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古物“石鼓”(ヅ墨虎堂ぺ)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周身刻有文字的十个馒头形花岗岩石礅。这就是康有为称之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文。除了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小臣系石簋》残耳上的十二个石刻文字之外,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常见的《石鼓文》是明锡山安氏十鼓斋藏宋拓影印本。按郭沫若《石鼓文研究》计,其释文487个字位(其中残字6个),重文44个、合文5个,总共536字,单字288个。李铁华以“安氏本”为主,残缺者由《石鼓文东坡本》(有人认为“东坡本”是明人杨慎作伪)补入,经考辩复原后的铭文共595字位。加上重文48个,合文5个,总共648字,比郭沫若释文多108个字位、112字。除了‘乍原篇’缺33个字位;‘馬薦篇’缺21个字位外,其它八篇基本补齐。若按李铁华的考辩来推算,石鼓文有649字位(马叙伦考证为654字),重文约58个,合文5个,总共约712字。另外“汧沔篇”还有一个赘字(不计入正文)。 前人研究《石鼓文》时,按拓本装订顺序并仿照《诗经》篇名的命名法,把十篇鼓文定名为:一、車工(吾車);二、汧沔;三、田車;四、鑾車();五、霝雨;六、乍原;七、而師;八、馬薦(天虹);九、吾水;十、吴人。 各鼓概说(释文部分参考李铁华的<石鼓文>) 1、車工鼓。高57厘米,径70厘米。11行6列,66字位,重文10个,共76字,诗文五章(四、四、四、四、三)十九句。铭文基本完好。郭沫若释文全。 逜車既工,逜馬既同,逜車既好,逜馬既(馬缶)*。 君子員邋,員邋員斿,麀鹿速速,君子之求。 騂騂*⑴角弓,弓兹以寺,逜敺其特*⑵,其來趩趩*。 (走憲):炱炱,即御*即時,麀鹿趚趚*,其來夹*次*。 逜敺其樸*,其来(之賣:)*,射其(豕肩)⑶蜀*⑷。 (有*号的字,各家释、解不一。()内的字打不出来。) 这首诗写猎鹿。鹿是古代狩猎的重要对象,商代甲骨文中,就有一次狩猎,获鹿三百八十四头的记载。鹿在很的古时候,就处在半放牧半野生状态,狩猎时一般只猎取公鹿不杀母幼。本诗开始写出行时的排场,随后写狩猎的情景:先是驱赶鹿群,继而赶鹿入围场,最后择其大公鹿而射之。 注⑴:骍,赤色。杜甫《遣興五首》之二:“騂弓金爪鏑,白馬蹴微雪”。 《山海经?海内经》云:“帝俊赐羿彤弓素矰”。古人可能喜爱把弓涂上红色。 注⑵⑶:文中特、(豕肩)均指大(公)兽。兽:一岁为豵,两岁为豝,三岁为特,四岁为(豕肩)。 或云:三岁为(豕肩),四岁为特)。 特、(豕肩),都是指公兽,而不是公牛、野猪。不然的话,前面追的“公牛”,到射的时候,为何变成“野猪”了?例如: 《國語?楚语下》P247“观射父论祀牲”:[子期祀平王,祭以牛俎于王,王问与观射父,曰:“祀牲何及?”对曰:“祀加于举。天子举以大牢,祀以会;诸侯举以特牛,祀以太牢;卿举以少牢,祀以特牛;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鱼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 这里的 “特”均指“公兽”。 注⑷:蜀,独也。田猎野兽,本该多多益善,为何“射其(豕肩)蜀”? 《國語?周語上》P3:“夫獸三為群,人三為眾,女三為粲。