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老屋

 心飞翔315 2014-06-13
 叶文

  又有6年没有回过老屋了。

  因了母亲的六十大寿,在老家县城里和众亲友给母亲过完寿后,我便和妹妹一起回乡下的老屋去看看。

  自从6年前父亲辞世后,母亲不再呆在乡下,曾经热闹辉煌的老屋,如今除了铁将军把门外,便是屋檐下、坝子里那半人多高的杂草,长得郁郁葱葱,房前屋后,我们少年时栽下的果木,依然硕果累累,只是没了人气的滋养,妹妹和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打下的几颗歪嘴桃,看上去,白里透着红,可往嘴里一送,居然没有一丝甜味,甚至于充满了苦涩,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连这水果也知道“人走茶凉”吗?既然没了主人的欣赏和品用,它们为什么要长得甜甜的,用来讨好主人呢?

  虽然难以下咽,我还是勉强啃了半个桃子,我要把家乡的味道,永远吃到自己的肚子中,尽管这个味道不再甜蜜。

  四间七柱房,两间是1981年修的,又两间较高,一楼一顶式,是1991年修的,外加一个做厨房的偏房,一个父亲自己搭建的牛圈和厕所,面积不算小,却都很破败了。

  曾经的一家五口,在这里进进出出,在这里生养将息,在这里喜怒哀乐,在这里耕耘土地梦想明天,只是,当我们三兄妹次第长大,一个接一个地飞出了山沟,老屋便逐渐地安静下来,父母亲也和老屋一起,渐渐地变老,直到2007年,刚满60岁的父亲,突然离开了我们。母亲一个人在家多有不便,于是,连母亲也进了城。

  老屋,父母亲曾经亲手做砖瓦,并用柴火烧制,然后省吃俭用,忍饥挨饿修建起来的老屋,一度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的成长默默护航的老屋,就这样被遗弃在了乡下,像一个没有儿女的孤寡老人,无言地站立在青山绿树中,等待着时间的裁决,它们注定不会再有辉煌。除了我们偶尔回去看看它,就像今天一样,我们在曾经熟悉的地方走动、凝思,回忆童年、少年时期的欢乐,回忆当年为了争谁碗里多一节红苕而闹出的风波,还回忆那一场又一场大雨、大风,我们是如何在老屋的庇护下,笑看人间冷暖……

  都过去了,似近还远,曾经高大宽敞的老屋,因了我们的长大,而变得衰老和矮小起来。

  我们当年栽下的栀子花,长得日益高大,眼下按理是它开放白色的花朵,像我们提供沁人芬芳的时节,可是,我没有在它的身上找到一点花苞,更别说香味浓郁的盛开了。

  也许都跟桃子一样,一草一木皆有情,失去了主人的照顾与呵护,它们也忧郁地老了,还有那更加茂盛的成片的枇杷树,城里正是大卖的时候,他们却只长枝干不结果。像老屋一样,除了存在,他们不再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流连在老屋的身边,发现柱子上还有父亲留下的白色粉笔字,上面写的是“1997年3月23日”,这是父亲多年养成的习惯,每有什么需要记下来的事情,他便会在墙上柱子上写下日期。尽管9个月后,父亲就离开了我们。但这几个粉笔字,依然很清晰地留在柱子上,因了老屋的保护,这几个字还是那么一目了然,还是充分展示了父亲书写的风格。也许父亲不会知道,他将在这个日期之后,渐渐远去,把自己的一生变成一堆荒草。他也许不会想到,曾经流下过无数汗水建起来的房屋,会没有子孙居住乃至继承。

  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在城里都有自己的房屋,老屋一如父亲,我每隔三五年还会回去看它一次,但当我们也老去时,还有谁会记得它呢?我们的子孙们,因为跟老屋没有任何故事,他们还会去管老屋的存在吗?

  答案是未知的。相信早晚有一天,无人居住的老屋会轰然一声倒下,苦干年后,这里除了杂草和断砖,也许什么都不会留下。

  我要走了,我人生的舞台已经不在这里,我得离开自己的童年和忧伤了。村子里也很安静,曾经人声鼎沸的小山村,如今也是十室九空,像我们这样无人居住的老屋还有很多,没人要,像一个个遗弃在山沟里的老人和孩子。

  不会有多少人再回农村了,我的很多同龄人,即使打工,因了吃苦耐劳的本性,也是混得很好,大多有钱,要么在广东买房,要么在我们老家县城拥有了自己的居室。他们和我一样,顺应时代潮流,适时抛弃了乡村和瓦房,让自己变成了城里人,让自己的后代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是,若干年后,失去了农民的乡村,会不会也像我们的老屋一样,轰然垮掉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