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李会青成本会计习题与答案
2014-06-11 | 阅:  转:  |  分享 
  
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简答题(要点)

1.答:成本概念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产品成本。企业的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制造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过程,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而发生的生产耗费。所以成本的经济内涵可以概括为:成本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综合。



2.答: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最初只是反映生产过程的各种耗费,形成了记录型成本会计。

(2)随着泰罗制的科学管理制度产生,成本会计的职能不断扩大,不仅能够计算成本,还能够控制和分析成本。

(3)在传统成本会计阶段,会计核算、会计控制、会计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也从工业企业扩大到各种行业。

(4)在现代成本会计阶段,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

(5)随着当前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成本会计必须适应新的制造环境,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



3.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主要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客观公正、精通业务、保守秘密。



4.答:成本的作用主要有:

(1)成本可以反映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2)成本是管理当局确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3)成本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当局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提供资料

(4)成本是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5)成本可以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所必须的成本资料



5.答: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有:

(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2)加强成本预测,优化成本决策

(3)制定目标成本,强化成本控制

(4)建立成本责任制度,严格成本业绩考核



6.答:成本会计职能应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们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构成现代成本管理的整体框架。成本预测是成本会计的首要环节,它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中心地位,它既是成本预测的结果,又是制定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成本会计的必要环节,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提供企业管理所需的成本信息资料,是成本会计的基础环节。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和成本计划的有效手段。



7.答:企业应该根据规模大小、内部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成本会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从有利于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和提高成本会计的效率出发,合理组织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主要包括(1)成本会计工作机构的设置(2)成本会计人员的配备(3)成本会计制度的制定



二、判断题

1.╳2.√3.√4.╳5.╳6.╳

7.√8.√9.╳10.╳11.╳12.╳

三、单项选择题

1.D2.A3.B4.B5.D6.D

7.D8.C9.C10.B11.B12.B

四、多项选择题

1.BD2.ABC3.ABCD4.ABE

5.ABCDE6.ABCD7.ABD8.ABC



第二章成本核算概述

一、简答题(要点)

1.答:工业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划清的费用界限有:

(1)正确划分经营性支出与非经营性支出的界限。

(2)正确划分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期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2.答:为了正确、规范地进行成本核算,企业应该做好下列基础工作:

(1)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退和清查制度。

(3)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4)建立和健全内部结算制度。



3.答:工业企业的成本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如果废品损失和燃料动力在产品中所占比重较大,可增设“废品损失”和“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4.答: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为:

(1)根据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严格审核生产费用支出。

(2)编制要素费用分配表,对要素费用进行分配。

(3)编制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分配表,以正确计算分配本期成本费用和以后各期成本费用。

(4)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分配。

(5)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

(6)计算和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二、判断题

1.╳2.╳3.╳4.√5.╳6.√

7.╳8.╳9.√10.√11.╳12.√

13.╳14.√15.╳16.√17.╳18.√



三、单项选择题

1.A2.B.3.D4.B5.D6.C

7.B8.B9.D10.D11.A12.B

13.D14.D15.C16.C17.D18.D



四、多项选择题

1.CDE2.ACE3.ABCD4.ABC

5.AB6.BCD7.AC8.ABD

9.BC10.ABCD11.AB12.ABC

13.ABC14.ACD15.ABCD16.ABCD

17.AD18.AC19.ABCD20.BC







第三章制造业要素费用的核算



一、简答题(要点)

1.答: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材料费用,可以反映出材料供应的超支或节约情况,便于分析和考核计划的完成与否。发出材料的单价直接采用计划成本,简化了材料发出的核算工作。

但是当材料种类较多时,不能对每一种材料发别计算其材料成本差异,因此经过调整后的材料实际成本不太准确。



2.答: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主要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重量分配法、体积分配法、产量分配法等。



3.答:人工费用包括:工资费用和按照工资一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等社会保险,以及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内容。



4.答:直接生产产品的工人工资应由产品成本负担。如果企业采用计件工资制,工资费用应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而计时工资一般为间接计入费用,只有在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工资费用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明细账;在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工资费用需要在几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标准通常选择实际生产工时或定额生产工时。



二、判断题:

1.×2.×3.√4.×5.×

6.×7.√8.√9.×10.√



三、单项选择题:

1.B2.C3.C4.B5.A

6.D7.D8.B9.A10.C



四、多项选择题:

1.AD2.BCD3.AD4.ABCD5.ABCD

6.ABCD7.ABCD8.ABC9.BC10.CD



五、实务题:

实务一



(1)A材料费用分配表

2006年10月

产品名称 实际产量(件) 单位产品消耗定额(千克) 材料定额消耗量(千克) 分配率 分配金额(元) 甲产品 100 15 1500 7500 乙产品 50 12 600 3000 合计 150 — 2100 5 10500 (2)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7500

—乙产品3000

贷:原材料—A材料10500



实务二



(1)燃料费用分配率=32800÷(60×10+80×13)=20

101产品应负担的燃料费用=60×10×20=12000(元)

102产品应负担的燃料费用=80×13×20=20800(元)

(2)借:基本生产成本—101产品12000

—102产品20800

辅助生产成本4500

管理费用5700

制造费用3800

贷:燃料46800



实务三



(1)工资费用分配表

200×年7月单位:元

产品名称 生产工时(小时) 分配率 分配金额 甲产品 21000 7350 乙产品 35000 12250 丙产品 24000 8400 合计 80000 0.35 28000 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7350

—乙产品12250

—丙产品8400

制造费用4200

管理费用6000

销售费用8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46600

(2)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029

—乙产品1715

—丙产品1176

制造费用588

管理费用840

销售费用1176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6524

(3)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10.25

—乙产品183.75

—丙产品126

制造费用63

管理费用90

销售费用126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教育经费699





第四章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核算



一、简答题(要点)

