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任的空气

 杂货店伙计 2014-06-28

 

关于信任,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父亲跟儿子玩游戏,儿子爬到墙上往下跳,让父亲在下面接住他。

 

在他跳下来之前,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也有一对父子,故事中的父亲是一个富翁,富翁的儿子从墙上往下跳,富翁张开双臂在下面等着接住儿子。可是当儿子跳下来的时候,这个富翁却闪身躲开了。儿子摔在地上,又痛又哭又困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富翁说:我让你跌一跤,是为了让你学到一课……这个世界上就连自己的父亲有时候也未必信得过,何况其他陌生人?

 

讲完了故事,讲故事的父亲也伸出双臂,对儿子说:来,跳下来吧,我会接住你。儿子心里不安起来,这个故事令他产生了怀疑与犹豫,父亲却连声催促他,于是儿子咬咬牙闭上眼睛跳了下去,他以为会结结实实地摔在地上,但却被父亲的双手稳稳地接住了。父亲跟他说:我也想让你学到一课……连陌生人有时候也可以相信,何况是你的父亲?

 

……

 

近年来,关于信任的研究成了一门显学,曰“信任学”。城市主流人群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为什么呢?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合作的社会,而信任,则是一切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专家告诉我们,在所有置信对象中,人们对亲人的信任度最高;对亲密朋友的信任程度居于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对熟人的信任;信任程度最低的是“一般社会信任,即对从来不曾来往或不太来往的置信对象的信任”。

 

但是,我们在社会上做事合作的对像,恰恰是以“信任程度最低”的第四种人为绝大多数的,不是么?我们不会整天只跟家里人谈合作,也不会仅限于在熟悉的朋友圈子里谈合作;相反,不少“成功人士”还总是告诫我,不要跟熟人朋友一起做事情,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弄不好,事情没做成不说,连朋友也失去了!

 

真是一个悖论啊。在今天这个喧嚣嘈杂混乱的社会中,对“信任程度最低”的一般社会信任、即对“从来不曾来往或不太来往的置信对象”的信任,让我们从哪里找来?这就像开头的那个故事,你会选择做哪个父亲?

 

我的选择是:做伸出双手接住儿子、跟他说“连陌生人有时候也可以相信,何况是你的父亲”的那个父亲。我选择信任。

 

也许,这跟人的遭遇有关吧,一路走来,如果是柔顺明朗充满阳光的,就会较少有戒备和提防;也许,这跟人的阅历有关,如果职业逼你阅人无数,那么愚钝如我,也会炼就一定的观察眼光和辨识水准;而最终是,这只能跟一个人的“价值观”有关,要永远相信,人会成为最想成为的那种人,也会吸引最常想的事物;哪怕有人辜负了你的信任,也会在你的生命里留下不可复制的痕迹,时间流逝,最终这一切都会成为人生的历练和财富。

 

这过分唯美吗?这很不合时宜吗?

 

最近又在跟几位“从来不曾来往的置信对象”合作做事,交往磨合的过程中,同样被问到“信任的理由是什么”?我一度张口结舌,因为不曾仔细想过,一切似乎只凭直觉——经历、见识、性格、气场,都认为他是可以信任的,就信任他——其实就这么简单。

 

“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希望、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这意味深长的话,是俄罗斯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嗯,来世上走一遭不容易,还是学会凭借信任的空气,放飞人生所有的梦想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