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祖藉阳谷县坡里、迷魂阵村

 数字人生6688 2014-06-04

我的祖藉阳谷县坡里、迷魂阵村

 

 

 

阳谷县坡里、迷魂阵村

坡里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村子,因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天主教堂、1928年中共党组织领导著名的坡里起义而闻名于世。走到坡里眼前的教堂确实让人肃然起敬。小小的村子竟然建有这么有规模的教堂。真是没想到。(    阳谷坡里天主教堂位于阳谷县定水镇坡里庄。是一座结构完备、功能齐全、建筑精美的天主教堂。是山东西部最大的教堂。1928年中共党组织领导的著名的坡里起义就发生在这里。教堂坐北朝南,是一座由8栋西式洋楼相互连接组成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包括大教堂、修士楼、修女楼、育婴堂、修道院等等。据《聊城地区志》记载:清光绪七年(1881)德籍神甫安治泰和奥籍神甫福若瑟到阳谷县坡里庄传教,次年购地建堂。到光绪十五年(1889)教堂建成,教务得到迅速发展,遂成立坡里本堂区,辖阳谷镇、范县、观城、朝城、梁山等地堂口。1933年,经罗马教廷批准成立阳谷宗座监牧区,主教府设在坡里教堂。1939年,阳谷监牧区升为宗座代牧区。1945年,阳谷代牧区升为主教区。1947年,因战争等原因教会活动基本终止。古老的坡里教堂中西结合,堪称建筑精品。至2001年底,教堂现存房间200余间,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只因年久失修,教堂已经不象样子了,里面住着几位老人、几个孩子,到处堆着玉米秸、棉花柴等杂物,大部分屋子都破烂不堪,有的屋顶已经坍塌了。看上去不知让人该说些什么。

大迷魂阵和小迷魂阵相邻不远,。村子的房子纵横交错的建的,看着都杂乱无章,但由于后来村子的扩建道路的修建,好像已经没有古时候,摆兵布阵迷乱敌军的阵势了。走了一阵子虽然能走出来,但是要想辨别方向找出规律还真很难,要晚上去了真就不一定能走出来。山东省阳谷县城东北6公里处,有两个村庄都叫“迷魂阵”,南边的叫“大迷魂阵”,北边的叫“小迷魂阵”。“大迷魂阵”村小,“小迷魂阵”村大。外人进村后,沿着村内狭窄的街道行进,会觉得方向随时在变,不辨东西南北,以至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错觉,想走出村子,比登天还难。当地有一则民谣唱道:“进了迷魂阵,状元也难认;东西南北中,到处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转到黑。”“小迷魂阵”村的村居,由并列的东西两部分组成,东半部分叫“前迷魂阵”,西半部分叫“后迷魂阵”。但当外人进入“前迷魂阵”时,多会感到“后迷魂阵”在北方;奇怪的是,当人们进入“后迷魂阵”时,又会感到“前迷魂阵”在北方。进入村子,沿街巷前行,总难以把握前进的方向,走了大半天,却又回到了老地方。在这里,若按习惯以太阳推算时间,竟会产生几个小时的误差。在“前迷魂阵”还不到上午10点钟,你就会感到是正午12点;而在“后迷魂阵”,正午12点,你又会有下午4点钟的感觉。“迷魂阵”村何以能够“迷魂”?这是由于房屋的传统布局造成的。原来,村庄的整体布局不是平面展开的,而是呈新月形,两条主要街道,按弧形由东北而向西南,斜斜曲曲,无固定的方向。巷里混乱,无直胡同。街巷交叉多呈“丁”字形。平行者首尾不齐,而房屋则按街道走向建筑,由于变化不明显,所以易将定向各异的房屋统统当成北屋,一切迷乱皆由此产生。奇怪的是,数百年间,数十代人,家家盖房都遵照前人留下的规矩取方位,村中从来没有人对此作出任何新的规定。相传,战国时期齐魏两国交战,齐国军师孙膑(阳谷人)曾设“迷魂阵”于此,大败魏将庞涓。村中的街道格局,是模仿当时的阵势建成的。村中至今还有一座孙膑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