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张雄鹰心意大枪知识问答(四)

 东方小城 2014-06-22
 

讨论(wushi):
玩杆子一家有一家的玩法。即使同是太极拳门的玩法也不同。我说的只是我们的办法。这些内容我根据目前武术流行的术语进行了改写,内容是不变的,主要是为了便于理解。很多说法并不是我们当初学习的说法。

玩杆子的目的是求整劲。

太极拳练习到一定阶段后,也就是能松后,就要求紧。一个是速度,一个是发力。

首先是改拳。把原来缓慢放松的拳术变成快速放松的拳术。

其次是练习发力。我们有炮捶。(我们不是陈式)还有单操。这时就可以练习杆子(剑术、刀术均已经练过,此处不多说)。杆子必须循序渐进。

首先玩正常的木杆。不要多重,也不要弹性多好,主要是先顺劲,把身体的劲顺过来。

其次是现今流行的蜡木杆。因为它的弹性好些,不容易控制。杆子不需要太长。我们的大枪是13枪和8枪,传说是张翼德的枪法(当然其实不是),所以只要1丈8寸(3米多点)就可以了。在此阶段是练习自己顺杆子走,并让杆子逐渐服从你。

第三是铁枪。铁枪没有弹力,关键在于你如何把它玩活。起初很吃力,然后你力量也增加了,劲也能顺上了,主要把前两步的劲顺到铁枪上。然后就不是铁枪压你,而是你玩铁枪了。真要练成,你就知道出手时人家不顺着你的劲你如何对付。我们太极拳有发人的方法,必须从此求得。至于铁枪的形制,我们用的就不必详细说了,只是说一下原则:手能握住,枪能端起,前后一样(所以我们用铁棍)。

说几句题外话:太极拳的练习是很艰苦的训练,也是很动脑筋的训练。没有经过全套训练的人不能实战。在太极拳中有一种拳术叫一时短打,是很巧的技术,如果拳没学好就必须动手,可以运用这些技术。

家师常说:张桓侯的丈八矛是铁枪。为什么他老人家出手要么一矛刺死,要么能打三天三夜?就是因为又快,又巧,又不用拙力。其实关帝老爷的大刀才是威风的东西,用快马和力量取胜。关帝老爷跟曹操说他不如他三弟,也是实话。蛇矛不是真的矛头是蛇形,而是张桓侯把铁矛使的象一条蛇。(这是家师随意引来说的话,诸位方家不必追究张桓侯是否真的使什么武器)大杆子也要玩出这个水准。

高手当然用铁枪。

一般人用的是木杆枪。木杆外用竹子竖劈开,紧紧包在木杆外边,再用丝密密缠好,涂漆,再缠丝,再涂漆,如此数遍。也有用头发参合在丝里缠的。如此完成,枪杆是黑的。又硬又韧,不怕刀砍。这就是木杆能和利器抗衡的办法。为什么孙策和太史慈能把枪杆扭断?就是因为他们用这种枪,而不是铁枪。

蜡杆好象不能自己种,而且必须是某地的竿子才好。而且好的竿子生长时间很长。本门前辈就有曾专门到某地购买蜡杆的事情。我们现在都不讲究了,因为我们的目的是铁枪。


能破此枪的只有关公大刀。大刀可以立即劈断,因为刀重。可见关老爷要是碰上孙策,孙策就惨了。所以说大刀是兵器之王,各种兵器"无不屈者"。历史上用大刀的,有历史可以证实的是明朝大将刘铤,刀120斤,殉国于萨尔浒战役。这种大刀很多门派有传授,本门也有传授,据说是来自陈家。凡是使用大刀,本门有规矩,就是不允许输。没有确实把握不能用大刀,不到最危险关头不能用大刀。这是对关老爷的崇拜精神。所以本门很少和人比大刀,也很少传授。本门认为大刀象征民族气节。宁折不屈。


力量训练没有单独的,自然而然就拿动了。总之要符合体力。循序渐进。不光是抖\刺\缠等空枪法,还有刷枪。就是用枪在树上用各种方法"刷"。以后还有对粘\对离枪,还有对刷枪,一旦遇到比赛,双枪一交,对方枪就脱手了。也有狠的不松手,那就连人都动了。也能对方如何摆脱,你的枪始终跟着走。


吕布的方天画戟不是枪法。方天画戟是专门的方法。戟也叫龙,要练到如龙腾空。戟术主要技术有刺\砍\勾挂等。所以更象大斧子的用法。方天画戟因为有两个空心牙,所以对枪形成威胁,可以用牙别下枪,所以方天画戟克枪。

三英战吕布,张桓侯的兵器正好被吕布克制,但还是缴不下来,可见张桓侯武艺不在吕布之下。关老爷的兵器不怕方天画戟,但是也无法战胜之。昭烈皇帝的双剑是双大剑,马上用的,只要接近,可破方天画戟。所以他一上来,吕布就跑了。

