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真友书屋 2014-06-05

查令十字街84号 84 Charing Cross Road (1987)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简介:
    
    女作家海伦(安妮·班克罗夫特 Anne Bancroft 饰)住在纽约,她常常为自己不能买到所需的珍稀图书而沮丧。偶然,她在一本杂志上发现一则来自一家英国旧书店刊登的广告,便抱着试探的心态给这家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书店老板写了求书单。很快,马克书店给了她一个超乎想象的惊喜:她买到了自己一直苦苦寻找的珍品书籍,并且还获得了弗兰克(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饰)对书籍珍本的诚意推荐。自此,两个热爱书籍的人开始了长达20年的书信来往。海伦不仅向弗兰克求购难寻书籍,还与他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两人互相交流文学观点,评述名家作品。弗兰克奔波四处为海伦购买书籍珍本,海伦则从美国寄来丰盛食物,为书店员工们缓解因英国实物配给制而造成的食物匮乏难题。两人通过持续书信来往成为精神至交。海伦一直想前往伦敦拜访弗兰克,却因为各种突发情况而未能如愿。直到她收到弗兰克去世消息的书信,她才终于坐上了飞往英国的飞机,而此时,查林十字街84号的马克书店却面临着被拆迁…… 

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kiss it for me,I owe it so much.

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读时眼睛里涌上潮水,有点像读《双城记》结尾时的感觉——“It is a far, far better thing that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 is a far, far better rest that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

云中谁寄锦书来,相知何必曾相见。

这种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容于现世了,如今谁还会柔软地念出书信,如恋人的絮语一般。二十年的书信让他们共同分享彼此的生活感情,成为不可或缺的特殊的朋友。

 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还有一位,名叫怀恋。”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查令十字街84号 "Play for Today" 84, Charing Cross Road (1975)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1975BBC的电视电影版,"Play for Today"系列的一集,比1987年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版本还要更有声读物化,特点是片中借用了不少影像资料来交代故事的背景。75分钟的长度很难展开,但对于这个缺乏戏剧张力的故事而言,平淡地铺陈就算最好的表现形式了。
书 籍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这本被全球人深深钟爱的书,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之间的书缘情缘。双方二十年间始终未曾谋面,相隔万里,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无论是平淡生活中的讨书买书论书,还是书信中所蕴藏的难以言明的情感,都给人以强烈的温暖和信任。这本书既表现了海莲对书的激情之爱,也反映了她对弗兰克的精神之爱。海莲的执著、风趣、体贴、率真,跳跃于一封封书信的字里行间,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柔软的经历。来往的书信被海莲汇集成此书,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

译者陈建铭是台湾一位古旧书店的工作人员,他在未被出版方邀作译者之前,便凭着自己对《查令十字街84号》的热爱动手开始翻译其中的章节。

 查令十字街,是伦敦无与伦比的旧书店一条街,是全世界爱书人的圣地;查令十字街84,是一本93页的小书,是一叠悠悠20载的书信集。那书信的一端,叫汉芙·海莲,是一个酣畅淋漓的性情女人,是一个爱书成痴、穷困潦倒的纽约编剧;书信的另一端,叫弗兰克·德尔,是一个矜持稳重的英伦绅士,是一个为海莲海寻旧书20载的谦谦君子。

二十年的书信情谊,绵淡悠长。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因为是书信结集而成,如果不称作小说,叫散文集也无所谓。信大都不超过八百字,字里行间却满是美国女子的爽朗幽默及英国男人的沉稳体贴。

现在世间已无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旧书店,但英国文学,古本图书,伦敦巷陌,书中的这些话题仍不断激起后来者的思念和共鸣。广播、舞台和银幕也钟情于这本爱书人的掌上明珠,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书迷到伦敦查令十字街朝圣,渐渐地,《查令十字街84号》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二十年间缘悭一面,相隔万里莫逆于心。

   弗兰克远在伦敦的查令十字街角,他是马科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海莲的朋友曾这么描述这家书店:一走进店内,喧嚣全被关在门外。一阵古书的陈旧气味扑鼻而来.......那是一种混杂着霉味儿,和长年积尘的气息,再加上墙壁和地板,散发来的木头香……店内有一位年约五十的英伦男士,他礼貌地向我问好.......”,他们将书店评作活脱脱从狄更斯的小说里蹦出来的书店

 他们第一次通信,是在1949年,有一天,与世隔绝、嗜书成命的海莲在报上看到书店的广告,从纽约千里来函,索买她在昂贵、世俗的纽约已经无计可施、全然变味、遍寻不得的旧书。事实上,以海莲的穷困,也只买得起旧书 

于是,陌生的客人海莲不停地来函索书,敬业的店员弗兰克不停地找书供书,前者看了好书欣喜若狂,看了坏书骄蛮大骂,后者常跑到乡间,到处拜访私人宅邸,搜寻待售的旧书。海莲的信热烈真挚,幽默活泼,关于书的评论文字,全是性灵之作。弗兰克平和稳淡,一直在兢兢业业设法寻求她要的好书。他们之间的距离,不再是伦敦到纽约的距离,而是书与书之间的距离。相知无远近,天涯若为邻。 

