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里山塘遊琴川

 真友书屋 2014-06-05
七里山塘遊琴川文/逸華 

會走進琴川書店,完全是個意外。

此次再訪吳門,比起過去兩回更多了閒適的心情,而江南一帶的人情風土歷史文化,沉澱出今天悠悠緩緩的生活步調,倘若來此遊玩,因行程安排而匆促度過,未免糟蹋了在古都裡俯拾即是的美好時光。

要在蘇州漫步,除了飽涵人文價值與藝術的古典園林,錯落城區的各個舊時街衢也不該錯過。我出了閶門,來到山塘街。山塘街位在蘇州舊城的西北方,離市區並不遠。其歷史悠久,初建於唐代寶歷年間,到如今已將近一千兩百年。步行在此素有「姑蘇第一名街」美稱的街道上,眼前水道四通八達,典型的蘇州建物臨河而立,商家、住宅鱗次櫛比,大小石橋橫過水道,連接河道兩岸的交通,也讓水路與陸路的連結立體了起來。雖說經過整修重建,仍可從許多不起眼的角落一窺當年的風華。而歷朝歷代皆有文人騷客留下美好的文字,乾隆皇帝亦對山塘街讚譽有加,遊走其間,內心的滿足果然就是身在蘇州而理所當然出現的反應。
就這麼緩步踅至古戲台邊,突然一個書店的布旗飄飄映入眼簾。書店名稱是「琴川書店」,由於事先未做功課,來之安之,先到書店裡走逛一圈再作打算。店面說來並不大,甚至略顯逼仄,然而幾架扶牆的書櫃以及大案,陳列了相當數量以蘇州為主題的書冊。恣意瀏覽一番,待得巡視一周後,書店主人仍未現身。我因而放慢速度,心裡不免猜想,是了,在這個城市這個街道這個書店,本來就要輕輕徐徐,操之過急只是浪費了好容易在蘇州才蘊化出的閒散情緒。果然,不多時書店主人便回來了。
七里山塘遊琴川
書店主人名為李彪,帶著金邊眼鏡的斯文模樣,待客和善,從容地與來客應對,實在難與其名字中的「彪」字有任何聯想。簡單的攀談幾句,知道琴川書店頗有些年歲,然而店中陳設實在讓我無法聯想琴川書店其實是間老店,從店主人的名片看來,琴川書店創辦於1946年,最初的老闆是夏淡人先生,幾位知名學人如葉聖陶、顧頡剛、鄭振鐸、顧廷龍等都是店中常客。這個背景讓我甚為好奇,無奈書店即將打烊,店主人另有要事難以延長營業時間,以至於我離開時心中頗感遺憾,若能早兩個小時發現琴川書店,該有多少故事可聽。

後來著實花了一番功夫,才弄清楚琴川書店的來龍去脈。夏淡人是常熟人,原在常熟文藝書局學業。後經介紹來蘇州,先後任職於文學山房和存古齋等店,根據夏淡人〈姑蘇書肆憶舊〉陳述,「自1946年開始自擺書攤,還往來常熟與無錫去擺臨時書攤,積累的書多了一些,即向怡園對門的金石山房碑帖店分租了半間門面,店招牌就用琴川書店,請張星階先生寫的店牌,經營一年後,存書漸多,店面半間容納不了了,當時有吳大澂家的一批藏書賣出,七、八家同業合股買下,剩下的底貨歸給了琴川」。常熟別稱琴川,取名琴川書店,顯然有不忘本的意味。張星階擅長中國畫,曾從虞山陳摩(迦庵)為師,是民國初年富有盛名的畫家。能延請畫家為書店題寫店招,夏淡人當時的交遊與人際關係便可略知一二了。而吳大澂是清末名臣,也是著名的收藏家,其後人將舊藏散出,夏淡人有緣得以接收部分,因此存書量驟增,遂在吉由巷南租下一幢樓房,書店業務也愈做愈大。到了四○年代末,「書業市面蕭條,書價低廉,買進普通之書都是估斤給價,如果沒有廢書生意,書店是無法維持的。進入五三年,書市漸趨好轉,書價就不斷上升。1956年政府號召向科學進軍後,舊書生意更是供不應求,遇到出門收貨,書還未到家,買書的人已在等候了,打開書包,很快可以售完,這樣周轉靈活,買進賣出,就在這一年存書發展有近兩萬冊了,營業額從每月數十元增加至每月一千元。」趕上舊書業發達的好時節,琴川書店也漸漸闖出名堂,不難想像,蘇州的舊書業從明清以降早已發展出成熟的市場,儘管歷經時代動盪,悠遠的文化底蘊仍讓舊書業蓬勃成長,夏淡人第一手的回憶,更直接佐證了吳門地區的文風鼎盛。