王田不取群……” “王田不取群”——天子(国君)田猎,不猎取成群的野兽;不猎取母兽。故而秦公“射其(豕肩)蜀”。 2、汧沔鼓。高70厘米,径67厘米。9行7列,61字位,重文7个,合文1个,共69字,四章(四、四、五、四)十七句。铭文完好。郭释文全。鼓文第五行下方还有个贅字,郭沫若疑是‘首’,李铁华认为是‘奠’。这个贅字,除了其特定的意义外,可能同时指示了此篇是第一篇。 汧殹沔沔,(烝)*:皮淖*渊,鰋鯉处之,君子漁之。 澫*又小魚*,其斿(散散),帛*魚皪皪*,其(盜)*氐*鮮。 黄帛其(鯾)*,又鯆*又(魚帛)*,其(立月)*孔庶,臠之毚毚*,汗汗(走專)*:。 其魚隹*可,隹*鱮隹*鯉,可以(苞)*之,隹*杨及柳。 此篇记述在汧河捕鱼。鱼是远古人类的主要食品之一。六千年前半坡彩陶上就绘有很多鱼纹,在古代渔、猎并重。李铁华把‘帛、(鯾)’译为鱼网,‘(盜)’译为鱼罶,其见解有独到之处。 最后七句写加工鲜鱼:一、烧了好多现吃的鱼羹;二、破鱼腹去内脏,晒鱼干或腌咸鱼;最后,把加工好的鱼干装筐运走。“可以(苞)之,隹杨及柳。”还有一种解释是:用柳條把鱼贯穿起来晒鱼干。 3、田車鼓。高60厘米,径68厘米。10行7列,70字位,重文4个,共74字,三章(六、五、七)十八句。郭释文66字位(其中一个残字),重文4个,缺4字位。 田車孔安,鋚*勒*(丿馬:)⑴*,四*介*既简,左驂旛旛,右驂騝騝,逜以(躋)*于邍。 逜戎止*(◎)*,宫車其寫*,秀*弓寺射,糜豕孔庶,麀鹿雉兔。 其(走膚)*又(紳)*,其(戎)(奔)*夜*,越*出各亚,[未.]*[央]*星*褊*,執而勿射, 多庶(走樂)*:,君子(攸)*樂[(走樂).]。 ([ ]内的字郭沫若的释文中没有,[.]内的字郭沫若的释文和“安氏本”中都没有。是真是伪,有争议。) 田車、鑾車两篇都是写田猎。其风格与《诗经?秦风?驷驖、小戎》相似。田猎既是狩猎又是练兵,本篇着重田猎的过程:有白天的场景;有月夜的行动;还有事后的狂欢。 注⑴:(丿馬),郭沫若等释为“(馬一)huan”,(馬一)为一岁小马。马匹要到五岁以后体力才能达到正常水平。田猎时不能用体力差的一岁小马拉车。释为“(馬一)huan”和文义不合。再说当时礼仪规定极严,诸侯国君乘用六尺以上的高头大马称“马”;大夫乘六尺以下、五尺以上的马称“驹”。好像也不会用一岁小马拉车。《汉语大字典》把它释为[(丿馬)mǔ]义为马行貌。 4、鑾車鼓。高67厘米,径77厘米。10行7列,69字位,重文3个,共72字,五章(四、四、三、四、三)十八句。郭释文55字位(其中一个残字),重文3个,缺14字位。 [帥皮.]鑾車,(◎)*(朿次)*真*[如.],[秀]弓孔碩,彤矢◎◎。 四馬其寫,六轡驁[若],徒(馭)*孔庶,[鄜]*[骑.]宣摶*。 眚*車載行*,如徒[如]章*,邍[隰]隂陽。 趍趍*(◎)*馬,射之(◎◎),(之予)*[貙.]如虎,獸鹿如[兕.]。 [台爾.]多賢,迧禽[奉雉.],逜隻*允異。 本篇描写秦公率领庞大的车队、骑兵、徒卒,在鄜寺附近的原野上进行大规模的围猎……,获得了异常丰富的猎物。 “迧禽奉雉”:参于田猎者必须“获禽多少,尽数献纳”。“禽”包括鸟、兽、鱼等各种猎物。《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豹、虎、熊、罴等动物虽是走兽,上古时,总名曰“鸟”。 5、霝雨鼓。高70厘米,径72厘米。11行6列,66字位,重文7个,共73字,四章(四、四、五、五)十八句。郭释文51字位,重文7个,缺15字位。 [逜來自.]命*,霝*雨[奔.]流,流迄湧湧*,盈(◎)*濟濟。 君子既涉,涉馬[奔.]流,汧殹洎洎,淒淒*[烝士.]。 舫舟囱*逮*,[駕言]自(鄜)*,徒(馭)*湯湯,隹*舟以行*,或隂或陽。 