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健康:多事之秋又来到 老人防病且看十招

 慈悲诚意 2014-06-11

【1】饮食以“润养”为基本原则


 

  秋季养阴防燥,饮食要以“润养”为基本原则,少辛多酸,达到保养体内阴气的目的。秋季饮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时令蔬果萝卜、莲藕、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食姜、蒜、辣椒、燥热之品。

  适当选择一些酸味的食品,如芦柑、山楂等。适当多饮水、喝淡茶,增补体内消耗的水分。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损伤脾胃。还要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取,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2】锻炼忌剧烈超负荷

锻炼忌剧烈超负荷
 

  秋季日照充分且阳光不强,是户外活动的最好时期。在冷空气中活动可增强神经调节机能,提高造血功能和抵抗力,但锻炼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身体好的可爬山、钓鱼、郊游等。体质差的可做活动量较小的项目,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气功等。但是禁忌做剧烈超负荷运动。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运动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5小时。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适度的标准。

【3】生活要规律起居有常

生活要规律起居有常
 

  入秋后,老人应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养元气,日出而作,以避严寒,求温暖。衣着要暖和、宽松、柔软。脚要保暖,睡前用温水洗脚,并搓脚心100-200次,以补肾健脑。总之,秋冬季宜养藏为本,强肾助阴,以顺应自然,御寒健身。

【4】日晒需适当切忌时间长

日晒需适当切忌时间长
 

  老人冬天多晒太阳,不仅能防治骨质疏松症,而且还能减少老年人常发的精神抑郁症。但是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

【5】避免盲目跟风去进补

避免盲目跟风去进补
 

  秋季是一个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家也开始在此时“贴秋膘”。但是由于老年人身体情况比年轻人要复杂很多,所以,老人家在保健方面一定要与医生多沟通,更不能盲目跟风吃补品或食疗。

  有些老人认为孩子买各种补品给自己吃就是孝敬,其实很多补品,尤其是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而寒热本身又分不同的情况,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否则会造成对身体的损伤,甚至是引发大痛苦,可谓得不偿失。

【6】天干地燥忌频繁洗澡

天干地燥忌频繁洗澡
 

  秋冬季空气干燥寒冷,许多老年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误以为是由于不清洁所致,于是每天洗浴一次,结果越洗皮肤越干燥脱屑更多。其实老人冬季五六天洗浴一次最宜。

  如清洗太多,不仅对皮肤是一种刺激,而且容易损伤鳞状上皮细胞,使皮肤的自然“防御”功能降低,招致细菌入侵,引起疖肿、癣类等皮肤病。洗澡不要用碱肥皂。忌孤身浴、过度疲劳后洗澡。一旦发现有恶心、头晕等症状应马上出浴。

【7】防止吸烟、喝酒成嗜好

防止吸烟、喝酒成嗜好
 

  秋冬季老人喜欢边吸烟边聊天边看电视,由于冬季关门闭户,烟雾不易外散,对人体十分有害。由于秋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酒后体虚,外寒之邪乘袭,寒热错杂,给心、脑、肺造成损害。

【8】适应“秋冻”要有度

适应“秋冻”要有度
 

  冬季天寒地冻,老人怕冷,喜欢用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会引起皮肤红斑或烫伤,所以只要室温达到18~25摄氏度即可。适当“冻”一下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但不能像年轻人那样过于“秋冻”。

  深秋后要注意头部、背部和脚部的保暖。秋天的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悬殊,体质较好的老年人衣着以轻薄为宜,适当受些寒凉,以逐步增强抗寒能力。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为避免旧病复发或增患新病,宜逐渐增衣,以防寒气侵袭,诱发新病。

【9】保持心情舒畅勿激动

保持心情舒畅勿激动
 

  身临草枯叶落的深秋,常会引起老年人心中垂暮之感,易诱发消沉情绪。上了年纪的老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更要注意控制情绪,慎防过度激动。因为激动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已经硬化的心脑血管发生破裂出血而引起中风和心肌梗塞。

  因而,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适,学会解郁散结。可登高远望,也可参与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高龄老人要慎动感情,戒大喜、戒大悲、戒大笑,特别要戒大怒,做到淡泊处世避喜怒。

【10】当心秋燥引发旧疾

当心秋燥引发旧疾
 

  老年人的秋季保健还要预防旧病复发。老年人大多有旧病,有些旧病虽然本身与季节关系不大,比如胃病、血压或血糖比较高等,平时病情控制得还不错,但却很可能在季节转换的时候因为秋燥、感冒等小问题而引起旧病的发作。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支气管发炎等“小病”,不可对这些“小问题”掉以轻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