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后背热怎么回事-----灯笼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太平时光 2014-06-14

        既是慢性,应该挂内科。该病属于虚火浮越,得此病者较少。古代治法用生附子研末,吐涎调敷两脚心,可以治之。仅供参考.。(太平2014.6--7使用,验证疗效显著)

喉症统治

      后颈窝处搽油少许,用铜钱一文刮之(如刮痧样),要顺刮(切忌倒刮),其痛稍缓,以便乘势进药,轻者不药亦可。或生附子末(用吴萸亦可),热醋调敷两脚心(不论实火虚火皆妙)。

        灯笼病:中医的病(证)名。

        因瘀血内停所致里热外凉之症状,因与灯笼的里热外凉相似,故名灯笼病,用血府逐瘀汤治之。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说道:“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付血活热退。”灯笼病类似与西医的神经症。

        案例1我老婆35岁,去年出现后背疼,去西医院查内分泌,没发现问题..中医院诊断为肾虚,阴阳两虚..吃了二个月汤药后背不疼了,但出现晚上前胸\后背发热.像火烧一样..体表温度正常.手心热,脚心不热..我个人认为是中药补大发了.体内有火了.买了六味地黄丸.吃了几天没什么效果.由于晚上睡不好,老婆很烦躁.心情很差,就越发着急..麻烦各位帮我们找出一条解决之路..感谢!!!!!

         一清颗粒.有作用吗?

        背热如火神方:生附子研末,水调敷两足心,立效。这神方可以一试吗?怕中毒,怕副作用大

.================================================

         5月19日 又找一较有名中医,诊断:气滞血瘀,晚上后背发热为经络不通所致!开中药10剂、(没有药单,副单留医生那里保存)19日晚17:30服用第一剂、22:00又开始发热、表现:后背热,像火烧、胸闷、手脚微热、体表正常、不出汗、舌红苔少、有齿痕、唇色深红很重。 发热持续20分钟左右、发热后浑身疲惫。

         发热现象每90分钟左右出现一次、、直至20日8点。。感觉病情有减重的迹象,比较前4天、发热次数增加、唇色加重、--现象和更年期综合症很像,只是不出汗这点不同。病人痛苦不堪,每次发热都喊“谁来救救我啊!”听得我心里难受之极....感谢大家热心帮忙!!

        民间土郎中 提到的“灯笼病”。我查到了,感觉非常符合,转贴这里大家分析下:

---------------------------------------------

            近读《北方医话》发现此案例值得学习,今录此处供大家欣赏灯笼病又称心里热。王清任《医林改错》日:“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余在临证时曾治一患者,自述患病十余年,心中烦热,且阵阵全身烘热,上冲牙齿,夜间尤甚,但触体并不热,略有凉感,夜不能寐,大便时稀,两胁胀痛。屡用滋阴清热药不效,而每服舒肝丸则自觉稍舒,但诸症不除。望其舌苔薄黄、舌质暗红,脉沉弦而数。诊毕,余处方为:柴胡1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生地黄15g、枳壳15g、桔梗10g、牛膝10g、当归15g、青皮15g、淡竹叶5g,2剂,水煎服。是时学生问道:何以用血府逐瘀汤治之?余日:若诊此证为虚热,则愈补愈瘀;诊为实火,则愈凉愈凝。该患者虽夜间心中烦热,全身烘热,似阴虚火旺,应服滋阴降火之品,但其不效若何?若确为阴虚,服辛燥之舒肝丸,势必致火势更焰,病情益重。但每服之却觉舒。此非真阴不足可知矣。再望其舌质暗红,为有瘀血之象,说明此证是气郁日久,血行不畅,而成血瘀。故仅以疏肝理气之品,则虽肝气疏而瘀血不除,故病不愈。因此应投用活血祛瘀之剂,内加竹叶一味,促进邪热和瘀血从水道排除。

       数日后,患者喜告服上方两剂,已不热,夜寐得安,惟仍觉两胁胀痛,望其舌质已不暗。 此瘀血虽去而气郁不除,应侧重疏肝理气。处方:柴胡15g、清半夏10g、黄芩15g、桂枝10g、茯苓20g、党参15g、龙骨10g、牡蛎20g、甘草10g、生姜5g、大枣3枚。4剂,水煎服。患者服此方4剂后,胁已不胀痛,精神大爽。余嘱其注意情志调摄,并服用10袋逍遥散,以竞全功。

-----------------------------------------------

众多网友回复:

1、吴茱萸,肉桂各等分,研末,醋调敷两足心,试一试。

2、柴胡桂枝汤加山茱萸治疗。病机:相火郁结。

3、栀子豉汤。

4、可以试试,但是推荐《医林改错》里的逐瘀汤,至于是哪一首逐瘀汤,自己翻书找,我昨天看了在本论坛下载的《医林改错临证录》一书,在里面看到有治疗该病的一首逐瘀汤,自己找吧,肯定是瘀血了。

5、附子外用,是引火下行,有用没用不知道,但试试至少没什么害处。放心使用,但别喝哦。用何药得效,望能把结果写上。此病当结合舌脉,有火泻之,有瘀去之。有虚补之,应该不是大证。如果实在不行。找中医再看看。保险点。一般心烦懊恼者。栀子豉汤主之。若心血不足,又当以黄连黄芩阿胶汤主之。另外,能不能把以前所用的药方发上来看看。若真有瘀血,或有气机郁滞。又当以上面老师之见为是。

