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刻大师叶瑞堂与印钮的故事

 聽雨軒sjh 2014-06-02

     原标题:印钮雕刻大师叶瑞堂:万千气象尽在方寸间

印钮雕刻大师叶瑞堂:万千气象尽在方寸间

图为叶瑞堂正在潜心创作。记者 洪玲娣 摄

    人物名片:叶瑞堂,男,萧山河上伟民村人,出生于1945年,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和杭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长期从事石雕工作,几十年来潜心钻研石雕艺术,不断充实知识丰富艺术想象力,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积极创新。他主要擅长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独立艺术——印钮,其作品线条流畅、雕工精湛,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收藏家的青睐,曾荣获全国、浙江省、市各类奖项。

印钮雕刻大师叶瑞堂:万千气象尽在方寸间

图为《石雕印钮一组》荣获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明清居杯”金奖。记者 洪玲娣 摄

  “三分靠天赋、四分是文化积淀,还有三分就是自己的追求!”叶瑞堂就是秉承着此种理念在雕刻艺术的生涯中潜心创作,“方寸印章有乾坤”,他巧妙地将绘画、书法、雕刻技艺融入到了印钮艺术中,将自己与玉石的共鸣以作品的形式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视野中。

  走进叶瑞堂不大的工作室,眼前摆放着各种石雕,谈论到印钮,叶师傅滔滔不绝,“印钮雕刻内容十分丰富,有龙、牛、虎等兽类,也有雀、鸡、凤等翎毛类,还有寿星、渔翁、顽童等人物类…”印钮雕刻是随着印章的使用而产生的,其造型功能由原来的便于执捺、系佩,逐渐成为了权力大小、凭证信物的一种标志,古代等级制度森严表现在印钮则是皇家用龙形印钮,宦官使用兽形印钮,文人雅士则无印钮。

  据叶瑞堂介绍,印石具有特殊的材质美,在选择时要观其料,也是印钮艺术雕刻的第一步——“相石”,要通过感觉、触角、视角来辨别,对千姿百态的石章要能因才施艺,因色取俏。“脆软之石性,温润之石质、斑斓之石色,多变之石形…”在寻找到“脆软、温润、斑斓”之石后(此类石头硬度一般在2.6—2.8范围),便是“石形”的构思设计,要根据石头的色彩、材质以及纹路来决定雕刻的内容。

   今年4月,一组石雕印钮作品荣获第三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明清居杯”金奖,其中有一方为昌化绿石浮雕山水钮,高山流水、云彩缭绕的雕刻就是顺着寿山石的纹路进行浅薄雕刻,此种薄意雕刻技术是寿山石印章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技法,叶师傅流利的刀法、诗意的雕刻彰显出了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

印钮雕刻大师叶瑞堂:万千气象尽在方寸间

图为采用薄意表现技法的昌化绿石浮雕山水钮。记者 洪玲娣 摄

  印章一般尺寸较小,要以新颖的视角表现出方寸之间别具一格的审美内涵,对于艺术家们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而叶瑞堂从20出头拜师学艺时的临摹到40余年的创新创作,过程的艰辛可想而知,为了寻找灵感,叶瑞堂曾到北京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用相机拍摄下石雕作品并回家钻研,“平时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经常边查阅资料边思考,但创作很忌讳一个人闷在家中埋头干,有时候也需要与同行交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多培养灵感”。提起昌化石螭钮,叶瑞堂会回忆起了当时创作时的场景,“那天晚上睡不着,就拿着手电筒出来走走,无意中发现家中的狗正安详地蜷缩在墙边,突然有了创作的灵感,就马上将狗在灯光下的掠影用素描画了下来”。姿态生动的螭钮雕刻得安详宁静。

  相石、设计后便是打坯、粗雕、精雕、打光、上蜡等步骤,“每个步骤都不能疏忽,记得以前师傅就叮嘱我们在雕刻的时候,一定要牢牢拽进手中的刀”。叶瑞堂告诉记者。

  正是叶师傅这种精益求精、锐意创新的态度与娴熟精湛的雕刻技艺,回报他的是纷至沓来的荣誉,2009年11月,他创作的石雕《国石印钮组合》在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2013年,《石雕印钮一组》荣获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明清居杯”金奖等荣誉。“艺术无止境,荣誉是一时,艺术追着求是终身,”这是叶师傅的座右铭,他在自我的创作世界中得到快乐与满足,在传统艺术的守望中不断超越着自我,我们期待着这位河上的民间文化艺术家将更加精彩的艺术品呈现给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