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库全书总目》

 一木尚土 2014-06-02

中国清代官修书目。亦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朝设立《四库全书》馆,纂修《四库全书》。凡收入《四库全书》的书籍和“无碍”未毁(存目)的书籍,都由馆臣撰写提要,后由总纂修官纪昀、陆锡熊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加以修改,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汇辑成《四库全书总目》200 卷,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武英殿刊行。  

《四库全书总目》共收录书籍10254种,172860 卷。其中收入《四库全书》的3461种,79309卷;“存目”6793种,93551卷。基本上包括了先秦至清初尚传世的重要书籍,尤其对元代以前的书籍收录较全。该书除著录书名、卷数和著者外,还注明书籍来源,如采进本、内府本、敕撰本、进献本、《永乐大典》本、通行本等。提要部分通常简介著者,论述著作内容得失,说明文字增删,卷帙分合,版本异同。所收书籍按四部分类法编排,共分4部44类,其中经部10类、史部15类、子部14类、集部 5类,有些类下再分若干小类 ,同一小类图书以时代为序,经、史、子、集每部之前有总序,每类之前有类序,小类后间有按语,旨在说明某类图书的学术源流及立类理由。

《四库全书总目》卷首有弘历的“圣谕”,四库全书馆臣的“表文”及“职名”、“凡例”等,记载了《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经过、人员分工和编写体例。  

由于《四库全书总目》卷帙浩繁,翻阅不便,初稿完成后,纪昀等又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以不录“存目”、简略提要的办法,辑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并由馆臣赵怀玉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录出副本,在杭州刊行。因此简本早于《四库全书总目》问世。   

《四库全书总目》在目录编纂体例、文献分类、提要撰写和文献考订等方面均有独特成就,是中国古典书目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也为今人了解和查考中国古代典籍提供了方便,一些学者把阅读该书视为读书治学的门径。   

《四库全书总目》除武英殿本外,还有乾隆六十年(1795)浙江 杭州刻本和同治七年(1868)广东刻本。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是以浙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本和广东本而成的,书后附《校记》、 《四库撤毁书提要》(9篇)以及阮元撰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170多篇)。余嘉锡撰的《四库提要辨证》和胡玉缙、王欣夫辑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可纠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疵谬疏漏。  

《四库全书总目》 - 类目

《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类目如下(括号内为小类):   

经部:易、书、诗、礼(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训诂、字书、韵书)。  

史部: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诏令、奏议)、传记 ( 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史钞、载记、时令、地理(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纪)、职官(官制、官箴)、政书 (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目录 (经籍、金石)、史评。  

子部:儒家、兵家、法家、 农家、 医家、天文算法(推步、算书)、术数(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 杂技术 )、 艺术 (书画、琴谱、篆刻、杂技)、谱录 (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杂家(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类书、小说家(杂事、异闻、琐语)、释家、道家。   

集部:楚辞、别集(汉至五代、北宋建隆至靖康、南宋建炎至德祐、金至元、明洪武至崇祯、 国朝〔清〕)、总集、诗文评、词曲(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

《四库全书总目》 - 特点

《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总目》乾隆中修《四库全书总目》,纪购与贴锡熊总其成,锡熊后入馆而先投,陶则终始其事。校理《四库全书》,虽白各专门学者分任,史部邵南江(晋涵1、子部周书昌(水年),经部从子部的天文、算学类皆戴东原(震),分别撰写初稿,而别择去取,笔削考核,则皆纪陶一人任之。购亦自称:“余于癸巳受识校书,弹仆年之力,始勒为总目二百卷,进呈乙览。”(《文集》卷八《诗序总义》序)乾陡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大体完成,<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简明日录》也同时写出初稿,几经增改,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写定,并由武英殿刻版印行。著录收入《四库全书总目》的图书三干五百零三种,未收入《四库全书》的“存目”书六干八穴十九种。总计一万零三百二十一种。每种书部撰有一篇提要。

