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的艺术,您懂吗?

 汕头能率 2014-06-23

        《红楼梦》里,深谙茶道的妙玉为贾母泡了一壶“老君眉”,可刘姥姥喝后,却说:“好是好,就是淡了些!”


        这淡的艺术,刘姥姥当然不懂,但是你懂吗?


         

         记得作家贾平凹曾在《品茶》一文中说过一个故事,最能诠释“淡的艺术”。他说,西安城里一群搞艺术的人在一起喝茶,过了好些时候,诗人子兴,终于忍不住说话了:“怎么样,这茶好吗?”


         众人说:“一般。”

         “甚味?”

         “无味。”

         “要慢慢的品。”

         “很清。”

         “再品。”

         “很淡。” 


         子兴不断启发,回答都不使他满意,他有些遗憾了,说:“这是龙井名茶啊!”


         众人大惊,都知龙井是茶中之王,如今喝了半天竟没有喝出特别的味道来,真是可谓蠢笨,便怨子兴事先不早说明,又责怪这龙井盛名难副,深信“看景不如听景”了。


         “好东西为什么这么无味呢?”


         

         画家说:“水是无色,色却最丰。”


         戏剧家说:“静场便是高潮。”


         诗人说:“不说出的地方,正是要说的地方。”


         小说家说:“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


         子兴说:“无味而至味。”


         评论家说:“这正如你一样,有名其实无名,无乐其实大乐也!”


        这个故事让人莞尔一笑之余,也把“淡的美学”艺术推向了顶峰,深得老庄思想的精髓。老子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真正的艺术,最高境界,近乎于道。所以,大音希声,大道无形。


         想起人们常常说自己的生活平淡如水。但水,你可以离开他吗?越平凡,越让人觉得不重要,比如空气、土地,因为他们太质朴。但是《道德经》却一语道破天机: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真正成就我们的却是最最平凡的。


        懂得了平淡的艺术,就不会抱怨生活的平凡,有些人一定要将繁华坐断,才相信平淡是真。想起林徽因说的:“人生总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随性更能怡情。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惊心度日。即然打算在人世生存,就不要奢求过多,不要问太多为什么。且当每一条路都是荒径,每一个人都是过客,每一片记忆都是曾经。”


         一路走来,千帆过尽。此刻的我,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守着平凡的丈夫,不惊不扰的过着属于我的小日子,感觉平淡真好!也许,一杯淡茶中,也可以感受刹那即永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