所以吕温侯不跑,必死无疑。不过,吕温侯的功夫确实了不起。


历史上关公使用的可能是枪,因为他"刺"过颜良。他也有短刀,叫"万人",是万人敌的意思。没有用大刀的记载。我这里说的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至于三英战吕布的事情,历史上本来就没有,这里也是随便说说各种兵器的使用方式。吕温侯的方天画戟也不是象大斧子那样用,只是部分技术类似而已。方天画戟是很复杂的兵器,但没有任何舞花。本门前辈曾有学过八趟(或者12趟)方天画戟的,可惜家师没有学到。枪有大枪,有花枪。花枪搀杂进一些棍的技术。本门有花枪,叫"梨花枪",也是陈家学来的,但不是大枪。大枪就是大枪。

其实用器械三个打一个是很困难的,除非配合很好,否则就有两个人自己和自己打起来。不信就可以试验一下。电视剧上这一场是三个人围绕吕布转,很多人批评,其实这是对的,是最好的方法。只有这种方法才可以取胜。关的中距离劈扫,张的远距离突刺,刘的近距离格杀,吕布受不了,他的兵器太长。三人一转,看准时机,同时出手,吕布的功夫还不能把三个中任何一个一下杀掉,只有挨打,所以说吕布惨了。----叫他逞能! 兵器的格斗很有意思。

 

答(张雄鹰) 

  上面几篇写的都很不错,对文中部分内容我提一些看法和补充。

  萝卜酒应该是杨氏太极李雅轩系的传人,他那篇大枪的文章在网上流传甚广,不过看他文中所写,他对大枪的了解应该是从师门前辈那里听来的,他本人绝对没摸过三米长的大枪,这点以后有时间的话我可以对他的文章逐条点评,以证我所言。现在先说说他这篇文章中的几点。

“中国刀剑一个鲜明但不为人注意的特点就是没有护手,剑柄是开放的。”
我不知道他此处的护手到底指的是什么,刀的护手称“镡”。
  中国刀石器时代即出现,商代即有青铜刀。那时的刀比较短,没有护手。到汉代,较长的一米左右的铁刀出现了,汉刀有一种有剑格那样的护手,有一种没护手。后来,宽大的护手逐渐出现,具体什么年代出现的,我没有考证,无法确切回答。目前传世或出土的完整的刀以明清为主,那时的刀护手已经很宽大了,象个椭圆的小盘子,所以有时又称“刀盘”。
  这个护手在实战中主要是格挡时防止对方刀剑顺刀身滑下来。另外在进攻时用绞刀,护手可防止对方刀剑滑下伤自己手。
  剑的护手称“格”,最早的青铜剑格很小,只是比刃部略厚些,主要是防止刺时手向前滑动被刃所伤。后来剑逐渐退出战场,成为仪仗或者江湖人所配,剑的护手倒是略微增大了,不过还是扁的,没有刀镡那么宽,按现在传世的明清剑来说,虽各有特点,但总的形制差别不大,基本上实用性不强。但《武当剑法大要》所载的剑护手是菱角形的,就是护手斜着伸出,象两个小牛角,实战中可以锁对方的刀剑,也可以防止对方刀剑下滑伤手,这个倒很实用了。
  现代骑兵的马刀不仅护手盘很大,而且向下弯直接连到尾部,使用时不仅防护更严,而且不易脱手。因为刀柄是向下弯曲的,所以并不影响刺及绞刀。这种护手也没听说过哪个骑兵把自己的手卡折了。
  
“如果拿枪的一方冒进,上来就刺,单刀也许有点机会撞进去。对方要是老成,先拦,拿,把枪催起来,单刀一点机会都没有。”
这个理论上是这样,但还是沿袭古书的记载,不是自己的体会。
单杀手时单刀可以革开撞进来,但大枪对单刀时,占了长度的优势,根本不需要用单杀手,只要象拼刺刀那样端枪进步两臂前送即可。
刀手躲时就追着杀;刀手革时,枪手枪一圈,直接就进去了。
  他的结论倒是对的,单刀对枪,没有机会。

“枪的优势不在它长,而在它软弹。”
枪杆不可过软,过软则拦拿不开对方枪,枪要硬而有力,适当带点弹性即可。

“陈家沟的这代人是不懂枪的。”
这是恶意贬低,陈家沟现在懂枪的确实不多,但还有老师懂,我见过。


狸猫上树好像形意八极八卦都懂,我只练过形意枪,就说说其中的形意枪的部分。

“扎枪时双手送出的很远,窃以为似乎不是枪法上乘。”
扎枪也有好多种,这是一种。本门心意拳的起手横拳与此类似。
还有一种送的更远的,叫“单杀手”,单杀手时单手出枪,右手出到尽头,腰胯肩拧到尽头,左手回收至胸前。本门心意拳的单把与此类似。
单杀手主要是枪对枪时用的。这种扎法是战阵实用扎法,练时要求能洞墙壁,战场上则能破甲。游场忌之,谓为弃枪孤注。
还有一种直接进步双手端枪向前一捅。这是俞大猷所说的只管定对方枪,不发扎,赶步向前。戚继光称此法甚妙。