1.答:为了准确核算辅助生产费用,企业应开设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归集辅助生产部门在归集辅助生产费用的过程中,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间接费用由于辅助生产车间规模不同,费用多少也会不同,可以采取两种核算方法。一是当辅助生产规模较小,制造费用较少,又不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时,制造费用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是和其他直接费用一样,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二是当辅助生产规模较大,制造费用较多,或者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时,为了准确计算产品和劳务成本,应单独核算制造费用,开设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或车间)二级明细账归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辅助生产费用的程序如下归集各项直接和间接的辅助生产费用;结转辅助生产部门归集的制造费用;结转辅助生产部门完工产品的成本。

辅助生产费用在各个受益部门之间分配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分配法



4.答:制造费用是指生产部门为了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未专设成本项目,不便于单独核算的费用,如生产用的燃料和动力费用,生产用工具的摊销,生产用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等;也包括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厂房的折旧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生产耗用水、电、暖的费用,正常的停工损失等费用;还包括组织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管理耗用的水、电、暖的费用、办公费等等。

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通常有实际分配率法计划分配率法实际分配率法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计划分配率法又称为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与实际分配率法相,这种方法是以计划数作为分配标准的。计划分配率法,是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度使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分配方法下,无论各月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是多少,年内各月的制造费用都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年度计划分配率是在全年制造费用的预算总额和全年产品计划产量的基础上确定的。一般年内不得随意变更,但如如果在年内发现这两个基础数据的实际数和计划数产生较大悬殊时,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核算工作较简便,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企业。18000+2500y=75000x



90000+3000x=22500y

解方程组得:x=0.375



y=4.05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代数分配法)

200×年8月

项目 分配电费 分配水费 数量(度) 金额(元) 数量(度) 金额(元) 待分配费用 18000 90000 劳务总量 75000 22500 费用分配率 0.375 4.05 受益部门: 供电车间 2500 10125 供水车间 3000 1125 甲产品生产 56900 21337.5 车间消耗 10600 3975 17000 68850 管理部门 4500 1687.5 3000 12150 合计 75000 28125 20000 91125

账务处理: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10125

——供水1125

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1337.5

制造费用72825

管理费用13837.5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28215

——供水91125



实务二



(1)制造费用分配表

200×年8月单位:元

产品名称 生产工时(小时) 分配率 分配金额 甲产品 7500 4500 乙产品 8500 5100 丙产品 6000 3600 合计 22000 0.6 13200 (2)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4500

——乙产品5100

——丙产品3600

贷:制造费用13200





实务三



(1)A产品计划产量定额工时=18000×5.5=99000(小时)

B产品计划产量定额工时=8000×6=48000(小时)

C产品计划产量定额工时=10000×7.5=75000(小时)



A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600×5.5×1.09=9592(元)

B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900×6×1.09=5886(元)

C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800×7.5×1.09=6540(元)

(2)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9592

——B产品5886

——C产品6540

贷:制造费用22018





第五章生产损失的核算



一、简答题(要点)

1.答:生产损失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或由于生产原因而发生的各种损失。如生产出不合格产品造成的损失及其大修理造成的损失等。生产损失与产品的生产直接相关。生产损失主要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两种。废品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产生了废品而造成的损失。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由于材料供应不足,计划减产、电力中断、季节性停产、机器设备大修理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停工期间的损失。废品损失是指由于产生废品而发生的报废损失和超过合格品正常成本的多耗损失。具体包括:不可修复的废品报废损失,即不可修复废品已耗的生产成本扣除回收残料价值和获得的赔偿以后的净额;还包括可修复废品在返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修复费用。这里所说的废品既包括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也包括生产完工验收入库时发现的。但是有的情况下不作为废品损失算,包括:由于保管或运输不当造成的损失;不需要返修可以降出售的不合格品的价格损失;实行三包的产品发生的三包损失等等。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是指不可修复废品在报废前已发生的生产成本扣除回收残料的价值和应收赔偿后的净损失。由于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在其报废前是与合格品的成本一起归集在“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中的。因此,需要先采取一定的方法将两者区分开来。确定废品生产成本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按废品所耗的实际成本计算,二是按定额成本计算。

将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中归集的生产成本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分配时应考虑发现废品的时间。如果在完工验收入库时发现不可修复废品则废品应与合格品同等负担费用,各项生产成本均可按照数量标准进行分配。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当原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时,材料费用仍以数量作为分配标准,其他费用则以生产工时作为分配标准;当原材料在各工序开始时分次投入或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时,应以废品的约当产量(即废品的数量乘以废品完工程度)作为分配标准。



甲产品应负担的停工净损失=2800×0.64=1792(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停工净损失=2200×0.64=1408(元)

(2)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792

——乙产品1408

贷:停工损失3200





第六章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



一、简答题(要点)

1.答:在产品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在产品是指企业已经投入生产,但是尚未最后完工,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包括正在企业各车间加工中的在制品、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但还需要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包括未经验收入库的产品和等待返修的废品)等。狭义的在产品仅指正在某一车间或某一生产步骤加工或装配阶段中的在制品,以及正在返修过程中的废品。



2.答: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计算法、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和约当产量法。

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计算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小、价值较大,或者虽然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较为稳定,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差额不大,对完工产品成本不会有较大影响的成本计算。

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或者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且稳定,价值较低,算不算在产品成本对于完工产品的成本的影响不大的产品。

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同时原材料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比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

定额比例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约当产量法,适用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等费用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3.答:约当产量法,将月末实际盘存的在产品数量,根据在产品的完工程度或投料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数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采用约当产量计算分配费用时,关键是投料程度和完工程度的计算。

(1)投料程度计算

投料程度与产品生产的投料方式密切相关。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投料程度为100%;

