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兴县茄子栽培起步早,发展快,但多年来在茄子栽培上,黄萎病等土传病害猖獗,严重影响了茄子产业的发展。为了解决影响茄子生产的病害问题,作者根据黄萎病、枯萎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规律,参考外地经验,并结合长兴的实际,指导菜农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 水旱轮作模式 长兴县传统的茄子栽培模式是茄子——(豇豆)——(芹菜)——茄子。这种栽培模式,黄萎病发病率较高,一般年份在20%左右,发病严重的地块和年份达80%以上。目前采用的水旱轮作模式,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在前3年未栽培茄子的地块播种育苗,10下旬~11月定植于大棚,2月至6月采收上市,7月初前收获完毕,拆除大棚,等待水稻秧苗定植;水稻于6月上中旬选择其它田块播种育苗,7月中下旬定植,10月下旬~11月初收获,清理、整地,等待茄子秧苗定植。 2 水旱轮作的效果 水旱轮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黄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病率大大降低。调查结果显示,1999~2003年水旱轮作田块的黄萎病很少发生几乎没有,而常规栽培模式中,黄萎病的发病率达18~56%。第二,通过水旱轮作,可减缓或防止大棚内土壤盐渍化。第三,实行水旱轮作,可以解决菜农一部分口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菜农茄子(蔬菜)生产的积极性。 水旱轮作的越冬大棚茄子,以其高产高效受到农户青睐,以其优质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2002年,茄子主产区新塘“一尺红”茄子还荣获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称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目前长兴县实行水旱轮作的茄子面积已达600hm2,占全县越冬大棚茄子的90%以上。越冬大棚茄子水旱轮作的平均产量达3500 kg/667m2左右,产值达6000~8000元/667m2,扣除成本2000元/667m2,纯收入在4000~6000元/667m2左右,效益可观。 3 越冬大棚茄子水旱轮作主要技术 3.1品种选择 越冬大棚茄子宜选择早熟、耐寒、耐弱光、抗病、座果早、座果率高的优质品种,目前我地生产上以“杭茄一号”为主。 3.2培育壮苗 3.2.1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要求通气,保水性好,苗移栽到营养钵时不易伤根;有机质丰富,但氮素不能过多;无病菌无虫源。营养土用5份水稻土、3份腐熟有机栏肥、2份砻糠灰或草木灰,再按每1000kg营养土加3kg复合肥、15kg过磷酸钙、50%多菌灵0.5kg,全部拌匀过筛后堆起,用塑料薄膜覆盖待用。营养土至少在播种前30d准备好,使之充分腐熟、发酵,杀菌消毒。 3.2.2种子处理 包括种子消毒和浸种催芽。采用温烫水消毒法,先用常温水浸种0.5h,激活病菌,再用55~60℃温水浸种15min,再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min,或用10%的磷酸三钠水溶液浸种20min以钝化病毒,减少病毒病的发生。种子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在常温下浸4h,然后在30℃左右条件下中催芽,有50%种子露白后播种。也可在种子消毒后直接播种。 3.2.3及时播种 在地处浙江北部的长兴,大棚越冬茄子的播种期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苗床选取多年未栽培茄果类蔬菜、土壤相对肥沃且管理方便的田块。播种前苗床内浇足底水,使8~-10cm土层全部湿润。播种尽量均匀,播种密度一般4~5g/ m2。播种后用先前备好的营养土盖籽,覆盖厚度以0.5~1.0cm为宜,然后依次覆盖铺湿稻草、地膜。当有秧苗开始出土时,及时揭除薄膜和稻草,同时搭建小拱棚,覆盖薄膜。 3.2.4假植 当秧苗具2~3片真叶时假植进钵,宜选用10cm×10cm营养钵,一钵一苗。营养钵内的营养土湿度以手捏成团,抛出落地即散为准。宜选择阴天下午假植,假植前一天苗床地浇透水。边起苗,边假植,并在假植后洒水,随即用小拱棚保温保湿,促进缓苗。 3.2.5苗期管理 越冬茄子的育苗期大部份处于9~11月之间,此时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相对适宜,管理比较方便。