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阴病证并治(9)

 johnney908 2014-06-10

     (接上篇)大黄是一个很好的活血药,而是为了活血化瘀,化瘀止痛。当然,用了大黄之后,肯定会促进肠蠕动。由于肠蠕动的增加,也肯定会改变肠壁周围的血液循环,那实际在客观上就改变了太阴脾经的血液循环,因此就可以对这种太阴脾经受邪,气血失和,气滞血瘀的大实痛的这种证候,能够得到治疗。

    这就是太阴经脉受邪之后的三种不同情况。我们太阴病篇只提到了桂枝加芍药汤证,和桂枝加大黄汤证,我把我们在太阳病篇又提到的小建中汤的适应证,也罗列到这里。你看太阴经脉受邪有几种情况呢?一种是一般的气血失和,我们就有桂枝加芍药汤;一种是偏虚的,我们就用小建中汤;一种是偏实的,气滞血瘀的,我们用桂枝加大黄汤。

    虚实是对偶统一的,而桂枝加芍药汤是属于一种中间状态,没有明显的实象,也没有明显的虚象,只是经脉气血失和而已,所以在加减上只有一味之差,加上饴糖治虚证,加上大黄治实证。太阴经证和太阴脏证的最大区别,是没有下利。

    可是,当我们遇到太阴经脉气血不和的证候的时候,这个病又有点中气偏虚,脾胃不足,那你在用芍药的时候,用大黄的时候,你会不会不太放心呢,不放心怎么办?所以张仲景在280条就谈到了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看280条:“太阴为病,脉弱”,这个“太阴为病”,是接着279条说的,就是那个太阴经脉受邪,太阴经脉失和的证候,一摸脉,脉比较弱,这提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其人续自便利”,这个人如果病情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因为他脉弱,提示中气虚,他就可能出现下利,这叫“其续自便利”。

    他现在还没有出现下利,而且呢?又有太阴经脉失和的腹满时痛,或者大实痛,所以“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假如你对这个病人还想用桂枝加大黄汤,或者用桂枝加芍药汤来疏通经脉,治疗经脉气血失和的这种腹满时痛,或者大实痛的话,“宜减之”,要适当的减少大黄或芍药的用量。

    为什么呢?“以其人胃气虚,易动故也”,因为这个人脉弱,中气虚,你看在这里,为了使大家不要和那个太阴脏虚寒证相混淆,他在这里没有用脾虚,而用了一个“胃气虚”,说这个人中气有点虚,他脉弱啊。

    所以,你用芍药这种酸敛阴柔的药,你用大黄这种苦寒通里的药,它容易伤动胃气。因此,在用量上,适当的减少一些。用量适当减少,首先我们说不是把这两个药去掉,去掉的话,成了桂枝去芍药汤了,它不治肚子痛,它治胸满的,是吧?不是去掉这两个药。

    那么量减少到什么程度?首先是芍药的量不能减少到三两以下,减少到三两以下,你还是不能把它叫做桂枝加芍药汤,就是适当的减少一点,在三两以上六两以下。而大黄呢,你又不能把它去掉,去掉大黄的话,它就不叫桂枝加大黄汤了,那也只能是减少它的用量。

    这样的话,297条、280条合起来,就谈了太阴经脉受邪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果我们今天结合临床的话,遇到一个什么证候,或者说遇到什么样的病,可以考虑用桂枝加芍药汤,或者用桂枝加大黄汤呢?比方说肠痉挛的病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人,肠系膜淋巴结核的病人,有腹痛有腹胀,但是他一定不要有下利,辩证的邪在经而不在脏时,就可用了,也用对了(转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