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什么是“冬病夏治”?

 平淡水的平凡 2014-06-14

  我们说的冬病夏治,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冬病夏治的时间,一般多从“三伏”开始,“三伏”是阳气隆盛的最好时令,利用这个时令进行穴位敷贴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按照往年的经验,从夏至起到头伏之前进行第一阶段的敷贴,可以达到醒穴、温经、通络的作用,所以,今年6月21日左右,就可以着手准备冬病夏治了。但是有很多患者,都挤在入伏第一天跑来治疗,其实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敷,治疗效果都一样,这个不必担心,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时间,也不必所有人都挤第一天。

  那我们经常说的“冬病夏治”,这个“病”是指哪些病呢?

  这个病,并不是具体指一个种类的病,所谓的“冬病”,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或是在冬季加重的病变此类疾病通常在夏季处于缓解期,如果在夏季治疗,增强身体抵抗力,冬春季节发作的几率大大降低。临床上“冬病夏治”最经常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咳嗽、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体制虚弱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然后是疼痛性疾病,比如颈椎病、肩周炎、因虚寒所致的腰腿痛、风湿性疾病等,这些都是遇冷则加剧的病,另外还有一些比如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喉炎、梅核气、扁桃体炎等,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为什么冬天的病在夏天治疗,反而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中有什么依据么?

  “冬病夏治”实际上是融合了诸多学科的知识。属于中医的内病外治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艾灸疗法。简单来说,它是采用穴位艾灸的方法,使有特殊作用的艾热量渗透皮肤,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并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它一方面有刺激穴位、发挥经络穴位本身的理气血、调阴阳、补虚损作用另一方面,药物透皮吸收,也发挥了其药理作用。总的来说,是结合了局部刺激、经络调衡及药物自身作用三方面的功能。

  到底什么是“冬病夏治”?
  对于“冬病夏治”,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项吗?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入伏第一天没赶上的患者,头伏内,无论哪天艾灸,治疗效果都一样,这个不必担心,但是只要做了,就一定要连续艾灸“三伏”,不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另外,对于一部分人群来说,是不适合采用这个方法的,比如对艾灸极度敏感,特殊体制如对胶布过敏遮、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阴虚火旺者、孕妇、皮肤过嫩的3岁以下儿童等,都是不能进行艾灸的。艾灸以后不要马上洗澡,而且不要在局部用力搓患者一定要少吃“发物”,如辛辣食品、牛羊肉、海鲜、生冷食物等,减少运动,避免出汗、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一定要注意好好休息,不能熬夜。

  专家提醒艾灸期间有感染、发烧的现象,要等病好后再艾灸 如果艾灸敷期间有皮肤起泡或过敏现象,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冬病夏治” 是因人而异,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所以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延误病情,影响疗效。
 到底什么是“冬病夏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