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时杂忆之饺子--马营海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6-01

“远处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等到潮水涨三次,一股脑儿赶上坡。”---打一食物

一说过年,人们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吃饺子,的确,过年吃饺子在我们北京已经是雷打不动的年文化了,有的饺子馆在门口张贴的广告就写着“天天过年”,幸亏没写“夜夜娶亲”,要不就成土匪窝了。

要说北京人没吃过别的东西我信,哪个北京人如果说他没吃过饺子,那可真是天方夜谭,太有点言不由衷了。以前出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和饺子的制作方法有些繁琐,我们吃饺子的次数的确不多,家境好且大人有时间的家庭,一两个星期吃一次?差不多吧,稍微差些的那就吃的少了。在农村真是一年到“头”吃饺子,除非家里来了贵客,所以人们一说吃饺子马上想到的是过年。据说李自成进北京后喜欢吃饺子,但他只知道饺子是过年吃的,于是他对手下的人说每天过年,就是想天天吃饺子。根据他的宿命本应当十八年的皇帝,因为他把想吃饺子说成想天天过年,吃了十八天的饺子就等于当了十八年的皇帝,没过多长时间就被满清驱逐出了北京,以失败告终。当然,这是个传说故事,可也说明了那个时候吃饺子就是过年,过年就是吃饺子。

小的时候家里吃饺子一般都是由我来剁馅儿,剁的次数多了就摸出了规律,要想很快完成任务,在切肉或切菜的时候尽量把它切细,这样很快就会把馅儿剁好,而且让大人满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不妨你们试试。

那时候肉铺里也有绞肉卖,每个肉案上都装有一个绞肉机,现要现绞,绞完了连肉皮一块给你。一般绞的人不多,肉在绞之前也没洗,挺不卫生的。开始绞肉机是手摇的,挺费力气,后来就有电动的了,电钮一按,几斤肉一会就绞完了。

该过年了,家家开始准备饺子馅儿,我家住独院,剁肉声很单调。当你走在胡同里,走进大杂院,就会听见从各家各户传来的剁肉(菜)声,由于案板的不同,力量的差异,剁出的声音也高低不一样,乒乒乓乓响成一片。根据传出的声音也能听出干活人的心态,有的人干活仔细、认真,剁肉的声音平稳均匀,始终保持一贯性,剁好的馅儿肯定细碎、干净。赶上一个毛手毛脚的人,你就听吧,刀剁在案板上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声音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等他剁完了你再看他剁的肉或菜,有大有小,惨不忍睹,而且还溅的满地都是。

那时候我们最喜欢吃肉丸儿的饺子,总觉得肉越多越好吃,没办法,肚子里缺油水啊。换做现在,让你多吃肉简直是在迫害你。

我不知道别人家是怎么吃,我家冬天喜欢吃大白菜馅儿的饺子,有时为了图个味儿,买点儿青韭放进去,青韭一放味道马上变了,咬一口饺子,一股青韭的清香充溢满口,别有滋味。

我以为冬天的饺子馅儿还是大白菜为正宗,符合节令的要求,吃那些反季节的菜,总觉得不太对味。夏天最好的当然是韭菜,但只限于初夏,没听人说吗,“六月韭臭死狗”。北京人对茴香馅儿的饺子也很青睐,最爱吃茴香馅儿的还有山东人,别的地方好像对茴香馅儿不太感兴趣。

馅儿剁好就该拌了,饺子好不好吃关键在馅儿,有的人拌的馅儿吃起来真香,有的人拌的馅儿就差远了。同样的东西,人不同,拌出的味道就不同,没法儿解释,你就是跟在会拌馅儿的人后面学,没有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也练不出来,这是一门技术,也叫手艺。

小时候听人讲过,解放前在东安市场有一个会厨艺的人,伺候四五个人吃饭,从炒菜喝酒开始到包饺子吃饭,他一个人全能顶下来,一气呵成,决不让喝酒的几个人等。原因是他会一只手包饺子,动作之快他人莫及,而且包的饺子肚大摺儿小,相当漂亮。