材料随生产进度在每一工序开始时投入,则

某工序直接材料投料程度

=×100%

材料随生产进度陆续投入,则某工序直接材料

投料程度=×100%

(2)完工程度的计算

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都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全部在产品完工程度均可按可50%平均计算。

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和各道工序的加工量相差较大时,在产品所在工序完成的定额工时按50%计算。则某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

=×100%



二、判断题:

1.╳2.╳3.√4.╳5.╳6.√

7.╳8.√9.√10.√11.╳12.╳

13.√14.√15.√



三、单项选择题:



1.D2.C3.D4.A5.D6.D

7.C8.D9.C10.D11.A12.D

13.C14.A15.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D3.ACD4.BD

5.ABD



五、实务题:



实务一约当产量法



甲产品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000×94=94000(元)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500×94=47000(元)



31.44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1000×31.44=31440(元)

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500×50%×31.44=786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14.16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1000×14.16=14160(元)

在产品制造费用=500×50%×14.16=3540(元)



完工产品成本=94000+31440+14160=139600(元)

在产品成本=47000+7860+3540=58400(元)



根据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139600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39600



实务二约当产量法



第一工序约当产量=600×50%×50%=150(件)

第二工序约当产量=400×(50%+50%×50%)=300(件)

在产品约当产量=150+300=450(件)



乙产品原材料费用分配率==80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200×80=96000(元)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450×80=36000(元)



实务三约当产量法



(件)

(件)

(件)

在产品约当产量=20+52+36=108(件)

丙产品42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400×42=16800(元)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200×42=8400(元)

≈12.4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400×12.4=4960(元)

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6300-4960=134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8.15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400×8.15=3260(元)

在产品制造费用=4140-3260=880(元)



完工产品成本=16800+4960+3260=25020(元)

在产品成本=8400+1340+880=10620(元)



实务四定额比例法



丁产品4.75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3000×4.75=14250(元)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1000×4.75=4750(元)



=2.5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2400×2.5=6000(元)

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400×2.5=1000(元)

=4.9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2400×4.9=11760(元)

在产品制造费用=400×4.9=1960(元)



完工产品成本=14250+6000+11760=32010(元)

在产品成本=4750+1000+1960=7710(元)





第七章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一、简答题(要点)

1.答:企业的生产按照组织特点不同,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大量生产是指企业长期进行某一种或者某几种产品的生产。成批生产是企业根据客户的订单或者市场的需要,按照产品种类分批进行生产。成批生产按照批量的大小,分为大批生产和小批生产。大批生产的性质接近大量生产,小批生产的性质接近单件生产。单件生产是指企业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的单个产品的生产。单件生产是成批生产的特例。



2.答:生产组织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上。(1)在大量生产方式下,企业大量地生产着同一产品,因此管理上只要求、也只能以产品的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2)在大批生产方式下,产品产量较大,品种相对稳定,一般也只能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3)在小批生产方式下,产品批量较小且同批产品大多同时完工,因此可按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管理上为了分析和考核各批产品的成本水平,也要求按产品的批别来计算成本。(4)在单件生产方式下,生产按件组织;与小批生产方式一样,有可能也有必要按产品的批别(或件别)计算成品成本。



3.答:企业的产品生产按照其生产工艺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单步骤生产是指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在时间上不能间断,在空间上不能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的生产。多步骤生产是指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在时间上可以间接,在空间上可以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的生产。多步骤生产按照步骤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分为装配式生产和连续式生产。在装配式生产中,中间生产步骤分别生产不同的半成品,可以不发生横向联系。连续式生产是产品生产过程按照既定的生产程序,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连续进行加工,最后生产出产成品。



4.答:生产工艺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如下:(1)在单步骤生产情况下,生产工艺过程不可或不需间断,因而不能按生产步骤来计算产品成本,只能以产品的品种作为成本计算的对象;同时,单步骤生产一般都是大量生产,所以只能以会计报告期作为成本计算期,每月月末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单步骤生产的生产周期较短,一般没有月末在产品,因而也不需要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2)在连续式多步骤生产情况下,生产一般均为大量成产,成本管理上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而且还要求按生产步骤来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应以产品品种及其生产步骤作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由于产品连续生产,只能在每月末定期的计算产品成本;在连续式多步骤生产下,一般各生产步骤在月末都会有一定的在产品,这就要求在月末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3)在装配式多步骤生产情况下,生产组织有大量生产、单件生产;若为大量、大批生产,成本计算方法与连续式多步骤生产基本相同;若为单件、小批生产,只能以产品批别或件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由于其产量较小且基本上是同时完工,成本计算只能在产品完工后才能进行,其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一致,也就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问题。



5.答: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三种:(1)品种法是以各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其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由于品种法在传统上主要应用于生产工艺过程相对简单的生产企业,故品种法也称为简单法。(2)分批法是以各批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其产成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由于采用分批法的企业常常是根据购买单位的定单作为不同的批别来组织生产的,所以分批法又称为订单法。(3)分步法是以各品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其半成品与产成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6.答: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有:(1)分类法,即按照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先计算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算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类法必须和品种法或分批法、分步法结合起来应用。(2)定额法

第八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一、简答题(要点)

1.答:品种法的特点是:

(1)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定期按月计算产品成本

(3)月末如果没有在产品,或者在产品数量很少,占用生产费用数额不大,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如果月末有在产品,而且数量较多,占用生产费用也较大,就需要将所归集的生产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品种法的适用范围是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企业。如发电厂、铸造厂、自来水厂、采掘企业等。如果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中,如果管理上不要求按步骤计算成本,也可采用品种法,如卷烟厂、印染厂、水泥厂、造纸厂等。



2.答: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是:

(1)按产品品种分别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并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用以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成本。

