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大运河矗立千年的航标
虎丘塔:古城标志更青春
乘船沿山塘河迤逦而行,虎丘塔如挺拔向上的竹笋。 记者施晓平摄
□行走苏州运河遗产报道组
沿京杭大运河航行,当远远看到虎丘山云岩寺塔(即虎丘塔)时,就意味着船已进入苏州近郊段,古城在望。 虎丘塔,建成于961年,是苏州现存的最老建筑,也是江南运河沿线最早的建筑遗存。1000多年来,她像一个睿智老人,凝视着这条河,守望着这座城。 岁月荏苒,如今的虎丘塔在苏州人的精心呵护下,重焕青春,成为苏州古城的“第一代言人”。 守望运河—— 矗立千年的航标 乘船沿山塘河迤逦而行,夹岸垂柳间,虎丘塔宛如挺拔向上的竹笋,从塔尖到塔身渐次映入眼帘,古朴苍凉。 现存虎丘塔身高47.7米,连同虎丘山山体,总高约82米,在江南平原十分惹眼。漫长岁月里,虎丘塔一直是大运河进入苏州段的航标性建筑,为南来北往的船只指引方向。 追寻历史,且不说之前出现的南朝塔、隋塔,光是现存的这座巍巍古塔,就已经矗立了1000多年。 负责虎丘塔保护、管理的市文保所副所长马振暐介绍,现存虎丘塔建于五代末年到宋初时期,是七级八面以砖结构为主的仿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因建在“云岩禅寺”内,也被称为云岩寺塔。根据1957年修塔时发现的塔砖刻字“己未建造”、“庚申岁七月羊日僧皓谦督造此寺塔”,以及塔中出土的经箱上书写的“建隆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入宝塔”文字,专家认定,这座塔是959年动工,961年建成的。 马振暐说,在全国现存的八角形楼阁式宝塔中,虎丘塔是最早的实物,规模宏大而结构精巧,无论近看还是远看都十分美观。正因如此,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虎丘塔榜上有名。 文化坐标—— 苏州古城的代言人 虎丘塔不仅是大运河重要的航运坐标,也是苏州的文化坐标,公认的苏州古城标志性建筑。 苏州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周永博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虎丘塔成为苏州古城代言人”的原因。 从历史价值上看,虎丘塔作为苏州现存建筑中的“第一寿星”,又建于苏州古城缔造者之一吴王阖闾的墓葬地,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经济方面,虎丘塔见证了唐宋以来苏州城市经济的繁荣。周永博说,虎丘塔本身和塔内发现的越窑青瓷莲花碗等珍贵文物,显示了当时高度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山塘河虎丘段、虎丘环山河等处又是苏州阊门商市的延伸,有助于阐释和佐证大运河对苏州古城发展、延续的重要作用; 从“城市意象”角度看,虎丘塔塔身雄浑而独特。千百年来,过往人员只要看见这座宝塔,就知道到苏州了。因此,人们不约而同地将虎丘塔视为苏州古城的标志物,明信片、风光片中,总少不了她的形象。连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也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发出“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感慨。 精心养护—— 人居与塔景更和谐 1000多年来,虎丘塔经受地震、风雨、雷电、战火等的考验,斜而不倒,依然青春焕发,堪称奇迹。 市文物局文物处王嘉明说,目前,虎丘塔塔体向北偏东方向倾斜2°49′,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4米。重达6100吨的古塔之所以稳如泰山,主要因为造塔人采用了双筒体结构,内外筒体层层连成一个整体,加强了结构的刚度;二是采取了科学的保护措施。 历史上,虎丘塔也曾千疮百孔。家住虎丘山下的95岁的郁文剑、81岁的夏友良说,他们小时候,虎丘塔塔身外面裂缝和窟窿随处可见,塔顶还有一个大窟窿,他们不但不敢爬上去,就连靠近都很紧张。 解放后,虎丘塔进行了两次维修。一次是1957年,主要针对塔体本身,采用增加铁箍、灌浆等办法将塔身“箍”起来;一次是1981到1986年,主要对地基和塔身基础进行加固。虽然数十年来周边发生多次地震,虎丘山有较强震感,但塔身安然无恙。 保护、修缮过程中,苏州人还想方设法减少各项工程对虎丘塔的影响。王嘉明介绍,剑池几次进行清淤时,都有人建议,打开剑池水洞里最北面的几块石板,解开阖闾墓之谜,但得知石板后面的空间就在虎丘塔下时,文物部门婉言回绝; 再如京沪高铁本来想走虎丘塔附近,专家们从保护宝塔出发,建议改走相城区,最终为上级部门采纳。 马振暐告诉采访组,今年他们将启动虎丘塔的全面性保养维护,同时将更新监测装备,更好保障塔身安全。而正在推进的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必将改善周边环境,让人居与塔景更和谐,也让更多的游客欣赏、喜欢虎丘塔,了解大运河和苏州古城。 遗 产 名 片 虎丘塔 又称云岩寺塔,前身为南朝塔、隋塔(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建200多年。七级,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现存之塔高47.7米。平面呈八角形,每层每个面均有门。 |
|
来自: 苏迷 > 《云岩寺塔(虎丘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