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为什么在古代军事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四战之地,但是好像无险可守啊? @马伯庸,市场营销 一切不以地图为基础的地理讨论都是耍流氓! 襄阳地理地位如何,网上资料太多,不过一般人读相关文字资料,往往一头雾水,被各种地名和方位搞得头晕脑胀。俗话说,一图胜千语,其实在地图上一看,其地位如何,立刻一目了然。 我隐去了所有的行政区分和城市标志,抛开一切杂念和成见,只留下一张纯粹的地形图,这样更有利于做出客观判断。 那么从军事角度看——或者说,如果这是一张即时战略地图的话,哪一个点最为重要? 显然就是红点处,即襄阳。 它正好处于一个盆地的十字路口,南北贯通,要经过这里;东西贯通,也要经过这里。四周的各条道路,都汇聚于此,绕不过去。所以无论你在这里是建个炮塔还是修个兵营,只要这个口一堵住,整个盆地都在你控制之下。襄阳就如同一口浓痰噎在对手的喉咙里,让他郁闷到吐血。 下面我们把行政标记放上去,再来看襄阳的地理位置有多牛逼。 先往南看。从襄阳南下,沿荆山(西)、大洪山(东)之间的宜城通道,一路可到荆州,进入广袤的江汉平原,直抵长江。然后向西可以扼守宜昌,等于锁住了四川出川的三峡门口。向东可以把江汉平原这个重要的经济区掌握在手中。楚国想北上争雄,问问中原诸侯鼎有多重,襄阳是其桥头堡。郭靖为啥死守襄阳,也是因为襄阳一破,蒙古人便可长驱直入,进入长江沿线,切断四川与江南联系,肆虐江汉平原。 更可怕的是,源自汉中的汉水过安康以后,在襄阳这里朝东南流过去。在古代运输不便,有这么一条河跟着,其意义不言而喻。蒙古人就是打破襄阳以后顺汉水入长江,攻取鄂州,南宋的防御体系登时崩溃。 再往东看。襄阳向东,北有桐柏山,南有大洪山,中间从枣阳至随州,从随州趋安陆,向南直达汉口。向北,则可以控制大梧县,这是江淮平原与长江流域沟通的西侧通道。这附近有著名的义阳三关,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两淮南下,若得此三关,则守军自溃,俗称三关尽毁。李自成和张献忠一打下三关,左良玉立刻就散了。 其重要性,只要知道另外一条东侧通道叫合肥,就该明白了。 再看北边。从襄阳向北,是南阳盆地。向东北方向,过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间的方城通道,即可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中原地带。一冒头就是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平顶山,再往东北,就到许昌了。这就是为啥关羽在襄阳、樊城水淹七军以后,吓得曹操非要从许昌迁都。没办法,人家一脚把通向中原的大门给踹开了,“威震华夏”四个字,可不是没来由的。 还有一条路向正北,过鲁山县,沿嵩县西侧向北的陆浑,即抵达伊川,东都洛阳就在前方!关羽打襄樊的时候,就鼓动这条路上的盗贼们闹事,搅得曹操鸡飞狗跳,以为关羽还要打洛阳。更早时候,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是从襄阳沿这里北上,陈兵洛水,去问周王室的鼎有多重。 岳飞为什么从鄂州起兵,非要先把襄阳打下来再谈恢复中原?就是因为襄阳不夺,就没有去中原的通道。 再看看西边。从襄阳北上,走南阳西,沿伏牛山和秦岭南麓之间的狭窄通道,走内乡、西峡至大名鼎鼎的武关、商洛,从山区一出来,就是蓝田,到关中了,长安在望。楚人看秦国不顺眼,就从这条路去打咸阳,秦人看楚人不顺眼,也是从这条路去打郢。无论谁打谁,都得经过襄阳。 李自成先在襄阳称新顺王,然后从这里突袭西安,才有了大顺天下。 当然,秦人其实还多占一个便宜。汉水从汉中东流,经安康、十堰抵达襄阳,再经襄阳后折向东南(参看前面的图)。秦人可以从汉中准备船只,高高兴兴顺汉水而下;而楚人就只能干瞪眼,没办法,他们去打汉中得逆水而上,忒废油了。后来到了三国,蒋琬也有这个打算,后来一琢磨,东下容易,万一打不赢,撤退可就是逆流,太危险,没敢干。 所以我们能看到,襄阳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四战之地。南通江汉、东接汉口、信阳、北上中原、洛阳,西去长安、汉中。中国发生大事的地区,总能和襄阳扯上点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补手绘地图一张,简化后的襄阳附近交通图,这样就一目了然,红线为汉水。 现在你们能明白,为啥明明襄阳、南阳明明同在一个盆地,却分属河南、湖北两省了吧?这是“分省而治”策略最典型的一个体现。湖北有襄阳把口儿,北部邓州、新野却属南阳;河南掌控南阳和大半个南阳盆地,汉水却落在襄阳。南阳盆地的几条通道,湖北、河南各据一半。湖北要独立,它没办法封锁商洛、洛阳和方城诸道,中原大军可以源源不断地经南阳南下。河南要独立,南边襄阳却不归它管,随州、荆州乃至汉中的部队随时可袭击南阳,如芒在背。等于谁也没办法把整个南阳盆地掌控住,更没办法关上所有门。 虽然元代开始分省,但这个“山河相制”的策略,可不是元代才有的。以南阳盆地为例,汉代属荆州,可在郡这一级却一分为二。南阳——当时叫宛——和盆地大部属南阳郡。而位于盆地南大门的襄阳却属南郡,和更南边的宜城、江陵形成一个行政体系,分割思路和现在是很相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