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对腠理的概念,张仲景在祖国医学给它明确下来,什么叫“腠理”呢?“腠者,是三焦通会真元之处”,又和他强调的“五脏元真通畅”,吻合在一起,必须保证“元真通畅”,是“三焦通会元真”的地方,是“为气血所注”,气血流通的地方。 “理者,皮肤脏腑之文理也”,所以请看讲义,对腠理的这个概念是:“腠理是人体的一种组织,为三焦所主,与皮肤、脏腑关系密切,它既是元真相会之处,又是血气流注的地方,如果人体对外抗御能力减退,它可以成为外邪侵入的门户。” 所以,作为我们的理解,腠理的概念,不要去追究腠理的形态学概念,到底在皮肤还是在哪儿?它讲的是一种组织。这个组织的功能,一个是生理上保证真元通畅,血气流注,使你有抗御病邪的能力。当你这种抗御能力下降的时候,它又成为外邪入侵的门户,这就叫“腠理”。 所以,你为什么要“养慎”,为什么要做到这么多的,包括防病摄生的措施,同时又要有病以后早期治疗,就是为了保证病邪“无由入其腠理”,就是他所说的“不遗形体有衰”,不要有任何的使正气衰减的可能,这才能够体质强壮。不使病邪侵入,说得非常符合现代的预防医学的思想,在那个时候,张仲景用这样的非常清晰的语言文字,把它表述出来,难能可贵。 我用[按语]把这两条给大家归纳一下,我觉得这两条原文这么几个问题,也就是说第1条、第2条一共论述了几个问题,第一,体现了一个观念,什么观念?整体观念。第1条,它是从人体内部,从内环境讲脏腑是一个整体,脏俯之间是一个整体。 第2条,是讲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也就是内外环境的统一,息息相关,整体观念,开始我向大家介绍,它的每条原文提要,第1条就首先说,“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第2条又讲从“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观念出发”,意思我说,它体现了一个整体观念。 这两个传变规律,是什么样的传变规律呀?第1条“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脏和腑之间,已病的是肝,欲传的是脾,肝脾之间先后传变。现在第2条是讲的什么呢?“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经络传脏腑,又是一个传变途径。这个我们可用图表的形式已经概括了。汉代的张仲景的三条发病途径,把外邪是六淫,不内外因是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为宋代的陈元择的“三因论”即外因、内因、不内外因,奠定了理论基础。 最后,我觉得两条阐述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预防医学思想。用张仲景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治未病”的思想。因此,我说“治未病”它也是一个重要的纲领性的原则。“治未病”两条原文讲完以后,我认为它概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无病防病。如果用原文来说无病防病,第1条里面比方说,“脾旺不受邪”。为了保证不发病,你就得保证脾旺,脾旺不受邪。 第2条刚才讲过的,“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还要保证“养慎”的这个高度原则。“养慎”的目的,就是“内养正气,外慎风寒”,慎疾防病的这样一个高度原则,所以要做到“养慎”,还有就是“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这都是无病防病的张仲景有的原话(转下篇)。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
|
来自: johnney908 > 《伤寒论讲座武汉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