(2)按要素费用,待摊、预提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费用的顺序,编制各种生产费用分配表,将生产费用在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3)月末,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单位成本以及在产品成本



二、判断题

1.╳2.╳3.╳4.╳5.√



三、单项选择题

1.B2.A3.A



四、多项选择题

1.ABC2.AB3.ABCD



五、实务题



(一)开设A、B产品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供电车间、机修车间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如表11、表12、表5、表6、表9所示。



(二)编制各项费用分配表,分配各项费用,编制会计分录,登记各种明细账。

1.按生铁和一般消耗材料的用途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如表1所示。

表1

材料费用分配表

200╳年8月 单位:元

分配对象 生铁 一般消

耗材料 合计 数量 单价 金额 基本生产 A产品 30 1200 36000 36000 B产品 25 1200 30000 30000 合计 55 1200 66000 66000 基本生产车间 1500 1500 辅助生产车间 供电 300 300 机修 1200 1200 合计 1500 1500 管理部门 1000 1000 合计 55 1200 66000 4000 70000 根据表1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36000

——B产品30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1500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300

——机修车间1200

管理费用 1000

贷:原材料 ——生铁66000

——一般消耗材料 4000

2.按燃料原煤的用途编制燃料费用分配表,如表2所示。

表2

燃料费用分配表

200×年8月 单位:元

分配对象 原煤 合计 数量 单价 金额 基本生产 A产品

B产品 20

10 300

300 6000

3000 6000

3000 合计 30 300 9000 9000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6000

——B产品3000

贷:燃料——原煤9000



3.根据各车间、部门的工资计算单及规定的福利费计提比例,编制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如表3所示。

表3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 200╳年8月单位:元

分配对象 共同耗用分配 工资

分配额 福利费14% 生产工时 分配率 分配额 A产品 8000 48000 48000 6720 B产品 2000 12000 12000 1680 合计 10000 0.6 60000 60000 8400 基本生产车间 2500 350 辅助生

产车间 供电车间 2000 280 机修车间 3000 420 合计 5000 700 管理部门 18800 2632 合计 86300 12082 根据表3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48000

——B产品12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500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2000

——机修车间3000

管理费用 188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 86300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6720

——B产品168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350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280

——机修车间420

管理费用 2632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 12082



4.根据日常发生的以银行存款支付的有关费用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5500

贷:银行存款 5500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动力费)12000

供电车间(其他费用)1100

贷:银行存款 13100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其他费用)680

贷:银行存款 680



借:管理费用1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



5.根据各车间、部门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资料,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如表4所示。

表4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

200╳年8月 单位:元

分配对象 基本生产车间 辅助生产车间 管理部门 合计 供电车间 机修车间 计提折旧额 8000 3000 1000 4000 16000

根据表4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折旧费 ) 8000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000

——机修车间1000

管理费用 4000

贷:累计折旧 16000



6.根据上述各种费用分配表和其它有关资料,归集并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如表5、表6、表7、表8所示。

表5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车间名称:供电车间 200╳年8月 单位:元

200╳年 凭



号 摘要 材料

费 工资及福利费 动力

费 折旧

费 其他费用 合计 月 日 8



略 31













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

根据工资分配表

根据福利费分配表

外购动力费

日常支付其他费用

根据折旧费用分配表 300

2000

280





12000









3000







1100

300

2000

280

12000

1100

3000 合计

分配转出(红字) 300

300 2280

2280 12000

12000 3000

3000 1100

1100 18680

18680 表6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车间名称:机修车间 200╳年8月 单位:元

200╳年 凭



号 摘要 材料

费 工资及福利费 折旧

费 其他 合计 月 日 8



略 31











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

根据工资分配表

根据福利费分配表

日常支付的其他费用

根据折旧费用分配表 1200

3000

420







1000





680

1200

3000

420

680

1000

合计

分配转出(红字) 1200

1200 3420

3420 1000

1000 680

680 6300

6300

根据辅助生产明细账归集的费用,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表7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200╳年8月单位:元

项目 供电车间 机修车间 合计 应分配费用 18680 6300 24980 分配数量 18500 700 — 分配率 1.01 9 — 基本

生产 数量 13000 — 金额 13130 13130 基本生产车间 数量 500 600 — 金额 505 5400 5905 管理

部门 数量 5000 100 — 金额 5045 900 5945 合计 18680 6300 24980

根据表7,按照产品的实际工时比例,将动力费用在A、B两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表8

动力费用分配表

项目 定额工时 分配率 分配金额 A产品 8000 10504 B产品 2000 2626 合计 10000 1.313 13130 根据表7、表8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10504

——B产品2626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水电费)505

管理费用 5045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8680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维修费) 5400

管理费用 900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6300.

7.根据上述各种费用分配表和其它有关资料,归集并分配制造费用,如表9、表10所示。

表9

制造费用明细账

车间名称:基本生产车间 200╳年8月 单位:元

200╳年 凭证号 摘要 机



料 工资及福利费 水



费 折



费 维



费 其他费用





计 月 日 8



略 31













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

根据工资分配表

根据福利费分配表

日常支付的其他费用

根据折旧费用分配表

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1500

2500350









505









8000











5400





5500





1500

2500

350

5500

8000

505

5400 月末合计

月末转出(红字) 1500

1500 2850

2850 505

505 8000

8000 5400

5400 5500

5500 23755

23755

根据制造费用明细账上归集的费用,按产品生产工时进行分配,

表10

制造费用分配表

车间名称:基本生产车间 200╳年8月 单位:元

受益产品 生产工时 分配率 分配金额 A产品

B产品 8000小时

2000小时 19004

4751 合计 10000小时 2.3755 23755 根据表10制造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19004

——B产品4751

贷:制造费用 23775

(三)根据以上各种资料,按产品分别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如表11、表12所示。编制成本计算单,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如表13、表14所示。。