琴川書店開張十年,店裡流動的珍本古籍自然不少。文史學家黃永年於〈五十年代前期滬蘇市上的宋元本書〉中提及他在「1950剛從復旦畢業回家路過蘇州,在人民路夏淡人開設的琴川書店裡買了號稱是元刻的建本《纂圖互注南華真經》殘本,存一至五卷,有湘潭袁氏臥雪廬藏印,可惜蛀得厲害,當時花了二元五角錢。過了二十八年送給陝西師範大學圖書館,成為鎮庫之物了。」夏淡人的回憶也指出,這些罕見的善本「如明刻本之《顧氏畫譜》四卷,此書是明刻版畫之精品,售給省博物館,該館在多次展覽館會上,必將此書陳列展出。宋刊殘本《柳河東集》一冊,售給黃裳,乾隆本的《長洲縣誌》、《元和縣誌》、《吳縣誌》三種售給湯國梨,聽說他讓給了公家。明藍格鈔本的《華夷譯語》售給姓畢的。明刻精圖的《吳騷合編》售給凌景埏。清揆敘影宋鈔本《剪綃集》一冊,在掃舊時掃走了,後來落實政策,領回抄去的書籍時,雖十只存一,但此冊尚完好,售給了上海古籍書店。《新刻原本王狀元荊釵記》兩卷影明鈔本,鄭振鐸買去,鄭氏即將此本影印在《古本戲曲叢刊》初編中。銅活字本《太上感應篇》開化紙印,字體較《古今圖書集成》尤為精緻,售給上海圖書館。」光看這些回憶所及的書目,就足夠教人心嚮往之,難得的是,夏淡人在多年後提筆書寫,還能記得書本的去向,可見其博學強記的能耐。當代首屈一指的藏書家黃裳在〈蘇州的書市〉一文中也說:「琴川書店夏淡人是很能談談的一位,尤其可感的是他允許我到書店樓上去隨意翻看他所藏的大量殘本。我買書是不棄叢殘的,因為這些舊刻作為板刻的標本,自有其價值,有些還是不見全本流傳的。……又一次,看到一本巾箱本的《埤雅》,只存上半。看樣子是萬曆刻本,但其中又夾雜了許多補刻的插頁,小字寫刻,時代似乎更早,終於不知道是什麼本子。特別吸引了我的是書前有一方『顧貞觀印』的白文方印,正是顧梁汾的藏書。夏君告訴我,這書的下半可能還在,要等配全了再給我。果然,沒有好久,全書就寄來了。」文人交往,最可貴便是以書會友,看夏淡人與黃裳的互動,其關係早已凌駕尋常的主顧關係了。

1956年,舊書業公私合營,琴川書店因而結束營業。同年10月,江蘇師院(後改名為蘇州大學)圖書館需要用人,夏淡人即被邀去師院工作,直到1983年才退休。夏淡人過去多年的經驗累積,不僅精通版本,裝裱書畫、古籍修復更是一絕。他平時先收集好補書的材料,遇到破損或缺頁的書時,會以年代相同或相近的舊紙修補;如果缺字,則將珍藏的好墨研磨,再用毛筆模仿原著字體鈔錄,以近乎神妙的手法,把破損的書頁、漏字修補得天衣無縫,宛若新印。這樣的功夫若非出於對古籍的熱愛,三年五年恐怕還學不上手。
七里山塘遊琴川
九○年代中期,在蘇州大學校門前的十梓街上,有兩個年輕人,一位是詩人忘川,一位是網路作家阿林,借了夏淡人的房子以及過去的無形資產,讓「琴川舊書店」重新開張了。開幕當日夏淡人也親臨指導,店裡的書除了店主自己收藏的之外,也有許多淘自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等地。然而蘇州大學這時正迎來百年校慶,將周遭屋舍大量拆遷,琴川舊書店適逢此劫,於是甫開張即歇業,雖然無奈,也算是極為特殊的經歷了。

1998年,李彪與夏淡人聯繫,希望能承用「琴川」舊名,經營舊書店。夏淡人樂見其成,於是琴川書店三度復活。只是書店落腳地點難覓,從望星橋畔、十梓街、錦帆路、山塘街,前後歷時將近十年,期間搬遷多次,終於在2007年底搬到了現在的位置。李彪自號三白主人,藏有多種版本的《浮生六記》,顯而易見地是沈三白的追隨者,性格上也如同沈復的率真,更透露浮生若夢的任情。如今蘇州舊書業已不像過去那樣興盛,李彪亦步亦趨,穩穩守著夏淡人紮下的根基,即便最好的時代過去了,即便山塘街的遊人在遊樂的時候幾乎都忽略了這麼一家書店,李彪仍然默默地以自己的力量將書本的生命延續下去。去年(2010)十月,高齡九十的夏淡人駕鶴歸西,由夏淡人一手支起的琴川書店,雖然中間停歇了近四十年,但今天仍有幸能以不同的面貌繼續營運,說來也是一種福分。如同黃裳對蘇州書市下的結語:「歷史舊的一頁翻過去了,可歷史總是歷史,是不應該淡忘的。」而我有緣參與歷史,無論是城市或是書店,或許也和琴川書店一樣有福分吧!
七里山塘遊琴川
琴川書店
地址:蘇州市山塘街176號
電話:(+86) 0512-67234750
[ 謝謝逸華 ]
原文摘自 台灣茉莉二手書店之世界書窗:http:///zYxCQz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