收入《四库全书》各书的提要,原来本是附在书前以供皇帝审阅之用。至于离书别行的提要,那才‘是供一般读者参考的。原有之各书提要,当它别辑成书、单独印行时,已经过纪陶大大修改、有些地方已与原文相差很远了。如将现在的《四库全书》(或坝”?前面所附的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逐一核对,就可证实这一点。

《四库全书总目》颇有一些特点:

(1)本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解题书目。它不同于正史中的艺文志是史书的组成部分,而与《别录》、《祟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等同样是书目的单行本。因而它在各部类的序论、解题、作者介绍、版本源流等方面,不像史志目录那样受篇幅的限制,因而可以尽量作11必要的叙述和评论,从而使它成为清代规模最大的解题书目。

(2)本书分为“著录”书和“存目”书两大部分,是一个创例。“著录”书,写为定本,收入《四库全书》之内;‘存目”书是不收入《四库全书》的,但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同样撰写提要。

根据本书《凡例》规定,列入“存目”者,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其书有谬误,应在提要中“附载其名,兼匡跃谬”;另一种是“寻常著述,末超群流……并亦存其目。以备考核”的。《四库全书》共收“著录”书三干五百多种,“存目”书则多达六干八百多种,后者多于前者一倍。这些书,赖有“存目”的提要,才使读者知其梗概,进而访求原书。试想当年如果没有这份“存目”提要,所存古籍将少去三分之二,鲜为人知,这将是一个多大的损失。就此而言,《四库全书总目》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

《四库全书》于乾隆36年(1771年)开编,46年(1781年)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其以“稽古右文”之名,行“寓禁于征”之实,致使编入丛书的只有3461种,79309卷,其余被认为价值不大且无“违碍”的图书未收入《四库全书》,列为“存目”。而其他有“违碍”内容的书则遭到禁毁、篡改、删节。可谓文化史上之又一浩劫。

《四库全书总目》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是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至今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检索途径是:1、分类途径,需熟悉其分类体系。2、人名、书名途径,81年影印本附按四角号码编排的书名、人名索引。

《四库全书总目》 - 流传

从《四库全书总目》修成至今已有200余年。《四库全书总目》的流传情况如何呢?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文渊阁本今藏台湾,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四库全书总目》 - 价值

《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对于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0多年来,递经战乱,如果没有集众书于一身的《四库全书总目》,古籍将会大量散失,从而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其次,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尤其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汇刻丛书等方面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在辑佚方面,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者共有385种,不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见天日,而且为后代的辑佚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在校勘方面,四库馆臣网罗众本、慎选底本等做法,为后代的校勘工作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在目录学方面,《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价值是古代任何官私书目无与伦比的,其编纂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汇刻丛书方面,清人以《四库全书总目》为榜样,掀起了编刻丛书的热潮。近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的出版,正是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四库全书总目》的优良传统而结出的丰硕之果。

如何评价《四库全书公亩》虽然《四库全书总目》在编纂过程中,有删削、挖改内容等过错,但就整体而言,应当是功大于过。首先,它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古代文化的一次总结。 总而言之,《四库全书总目》是18世纪70到80年代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项特大型文化工程,在人类文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四库全书总目》 - 编纂成功的原因 《四库全书》编纂成功的原因何在?

