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状元敬嫂如母

 新虞舜客 2014-06-09

 

 
 

梁状元敬嫂如母 

陈秋强

梁国治,上虞百官梁巷人。字阶平,号瑶峰,又号丰山。清乾隆十三年中一甲一名进士,是我市清朝唯一的一个状元。那年梁状元47岁,湖北遭天灾人祸,他奉旨受命于危难之时,赶赴湖北担当巡抚重任。一到湖北,他首先设法借调粮食48万石,发放司库白银20万两,帮助百姓渡过了灾荒。秋天,他让百姓用粮食抵钱还债,春天又将粮食粜出,这样一来一去,每石米多收一钱银子,数年下来,48万多石粮食如数收回,短缺司库的白银也全部收回。在梁国治的精心治理下,湖北省呈现了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局面。

梁国治平时别无嗜好,但对书法、诗文颇有研究。一日下午,邀请了几位文友正在书房切磋书技。这时,门外传来了孀嫂的叫唤声。梁国治二话不说,立刻起身推门出去。原来今日孀嫂发现儿子的文章写得潦草马虎,所以脸色严峻地责问阿叔:

“你身为巡抚,为什么一点不讲承诺?当初你答应过把侄子教育成才,可现在却一点不负责任!你看看他写的什么文章,简直是狗屁不通!”嫂子说到这里,把文章向阿叔脸上掷了过来。

梁国治此时站在堂下,恭恭敬敬地听着嫂子的数落,见嫂子掷来一叠文稿,忙上前拾了起来,慢慢转过身欲回书房。

“站住!”嫂子黑着脸一声吆喝:“你今天贵为一省巡抚,是不是讨厌做嫂子的当众教训你?”嫂子讲话声色俱厉。

书房里的几位文友目睹这一幕,既感到大惑不解,又很为梁国治抱不平,觉得这位嫂子简直不近人情。但乡贤却纹丝不动,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目送着嫂嫂离开,才慢慢抬起头来,转身回到书房。

一位堂堂正正的朝中命官,居然被嫂子如此数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梁国治从小父母早逝,家境十分困难,与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相依为命。哥哥结婚后,嫂子待国治也非常关心。不料时运不济,哥哥英年早逝。幸好梁国治争气,26岁考中状元,便带着阿嫂、侄子一同赴任,并答应嫂子负责将侄子教育成才。

平日,乡贤梁国治敬嫂如母,对侄子教育也抓得甚紧,按理这位嫂子应该心满意足了,但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她自从丧夫之后,心中十分不安,担心自己好景不长,内心疑神疑鬼,表面上却装得凶神恶煞,按现代人的说法,是患了更年期综合症。这可难为了我们的乡贤。幸亏乡贤肚量大,心胸宽,他自始至终,把嫂子当作亲生母亲一样看待。每逢自己的生日,贺客盈门,但梁国治却独自避人静室,流泪思兄,对哥哥的恩情时刻不忘。

至今在梁巷村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乾隆下江南18年,由梁状元代王。要告老还乡了,家丁抬着18只箱子,打着“代王”旗号,一路鸣锣开道,前呼后拥地出了京城。有人禀奏乾隆,说梁国治从国库搬走金银财宝,分装18箱抬走了。乾隆皇帝觉得奇怪,传旨把箱子押回金殿检查。及至当众打开,皇上与大臣们个个目瞪口呆,原来箱内装的全是用草纸包着的砖头。这时,梁状元跌跌撞撞跑进金銮殿向乾隆哭诉:“老臣在朝为官几十年,如今告老还乡,两袖清风,只怕被人笑话,才拿些砖头装装门面,今日万岁爷当众拆穿,让臣哪有面子回见乡邻。”乾隆也觉得内疚,传旨钦赐两台金银、16台御器,让他回乡安度晚年。

民间故事虽是传说,不能作真,但乡贤梁国治确实是位政绩卓越、廉洁奉公的好官。据史料记载,乾隆曾专门下诏称赞他“品德端醇,小心谨慎,扬历中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