6、典型的灯笼病。

-----------------------------------------------

       谢谢,应该是血府逐瘀汤。正在了解中。药量取自顶楼的病例,应该可以吧。看过2个中医了。 都没有提到灯笼病。

      诊断:气滞血瘀的中医说:刚开始吃他的中药时,病会加重些,是正常的!?舌苔现在比之前感觉好些,21日晩睡了个好觉,凌晨4点热了一次。22日晚,本以为情况也能不错。结果热了4次。分别是凌晨0点,1点,4点,5点。 再附一張。

05-21220840 0000.jpg     05-21221058 0000.jpg

 
        案例2李某,女性,49 岁。2004 年 12 月 5 日初诊。
        患者5年前因不明原因发病,自觉背心:胸12椎至腰2 椎之间发热,范围约拳头大小,3天后背心发热逐渐加重,朝轻暮重,并伴饮食欠佳,下肢乏力,但无恶寒发热、口干口苦、恶心呕吐、头痛等症。 
         至5天后背心发热难忍,时值严冬,寒风凛凛,经常亦袒胸露背,欲卧石板、冰块之上。急至当地医院求医治疗:以抗生素药物为主,具体药名不祥,稍有缓解。
         其后5 年,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求遍大小医院,中西药物,久治无效。因患者时常袒胸露背,家人和邻里把她当成精神病患者送入当地康复中心治疗,病情越来越重。经朋友介绍到我处求治。
        诊见患者精神抑郁,呃声频频,声音高亢,持续时间5-10分钟 不等,双下肢轻微浮肿乏力,面色白光白,观其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紧。自述背心部发热如针刺难忍,时反时复,朝轻暮重,进食后轻微腹胀,且自觉小腹坚满,发无定时。
         查体:体温 37.1度,心肺听诊无异常,双肾区无叩击痛,扪发热部位无灼热感。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B超腹部常规及泌尿系检查无异常,心肺透视亦无异常。
         思之,患者女性,年龄49岁,检查无实质性病变,遂以绝经前后诸症 :更年期综合征治疗,投以逍遥散之类,! 剂后,发热反而加重,无效。
        再思,发病部位在背心两肾区之间,加上年龄偏大,考虑为肾阴不足,相火偏旺,以滋阴降火为法组方,投以知柏地黄丸之类,6 剂后病情无变化。
         三思,细审其症:饮食欠佳,双下肢轻微浮肿伴乏力,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朝轻暮重等为脾虚痰湿内阻证候,最为关键是患者自觉小腹坚满,呃声频频,声音高亢,可持续数分钟,发无定时。仲景《伤寒论》有论“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豁然明朗:本证属病久脾阳受损,土不制水,以致水气上冲之小腹坚满,呃声频频;脾虚痰湿内生,阻滞于里,阳气不得下行于肾,郁于腰背之间,而引起背心奇热难当。
        仿苓桂术甘汤之意,稍佐补肾、降气化痰、安神之品。药用:茯苓15g,炒白术 15g,桂枝12g,杜仲10g,淮牛膝 15g,沉香6g( 冲服),陈皮10g,炒酸枣仁 12g,炙甘草 6g。2剂,水煎,每日 1 剂,分4次温服。
        用药后患者自觉腰部发热范围缩小约 2/3,小腹坚满缓解,呃逆未发,下肢浮肿消失,食欲尚可。效不更方,守方治疗半月,病得痊愈。随访 1年余,至今未复发。
邓齐学重庆市忠县汝溪中心卫生院重庆忠县
        案例3灯笼热,其病颇奇。
       如韦氏老太,80岁,湛江市霞山文明东路住户。每天自言发热发烧,儿孙为其测体温却常测到低于正常值的体温。到医院检查亦找不到病因,认为植物神经功能纹乱。每给服谷维素,多种维生素,维脑路通等,服食无效,乃天天责骂儿孙不为其治好。
        延为诊治,见其证与血府逐瘀汤条下所列的“心里热”相类,即疏血府逐瘀汤原方,三服而安。
       案例4:灯笼病是以比拟手法命名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患者自觉胸中象有一团火在燃烧一样的难受,仪器又查不出显性病变的一组症候群,在临床并不少见,前期就有一例。
        汪女,27岁,患精神病2年余,曾经住精神病院治疗,近期自觉胸中如有一团燃烧的火,搅得精神不宁,坐卧不安,服抗精神类药不效,来看中医。
        四诊确诊为灯笼病。
       处方:柴胡15g 枳实15g 白芍15g 甘草10g 当归15g 炒莱菔子10g 栀子15g 淡豆豉15g 枣仁30g 夜交藤30g 鳖甲30g 水蛭10g ,姜枣引,3副,机煎打包,分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1包。
       复诊:胸中热减,再3副。
       再诊:热减人安。再5副。 至1月23日复诊:一切如常,母女甚喜。再7副,巩固疗效。忌食辛辣,避免精神刺激,适度外出锻炼。 该方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案例5:血府逐瘀汤证证治 “灯笼病”。