表11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A产品200╳年8月

200╳年 凭证号 摘要 直接

材料 直接

人工 燃料及动力 制造

费用 合计 月 日











略 期初在产品

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

根据燃料费用分配表

根据工资费用分配表

根据福利费分配表

根据动力费用分配表

根据制造费用分配表 5000

36000

8000





48000

6720 2200



6000





10504 2800











19004 18000

36000

6000

48000

6720

10504

19004 生产费用合计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红字) 41000

30750 62720

53760 18704

16032 21804

18690 144228

119232 期末在产品成本 10250 8960 2672 3114 24996

表12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B产品200╳年8月

200╳年 凭证号 摘要 直接

材料 直接

人工 动力

费用 制造

费用 合计 月 日











略 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

根据燃料费用分配表

根据工资费用分配表

根据福利费分配表

根据动力费用分配表

根据制造费用分配表 30000



12000

1680

3000





2626









4751 30000

3000

12000

1680

2626

4751 生产费用合计

结转完工成本(红字) 30000

30000 13680

13680 5626

5626 4751

4751 54057

54057 根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的生产费用,编制成本计算单

表13、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A产品200╳年8月单位:元

摘要 直接

材料 直接

人工 燃料及动力 制造

费用 合计 期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约当总产量

分配率

完工产品成本(300件)

期末在产品成本(100件) 5000

36000

41000

300+100

102.5

30750

10250 8000

54720

62720

300+50

179.2

53760

8960 2200

16504

18704

300+50

53.44

16032

2672 2800

19004

21804

300+50

62.3

18690

3114 18000

126228

144228





119232

24996 表14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B产品200╳年8月单位:元

项目 直接

材料 直接

人工 动力

费用 制造

费用 合计 本月生产费用合计

完工产品成本(100件)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30000

30000

300 13680

13680

136.8 5626

5626

56.26 4751

4751

47.51 54057

54057

540.57 根据A、B产品成本计算单,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A产品119232

贷: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119232

借:库存商品——B产品54057

贷:基本生产成本——B产品54057



第九章产品成本计算分批法



一、简答题(要点)

1.答: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又叫订单法,是指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分批法特点: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或单件生产的件别),即按照产品的批别开设的成本计算单,成本项目登记成本费用核算各批产品的成本。分批法一般是在各批产品生产完工后算其成本,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致,生产费用不需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主要有按照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品种经常变化的小型企业、试制新产品的车间、承揽修理业务的加工厂。

成本计算首先应按照产品的批别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然后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计算各批产品的成本:根据各项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和相关资料,编制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表根据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的分配结果,登记各批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等相关的账户;编制辅助生产成本费用分配表,将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费用在各受益部门之间分配,并计入相应的明细账中;编制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表。将制造费用明细账中归集的费用在各批产品之间分配,并记入各自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

简化的分批法,又称为累计间接费用分配法,是一种只分批算完工产品成本,对在产品成本不分批核算的分批法。这种方法对发生的间接费用并不在每个月都对各批产品分配,而是先累计起来,直到有完工产品出现的月份,采用累计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计算完工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对未完工的在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暂时不分配,累计到完工时再予以分配。在有些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同一个月份内,投产的批次较多,但是完工的批次较少时。共同负担的间接费用,每月不仅需要在各批产品之间分配,而且还要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使得间接费用的分配工作非常繁杂。为了简化费用的分配,可以采用简化的分批法。

与一般的分批法相比,简化的分批法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优点主要表现在费用的分配工作简化了,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登记工作也相应地简化了。未完工产品的批次越多,核算工作越简单。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1)由于在产品的间接费用以总额反映在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上,各批产品明细账上的在产品成本不能得到完整的反映;(2)由于间接费用采用先累计后分配的方法核算,当各月之间成本费用(尤其是间接费用)相差较大时,会影响到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因此,简化的分批法只有在各月之间费用相差不太大时才能采用。

(1)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并将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入产成品成本,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简化和加速了成本计算工作。

(2)能够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不必进行成本还原,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缺点有:

(1)不能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因而也就不能全面地反映各步骤生产耗费的水平,不利于各步骤的成本管理。

(2)各步骤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使半成品实物转移与成本结转相脱节,因而也就不能为各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提供资料。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且各生产步骤所产半成品种类较多,但半成品外售的情况却较少,又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



二、判断题:

1.√2.√3.╳4.√5.╳6.√

7.√8.√9.√10.√11.╳12.╳

13.√



三、单项选择题:



1.D2.D.3.A4.B5.D

6.C7.B8.D9.A10.C



四、多项选择题:

1.BC2.AB3.BCD4.ABD

5.BD6.ACD7.BC8.BC

9.AC10.CD



五、实务题:

实务一综合结转分步法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A半产品

生产步骤:第一步骤200×年8月单位:元

摘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8000 1100 1900 11000 本月生产费用 16000 8000 2000 26000 生产费用合计 24000 9100 3900 37000 约当总产量 500+300 500+150 500+150 — 分配率 30 14 6 — 完工半产品成本 15000 7000 3000 25000 完工半产品单位成本 30 14 6 50 月末在产品成本 9000 2100 900 12000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B半产品

生产步骤:第二步骤200×年8月单位:元

摘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1000 1000 800 2800 本月生产费用 25000 500 700 26200 生产费用合计 26000 1500 1500 29000 约当总产量 550+100 550+50 550+50 — 分配率 40 2.5 2.5 — 完工半产品成本 22000 1375 1375 24750 完工半产品单位成本 40 2.5 2.5 45 月末在产品成本 4000 125 125 4250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甲产品