育苗前期温度较高,水份蒸发快,浇水要勤。育苗后期要适当控制水份,减少浇水次数,做到钵内营养土不发白不浇水,阴雨天不浇水,晚上不浇水。苗期应重点抓好病虫害防治。病虫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蚜虫等,一般每7~10d用多菌灵、托布津或75%百菌清800液,加适量一遍净或好年冬喷雾,交替使用,以防为主,早防早治。 3.3科学定植 大棚越冬茄子一般于10月中下旬~11月下旬定植。定植前15d左右,翻耕做畦,畦宽(连沟)1.5米。定植前7d左右,选晴天施基肥,整畦,覆盖天膜和地膜。每667m2施用基肥种类和用量为施腐熟栏肥4000~5000kg、复合肥50kg、尿素30kg、过磷酸钙25kg。栏肥沟施,其它撒于地面作面肥。耙平畦面后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畦面喷雾,然后覆盖地膜。大棚覆盖裙边和顶膜后用5%百菌清烟熏剂熏杀病菌。 在施基肥的同时,苗床内做好分步揭膜炼苗工作。定植前3天,预防病虫一次,一般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好年冬2000倍液喷雾。 宜选晴天种植,每畦两行,株距为40~45cm,每667m2定植2000~2200株。栽后浇淡水粪点根,覆盖小拱棚膜。 3.4田间管理 3.4.1保温防冻 从定植到还苗期间,大棚内的小拱棚基本密闭,以促进缓苗。随着秧苗的生长,天气逐步进入寒冷季节,特别要注意晚上的保温防冻。长兴地处浙江省最北部,属全省最寒冷地区之一。保温防冻是越冬大棚茄子最关键的一个技术措施,也是一个难点。1990年以来的气象资料表明,12月~次年2月的月平均温度分别为4.9℃、2.9℃和4.4℃,月极端最低温度分别为-10.1℃、-13.9℃和-10.4℃。在寒冷季节,特别是夜晚,实施大棚栽培的第一任务是保温防冻,尽量为茄子生长创造一个既经济又安全的小气候环境。具体措施是采用多层覆盖进行保温防冻,即一层大棚膜,大棚膜下一层套棚膜(亦称二道膜),小拱棚膜,畦连沟全层地膜,(必要时在小拱棚外覆盖草帘。)这样的多层覆盖一般可使茄子安全越冬。大棚膜宜一年一换,套棚膜通常采用上年已使用的旧大棚膜,以节约成本。管理过程中仔细检查三棚四膜是否完全密闭,严防漏风冻苗。白天应视天气情况,在保证棚内植株不受冻的前提下,做到早揭晚盖,促进棚内空气流通,并尽量接受阳光照射。 3.4.2保花保果 常用2, 4-D(加九二○)处理以促进座果。花半开(大花蕾)时,用毛笔蘸药液涂花柄或浸花,浓度为2, 4-D 25mg/kg(+九二○40mg/kg)。不得重复,不得沾到茎、叶、芽等部位,晴天上午9时或傍晚处理最佳。 3.4.3整枝打叶 在门茄座果后,将门茄以下的侧枝全部摘除。并及时去掉下部老叶、黄叶和病叶等,促进植株通风透光,提高座果率,防止果实着地弯曲,降低商品性。但应防止打叶过多而影响植株光合产物积累并降低产量。原则上打叶部位略滞后于果实采收部位,即平时在采收的果实以下适当保留1~2片叶片。从田间清出的叶片和侧枝集中销毁。 3.4.4科学肥水 清明节前温度偏低,植株生长缓慢,吸肥量少,一般不追肥水,以利于棚内升温降湿,减少病虫害发生。4月中旬以后,温度明显上升,植株生长加快,遇到连续晴天,棚内易干燥,而且茄子需水量大,应及时补充水份,进行浇水或沟灌。追肥应根据植株生长势而定,一般每采收2~3次追肥一次,每667m2追肥种类和用量一般为三元复合肥15kg和尿素5kg,以穴施为主。 3.4.5病虫防治 大棚越冬茄子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褐纹病、菌核病等。由于早春低温,阴雨天气多,湿度大,灰霉病发生相对严重。除了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平衡施肥,合理密度等农业防治措施外,应重视药剂预防。一般每7~10d用托布津、百菌清、多菌灵等交替喷施。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改喷雾为烟熏,防止湿度增加,加重病害。从施用情况看,50%施美特可湿性粉剂1100倍、40%施佳乐悬浮剂1500倍对防治茄子灰霉病效果较好。主要虫害有蚜虫、茶黄螨、红蜘蛛等,用10%一遍净1500倍、好年冬2000倍、73%克螨特2000倍等防治。 3.5适时采收 茄子从开花到采收约需20d,门茄、对茄等前期果要尽早采摘,采摘过迟会影响植株和以后茄子的生长。进行旺果期每隔3~4d采收一次。采收期应考虑到市场价格及植株长势,生长势过旺时,要适当推迟采摘;生长势弱时,要适当提前采收。 越冬大棚茄子有利于提早产品上市,有利于反季节供给,从而能提高经济效益。据调查,大棚越冬茄子上市季节主要在2~6月。从1999~2003年实际情况分析,越冬大棚茄子的产量和产值主要集中在3、4、5三个月。2月份价格高,但产量少,6月份产量多,但价格低。 发布时间:2008-1-3 文章来源:洛阳农业信息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