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景迁:关注小人物的历史张力

 慧读书院 2014-06-19

    前天晚上,78岁的著名汉学家、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曾经的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史景迁,在北京大学以一场“沈福宗及17世纪的跨文化之梦”的主题演讲开启本次中国大陆之行的序幕。在史景迁看来,沈福宗是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人物,但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17世纪中西文明交流的情况,17世纪的跨文化交流。

    1682年,沈福宗跟随佛拉芒耶稣会士柏应理去欧洲,成为史料记载第一个到达法国和英国的中国人。沈福宗曾经在法国皇家图书馆工作,译介过儒家典籍,并教英国的东方学家学习汉语,还受到英王詹姆斯二世召见,还曾经为牛津大学博德里图书馆的中文藏书编写书目和内容提要。故事引人入胜,细节生动。但是仅仅有这些碎片还是不够的,史景迁现场展示了“历史研究就像拼图游戏”的魅力,“沈福宗的故事,是我历史写作的典范,在我看来,真正的历史写作应该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仅仅如此不够,这些事件背后的意义,最好把事件背后的意义和故事本身结合起来。”

    在这个案例当中,史景迁的结论是: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把眼光放到了全球,全球史研究成为新的趋势,沈福宗的故事就有这方面的意义。学者可以从这个案例了解欧洲社会现状,可以看到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的联系,因为沈福宗的帮助,《论语》在法国出版,这对当时法国思想界有很多影响。从这个时期,欧洲人对东方语言的兴趣在转变,之前欧洲人感兴趣的东方语言是马来语、希伯来语等,现在转移到了中文。从沈福宗的故事中,看到了欧洲人对计量、数字等的兴趣,从这可以看到,欧洲人后来的科学理性化道路的端倪。

    据悉,未来几天,史景迁还将以贸易摩擦、康乾“秘密交流系统”为题做学术讲座,主题聚焦中国与美国、英国最早的贸易摩擦。

    (《北京青年报》3.2 罗皓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