名字,一人建议根据“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起名“江潭飘雪”,另一人反驳说,以江命名没有体现出此茶碧绿的色彩,不如换一个字,“碧潭飘雪”。此名一出,人人称妙,“碧潭飘雪”正式问世。徐金华也因此被称为“飘雪先生”。

  蒙顶山上天盖寺内长年累月为游客现场制作手工茶的周启秀,则被称为“甘露大师”。蒙顶山是闻名于世的茶文化圣地,很早以来就是贡茶的重要产地。对爱茶人来说,到蒙顶山天盖寺喝茶,韵味绝对独特,这除了蒙顶山茶本身的品质外,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周启秀,因为这里的蒙顶甘露全部是周启秀和她带领的制茶师傅纯手工制作。

  一年四季,除了冬天,周启秀要连续做三个季节的茶。每天,她的双手都在制茶锅内翻滚;每年要炒六百锅。从16岁开始种茶,1979年跟随家属进入国营蒙山茶厂学习制茶,在手工制茶的道路上,周启秀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因为长年累月炒茶,她的双手变得极为粗糙,手掌像是涂过一层油漆似的,但正是这样的一双手,让人在茶香缭绕中感受到了那些许的“仙味”。

  茶事

  一城市民

  半茶客

  茶与茶馆,在四川人日常生活中所占的位置尤为重要,所谓“一城市民半茶客”。以成都为代表,《成都通览》记载,每日去茶铺的人占成都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有茶铺454家。据1935年成都市的《新新新闻》统计,当时的成都市有516条街巷,而当时的茶馆就有599家。

  1935年,薛绍铭来到成都,他看到的是,“位于成都的人家,有很多是终日不举火,他们的饮食问题,是靠饭馆、茶馆来解决。在饭馆吃罢饭,必再到茶馆去喝茶,这是成都每一个人的生活程序。”晚年的钱穆曾说在成都的生活:“余之在成都,其时间之消费于茶座上者,乃不知其几何矣。”这样的案例,在老成都江潮先生的眼里,是成都人生活不易,家里窄小,只好在茶馆里喝茶会友,茶馆服务也好,价格相因,成都人才喜欢坐茶馆。

  日本的茶道久有盛名,据考证,其与成都也有渊源。日本茶道所崇奉的高僧墨迹中以宋代成都高僧克勤禅师的印可状最为珍贵,这是日本现存年代最早的禅僧墨迹。克勤禅师的思想直接影响着日本禅宗的形成。据说,古代日本禅宗曾有二十四派之说,其中二十派均出自克勤系下。此外,日本茶道所主张的“茶禅一味”,源出克勤的著作《碧岩录》,这本书里记录的,正是克勤禅师第一次住持昭觉寺期间讲说的禅话。

  如今,成都的大街小巷依然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茶馆,茶馆所延续的虽有传统,却又有所改变,新式茶楼、茶铺,都有各自的受众。喝一杯茶,打发一段时光,成为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之一,由茶馆,可看出成都的世俗人情,至于由此延伸出来的故事就更为丰富多样,所以有人说,茶馆是成都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学者王笛在《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一书中对则成都茶馆做了细致研究,他指出茶馆作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中国西南四川省首府是最为流行的大众消费场所,并产生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和公共领域。

  台湾诗人周梦蝶曾说在成都泡茶馆,“那盘锯于锦官城内大街小巷的4000多家大大小小的茶馆,依旧体现着成都茶文化跨越时代超越等级的博大与精深。如此独具特色,独具匠心,独具魅力,大概是古蜀成都人的骨子里早已浸透了历代茶文化永存不衰的千古遗风吧。”

  茶书

  巴蜀茶文学

  “双子星座”

  说到茶文化,不能不说茶文学。随着饮茶的风气流行,文人雅士也从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如司马相如、扬雄、王褒对川茶的记录,在今天看来,都可被视为是四川茶文学的源流。

  《巴蜀茶文学史》对茶文学进行了梳理,两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关于茶的歌赋,茶诗也是不可少的,如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最为知名,在诗中,他描绘了白菟楼的雄伟气势以及成都商业繁荣、物产富饶、人才辈出的景象,其中除赞美秋橘春鱼、果品佳肴外,还特别炫耀四川香茶,咏茶云:“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到了唐代,陆羽和皎然被视为巴蜀茶文学的“双子星座”。此时,文人雅士,游乐宴饮,郊野寻欢是四川极为普遍的风尚,在这种风气下,自然带动了茶文学的繁荣。唐代中有关的茶诗中,也有花间派对茶的描述,如温庭筠的《采茶录》,现在虽只有片断流传下来,但依然可以看出其对后世品茶、斗茶产生的重要影响。

  此后,关于巴蜀的茶诗、茶词、记文等等,都达到了一个高潮。《巴蜀茶文学史》曾做过统计,作品涉及巴蜀茶文学的名家有近百人,本土文人雅士如魏了翁、杨慎、彭端淑、李调元、张问陶等也都有相关的作品问世。到民国时期,李劼人在《死水微澜》、巴金在《家》中,都有对成都茶馆直接的描述,这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巴蜀茶文化的丰厚。

  抗战时期,不少学者、作家居留在成都,对四川的茶馆也多有描述。如叶圣陶常同朱自清到少城公园的绿肥荫阁和望江公园的望江楼茶园品茗。黄炎培访问成都时,写有一首打油诗说:“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

  茶与文学所构成的世界是斑斓的,也有着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而茶与民间艺术的关系则可用密不可分来形容,泡茶馆、听川剧,曾经是成都人的时尚,像清音、扬琴、道琴、谐剧、金钱板、车灯都可在不同的茶馆里看到。在茶香氤氲中,成都人以不同的姿态坐在茶馆里,尽享浮生闲趣。

  茶史

  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

  王褒在《僮约》里有记录说,最早开始人工茶树种植的地方,是在蒙顶山。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至西汉时,在彭山一带,茶叶已经成为了普通商品。这推动了四川制茶工艺的变化。

  唐代的巴蜀地区是全国的茶叶制造中心,产茶的州县,遍布全川。毛文锡的《茶谱》(公元935年前)记录下了四川产茶的状况,彭州、都江堰都出产茶叶,也各有名号,“彭州有蒲村、堋口、灌口,其园名仙崖、石花等,其茶饼小,而布嫩芽如六出花者。”“蜀州晋原、洞口、横源、味江、青城,其横源雀舌、鸟觜、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以其芽似之也。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黄茶,芽叶相抱,如片甲也;蝉翼者,其叶嫩薄,如蝉翼也。皆散茶之最上也。”

  四川还是贡茶的主要产地。有记载说,在唐代,“严道县,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贡茶,为蜀之最。”

  《四川制茶史》对制茶技艺进行了探讨,唐代是制茶技艺发展最为成熟的阶段。如制造炒青绿茶,则采摘“鹰嘴”:一芽一叶初展的嫩芽。茶的原料从独芽到一芽应有尽有。至宋代,茶叶制作原料上也就更为丰富,保证了贡茶的制作质量。

  考察当时的茶叶制作方式,杀青、发酵成为制作不同茶叶的关键词。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差异,绿茶、黄茶和黑茶的制造工艺最早是在四川形成的,此后随着饮茶的普及,这些制茶工艺也被普及到了全国茶区。

  如今,四川茶叶种类有名优茶40多种。川茶,依然在茶叶界享有盛名,如蒙顶山茶、竹叶青、碧潭飘雪等为外界所知晓,在不同的地区也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茶园,如邛崃的花秋茶、青城山的道茶等等,同样具有较高的品质,吸引着不同的茶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