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襄樊大道百步一景“讲述”古城故事

 秋天的海 2014-06-13
8公里路段分布6个绿化景观、3个现代标志景观、6个历史文化景观
W020140612335915995647.jpg
襄樊大道连接襄阳古城、老樊城与襄阳火车站,是襄阳市区人口最密集的地带、传统旧城以及市民出行重要通道。
  此次综合整治中,襄樊大道沿线有哪些历史文化景观,将来如何呈现在市民面前,令人期待。
  昨日,记者从襄樊大道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获悉,襄樊大道沿线分布6个绿化景观节点,3个现代标志节点,6个历史文化节点,平均每300到500米就有一处重点景观节点,将充分挖掘沿线历史文化内涵,以雕塑、绿化、广场、建筑等形式作为载体,体现对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延续和创新。
  胜利街节点
  作为襄樊大道起始点,胜利街原名落轿街。因唐武则天时宰相张柬之,告老还乡后修建环襄阳城四十三华里的“张公堤”,襄阳人在南门外为其修“张公祠”,并在祠外立碑一块,上书“文武官在此落轿下马”而得名,后在解放时期更名为胜利街。
  附近还有一学业堂,为汉末荆州牧刘表创办,是汉末到三国时期全国的最高学府,司马徽、宋忠等众多名士鸿儒在此讲课,培养了诸葛亮、庞统等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
  此次整治,规划拆除胜利街市场、美联超市等临街破旧建筑,结合学业堂,建一处街头游园,通过设置雕塑,增添空间文化气质。
  荟园节点
  荟园临护城河而建,也是护城河的最宽处,对面是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在襄阳作《登楼赋》而建的仲宣楼。
  此次综合整治,荟园节点的景观注重的是视线开敞的空间营造,拆除周边破旧建筑,打通各个方向与仲宣楼之间的视线通廊,在路边走便可看到古城墙、护城河和仲宣楼。
  此外,该处将适当布局多个广场及商业、旅游服务建筑,以提升节点旅游服务功能。
  东门桥节点
  在襄阳2800年历史进程中,许多成语故事、人文典故起源于此地。如问鼎中原、如鱼得水、清风朗月等等。
  此次规划中,襄城东门口段将拆除现状较为混乱的建材市场,建一处成语故事主题公园,通过雕塑的形式,展示发生在襄阳本地的成语故事。
  会馆节点
  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在樊殷商大贾为了叙乡谊、通商情、接官仕、祭财神所建,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乾隆三十九年又兴建了祭祀天、地、水的三官庙,嘉庆六年重修了山门及戏楼。
  黄州会馆位于樊城火巷口,始建于清朝鼎盛时期,重建于同治八年。现存建筑为一组三进四合院,占地约950平方米,是至今保留较完整的一处本省人修建的会馆,也是一座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
  此次综合整治,山陕会馆将在周边破旧建筑拆除后,露出会馆面目;黄州会馆将对历史保留建筑与古建筑构架进行重点修复,通过特色地面浮雕、独特的地面装饰纹样,显露厚重的历史空间感。
  樊城护城河遗址节点
  提起护城河,许多人可能会想到襄城,其实樊城也有护城河。
  樊城护城河上起汉江二桥头火星观,下至迎旭门矶头注入汉江,既是军事防御设施,也具备部分菜农灌溉及城市排水等功能。
  1951年,护城河上修桥连接城内公路和人民广场,因是襄阳解放后最大的城市建设工程,故名为“解放桥”。1973年,护城河改建成箱涵式排水,护城河淡出民众视线,解放桥也被整体埋于长征路下。
  在此整治规划中,将拆除现解放路口王子鞋城及沿街建筑,露出樊城老护城河,让这段埋没了40多年的古河道重现世人眼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