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的东西,只要有一句话你悟透了,那你一辈子都吃不完。” 十年前,在看刘力红博士《思考中医》的时候,书里面林沛湘老先生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呢?因为《黄帝内经》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两千多年来有多少医家都在学习啊!有多少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在讲,又有多少人妙笔生花的著书立说,那他们讲的写的都是什么呢?说实话,虽然从这句话里我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但对老先生的论断,毕竟还是心存一丝疑惑的。 今天,当我真正读懂了医圣的《伤寒论》,完全揭开这部经典巨著千年不解之谜的时候,再去体味林老的这句话,我又一次被深深的震撼了。老先生的话不愧是经验之谈,果然是肺腑之言,真实不虚啊!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中医这二十多年来,《皇帝内经》也不停地在看,在学,直到今天,通过读懂医圣的《伤寒论》,才终于弄明白了《黄帝内经》里的几句话,几个概念的真实涵义。 在《黄帝内经》里,歧伯说天地阴阳不以数推,而以象之谓。天之阴阳,以阴阳气各有多少,而曰三阴三阳。那么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气是如何命名的?太阳既为三阳,何以寒气主之?又何为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人体的十二经脉又是怎么命名的?什么是厥阴、少阴、太阴,什么是少阳、阳明、太阳?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的根据又是什么?足太阴经又为什么称为至阴?肝脏为什么称罢极之本?天人究竟是如何合一的? 相信这几个概念大家都知道,那么他们的真实含义你真正理解吗?又理解了多少呢?以前在读《黄帝内经》的时候,象在学校里学习一样,我一概是把这些作为定理定义之类来对待的。黄帝老子怎么讲的,小子就怎么学。你说厥阴是一阴,我就按照这个定义记下了,但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是这样,实在说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种情况。 不过这样问题可就出来了,因为这几句话所涉及的,不单单是几个概念的问题。这是《黄帝内经》,或者说是整个中医的核心机密,是天人合一的关键所在。前面说过,围绕《黄帝内经》,历代发挥著述汗牛充栋,但写的都是些什么呢,现在看来,都是些字面上的功夫而已。因为如果这些概念明确了,中医就不会是目前这种局面。那么这些问题究竟有没有人能搞明白呢?有啊,那就是《伤寒论》的作者,被后世尊为医圣的张仲景。因为我就是通过读懂医圣的《伤寒论》,才弄明白了这些机密。也就是说张仲景是在完全明了这些天人合一的机密的基础上,才创作出了又一部不朽经典《伤寒论》的。 张仲景真的太了不起,真的太伟大了!但遗憾的是,张仲景这部原本解密经典的经典之作又象《黄帝内经》一样,成为了后人难以解开的谜团。时至今日,关于《伤寒论》的注解之作同样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但是注解愈多,就愈加说明一个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一部注解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揭示真相,否则后来者也就不会前赴后继的争相著述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局面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