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华章——德国摄影师坎迪达·赫弗尔的古迹空间拍摄

 九寻十藏 2014-06-01



阿茹达宫,里斯本,葡萄牙,2005年


岁月华章坎迪达·赫弗尔|摄影

姜纬|文  


德国摄影师坎迪达·赫弗尔(Candida Hofer)以拍摄古迹空间而闻名于世。她的作品沉静而严谨,镜头里面的建筑物空无一人,无声诉说着曾有的悲欢离合故事,显现这些空间结构自从被建造、被使用后,所赋予的美与诸多性格。她以惊人而全新的眼光探寻着逝去时代和大师辉煌缛丽的杰作,并在瞬间引发了一种肃穆端庄、华美孤绝的感受,具有确切而虔诚的召唤魔力。

圣玛丽亚皇家修道院图书馆,加利西亚,西班牙,2010年


坎迪达·赫弗尔是贝歇夫妇的学生,和她的同门师兄弟安德烈斯·古斯基、托马斯·鲁夫、托马斯·施特鲁特一样,受益于严格完善的概念和技术训练。最明显的一个例证是系列的运用,以保持一个系列不同对象的照片有着相同的视野和尺度,这种类型学的倾向,始终是赫弗尔的工作基础,即使她的作品有规模日益扩大的演变,有新的项目和色彩。

埃斯科里亚尔·圣洛伦索皇家修道院,西班牙,2006年


1968年,坎迪达·赫弗尔为一家报纸拍摄照片,1976年起师从贝歇夫妇修研摄影技艺。刚开始时,她拍摄了在德国工作的土耳其人,她发现这些土耳其人因为实际需求及自身对美的见解而改变了所处的生活空间,她对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后来的作品中,空间内即便没有人,也无法完全抹杀人曾经留下的种种痕迹。就如同她在2012年接受学者赫伯特·博柯特(Herbert Burkert)访问时所说的:“如果没有人,空间可以更为清晰地展现它们的角色。空间言说着人们,正如我们在餐桌边谈及缺席的客人。”

克虏伯别墅,埃森,德国,2009年


坎迪达·赫弗尔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拍摄公共建筑室内设计的彩色照片,如办公室、银行、候车室和动物园,用大画幅影像捕捉“社会心理结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她的意象逐渐聚焦于宫殿教堂、博物馆、图书馆、歌剧院、档案馆等丹楹刻桷的古旧建筑。这些充斥着文化、知识、沟通和交流的场所,都具备深厚的历史背景,但看不到任何人物的存在,些许的禁欲主义感觉使得作品有着一种形而上学的质量。赫弗尔的这些作品,是色彩、形态和几何结构的组合,她对此赋予坚定的注视,一方面加以精妙的平衡,另一方面成功结构出新的形象。

鲍格才别墅,罗马,意大利,2012年


从2004年到2007年,她周游世界,拍摄艺术家和私人收藏家的宅邸。2005年,赫弗尔着手进行卢浮宫的项目,记录其各种各样的厅堂馆阁,呈现出它们纷繁多姿的个性化设计,拱门、瓷砖、廊柱和墙饰,同样,也都是在观众游客完全不存在的情形下拍摄的。最近几年在踏足意大利北方之后,她看见当地人们自然而然地把非凡建筑物纳入日常生活中,特别有所感触,她的照片中出现的桌椅等物品逐渐透露出一丝功能性。

斯特拉霍夫修道院图书馆,布拉格,捷克,2009年


赫弗尔的照片大多采用经典正面角度,寻求对角线构图,为建筑物内部空间制作“肖像”。制作这些照片时并无后期加工,她选择使用长时间曝光,特意限于使用各地点的现有光源,通常会测试光线的效果,要求在房间里拉起或放下窗帘。她的表现手法注重完整性,让空间中的物品以及细节,都完整呈现在我们眼前。虽然我们看到的是细腻的物质空间,可是脑海中又可以带回想象的追忆。她用镜头凝视着岁月洗礼下人类文明的遗产,追溯历史渊源,饱含不动声色的洞察与哲思,低吟着亘古的美。

国家歌剧院,巴黎,法国,2011年


坎迪达·赫弗尔的作品展示的是空间本身,她深谙空间如果有性格,来自于人们如何定义,并且如何使用空间,空间的性格取决于人。室内空间提供了结构与秩序——即便秩序有时候很难被探查到,也反映出了美和个性,是富有文化的。当我们观看赫弗尔的摄影作品时,通常难以察觉任何情绪,她让观众在照片传达的明亮的光与丰富色彩中,清晰地看见壮观的结构与线条,看见空间即便没有人,仍留下人的气息,留下独有的人文性、社会性与历史性。这种情况在那些反映特定文化功能的空间特别明显,比如图书馆和博物馆。但是,对于那些反映再现性的空间如宫殿,同样也是真实可察的。庙堂古迹常常是幽邃高渺的,摄影提供了安抚这些空间并使之为冥想做好准备的机会。

圣三一学院图书馆,都柏林,爱尔兰,2004年


坎迪达·赫弗尔 1944年出生于德国的埃伯斯瓦尔德。24岁时开始为报纸拍摄人像。1973年,前往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电影,1976年转学摄影,师从贝歇夫妇,并于1982年完成学业。她的摄影作品在德国、美国、意大利、瑞典、比利时、西班牙、法国、英国、日本、葡萄牙、爱尔兰、墨西哥、瑞士、挪威、丹麦、荷兰、奥地利、巴西、南非、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及中国等地展出,入选卡塞尔文献展和威尼斯双年展,并被法国国家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西班牙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瑞士巴塞尔美术馆、德国建筑博物馆、英国泰特美术馆、洛杉矶保罗·盖蒂中心、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摄影中心、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等机构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