第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修书期间,正当康乾盛世,天下无事,没有战争的干扰。四库馆臣坐在书案之前,一坐就是10年,没有后顾之忧。

第二,最高统治者的重视。

《四库全书》从酝酿到修成,乾隆弘历始终参预其事,并由他精心策划。从征书、选择底本,到抄书、校书,乾隆弘历都一一过问,亲自安排。

第三,雄厚的资金来源。

《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所需经费难以数计,清廷一概包揽下来。

第四,严密的组织系统。

四库全书馆的最高职务是总裁和副总裁,多由郡王,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兼任,负责总理馆内一切事务,下设纂修处,缮书处和监造处。纂修处负责校理勘定全部书籍,并兼任缮书处缮写书籍的分校工作;缮书处负责全书的缮写及校勘事宜;监造处负责武英殿刊刻、印刷、装订、整理书籍事宜。四库馆臣总计360人,因故革职、身死除名、调用它任者,不在此数。

第五,破格录用人材。

四库全书馆堪称人才之宝库,集中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是破格录用的,如邵晋涵、余集、周永年、戴震、杨昌霖等人,人馆前不仅不是翰林,而且戴震、杨昌霖等连进士都不是,仅是举人。人才云集,为编纂《四库全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库全书总目》 - 谬误 根据本书《凡例》规定,列入“存目”者,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其书有谬误,应在提要中“附载其名,兼匡跃谬”;另一种是“寻常著述,末超群流……并亦存其目。以备考核”的。《四库全书》共收“著录”书三干五百多种,“存目”书则多达六干八百多种,后者多于前者一倍。这些书,赖有“存目”的提要,才使读者知其梗概,进而访求原书。试想当年如果没有这份“存目”提要,所存古籍将少去三分之二,鲜为人知,这将是一个多大的损失。就此而言,《四库全书总目》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   《四库全书》于乾隆36年(1771年)开编,46年(1781年)完成,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其以“稽古右文”之名,行“寓禁于征”之实,致使编入丛书的只有3461种,79309卷,其余被认为价值不大且无“违碍”的图书未收入《四库全书》,列为“存目”。而其他有“违碍”内容的书则遭到禁毁、篡改、删节。可谓文化史上之又一浩劫。   (清)永溶、纪昀等撰,共200卷,是在编篡《四库全书》的基础上完成的,著录书籍10254种,172860卷,对它们分别编写提要,汇成一部分类目录,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是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至今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检索途径是:1、分类途径,需熟悉其分类体系。2、人名、书名途径,81年影印本附按四角号码编排的书名、人名索引。

《四库全书总目》 - 英文介绍 ...Every work copyied into the SKQS was preceded by a long descriptive note which was written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editor of the particular section in which the work was classified.Later,by order of the Emporor , these descriptive notes were gathered together and re-edited by Chi Yun ,and published, together with similiar notices concerning the works listed but not copied into the collection, in the SKQSZM.In this annotated bibliography ,as in the SKQS itself,the classics branch is divided into ten sections, the history branch into fifteen, the philosophers branch into fourteen,and the belles-lettres branch into five.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section of bibliography ther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 after which the works are listed chronologically, the titles of the works actually copied into the SKQS preceding those merely listed, each title followed by a descriptive note.   The notes giv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number of chuan, the source of the copy made use of by the Ssu Ku editors, and the nature and style of the work;the wholeof,or a summary of the table of contents is included,examples of the work's strong and weak points are given, and finally there is a critical evaluation. A brief biographical sketch of the author is included in the first time a work written by him appears in the catalogue.These descriptive notes, although containing a few mistakes and occasionally showing prejudice,particularly against Ming writings,are very well written ,and on the whole ,show excellent judgement.Each was written by a specialist in the field in which it is classified, and all were finally edited and their style made uniform by one of the greatest scholars of the Chien Lung period. Even though the Ssu Ku Chuan Shu Tsung Mu has one serious defect in that it gives no information on different editions, no other annotated bibliography can be compared with it either in the number of works included or in the clarity and thoroughness of its descriptive notes. 10254 works, with a total of 171796 chuan(414 works not divided into chuan), are included in the catalogue,...

《四库全书总目》 - 编纂

该书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修,至乾隆四十六年初稿完成。经过修改、补充,于乾隆五十四年定稿,由武英殿刻版。乾隆六十年,浙江地方官府又据杭州文澜阁所藏武英殿刻本翻刻。自此方得广泛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