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方元钧瓷特点

 芝润斋 2014-06-20

                   北方元钧瓷特点

                              ——包头燕家梁元代瓷遗存探寻

  北方包头地区曾是元代统治的重要生息地,因此各种元代遗存较多,从上世纪60年代初至今包头燕家梁村元代遗址出土大量瓷器、瓷碎片,以及发现制作瓷器用的工具、瓷窖、瓷窑以来,不断引起世人关注。特别是1980年5月在此地发现一只极其完好的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以及2006年大规模抢救性发掘中发现更具规模的各类元代瓷器文物、青花瓷碎片、定窑、磁州窑、龙泉窑、钧窑各类窑口瓷碎片、更多的瓷窑和当时的作场遗存等,使人对包头燕家梁更是刮目相看。为此美国考古学家李汝宽、日本陶瓷专家三上次男等都曾来包头考察。这里要说的是钧瓷遗存在这一带的表现状况。因为燕家梁瓷碎片中,钧瓷占据很大数量,还有较多完整的钧瓷器物出土,如钧瓷碗等。对钧瓷窑地位,我国著名陶瓷专家史树青先生在其编著的《古瓷收藏》一书184页中,特别强调了包头,而包头,也就是燕家梁元代遗址,是真正能够烧制出钧瓷器物的古代北方窑址之一。直到如今,还可以在燕家梁田间地头发现许多元钧瓷碎片,并有元钧器物于民间收藏。这些钧瓷经反复比较和察看,带有北方钧瓷的普遍性,也有地方性,特点较鲜明:

造型:器物造型古朴周正,如碗,敛口、弧腹或直腹。尺寸以直径18厘米左右者为多。壶以20厘米高者为主。施釉不到底,露部分胎及底足。

胎体:瓷化程度很低,更像烧硬的泥巴或瓦块,而非瓷质的胎,虽显松驰却有一定硬度(非瓷非陶非瓦)。有的有细砂粒,有的有棕色眼,有的有黑色硫渣,有的几种情况都有或不明显。手工拉坯,大多在薄釉处和露胎处能看到较均匀的轮指纹。胎体普遍厚重或粗糙。

胎体颜色:较为复杂,燕家梁本身也分不同地点、不同窑口、不同瓷土或比例成份、不同烧制条件,造成胎色不同。烧成后胎体颜色有:白红(发白)、白黄(发白)、红黄(发红)、土红或土黄(也称瓦胎)、黑灰(发黑)、白灰(发白也称香灰)、褐、黑褐、黄褐、红褐、土褐,以及从黑灰向土黄或土红过渡色等,还有一些其它色,不能盖全。体现出一种北方黄土地文化浓郁广阔博大兼收并蓄的气质。

底足:很圆或不太圆。足外墙外侈或直修,足内墙斜削到底或过半,内墙往往高于外墙,呈八字取稳置状。足墙厚度不一。小碗有2、3毫米厚者,大碗在5毫米以上,也有达到近1厘米者。以手工细轮纹或宽轮纹旋削,细轮纹者间距1毫米左右旋成,宽轮纹者4毫米至8毫米不等旋削而成,轮纹有明显不明显之分。底足窝内旋削残留乳状突起,有的凸出,有的矮平,有的旋刮掉取平或只留瘢痕者,显得比较粗犷随意。足脚平面切平或不切平斜翘(足外墙离地,足内墙支撑)。

釉质:釉层趋厚,亮丽莹润,有玻质感,布满碎裂开片,自然浅淡,开片边缘变化极不规则,呈钝、拐、角、齿、裂等形状难以归类,有的器物开片稍大,有的较小,也有的时疏时密,疏的地方片很大,密的地方片很小。施釉薄处有如玻璃片般透明,施釉厚处往往于器物内外底部或胎釉结合处形成积釉(垂泪、垂珠或厚层),积釉处表面光滑亮艳。器物整体釉层大多含有汽泡,特别在积釉处(垂珠、厚层)往往有更大的汽泡,甚至达1毫米。也有汽泡破裂现象。由于汽泡的存在和凹陷,在不同角度可见器物表面有大量麻点坑。釉表层有些还存在棕色眼,大小不一。这些棕色眼周边似有年代久远所形成的特殊黄褐色物。