       ①患者,女,64岁,于2008年1月1日来诊。患者在二十多年前因受凉患支气管炎后,因治疗不彻底,后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每次发作时都要西医输液治疗十多日方能好转,反反复复,时好时坏,近日因用西医治疗一周无明显好转,来我处求治于中医。
        患者诉近年来每日均咳嗽,伴少量粘痰,遇寒冷或季节交替时加重,走路、上楼均觉乏力,短气头晕,时有心悸,饮食尚可,二便正常,察之面色晦暗,舌质淡,舌边有瘀点,脉细涩。
        辨为气虚瘀阻。拟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当归8克、川芎6克、赤芍10克、柴胡3克、枳壳10克、甘草3克、桔梗10夫、牛膝10克、黄芪30克。5剂。1月7日二诊,患者咳嗽明显减少,乏力、短气、头晕也明显好转,并述之前诊治从未有此次用药后的轻松,精力倍增。效不更方,继以原方五剂治疗观效。
        ②患者,男,61岁,于2008年1月7日就诊。患者素有咳嗽咳痰史5年,曾诊断为慢支,肺气肿。近二月来,患者逐渐出现胸中烦热不安,特别是晚上睡卧后更明显,入睡困难,睡后梦多;述头痛,咳喘、有少量脓痰,饮食、大小便均正常。
        在这两月内已多次以西医抗生素治疗,治疗当日有效,到第二日又是一样,来诊时特要求中医诊治。
        察舌质暗,苔黄稍腻,脉右涩左弦。辨为血瘀胸府,痰湿阻肺。
        治以血府逐瘀汤合小陷胸汤加减:当归12克、川芎6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甘草5克、桔梗 10夫、桃仁10克、红花6克、半夏12克,瓜蒌壳15克、黄连6克。4剂。8月12日二诊,患者诉服第一剂药当晚,胸中烦热大减,咳嗽气喘也明显好转,四剂药还剩一剂未服完,因觉疗效甚好,再拿三剂续服。
       ③患者,女,70岁,于2008年1月12日就诊。患者因失眠、多梦,胸中燥热不安来诊。
        患者近十年来时头痛,且如刺,经常失眠,而且每次都来我处诊治,但都是用一些成药或西药治疗,用后患者也只起效一时。这次来诊,患者一副痛苦面容,胸中似有火烧,手足心也似火烧且置于冷处稍安,实在难受,并有头痛、头晕,连续几晚未眠,觉全身乏力,动后短气。舌质暗淡,舌下瘀点满布,脉小弦,细涩无力。
        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2克、川芎5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柴胡5克、枳壳10克、甘草3克、桔梗6克、桃仁10克、红花6克、淮牛膝10克、酸枣仁12克,茯神15克,黄芪10克。三剂。
        2008年1月15日来诊,前症均有减轻,情绪也大有好转,只诉起效太慢。我细心跟患者说明病来已久,非一时就能治愈,必慢慢调治,方可治愈。患者其实也明其理,只是治病心切;患者例要求再予5剂,并说这此要多服几贴,以期治愈。
        自我体会: 以上三个病例都是本人1月份接诊,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起效。前两个病例之前诊断为慢支、肺气肿所致,第三个病例我也一时难以找出个病由,虽然病不太相同,但均有血瘀之证,且病日较久,二、三例患者还显示出了一个典型的“灯笼病”症状。之所以都能较好的取效,我觉得辨证为血瘀是证治之关键,其中三例患者舌下都有明显的瘀点,这也是我选择该方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我临证时必看舌下,以察是否为血瘀所致以免四诊不全而诊治不到。况且,血府逐瘀汤本属祛瘀散血之良方,妙在本方气血并治,升降同调,全身各部凡由瘀血所致的疾病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我只要辨证为有瘀血所致的疾病,都喜用该方加减运用,效果也相当明显。 另外,三例患者都是在本地天气最冷时病情加重,而且后两例出现了典型的“灯笼病”(里热外凉)症状,至于出现“灯笼病”的原因,希望各位进行交流、讨论。
         血府逐瘀汤治疗灯笼病(2010-07-15 09:36:49)
        灯笼病是中医的一个病名,指因瘀血内停所致里热外凉之证。
      《医林改错》卷上:“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治宜活血祛瘀,用血府逐瘀汤。
       有人用血府逐瘀汤治疗一56岁的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患者,表现为中上腹部胀痛,消瘦,并自觉腹中灼热,外形则怕冷喜暖,贫血面容,皮肤粗糙,舌质暗红,脉细滑数,辨证为肝胃不和, 蓄瘀挟热阻滞,治疗拟和胃调中, 佐以泄热逐瘀,药用柴胡、佛手片、炒川芎各6克, 炒白术、赤芍、白芍、炒当归、桃仁、炒牛膝各12克, 水炙甘草、红花各3克, 八月扎15克, 香谷芽12克。服用7剂后外寒内热之症减轻,守前法,药用柴胡、炒枳壳、炒川芎、炒六曲各6克, 炒白术、炒当归、赤芍、白芍、桃仁、炒黄芩、炒牛膝各9克, 炙甘草、红花各3克, 八月扎15克, 炒谷芽12克。7剂药后, 继加减连服月余而病愈。(周芳军,张镜人.“灯笼病”治验.辽宁中医杂志,1989年第7期)
案例6:外凉内热——灯笼病