海莲穷困潦倒,自身难保,却十分慷慨和豪侠。50年代战后的英国,物资匮乏到极致。弗兰克和他们书店里的人们有一天突然收到了千里迢迢从美国寄来的重达六磅的火腿,这火腿是他们不是久未见到,就是只能在黑市上匆匆一瞥的最慷慨的礼物。此后,各种各样的美国食品频繁地送到贫荒的英国书店里给所有店员(六人)分享。海莲和弗兰克他们之间,慢慢地,有了像亲人一样的情感。他们有时在闲话家常,但大多时候,是在谈书。 

海莲这个稍乏才华的编剧,在谈书的信里妙趣横生,弗兰克想必和我们一样尽情享受了她文字后面的嬉笑怒骂皆性情吧,虽然她的境况从来都没有如意过,住的是白蚁丛生、摇摇欲坠、白天不供应暖气的老公寓,却一直都是那么乐观和热烈。有一次,她告诉弗兰克我要一本情诗集,不要济慈或雪莱,请寄给我一本不太煽情的情诗集,你自己挑选吧,要一本小开本的,可以放入裤兜中带到中央公园去,为什么她心血来潮要看情诗集呢,仅仅只是因为春天到来了 

 有一次,当她看到书店竟忍心把这么美的古书五马分尸,拿内页充当包装纸、填箱料直想跑到书里向被包在里头的约翰·亨利告状,主教阁下,斯文如此扫地,君岂信乎哉?’”还有,她看到标致的书,竟感叹打出生起我从没见过这么标致的书。拥有这样的书,竟让我油然而生莫名的罪恶感。它那光可鉴人的皮装封面,古雅的烫金书名,秀丽的印刷铅字,它实在应该置身于英国乡间的一幢木造宅邸;由一位优雅的老绅士坐在炉火前的皮制摇椅里,慢条斯理地轻轻展读……而不该委身在一间寒酸破公寓里,让我坐在蹩脚旧沙发上翻阅。  

 还有一次(1951年),她一切都筹划好了去看他们,突发的牙齿事件让她再次失去游资,百般懊恼的事情在她信里只有幽默:我不得不陪着我的牙,而我的牙医带着娇妻度蜜月去了,他的全部费用都是我出的.......”,她还调侃伊丽莎白只能在她缺席的情况下加冕了,而此后的几年,她得留在纽约看着她的牙齿一颗颗地加冕了。开始极力伪装成英国式骄矜的弗兰克,有着同样的幽默,弗兰克回信说,他们在享用海莲的食物时,只能全体同仁举杯恭祝海莲和女王陛下都凤体康泰了。  

那一次他们险些见了面,实际见面这事双方筹划了很久,一度成为双方通信的主题,弗兰克甚至说:橡原巷37号永远会有一张床等待着你,你爱呆多久就呆多久。海莲太穷了,于是整整20年,他们缘悭一面。直到1969年的某一天,一封绝望的信件,宣告了这个一生之愿永无可能再实现:弗兰克因病去世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电影中最令人难忘的一个镜头,法兰克在知道海伦因为治疗牙齿花费了本该来伦敦参加女王登基大典的费用,不能前来伦敦的时候,他在镜头前喃喃自语,呆滞了一阵,眼神空寂落寞,尽管持续时间不长,可是充斥在全场甚至弥漫到电视机前的伤感让人扼腕痛惜。那是唯一一次有可能见面的机会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而海伦的伦敦之行已经是在法兰克因病去世的几个月之后了。人生就是一场阅读和写作的过程,阅读是为了学习,写作是为了记载,只有书本才可以见证永恒的人生,正如海伦·汉芙朗读的英国17世纪诗人约翰·邓恩(John Donne)的诗歌一样: 

  “All mankind is one volume, 

  When one man dies, 

  one chapter is not torn out of the book, 

  but translated into a better language. 

  And every chapter must be so translated, 

  God employs several translators, 

  Some pieces are translated by age, 

  Some by sickness, some by war, some by justice, 

  But God’s hand shall bind up all our scattered leaves again for that library, 

  Where every book shall lie open to one another.” 

书店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

       我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亦珍惜读着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景状和情绪。——陈建铭

                                            《在古代》

                                              翟永明

 

 

在古代,我只能这样 
给你写信 并不知道 
我们下一次 
会在哪里见面 

现在 我往你的邮箱里 灌满了星星 
它们站起来 为你奔跑 
它们停泊在天上的某处 
我并不关心 

在古代 青山严格地存在 
当绿水醉倒在他的脚下 
我们只不过抱一抱拳 彼此 
就知道后会有期 

现在 你在天上飞来飞去 
群星满天跑 碰到你就像 
碰到痛处 
他们像无数的补丁 去堵截 
一个蓝色屏幕 
他们并不歇斯底里 

在古代 人们要写多少首诗? 
才能变成崂山道士 穿过墙 
穿过空气 再穿过一杯竹叶青 
抓住你 更多的时候 
他们头破血流 倒地不起 

现在 你正拨一个手机号码 
它发送上万种味道 
它灌入某个人的体香 
当某个部位颤抖 全世界都颤抖 

在古代 我们并不这样 
我们只是并肩策马 走几十里地 
耳环叮当作响 你微微一笑 
低头间 
我们又走了几十里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