生产步骤:第三步骤200×年8月单位:元

摘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17750 496 619 18865 本月生产费用 24750 1400 4200 30350 生产费用合计 42500 1896 4819 49215 约当总产量 700+150 700+90 700+90 — 分配率 50 2.4 6.1 — 完工半产品成本 35000 1680 4270 40950 完工半产品单位成本 50 2.4 6.1 58.5 月末在产品成本 7500 216 549 8265

成本还原计算表(还原分配率法)

项目 还原分配率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

费用 合计 还原前产成品成本 本月所

产半成

品成本 第一步骤 15000 7000 3000 25000 第二步骤 22000 1375 1375 24750 第三步骤 35000 1680 4270 40950 成本还原 第三步骤 35000÷24750=1.4141 31110 1945 1945 35000 第二步骤 31110÷25000=1.2444 18666 8711 3733 31110 还原后产成品总成本 18666 12336 9948 40950



实务二分项结转分步法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乙半产品

生产步骤:第一步骤200×年8月单位:元

摘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3000 900 1200 5100 本月生产费用 15000 5400 6000 26400 生产费用合计 18000 6300 7200 31500 约当总产量 400+100 400+50 400+50 — 分配率 36 14 16 — 完工半产品成本 14400 5600 6400 26400 完工半产品单位成本 36 14 16 66 月末在产品成本 3600 700 800 5100

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乙产品

生产步骤:第二步骤200×年8月单位:元

摘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7850 2200 2650 12700 本月生产费用 4800 6000 10800 第一步骤转入 14400 5600 6400 26400 生产费用合计 22250 12600 15050 49900 完工产品成本500千克 18050 11000 13250 42300 完工半产品单位成本 36.1 22 26.5 84.6 月末在产品成本 4200 1600 1800 7600

根据成本计算单,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乙产品42300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步骤42300





实务三平行结转分步法



成本计算单

车间名称:第一车间

产品名称:A零件200×年8月单位:元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3500 800 620 4920 本月生产费用 14700 3880 2500 21080 生产费用合计 18200 4680 3120 26000 半成品数量 月初半成品数量 200 200 200 — 本月完工半成品数量 800 800 800 — 月末狭义在产品约当产量 400 200 200 — 合计 1400 1200 1200 — 单位半成品成本 13 3.9 2.6 19.5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900件) 11700 3510 2340 17550 月末在产品成本 6500 1170 780 8450



成本计算单

车间名称:第二车间

产品名称:B零件200×年8月单位:元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3250 750 700 4700 本月生产费用 58000 28650 14000 100650 生产费用合计 61250 29400 14700 105350 半成品数量 月初半成品数量 200 200 200 — 本月完工半成品数量 800 800 800 — 月末狭义在产品约当产量 225 225 225 — 合计 1225 1225 1225 — 单位半成品成本 50 24 12 86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900件) 45000 21600 10800 774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16250 7800 3900 27950



成本计算单

车间名称:第三车间

产品名称:AB产品200×年8月单位:元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175 250 425 本月生产费用 2865 1650 4515 生产费用合计 3040 1900 4940 半成品数量 月初半成品数量 — 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900 900 — 月末狭义在产品约当产量 50 50 — 合计 950 950 — 单位半成品成本 3.2 2 5.2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900件) 2880 1800 4680 月末在产品成本 160 100 260

AB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

200×年8月单位:元

生产车间 产量(件)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第一车间份额 900 11700 3510 2340 17550 第二车间份额 900 45000 21600 10800 77400 第三车间份额 900 2880 1800 4680 合计 900 56700 27990 14940 99630 单位成本 63 31.1 16.6 110.7

根据丙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AB产品99630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三车间99630





实务四平行结转分步法



成本计算单



车间名称:第一车间200×年8月单位:元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87500 40625 32500 160625 本月生产费用 137500 65625 52500 255625 生产费用合计 225000 106250 85000 416250 半成品数量 月初半成品数量 300 300 300 — 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500 500 500 — 月末狭义在产品约当产量 100 50 50 — 合计 900 850 850 — 单位半成品成本 250 125 100 475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550件) 137500 68750 55000 261250 月末在产品成本 87500 37500 30000 155000

成本计算单

车间名称:第二车间200×年8月单位:元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50000 33000 83000 本月生产费用 100000 75000 175000 生产费用合计 150000 108000 258000 半成品数量 月初半成品数量 200 200 — 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500 500 — 月末狭义在产品约当产量 50 50 — 合计 750 750 — 单位半成品成本 200 144 344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550件) 110000 79200 1892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40000 28800 68800



成本计算单

车间名称:第三车间200×年8月单位:元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20000 15000 35000 本月生产费用 105000 78750 183750 生产费用合计 125000 93750 218750 半成品数量 月初半成品数量 — 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550 550 — 月末狭义在产品约当产量 75 75 — 合计 625 625 — 单位半成品成本 200 150 350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900件) 110000 82500 192500 月末在产品成本 15000 11250 26250

丙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

200×年8月单位:元

生产车间 产量(件)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第一车间份额 550 137500 68750 55000 261250 第二车间份额 550 110000 79200 189200 第三车间份额 550 110000 82500 192500 合计 550 137500 288750 216700 642950 单位成本 250 525 394 1169

根据丙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丙产品642950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三车间642950





第十一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一、简答题(要点)

1.答:分类法的特点主要有:

(1)成本计算对象

分类法以产品的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该类产品的生产费用。

(2)成本计算期

分类法的成本计算期要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来确定,如果是大批量生产,应结合品种法和分步法定期在月末进行成本计算;如果与分批法结合运用,成本计算期应与生产周期一致。

(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如果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应将该类产品生产费用总额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分类法的适用范围是:

(1)产品品种、规格繁多,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以将不同品种、规格的产品可以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采用分类法来计算产品成本