[病案]张某,男,56岁。1984年9月8日就诊。心中灼热,懊憹而烦,白天内热身凉,夜间内外皆热,手足心热,神疲乏力,唇干乏津,面色晦黄,皮肤粗糙。病已半年。测体温正常,其他检查未见异常。舌红少苔,脉细数。曾服知柏地黄汤等治疗无效,相反内热加重。

[治则]活血化瘀清热。

[方药]桃仁10克,红花6克,赤芍12克,牛膝12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生地12克,柴胡6克,枳壳10克,丹皮6克,大黄6克,栀子6克,豆豉9克。服3剂心热大减,续服3剂病愈。(见《山东中医杂志》1987年第4期)

[评析]本病以外凉内热为主症,古称灯笼病。《医林改错》曰:“灯笼病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淤。”患者皮肤粗糙,口干乏津,此均为瘀阻之征,选方血府逐瘀汤合栀子豉汤加减,活血化瘀,使气血不郁遏,故病愈。(李祥云)

 
       4 - 208 : 華佗治背熱如火神方生附子研末,水調敷兩足心,立效。 摘自--【華佗神方 - 卷四 華佗內科神方】4 - 208
 
血府逐瘀汤治疗灯笼病36例临床分析
  灯笼病是中医的一个病名,指因瘀血内停所致里热外凉之证。《医林改错》卷上:“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1996~2011年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灯笼病患者3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将70例灯笼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45~75岁,病程1个月~3年;对照组男12例,女22例;年龄48~72岁,病程2个月~3年。70例患者中胆汁返流性胃炎6例,更年期综合征1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0例,糖尿病16例,慢性胆囊炎8例,慢性前列腺炎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标准:按《医林改错》卷上:“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多伴有周身皮肤粗糙,口干不欲对灯笼病不认识,在治疗时应用B1、B12等西药调治,通过本组病例比较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灯笼病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B1100mg,1次/日,肌肉注射;B12500ng,1次/日,肌肉注射;谷维素20mg口服,3次/日。1周1疗程。②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味,方药: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2g,牛膝12g,当归12g,川芎6g,生地12g,柴胡6g,枳壳10g,桔梗6g,甘草6g。失眠者加牡蛎30g,酸枣仁30g;心烦者加炒栀子12g,淡豆豉10g;胁痛者加川楝子12g,郁金12g;便秘者加生大黄10g(后入)。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分2次早晚各200ml,1周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2个疗程后身外凉,心里热症状消失;②有效:症状减轻,或身外凉消失,但心里热,或心里热消失,但身外凉;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症状消失后再反复。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讨论
  本研究将正常组、血瘀模型组、血瘀+中药组和高脂血症组兔血清加入同批培养的正常兔主动脉内皮细胞中,作用24小时后,观察细胞液中ET、NO的含量和t-PA、PAI及AT-Ⅲ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正常血清组相比,血瘀血清组细胞液中的ET和NO含量都明显升高,PAI活性也明显升高,AT-Ⅲ活性则明显降低,t-PA活性虽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而血瘀+中药血清组细胞液中的ET和NO含量以及t-PA、PAI和AT-Ⅲ活性都未有明显改变。本方主治胸部的瘀血证。今血瘀胸中,肝失疏泄,故症见头痛、胸痛、失眠、心慌、呃逆等证。治宜调肝逐瘀为法。故本方除桔梗引药上引,牛膝引邪下行,甘草和中调药外,其余药物均入肝经。如当归、生地、柴胡养血活血,清热疏肝,适用于血瘀热证;桃仁、赤芍、红花逐瘀活血;血不得气不活,气不得血不行,川芎为血分气药,枳壳擅长理气疏肝,二者合用,助本方理气活血,并有调理肝脾作用,诸药配伍,共成活血逐瘀,理气疏肝之剂。
  灯笼病是中医的一个病名,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书,主要症状为身外凉,心里热,患者痛苦异常,可发生在其他疾病的某个时期。多因情志不畅而引起气滞,因气滞而致血瘀,血瘀久而化热,热性炎上,扰乱心神,而致心里热。内有瘀血,出现口干不欲饮,肌肤失养致皮肤粗糙,阳气郁阻不达肌肤而致身外凉。
  本症状属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的范畴,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西药多给维生素B1、B12谷维素等治疗,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维生素B1、B12可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形成,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组,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的神经症状得到改善。
  此病属中医的血瘀证范畴,治疗用血府逐瘀汤。此方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书,方中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柴胡疏肝理气,升达清阳,牛膝通血脉,引血下行;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于心中,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黄凉血清瘀热,合当归滋养阴血,使祛瘀而不伤正;甘草调和诸药[1]。全方配伍即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气血双调,活血而不伤阴,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血去,气滞行。实验证实,活血化瘀的中药具有显著的抗凝、扩血管、强心、降低血小板黏聚性及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和一定的软化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等作用[2]。该方可以通过改变血液流变性及降低血液黏滞及高凝状态,对外周血起双重调节作用[3]。能减轻或消除血管内皮及神经细胞的充血水肿及玻璃样变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血流及神经传导功能。
  临床观察灯笼病多见于>45岁的患者,以女性多见,多有原发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胃炎等,多伴有微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等特点。临床只要抓住身外凉,心里热这一主要症状,内有瘀血这一病机,就可应用此方,定能收到良好效果,而多数西医大夫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http://www./6/view-3578482.htm
 