“形意又有五行枪,从五行拳中化来。无论哪种,皆不离枪法基本的拦拿扎。”
确实如此,不过形意拳门里传枪时,主要还是拦拿扎,久练生神,五行十二形枪自然能成。所以我自己的感受就是五行十二形枪是对外交流用的,对枪法来说硬和拳法的五行十二形来套有点牵强附会了。


Wushi是武氏太极拳传人,所发文章谦和有礼,文中所述技法皆合太极拳理,可见是深得武氏太极拳真传,我仅就其中一些内容做点补充。

“至于铁枪的形制,我们用的就不必详细说了,只是说一下原则:手能握住,枪能端起,前后一样(所以我们用铁棍)。 ”
从理论上来说,枪前后一样粗的话,会压手,但从铁枪的制备来说,铁棍易做,铁枪难做,所以没条件的就用铁棍来玩,有条件的还是打成前细后粗的铁枪比较好用,我本人用半不锈钢做了一杆铁枪,前细后粗,手感不错,甚至还能轻微地颤动。但打制确实很难,虽精雕细琢,仍无法做到完全平滑。

“木杆外用竹子竖劈开,紧紧包在木杆外边,再用丝密密缠好,涂漆,再缠丝,再涂漆,如此数遍。也有用头发参合在丝里缠的。如此完成,枪杆是黑的。又硬又韧,不怕刀砍。这就是木杆能和利器抗衡的办法。”
这种枪应该称“复合枪”,还有两种复合枪做法。
其一:竹子竖劈开,紧紧包在细铁杆外边,再用丝密密缠好,涂漆,再缠丝,再涂漆,如此数遍。也有用头发参合在丝里缠的。这种铁芯竹面的复合枪,内含铁芯,不易折断,而且重量较全铁枪轻很多,比较实用。出土实物和传世的都有。
其二:木杆外缠铁丝。这种复合枪古籍中有记载,称盘铁枪。这种枪不畏刀砍,重量也合用。现在传世的藏族长矛中,就有这种形制的。
这两种枪目前传世和出土的文物长度都不是很长,只有两米多,和古籍记载的大枪尺寸差异较大,到底是军旅用枪还是江湖绿林用枪,还悬疑待考。

“吕布的方天画戟不是枪法。方天画戟是专门的方法。”
谈到方天画戟,大家所熟知的都是枪旁有两个横枝,横枝上附一月牙的形象,其实这不是古代实战用戟的形象,这是仪仗用戟的样子,后来逐渐被江湖人所使用。汉以前用戟作战,戟的样子其实类似今天的钩镰枪,不过那个镰刀部分是直的而且较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古戟并没有消亡,演化成钩镰枪了。戟是戈的发展,戈加上枪头就是戟,所以长柄镰刀也可算是戈的后裔了。

chpyqin 2007-5-21 19:31

罗卜酒文章我看过。有点愤青色彩。比如把日本刀法贬的一文不值。好象他与日本剑道对抗过。另外他在其他文章说过牛筋木是黑松木,更是瞎扯。顺口胡说,道听途说是他专长。还有说大枪转起来刀枪不入圈,箭射不着之说极其可笑。要象他说的,枪圈就大如车轮,起码得有2、3米大了。

张雄鹰 2007-5-21 22:40

  大枪圈转起来箭射不进,指的是临阵穿甲时,只有面部和手部无甲,所以把前手高抬至额头位置,把枪绕成圈子,可以防箭矢射头面及前手。
有些人没玩过枪,只是听人说过枪能防箭矢,就想当然的以为是把枪转起来防全身,或者象评书说的那样拨打雕翎,就算是下酒的笑料吧。

chpyqin 2007-5-22 19:04

罗卜酒更可笑的是他把苗刀说成苗人之刀。说苗刀工夫如何高。却不知苗刀反而来自日本刀!他把日本刀好顿贬,置明代戚继光等人说法于不顾。好象日本刀属末流。结果前后矛盾。另外他的8枪对扎其实就是苌氏枪。按苌氏说法就是张飞枪。而且13枪看枪谱就来自杨家梨花枪。陈家沟花枪就是杨家梨花枪。估计他就没看过本门枪法谱。

刘博 2007-6-8 23:12

呵呵,这就对了,没练过枪的人写出的文章跟懂枪的人写的就是不一样,练功夫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道听途说的故事不能当真。

有些古器械到现代已近失传,在日本,弓道发展的非常好,而我们已不见有几个会拉弓射箭了。真希望能把大枪这门武艺推广开啊。

企鹅骑士 2007-8-6 11:55

古代战场,正面冲锋陷阵,面对无数强弓劲弩,唯有盾牌可以保命。盔甲主要防止混战时乱飞的流箭和敌人远距离射来的箭的。即使欧洲的全身钢板甲也挡不住十字弩的近距离直射。
大枪轮圈能挡箭?笑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