釉色:由釉中所含纹络(条纹、拉丝纹、游动纹、气泡纹、结晶纹、带纹等,顺器物垂直方向)的颜色所决定,纹络密集颜色就深重,纹络少颜色便浅淡。釉色种类很复杂。即使是同一类颜色的器物也不尽相同,深浅厚薄各执一方。大致分为天蓝(含灰蓝)、天青(含灰青)、月白,或介于天蓝和天青、天蓝和月白之间,也有豆油黄一类的颜色。有的颜色变幻不定,或由浅入深,或一色向另一色过渡,如元钧碗,有的从碗底天蓝色逐渐向上变幻为蓝紫再变幻为油黄或褐色的边沿。这些变幻显得既和谐又神秘莫测,极难模仿。特别是窖藏出土保存完好的碗、壶之类,其釉色之美,之艳,犹如刚出炉般亮丽斩新,胎、釉、结合处没有任何陈腐迹象或浸蚀。

窑变紫斑:呈扇形条带、变形卵圈、随意点染泼洒或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色斑,烧制中同釉色有机融和而非人工刷抹。丁香紫、葡萄紫、玫瑰紫、海裳红、鸡血红、鳝鱼黄、玉石白等,颜色复杂。在放大镜下可见窑变往往呈现出色纹动态交织和渗透,蓝紫红过渡或紫红白相间十分柔和自然,这和仿品单纯复盖和无色纹变化自然过渡形成本质不同。有的烧制时因色调恰好浮出釉层冷却,故十分明显耀目。有的烧制时因色调沉于釉层下冷却,故不明显,或淡淡的渗出表层。且在窑变色彩中也存在同釉色中一样的各种纹络。此种窑变神韵至今尚无发现能仿造到位的(极力模仿宋钧,多于仿元钧,但所仿往往生硬,极似郎窑红或霁红色,缺乏紫斑神韵)。

珍珠点纹:金色汽泡,直径大多为0.1-0.3毫米左右,也有较大近1毫米的,在阳光下呈金光闪闪状,犹如洒下许多金色珍珠。在放大镜下可见汽泡内似有黄褐色浸蚀,显示出历史悠久苍桑变化的一种内质,非人力所能为。

鱼籽纹:由各色汽泡或球形结晶同釉内流动弯曲的细丝、条纹共同构成,极似鱼卵产于水中被粘液丝裹围那样一种效果。

蚯蚓走泥纹两种:一种为裂隙成条形曲折纹路,为釉质填充后形成,属于缺陷线纹,不太美观,这本属于宋钧特点,在元钧中未见。另一种为垂直游动或晃动条纹,多数器物未见。少数器物在放大镜下可见釉色中有类似蚯蚓在泥中爬行时拱出的一条条带有前进状态的泥痕。泥痕头部较圆润,身子条状或多丝状,颜色较浅发白、灰、黄、蓝等,弯曲摆动长短不一,随本身釉色变幻莫测。即使在紫斑中也不例外(随紫斑色)。正如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钧窑之釉,扪之甚平,而内现粗纹,垂垂而直下者,谓之泪痕;屈曲蟠折者,谓之蚯蚓走泥印,是钧窑之特点也。” 当然,在蚯蚓走泥纹上两种观点至今仍有争论,主要是如何理解许之衡所说的一段话上有不同,但现在大家都同意钧窑器物确实存在上述两种情况,比较现实的作法,是把两种观点都加以慎重考虑,比较稳妥。