张?磊?主?任?医?师?应?用?血?府?逐?瘀?汤?经?验
        灯笼病 张某,男,44岁,工人。突然发生夜汗,每下半夜醒后,心 胸出汗甚多, 需用毛巾擦拭,汗后身凉,上半夜心里燥热。此即王清任所说的灯笼病,遂投血府逐瘀汤治之。处方:生地黄18g,当归6g,桃仁9g,炒枳壳9g,柴胡6g,川芎6g,桔梗6g,牛膝12g,甘草4.5g。3剂水煎服。二诊:上方第1剂汗即止,服3剂即可,无需再药。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病,开列于后。
 
头痛
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虚,必似痛不痛,用参耆可愈。查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下放,用此方一剂而愈。
 
胸疼
胸疼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疼,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可愈。在伤寒,用瓜蒌、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付,疼立止。
 
胸不任物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付全愈。
 
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余亦用此方,三付而愈,设一齐问病源,何以答之?
 
天亮出汗
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论。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下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
 
食自胸右下
食自胃管而下,宜从正中。食入咽,有从胸右边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叶之下转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将胃管挤靠于右。轻则易治,无碍饮食也;重则难治,挤靠胃管,弯而细,有碍饮食也。此方可效,全愈难。
 
心里热(名曰灯笼病)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付,血活热退。
 
瞀闷
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三付可好。
 
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一、二付必好。
 
衣睡梦多
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付全愈,外无良方。
 
呃逆(俗名打咯忒
因血府血瘀,将通左气门、右气门归并心上一根气管,从外挤严,吸气不能下行,随上出,故呃气。若血瘀甚,气管闭塞,出入之气不通,闷绝而死。古人不知病源,以橘皮竹茹汤、承气汤、都气汤、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生姜泻心汤、代赭旋覆汤、大小陷胸等汤治之,无一效者。相传咯忒伤寡,咯忒瘟病,必死。医家因古无良法,见此症则弃而不治。无论伤寒、瘟疫、杂症,一见呃逆,速用此方,无论轻重,一付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饮水即呛
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此方极效。古人评论全错,余详于痘症条。
 
不眠
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小儿夜啼
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两付全愈。
 
心跳心忙
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夜不安
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付,可除根。
 
 俗言肝气病
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干呕
无他症,惟干呕,血瘀之症。用此方化血,而呕立止。
 
晚发一阵热
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付可愈,重者两付。
 
血府逐瘀汤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饯 赤芍二钱 柴胡一钱 甘草一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栈半 牛膝三饯      水煎服。

【方歌】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王清任逐瘀3方临床应用述评
 
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和膈下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根据其对人体部位的划分及对气血理论的认识所创立的著名方剂。由于行之有效,加之其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杂症,故成为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方剂,远远超出王氏运用经验。本文就建国以来王氏逐瘀3方的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1 逐瘀3方临床应用病证范围
1.1 通窍活血汤[1~9]
  主要治疗头面部疾病,如脑溢血、脑梗塞、脑外伤昏迷、脑挫裂伤、脑挫裂伤并发精神障碍、脑外伤后遗症、脑外伤阳萎、头皮血肿、面神经麻痹、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血管痉挛性头痛、三叉神经痛、中枢性眩晕、外伤致前房出血、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眼颞下支动脉阻塞、眼底静脉血管瘤、视网膜中央动脉及静脉阻塞、球结膜下瘀血等。其它病证如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硬化病、白癜风、多形性红斑、脱发、扁平疣、顽固性失眠、哮喘、癫痫、癫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等。
1.2 血府逐瘀汤[10~15]
  逐瘀3方中,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治疗病证200余个,现按部位分列如下。①头颈部疾病:外伤性颅内血肿、脑外伤瘫痪、脑外伤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皮血肿、脑震荡后遗症、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头痛、脑溢血、脑血栓、脑梗塞、脑脓肿、脑中风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积水、甲状腺术后血肿、眼底出血、动眼神经麻痹、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神经萎缩、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震荡伤、眼外伤、外伤性前房出血、中枢性眩晕、神经性耳聋、外伤迟发性面神经麻痹、颈椎病 、慢性咽喉炎等;②胸部疾病:心律失常、肺心病、冠心病、充血性心肌病、慢性心衰、肺气肿、心肌炎、风心病、自发性气胸、外伤性气胸、心脏神经官能症、肋骨骨折、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 、胸部挫伤、结核渗出性胸膜炎、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实变期、急性肺不张、矽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瘤、慢性支气管炎、胸肋关节炎、动脉炎、乳腺小叶增生、乳房纤维瘤。③腹部疾病: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粘连性肠梗阻、疝气、腹股沟血肿、术后睾丸肿痛、腹部手术后粘连、输尿管结石、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食道炎、食道憩窒、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神经性呕吐、黄疸等。④四肢血管疾病:脉管炎、结节性动脉炎、血栓性静脉炎、上、下腔静脉综合症、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骨髓炎、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结核等。⑤其他:月经病、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盆腔脓肿、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综合征、汗出异常症、顽固性失眠、尿路感染、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甲亢、再障、癫痫、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征、高血压、高粘血症、高脂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各种软组织损伤、多发性神经炎、功能性不射精、阳痿、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口腔溃疡、白癜风、痤疮、慢性荨麻疹、结节性红斑、过敏性紫癜、银屑病等。
1.3 膈下逐瘀汤[16~20]
  主要治疗脘腹部疾病,如结核性腹膜炎、阑尾炎、慢性胰腺炎、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胰头血肿、腹腔肿瘤、肝硬化腹水、肾巨大囊肿、胰岛细胞瘤、胰腺假囊肿、慢性乙型炎、肝硬化、外伤性脾破裂、外伤性截瘫尿潴留、盆腔脓肿、慢性盆腔炎等。其它部位疾病,如缩窄性心包炎、冠心病心绞痛、子宫术后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 乳腺增生症、 附睾结核、寻麻疹、过敏性紫癜、精神分裂症等。