(2)分类法与企业生产类型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应用,即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又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车间,均可以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3)有些工业企业可能生产一些零星产品,其品种规格多,数量少,费用比重小。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也可以把它们归为几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2.答:在分类法下,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一般采用系数分配法。

(1)确定分配标准。确定分配标准即选择与耗用费用关系最密切的经济因素作为分配标准。但需注意,所选分配标准应与产品成本高低成正比例关系。

(2)将分配标准折算为固定的系数。在同类产品中,选择一种产量较大、生产比较稳定或规格折中的有代表性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这种产品的分配标准额的系数定为“1”,其它各种产品的分配标准额分别与标准产品的分配标准额相比,其比率即为系数。

(3)计算出按标准产品折算的系数。即标准产品总系数(总产量)=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各自系数

(4)按标准产品总系数(总产量)分配类内各种(或各规格)产品的成本。



3.答:定额法的主要特点有:

(1)能够在生产耗费发生的当时,反映和监督脱离定额或预算的差异。(2)有利于提高成本的计划工作和定额管理工作水平,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3)能简便和合理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费用。

(4)定额法下必须制定定额成本,核算脱离定额差异,因而要增加核算工作量。



4.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几种具有同等地位、不同用途的主要产品。

副产品是指经过同一生产过程,使用同种原材料,在生产出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的一些非主要产品,或利用生产中的废料加工而成的产品。

等级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品种相同但质量不同的产品。



5.答:当投入相同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在某一个“点”上会发生分离。在分离前发生的加工成本称为联合成本,在分离后发生的加工成本,由于可以分辨其承担主体,所以称为可归属成本。



二、判断题:

1.√2.╳3.√4.√5.╳6.√

7.╳8.╳9.√10.╳11.╳12.√

13.√14.╳15.√16.√17.√18.√

19.√20.╳



三、单项选择题:

1.B2.D.3.D4.D5.A

6.B7.B8.A9.A10.C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3.BCD4.ABCD

5.AB6.ABC7.ABCD8.ABC

9.ABCD10.ABCD



五、实务题:

实务一多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相互结合

要点:(1)生产特点:基本生产为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要求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品种多,规格复杂,同时各步骤要分品种计算成本。辅助生产车间为小批量生产,要求按批别计算成本。

(2)成本计算方法:基本生产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各步骤的半成品均按计划成本结转。其中,第一车间采用品种法和分类法,第二车间采用分类法。辅助生产车间采用分批法。



实务二分类法



系数计算表

产品名称 产量 系数 总系数 占总系数比例 投料 投工 投料 投工 投料 投工 甲 1000 1.2 2 1200 2000 25% 42% 乙 2400 1 1 2400 2400 50% 50% 丙 800 1.5 0.5 1200 400 25% 8% 合计 — — — 4800 4800 100% !00%

成本计算单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成本 264000 31500 22500 318000 本月生产费用 1034100 260000 300000 1594100 生产费用合计 1298100 291500 322500 1912100 完工产品成本 1179000 272800 303600 1755400 甲产品总成本 294750 114576 127512 536838 甲产品单位成本 294.75 114.576 127.512 536.838 乙产品总成本 589500 136400 151800 877700 乙产品单位成本 245.625 56.8333 63.25 365.7083 丙产品总成本 294750 21824 24288 340862 丙产品单位成本 368.4375 27.28 30.36 426.0775 月末在产品成本 119100 18700 18900 156700



实务三定额法



产品成本计算单

产品名称:乙产品200×年9月单位:元

成本项目 栏次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

产品 定额成本 28000 3000 2500 33500 定额差异 +1268 -120 +100 +1248 月初在产品

定额变动 定额成本调整 -1400 -1400 定额变动差异 1400 1400

本月费用 定额成本 292600 63000 52500 408100 定额差异 +11500 +2100 +1000 +14600 材料成本差异 -6600 -6600

生产费

用合计 定额成本 319200 66000 55000 440200 定额差异 +12768 +1980 +1100 +15848 定额变动差异 1400 1400 材料成本差异 -6600 -6600 差异分配率 0.04 0.03 0.02



产成品成本(1000件) 定额成本 266000 60000 50000 376000 脱离定额差异 +10640 +1800 +1000 +13440 定额变动差异 1400 1400 材料成本差异 -6600 -6600 实际成本 271440 61800 51000 384240 月末在产品 定额成本 53200 6000 5000 64200 脱离定额差异 +2128 +180 100 2408



实务四联产品成本的核算



联产品成本计算表(实物量分配法)

项目 数量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联合成本 — 30000 10800 12000 52800 费用项目比重 — 56.8% 20.5% 22.7% 100% 分配率 — — — — 17.6 甲产品 2000 19994 7216 7990 35200 乙产品 1000 10006 3584 4010 17600





联产品成本计算表(售价系数法)

产品

名称 产



量 售



价 系



数 总



数 分配

比例

(%) 应负担的成本 直接

材料 直接

人工 制造

费用 合计 甲 2000 25 1 50000 58 17400 6264 6960 30624 乙 1000 30 1.2 36000 42 12600 4536 5040 22176 合计 3000 — — 86000 100 30000 10800 12000 52800



实务五定额成本法

(1)甲产品定额成本=500×10×6=30000(元)

脱离定额差异=200×6=1200(元)

材料成本差异=(30000-1200)×2%=576(元)

(2)乙材料月初在产品定额费用=3=300(元)

300×(1-)=60(元)定额变动调整数—60元。

定额变动差异数60(元)





第十二章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



一、简答题(要点)

1.答:标准成本法又称为标准成本制度,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而且是把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分析相结合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在标准成本法下,要为产品成本制定各种标准,并使之适用于管理中对产品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其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标准成本法特点:事先为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制定其各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生产过程中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作比较,及时揭示并分析成本差异月末,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原因,查明责任,评估业绩,并指出降低成本的途径。