雨淋墙纹:器物主色中交织着蓝、褐、鳝鱼黄(有发黑的)等颜色的斑点或丝缕,有的明显,有的隐约,似雨滴淋洒在墙面上。

口沿:有黄、青黄、蓝白黄、月白黄、豆油黄、米黄;褐、黄褐、土褐、灰褐、桔红褐等色。上品者,一般同主色之间有由浅入深比较和谐的自然过渡(钧碗),也有缺乏过渡突呈一个较明显的色边。多数器物口沿处可透见黑色或褐色的散碎杂点。这些杂点有些较大或长或圆,有些还包裹有类似铁锈红斑的颜色。

轮指纹:手工拉坯旋转形成,在器物露胎处、足墙或釉层较薄处可见。有宽细之分,宽者3-9毫米左右,细者1毫米左右(足墙及附近处)。轮线有阴阳两种。阴线为旋转划痕印。阳线为旋转突起线痕,即轮指纹以旋转圈凹形式出现,在两道旋转凹痕之间形成突凸旋转线。

护胎釉:个别器物在露胎处和足墙处挂釉(淡黄褐、浅褐、褐、灰褐、酱色等)。

火石红:在白红、白黄、红黄、土黄、土红等色底足或露胎处,可见渗印到表面的土洇红色,这种洇红较暗淡,呈褐红或土褐色,在足墙外侧等表现较重,有的很淡,或很不明显。形成火石红的主因是胎土中含铁,在炉窑烧制中就已出现,也有靠年头逐渐变化形成的。

墨书题记:出土物中发现大量墨书题记存在于瓷器底部,如“太和馆”、“仁和店”、“金瓶正肆”等,还有一些回纥文和巴思八文等北方少数民族文字,影响到元钧器物的有元钧碗,不少足底题写有姓氏如“张”、“郭”等字墨书,也许是后世人所题。

窖藏和流传区别:窖藏品多崭新亮丽,釉、胎、结合处等无腐迹或浸蚀。而流传品中多有磨损磕碰,釉质、釉层划磨、成色模糊或发淡。

所以在鉴定北方元钧器物时,胎土瓷化程度低(已瓷化者一般不是,不以胎色为主)、手工轮制、造型对路、釉质有汽泡、开片和麻点坑并含珍贵纹路(并非所有纹路都有)、釉色和窑变色对头等方面是最重要的,并以斩新亮丽者为上品。

虽然元钧不及宋钧细腻显得随意,但做为一个时代的产物,体现着元代的一种美。这种美看起来简单粗糙,但仿造极难。明清民国直到如今尚无一例仿造到位者。在制胎、釉质、釉色、纹路、窑变诸方面相去甚远。清末河南禹县有卢氏兄弟为仿钧高手,但也无留有实物证据。2000年后景德镇曾下大力气仿造(宋钧为主),至今仍不理想且价格不菲,更别说超越了。元钧瓷像一个梦,一个人们永远也看不尽的遥远而神秘的时代符号。

           [转载]北方元钧瓷特点 

                       (所见大量碎瓷片图一)

           [转载]北方元钧瓷特点

                          ( 所见大量碎瓷片图二)

 

              [转载]北方元钧瓷特点

                             (所见当地藏家藏品之一)

 

             [转载]北方元钧瓷特点

                      (所见当地藏家藏品之二)

 

             [转载]北方元钧瓷特点

                       (所见当地藏家藏品之三)

 

                       [转载]北方元钧瓷特点

                         (所见当地藏家带姓氏题字足底藏品之一)

 

                 [转载]北方元钧瓷特点  

                         元钧执壶  包头藏家藏品)  

 

                   [转载]北方元钧瓷特点

 

                             (元钧玉壶春瓶之1 包头藏家藏品)

 

[转载]北方元钧瓷特点

      (元钧玉壶春瓶之2)

 

 

 

                 [转载]北方元钧瓷特点 

                               (元钧梅瓶    包头藏家藏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