2 逐瘀3方所治病证分布特点
  自1955年至1998年,《中医杂志》等66种中医期刊共发表逐瘀3方临床应用文章939篇。其中通窍活血汤102篇,膈下逐瘀汤62篇,血府逐瘀汤775篇。
2.1 通窍活血汤临床应用
  病种有47个,其中头面四肢的病种31个,占病种总数的65.96%,胸部、腹部及其它疾病共16个,只占34.04%,见表1。

表1   通窍活血汤临床应用病证分布特点

 总计头面四肢部胸部腹部其它
疾病种类4731(65.96)1(2.13)3(6.38)12(25.53)
文章篇数10281(79.41)1(0.98)3(2.94)17(16.67)
病种/文章数1/2.181/2.161/11/11/1.42

  注:括号内为百分比 表2,表3同此 2.2 膈下逐瘀汤临床应用
  病种有37个,其中脘腹部的病种28个,占所报道病种总数的75.68%,而头面四肢、胸部及其它病种共9个,只占24.32%,见表2。

表2 膈下逐瘀汤临床应用病证分布特点

 总计头面四肢部胸部腹部其它
疾病种类372(5.40)3(8.11)28(75.68)4(10.81)
文章篇数622(3.22)3(4.84)51(82.26)6(9.68)
病种/文章数1/1.681/11/11/1.821/1.5

2.3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
  病种达219个,其中头面四肢的病种57个,占26.03%,胸部疾病34个,占15.52%,脘腹部的病种35个,占15.98%,其它病种93个,占42.46%,见表3。尽管血府逐瘀汤治疗胸部病种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每一病种所报道的文章最多,平均4.4篇。

表3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病证分布特点

 总计头面四肢胸部腹部其它
疾病种类21957(26.03)34(15.52)35(15.98)93(42.46)
文章篇数755193(24.90)151(19.48)101(13.03)330(42.58)
病种/文章数1/3051/3.381/4.441/2.881/3.55

  就单个病种而言,逐瘀3方临床应用前10位从多到少依次是:血府逐瘀汤为冠心病、头痛、顽固性失眠、呃逆、血管神经性头痛、自汗盗汗、脑震荡后遗症、乳腺小叶增生症、慢性咽喉炎、心律失常;通窍活血汤为头痛(含血管神经性头痛)、脑外伤、脑震荡后遗症、白癜风、老年性痴呆、脑溢血后遗症、耳聋、脱发、中枢性眩晕、眼底静脉血管瘤;膈下逐瘀汤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痛经、慢性肝炎肝硬化、呃逆、慢性盆腔炎、附睾瘀积症、腹泻、胃痛、?瘕、外伤性截瘫尿潴留,见表4。

表4 逐瘀3方临床报道前10位病种

序号血府逐瘀汤(篇)通窍活血汤(篇)膈下逐瘀汤(篇)
1冠心病(45)头痛(1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
2头痛(41)脑外伤(12)痛经(4)
3顽固性失眠(35)脑震荡后遗症(9)慢性肝炎肝硬化(3)
4呃逆(32)白癜风(5)呃逆(3)
5血管神经性头痛(22)老年性痴呆(4)慢性盆腔炎(3)
6自汗盗汗(19)脑溢血后遗症(4)附睾瘀积症(3)
7脑震荡后遗症(18)耳聋(4)腹泻(2)
8乳腺小叶增生症(12)脱发(4)胃痛(2)
9慢性咽喉炎(11)中枢性眩晕(3)?瘕(2)
10心律失常(10)眼底静脉血管瘤(2)外伤性截瘫尿潴留(2)