标准成本差异是指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为超支差异;如果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为节约差异。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作业成本法把作业为成本核算对象,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生产费用按其产生的原因汇集到作业上,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按照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作业,将作业成本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甲产品负担费用=2×200=400(元)

乙产品负担费用=8×200=1600(元)

(2)

甲产品负担费用=60×10=600(元)

乙产品负担费用=40×10=400(元)

(3)

甲产品负担费用=70×20=1400(元)

乙产品负担费用=80×20=1600(元)

(4)

甲产品负担费用=90×20=1800(元)

乙产品负担费用=60×20=1200(元)

(5)

甲产品负担费用=50×10=500(元)

乙产品负担费用=50×10=500(元)

(6)甲产品共负担的制造费用=400+600+1400+1800+500=4700(元)

乙产品共负担的制造费用=1600+400+1600+1200+500=5300(元)





第十三章成本报表的编制和成本分析

一、简答题(要点)

1.答:成本报表是根据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用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水平及其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成本报表不是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属于企业内部报表。成本报表的特点:(1)成本报表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的的报表,一般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2)成本报表是以企业特定的生产环境为背景,对成本的反映和控制紧密联系着其生产工艺与生产组织的特点及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要求,因此不同企业的成本报表会存在差异。(3)成本报表是会计核算资料与技术经济资料相结合的产物,其信息具有综合性与全面性的特点。(4)成本报表具有及时与灵敏的特点。



2.答:为了保证成本信息的质量,充分发挥成本报表的作用,成本报表的编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内容必须完整(2)数字必须真实(3)指标必须实用(4)编报必须及时。



3.什么是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如何编制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答: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构成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执行情况的成本报表。该表是对全部商品产品成本报表中主要成本单位成本的详细补充,进一步提供成本构成项目的明细资料和揭示成本变动趋势。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编制:(1)“产量”项目中的本月及本年累计计划产量根据生产计划资料填列;本月及本年累计实际产量根据产品成本明细账或产成品成本汇总表中的产量资料填列;销售单价根据产品定价表填列。(2)成本项目的“历史先进水平”单位成本,根据企业历史上该种产品成本最低年度的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填列;各成本项目的“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根据上年度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填列;各成本项目的“本年计划”单位成本,根据本年度计划资料填列;各成本项目的“本年实际”单位成本,根据产品成本明细账或产成品成本汇总表填列;各成本项目的“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根据公式“某产品的平均实际单位成本=该产品累计总成本÷该产品累计产量”计算填列。(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指该种产品主要原材料的耗用量,根据业务技术核算资料填列。对于不可比产品,则无需填列“历史先进水平”和“上年实际平均”的单位成本。



4.答:成本分析是以成本核算资料为基础,结合有关计划、定额和其他相关资料,揭示成本变化情况及原因的过程。通过成本分析可以揭示成本变动原因,明确成本发生变化的责任,有助于挖掘企业内部降低成本的潜力。



5.答:成本分析的方法主要有:(1)比较分析法,即对经济指标的实际数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其差异的一种成本分析方法。(2)比率分析法,即将反映成本状况,或与成本水平相关的两个因素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比率,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借以评价企业成本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一种成本分析方法。(3)因素分析法,即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方法。



6.答:商品产品成本分析就是对企业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商品产品总成本变动原因及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及影响因素,从而评价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寻求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利用此表可以分析以下问题:(1)对全部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总括评价。通过总评价,一是对企业全部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有个总括的了解;二是通过对影响计划的完成情况因素的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分析指明方向。(2)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情况。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指标和计划完成情况的资料,分别反映在企业的成本计划和成本报表中。



7.答:产品单位成本分析包括单位成本完成情况的分析和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两部分,其中单位成本完成情况的分析包括:(1)单位成本一般分析,是采用比较分析法将单位成本实际与计划,上期或历史先进水平相比了解其升降情况,然后对重要产品按成本项目对比研究其成本变动情况,进一步查明单位成本升降的原因。(2)主要成本项目分析单位成本与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组织的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及采取的技术措施密切相联。具体成本项目的分析就是要结合这些因素,查明成本升降的具体原因。



二、判断题

1.√2.×3.×4.√5.√6.×



三、单项选择题

1.A2.A3.C4.C5.B6.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2.ABCE3.ACDE4.AD5.ABCDE6.ABC



五、实务题

实务一成本分析

(1)2007年:1000×12+9000=21000元

第一次替代:1200×12+9000=23400元

第二次替代:1200×11+9000=22200元

2008年:1200×11+10000=23200元

(2)分析: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23400-21000=+2400元

单位变动成本的影响:22200-23400=-1200元

固定总成本变动影响:23200-22200=+1000元

各因素影响之和为:+2400-1200+1000=+2200元,与分析对象相同。



实务二商品产品成本表的编制



商品产品成本表

编制单位:2005年12月单位:元







称 单

位 实际产量 单位成本 本月总成本 本年累计总成本 本月 本年

累计 上年实际平均 本年计划 本月实际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计算 按本月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按上年实际

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累计实际平均成本计算 1 2 3 4 5 6 7=1×3 8=1×4 9=1×5 10=2×3 11=2×4 12=2×6 可比产品合计 43100 43200 43300 507600 508950 509625 甲 件 100 1100 163 162 161 161.5 16300 16200 16100 179300 178200 177650 乙 件 200 2450 134 135 136 135.5 26800 27000 27200 328300 330750 331975 不可比产品合计 丙 件 300 3500 108 106 107 32400 31800 378000 374500 全部产品成本 75600 75100 886950 884125 补充资料:1.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2025元

2.可比产品降低率-0.399%(本年计划降低率为-0.266%)



























40









献花(0)
+1
(本文系125011325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