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浮印香

 武汉人文 2014-06-24

  ·凝光笺·   静静的,凭一点萤火似的燃焰描画自身,成为一具飘香水上的钟表

    水浮印香    孟晖/文

    近来,热衷香艺的人士把奇巧的水浮印香也加以了恢复,看来品香这一项雅好在中国真的有复兴之势。

    水浮印香,是将印香加以极端奇巧化的结果。印香,也叫做香印、香篆,本身就是美妙到堪称神奇的发明,据研究可能是随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中国。它是利用燃香的缓慢过程来标示时间的一种工具,可以说是“芳香的时钟”。

    其大致方法,是将若干种特定的香粉配在一起,通过木或铜制的花范,在香炉内的灰面上形成绵长不断、回环转曲的长带。然后点燃一头,于是,一星燃火就会慢慢蚕食香粉塑就的回转长纹。配料特殊的香粉不仅燃烧缓慢,而且燃速均匀,这样,人们根据燃香的进度,便可知道具体的时辰。

    这种靠燃烧自身来标示时间的特殊时钟需利用篆模制作,称为“打香印”。在唐宋时代,是在木板上刻出凹陷的范纹,或者捶打铜板形成凹纹,由此做成篆模。打香印时,将香灰填入篆模上的凹纹之内,然后,借助巧劲,将整个范具急速地翻转过来,扣覆到香炉内的灰面上,再轻轻敲打范具的底面,让香粉从凹纹内脱落,于灰面上形成花纹连绵的香印。

    在宋代出现的“水浮印香”,正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打香印方法发展出来的一种奇巧玩意。据《陈氏香谱》介绍,在宋人那里,其过程是:

    第一步,把一升柴灰或纸灰、两块荔枝大小的蜂蜡一起放到锅内,在小火上加热,让蜂蜡充分融化,与灰粉匀拌在一起,变为粘软的蜡泥。

    第二步,按照通行方法,将香粉填入篆模内。

    第三步,趁着柴灰或纸灰与蜂蜡和成的蜡泥仍然融软、没有变冷变干,用勺子一勺勺地舀起,倾倒在篆模的表面上,将篆纹完全覆盖。然后用香匙在灰蜡的表面加以碾压整理,让灰蜡形成一个平整均匀的平面,并且待其冷凝变硬,转为固体的薄片。

    第四步,将一张纸裁剪成与香印大小一致的尺寸,覆盖到灰蜡表面上。

    第五步,把纸与篆模急速翻转过来,放置到几案上,在篆模的底面上轻轻敲打。然后,小心提起篆模,篆模内的香粉从凹纹内脱落,遗留在灰蜡形成的平面上,展示出一带完整的香印花纹。灰蜡托面之下,则还有一页白纸衬底。

    第六步,用手拈起衬在最下的纸张,托着香印,小心将其放置到水盆当中。因为香粉塑成的花形篆纹、灰蜡、纸都非常轻,所以会一起漂浮在水面之上。妙的是,纸很快被水浸透,便自动沉下去,于是,只剩浅色的灰蜡像一叶飘萍,静静浮在水面上,忠诚地承托着香粉的篆花。

    第七步,将香印的一端点燃。于是,便有一朵篆花以一片灰蜡为舟,静静的,凭一点萤火似的燃焰描画自身,成为一具飘香水上的钟表。燃焰过处,篆纹化为灰烬,但依然保持着原样的完整造型,人们便根据灰烬的长度得知时辰的进展。

    到了明代,制作香印的模具得到改进,变为镂空透花的形式。将其置于灰面之上,填入香粉,再将篆模提起,香粉便从镂空的范纹中泄落,形成一个完整的曲篆图形。相应的,水浮印香的制作也变得简单了一些,是取一小片圆形的蜡片,其上匀铺一层香灰,然后用篆模在其上打香印即可。

    在唐宋时代,香印是日常实用的计时器,由于造型华美,也是重要的居室装饰陈设。《洪氏香谱》里就提到,那时,举行宴会的场合往往会专门打造一具大香篆,安置在席前,让欢宴在染着香气的时光当中从容展开。至于水浮香印,则显然更加富于装饰色彩甚至游戏色彩。

    今天,如果能把水浮印香引入当代的时尚与社交中,一定效果不错。试想,在一场时装秀中,或某个重要活动场合,水池中漂浮着一朵又一朵悄悄燃焰的香篆,从水面升起芬缕袅袅,其下的衬托蜡片或染成红莲,或染成绿荷,甚至制成白云、星星的形状,肯定大有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