3 逐瘀3方制方原则与临床应用
  王氏认为人体“在外分头面四肢、周身血管;在内分膈膜上、下两段,膈膜以上,心肺咽喉,左右气门,其余之物,皆在膈膜以下。”(《医林改错.方叙》),因而“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各方所治之症目,通窍活血汤为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糟鼻子、耳聋年久、白癜风、紫癜风、紫印脸、青记脸如墨、牙疳、出气臭、妇女干劳、男子劳病、交节病作、小儿疳证等11种;血府逐瘀汤为头疼、胸疼、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打咯忒)、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 心跳心忙、夜不安、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等19种;膈下逐瘀汤为积块、小儿痞块、痛不移处、卧则腹坠、肾泻、久泻等6种。与王氏所立以上症目比较,逐瘀3方历经临床实践其治疗范围显著扩大,通窍活血汤达47种、血府逐瘀汤达219种、膈下逐瘀汤37种,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王氏认为,瘀血之病的共同病机是瘀血阻滞,并特别注意辨别瘀血的部位,注重引药及局部气机条畅,因而在制方遣药时除使用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作为基本方外,通窍活血汤选用芳香走窜、活血散瘀、上达醒脑的麝香,其能“通诸窍,开经络”,配合黄酒升散、葱白宣通阳气,使诸药能通达头面四肢、周身血管,促进其瘀血的解散;血府逐瘀汤选用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牛膝破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入肺经,载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胸(血府),四药同工,开胸散结,气血并调,使局部气机畅达而胸中瘀血消除;膈下逐瘀汤选用香附疏利肝胆之气,枳壳调理胃肠气机,以助肚腹瘀血的消散。王氏的制方原则十分科学,在今天的临床应用中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3方所治病证看,尽管其适应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但仍未完全超越王氏所划定的治疗部位,如通窍活血汤治疗病种47个,但头面四肢病种31个,占65.96%;膈下逐瘀汤治疗病种37个,而肚腹病证28个,占75.68%;血府逐瘀汤所治病种虽然较为分散,但单个病种平均应用率以胸部疾患最高,临床应用报道论文数平均为4.4篇。血府逐瘀汤是王氏为了专门逐祛血府瘀血而命名的方剂,尽管他认为血府是“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口存血”,把胸腔积血误认为生理性表现,但制方的本意在攻逐“血府”之瘀血;而《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脉者,血之府也。”,指出“脉”是人体脏腑、四肢、皮毛、骨肉等周身气血通行的道路,因而血府逐瘀汤能够治疗由于瘀血而导致的多种病症,这是后世对王氏逐瘀汤临床应用的大发展。
  总之,王氏逐瘀3方古方新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其使用范围之广、治疗病证之多,展示了其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从所查阅的939篇文献来看,个案、验案报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虽然个案、验案报道对丰富3方的临床应用经验,开阔思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不能不看到个案、验案报道的局限性,毕竟个别经验难于代表某种疾病治疗的全部经验、不能揭示疾病诊治的全部规律。因此,今后对王氏逐瘀3方汤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在总结个案、验案的基础上,应严格按照临床科研设计原则,反复验证其疗效;(2)运用动物实验进一步阐明3方的治疗机理;(3)对逐瘀3方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阐明王氏制方遣药的科学性。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学院科技处 长沙410007

参考文献
[1] 杨丽莎.王清任三逐瘀汤的临床运用举隅.四川中医,1998,16(2):53
[2] 刘代红,赵延辛.通窍活血汤治疗脱发100例.新中医,1997,29(6):45
[3] 冯育林,陈章生.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瘀血性头痛24例.四川中医,1996,14(3):239
[4] 乔伟训,孙进福.通窍活血汤治愈外伤性头痛12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9):1722
[5] 夏长军,淼 林.通窍活血汤治疗脑挫裂伤85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8):698
[6] 刘建敏,何朝忠,王德昌.通窍活血汤选择性治疗幕上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四川中医,1996,14(12):26
[7] 李宗华,盖德美,李 娟.通窍活血汤治疗内耳眩晕48例.山东中医杂志,1997,16(8):359
[8] 秦 嘉.通窍活血汤治疗老年性痴呆59例临床观察.北京中医,1997,(5):12
[9] 李中鑫,何恢健.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震荡52例.光明中医,1997,(5):20
[10] 汪晓芳,陈可远,王 伟.精制血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7):399.
[11] 胡克武.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1997,19(4):14
[12] 汤志顺,赵海燕.血府逐瘀汤治疗老年性血瘀型冠心病58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16(6):25
[13] 陈 龙.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并顽固性呃逆18例.湖北中医杂志,1996,18(3):21
[14] 吴学文,李 莉,陈丽鸽.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心绞痛56例.河南中医药学刊,1997,12(3):61
[15] 沙 菁.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79例临床观察.中医药信息,1996,13(2):29
[16] 符成杰.膈下逐瘀汤治疗慢性结肠炎39例.四川中医,1997,15(5):21
[17] 吴超杰,汤坤标.膈下逐瘀汤治疗外伤性脾破裂12例.中医杂志,1997,38(3):190
[18] 杨军玉.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79例临床观察.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45
[19] 沈 光.王清任逐瘀方临床新用.湖南中医杂志,1998,14(1):43
[20] 刘春芳.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胸痹心厥32例疗效观察.光明中医,1997,(5):20

收稿日期 1999-04-16

[转载]从血府逐瘀汤谈起(重要方之一尤其对神经官能症  

2011-05-26 22:01:00|  分类: 中医知识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从血府逐瘀汤谈起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血证论医家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证,是由桃红四物汤四逆散再加牛膝桔梗而成.具体方药及剂量如下:

     生地,当归,红花各9g,桃仁12g,牛膝10g,赤芍,枳壳各6g,川芎,桔梗各4.5g,柴胡,甘草各3g. 