饺子谁都会包,但要想包的漂亮却不容易,一般饺子有两种包法,一种是捏,一种是挤。捏饺子简单一些,只要把饺子对上缝别漏馅儿就行。行家里手捏的饺子大小均匀,外表好看,有的还捏上花边,端端的放在盖帘上,像一只只胖胖的小鸭子,看着就那么可爱,也能勾起人们的食欲。包的不好的饺子,大小不匀,七扭八歪,一个个趴在盖帘上,就像一只只小癞皮狗,如果煮的时候不露馅儿就算不错了。

现在我想说说挤饺子,我家的人包饺子是用挤的方法,说句不客气的话,我家挤的饺子相当好看,其中手艺最好的是我奶奶和我母亲。挤饺子讲究饺子肚儿要鼓,越鼓里面的馅儿越多,也越好吃,其次是摺儿要小,摺儿既要小,又要不漏馅儿,还要漂亮,这就是手艺了。我在外面吃饺子,不管是在饭店还是到别人家里,吃之前都要端详一番,看看他们包的饺子模样如何。一般说凡是挤的饺子摺儿都特别大,估计包饺子的人怕挤出馅儿,只好少放馅儿,少放馅儿摺儿就大,摺儿大馅儿小,如果皮儿再厚,你想这饺子能好吃得了吗?记得过去北京的饭馆卖过机器包的饺子,说是饺子,其实是两张面片中间夹点肉馅儿,吃起来倒是能吃饱,半斤面片吃到肚子里,谁也能吃饱啊。说话跑题了,现在还是说说我家的挤饺子。我母亲她们包饺子的时候不要求饺子皮太大,均匀囫囵就行,饺子皮要薄,中间稍微厚一些,这样挤的时候一撑皮儿的厚薄就均匀了。挤的手法是拇指和食指压住饺子皮儿的两端,手心是空的,轻轻一挤让饺子肚儿有空间涨开,于是一个玲珑雪白的肉馅儿饺子宣告成功,您就等着煮得了吃吧。她们包的饺子讲究圆圆的肚子,窄窄的摺儿,一肚子肉馅儿,吃起来顺嘴流油。我家的外来人口到我家后也学会了挤饺子,但比起母亲的手艺她们就差远了。

西安的饺子宴我吃过,从外表看倒是挺漂亮,味道却不敢恭维,西安那个地方做馅儿喜欢放很重的佐料,饺子和包子的馅儿里面的佐料不能放的太多,否则把馅儿的原味压住了,属于喧宾夺主。天津狗不理的包子味道不错,可惜香油味太冲,也有点遗憾,只不过它的馅儿较松散鲜嫩,也是一绝。现在北京的各种小吃都是外来人员加工,许多小吃的味道都变了,像烙的发面饼里面放孜然和小茴香,这谱差的太远了,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种做法。可是他们烙芝麻烧饼的时候却又不放小茴香,真让人不明白。

过去讲究全家人团聚一堂,吃完年夜饭后大家开始动手包饺子,图个说说笑笑、热热闹闹,一家人的亲情血脉关系就体现在这了。包饺子的时候还要包进几个钢镚儿,讲究谁吃到了谁有福气。恶作剧的孩子也会偷偷地在饺子里包进点别的东西,捉弄一下吃到的人。等到了“今年只今日,明天是明年”的除夕夜,在鞭炮的轰鸣声中开始煮饺子,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

自从超市开始卖速冻饺子,家家户户剁馅儿的声音少多了,充其量冬天自己包点大白菜的,肉馅儿是绝对不剁的。超市的饺子虽说味道不太让人满意,但买起来方便、省事,还可以挑选各种馅儿,想吃饺子了买袋一煮,十几二十分钟就得,谁还愿意再去折腾半天包几个饺子吃啊?不包饺子了,一家人围坐一块说笑的场面也少了,甚至连过年想吃个包着钢镚儿的饺子沾点福气的愿望也没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