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朝显谈收藏——《一路向东》

 公司总裁 2014-06-21

蒋朝显谈收藏——一路向东

2013-7-4 15:52| 发布者: 阳光下的小野花| 查看: 37| 评论: 0

上图为:湘妃竹竹柜

      近几个月,一直在北京整理出版书籍的事情,很久没回家了。刚到协会,就看到一套上海寄来的拍卖图书——上海大众拍卖有限公司(闲情长物——古代文人生活美学专场),有一个湘妃竹的竹柜,引起我的注意。我细细看看图片,红斑点点,是湘妃竹,竹柜包浆也算自然,从制作工艺看,也应该是清末民国之物。 
      

      湘妃竹一直是我梦寐以求之物,晋张晔《博物志》中这样记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毛泽东也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的著名诗句。此文房湘妃竹架别致异常,面为大漆,脚饰湘妃竹,大漆的沉稳和湘妃竹雅相得益,甚是可人,但东西不亲自上手看我还是不放心。上个月的湘妃竹扇子错失良机已经让我后悔不已,这次还是亲自去看看吧! 
      

      预展马上结束,订票已来不及,索性就驱车前往。上海离平顶山800多公里,9个小时应该可以到达。车行高速公路,窗外阳光明媚,蓝天如洗,相机拍照,竟发现似佛光普照。我一路向东,突然想起今年新出品的电影《一路向西》,虽没来得及看,但听说是爱情题材的影片,想起自己正驱车一路向东去寻那湘妃竹,虽与爱情无关,也算心恋已久,不觉一笑。 
      

      湘妃竹主要集中长在洞庭君山的斑竹山上,是一种驰名中外的稀有珍贵竹种,产量极其稀少,珍贵异常。更因为传说中娥皇、女英知帝舜不幸病逝,二妃与湘江边思舜恸哭不止,滴滴清泪洒到竹上留下了斑斑痕迹,呈现出点点泪斑,称为湘妃竹,也称为泪竹。一朵朵紫色的花纹,好像一滴滴的血泪,古老忧伤的传说更是衬托出红湘妃竹的神奇和与众不同。湘妃竹的意义已经早已超越了一般的竹,而成为爱的表征。 
      

      湘妃竹制成竹扇、茶具、笔杆、乐器等文房清玩。历代受到人们的追捧,自古至今,都是文人雅客的喜好之物。湘妃竹因其产量少,有也大多又细又短,品质好且能做扇骨的很少。明代就有“一寸湘妃四两金的说法”。晚清时,上好的湘妃竹价格是称重后以黄金来计算的。 
      

      湘妃竹分红湘妃和黑湘妃,红湘妃之好是让人一见倾心。玩玉有“脱胎换骨”一说。玩湘妃竹也当如此,玩久了,红湘妃骨子里的韵味才会焕发出来,这雅是竹子的主人经常用手摩娑养出来的。同所有价高而稀少的藏品一样,红湘妃竹也有不少赝品。从清末开始,就有人在普通竹子上手绘出红色的纹晕,或者用火烙烫出斑痕,充当红湘妃竹牟利。因而,辨别红湘妃竹的真伪,除了要仔细辨认竹上纹晕是否为自然形成,是否带有人工的痕迹,最好还要上手触摸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早起床,我急不可待地赶到预展现场,东西真好,年代没问题,竹子也好,点点红斑,包浆自然,莹润无不。2010年4月22日,上海工美春季拍卖会上,一柄湘妃竹扇骨从8万元起拍,最终以30多万元成交,创当年湘妃竹拍卖新纪录。不久前,有清代红湘妃臂搁拍出惊天之价,区区片竹,拍了25万元。这个文房柜如此之大,用材考究,如果遇到势在必得的对手,我只能念“阿弥陀佛”了。 
      

      7月5日开拍,我不知道能不能收入囊中。期盼这个缘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