《医林改错》这本书很多人都读过,其中的《血府逐瘀汤》是最著名的,也是大家用的最多的,都知道它是活血通瘀的好方子,在这一点上好像大家都是共识,没有异议。多年来我也是这样认识和运用的。然而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改变了我的认识,拓宽了我运用该方的范围。这就是贾海忠博士的《中医体悟.父子亲传实录》一书中的《神经官能症:十年一剑终开悟》一文。他突破了活血化瘀的框框,认为此方也是治疗神经官能症的好方,并在实践中运用验证了它的推断的正确性。我在临床上也运用这一法取得了成功,因较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古人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此说不尽然,有其正确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正确的应是:熟读王叔和还要临证多。临床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求助于书本,书本中解决不了的,要求助于实践。两者结合就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艺,促进自己的不断前进。下面就把这篇文章转录一下,以便大家学习,引起共鸣。
   《7.神经官能症:十年一剑终开悟》
    神经官能症虽然对患者的生命没有什么威胁,但患者自己感觉却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这类疾病具有明显的戏医特点,那么从中医角度如何认识?用什么方药?。。。。。。
    我常用的有四张方子,一个就是血府逐瘀汤,一个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再一个就是甘麦大枣汤,还有一个生脉散。这四张方子往往是合起来化裁使用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血府逐瘀汤,这个是治疗神经官能症、抑郁症这些神经症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一个方子。为什么最终集中到这个方子上?
    在研究《医林改错》的时候我就发现这张方子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个方子,为什么这么讲呢?血府逐瘀汤在《医林改错》里面列了以下这么多的病症,我们来一个一个回顾。
    一个是头痛,各种各样的头痛,如果这个头痛没有表证,没有里证,没有气虚,没有痰饮,忽犯忽好,百方不效(这就说明这种头痛具有明显的戏医特点),用此方一剂而愈。这证明它是一个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而且疗效神奇。
    再一个就是胸痛,胸痛也有好多方子,王清任说有忽然胸痛,其他方子皆不应,用此方一付即止。这个胸痛还不好说是什么胸痛,结合其他适应证,神经性胸痛可能性最大。你看适应症还有胸不任物,什么意思呢?就是.胸部不能盖东西,压一点东西就睡不着,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江西巡抚,是一个74岁的人,夜间睡觉的时候露着胸能睡,盖上一层布都不能睡,说病了7年了,然后用此方五副痊愈,这是个什么病?是个神经功能紊乱,对不对?不可能是其他什么病。连一层布都不能盖你说是什么病?适应症还有就是胸任重物,说一个女的22岁,夜间睡觉的时候必须让她的侍女坐在她、胸部才能睡,2年了,也是用这个方子三副药就好了。那么这个胸不任物。胸任重物都能治,显然是神经功能紊乱,它可以表现成任何一种形式的,用血府逐瘀汤能治好,而且效果还很好,这些都是顽固性疾病。
   还有就是天亮出汗,说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而醒名曰盗汗,治疗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却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污。用血府逐瘀汤一两副汗已。他意思是出汗实际上就是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无论你是自汗还是盗汗,尤其是盗汗更是这样,均属于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一个就是食自胸右下,就是吃东两时食物一进咽部就觉得从胸的右边往下咽,而不是从正中这样往下下,那么这种情况也是一种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说此方可效,痊愈难,这还是属一个神经精神的问题。
   还有一个叫心里热,也叫灯笼病,身外凉,心里热,内有血瘀,如果按虚热治,就愈补愈瘀,如果认为是实火,就愈凉愈凝,使血瘀更加严重,所以用这个汤三两副就可以了。那外边凉里面热,心里觉得热,身上觉得凉,也是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一个是瞀闷,小事不能展开,就是心眼小,什么事想都想不开,想不开更是神经功能紊乱了,用血府逐瘀汤三副就好了。  
   还有急躁,这更是神经的问题,还有夜睡梦多,依然是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呃逆,他说你用了那么多治呃逆的药,什么都无效的话,速用此方,不论轻重,一副即效。这个呃逆还是一个神经性功能紊乱。
   再一个就是饮水即呛,会咽有血滞,用此方即效。饮水即呛,脑梗的时候可以呛,神经功能紊乱的时候还是可以呛,所以还是一个神经系统的问题。
   再有一个就是不眠,睡不着觉,夜不能睡,用养血安神药治之不效,此方若神。
   还有小儿夜啼,小孩一到夜间就哭,用此方一两副痊愈。小孩哭也没有别的病,还是个神经的问题。
   还有就是心跳心慌,用归脾汤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实际上这些人没有什么疾病,就是老觉得心慌睡不着觉。
   还有就是夜不安,就是夜里烦躁,重者满床乱滚,一夜没有安静的时候,坐下起来,起来坐下,实际上也是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一个适应症俗言肝气病,就是没有什么原因就是爱生气,也是神经功能紊乱,用此方应手而效;
   还有就是干呕、恶心,用此方呕立止,这是神经性恶心。
   还有晚发一阵热,就是每天傍晚的时候觉得皮肤热一阵,这还是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啊,重者两副即愈。
   以上所有的适应症,全与大脑、神经密切相关,这张方子根据它的适用症,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调节神经功能的一张方子,所以我使用这张方子的频率很高,因为神经功能紊乱在人的疾病中占的比例太高了,这张方子的临床效果你已经亲眼看到了。我常把它作为一个基本方。


学好中医的几点诀窍(成真中医大家的八条军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