极*深以(户)*,[出.]于水一方,勿[烝徒.]止,其奔其敔*,[其逌.]其事*。 郭沫若和李铁华等认为:本篇写秦公伐戎,“其时由于讳言伐丧之事,故以洪水作隐喻”。讳言说可能有他的依据,但不一定符合作品本意。同时代的《诗经》中就有不少篇章涉及征伐,例如:《邶风?击鼓》、《秦风?无衣》、《豳风?破斧》、《小雅?采薇、出车、六月》、《大雅?大明、皇矣、江汉、常武》等等。其中最典型的是《常武》,写周宣王率兵征徐,从委任将帅、下达军令、进击徐夷、到凯旋归还,记叙了征伐的全过程。周宣王时的《虢季子白盘》也记述了“搏伐玁狁”之事。这些都说明,当时并没有讳言征伐之事。本篇可能是写汧河发大水时的军事行动;或者写汧河洪灾时,抗洪救灾的情景。 6、乍原鼓。此鼓五代时散佚,北宋时在一农家发现,已被截去上部制成碓臼,原七列字,残存四列。残高50厘米,径72厘米。11行7列,74字位,重文约8个,合文3个,约85字。郭释文41字位,重文2个,合文3个,缺33字位。 ○○[宣]猷乍邍乍 ○○[周]道◎*我司 ○○[攸]除帥皮阪 ○○[田]草*為三十里 ○○[希]微◎◎*逌罟○○[桼]栗柞棫其 ○○[拔]椶[木咎]◎◎*鸣 ○○[條]亞箬其華○○[可]为所斿憂 ○○[水]盩*道二日尌 ○○[兹]五日 ([]里的字,见王福庵临石鼓文。) 石鼓诗多是四言,此篇“为卅里”的“卅”应为“三十”之合文,读成两个音节比较合理。至于“卅”今读单音(sà),那是合音(如“叔母”合音为“婶”等)。 7、而師鼓。高73厘米,径71厘米。10行6列,59字位(郭沫若等疑为11行6列),重文4个,合文1个,共64字。郭释文34字位,重文1个,合文1个,缺25字位。 ○○○○而師弓.矢孔庶○○○○○○以左驂右驂滔滔是戠* ○○○不具蒦*信*復*○具肝*來○○其寫小大*具○○來*樂天子 ○来嗣王始。古我来○○ (李铁华的释文和王福庵的临书,部分字句和排列与拓片不符。) 李铁华认为:此诗写秦文公四十八年借新立太子之际,邀集诸侯、宴樂天子的情景。 8、馬薦鼓。高53厘米,径72厘米(略方)。8行5列,38字位,重文约4个,约42字。郭释文16字位,重文4个,缺22字位。 ◎◎◎天◎◎虹◎皮◎◎◎走(馬齊:)馬薦( :)*( :)*微:雉血* ◎心其一◎◎◎美◎◎◎◎◎◎◎◎◎之 (皮走馬薦( :)( :)雉兔立多庶微我師氏憲憲文武可其一之----王福庵临石鼓文) (本篇的部分字、句、排列,各家不同。) 9、吾水鼓。高70厘米,径83厘米。15行5列,74字位,重文7个,共81字,四章(五、六、四、五)二十句。郭释文58字位(其中四个残字),重文5个,缺16字位。 逜水既瀞,逜道既平,逜[行.]既止,嘉尌則里,天子永寜。 日隹*丙申,[翌翌]*薪薪*,逜其[雱]*道,[逜.]*馬既迧,◎*[夏.]康康,駕奕*[俞]*[黄.]。 左驂騚騚*,右[驂.][馬束矢]*:,[牝]*[戟以奕.],毋*不[執.]德*。 [旛.]翰*[霾霾]*,交*[斿施施.],公謂大*[來.]*,金*及如[兹邑.],害不余友*。 本篇写营邑(清河流、修道路、建房舍、种树木)多年之后,安居乐业。中间描写布兵列阵、阅兵、演武。最后写国泰民安、国库充实。通篇一派和平宁静的气氛,似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 10、吴人鼓。高97厘米,径67厘米。9行8列,72字位,重文3个,共75字,四章(四、四、四、六)十八句。郭释文39字位,重文1个,缺33字位。 吴人憐亟,朝夕敬[惕.]載西載北,勿竈*勿代*。 若而出[奇.][進.]献用[特.][逮各執祖告于.]大祝 [禘.]曾受其庸*[致方.]◎寓*逢中囿孔[庶麀.]鹿[趚趚.] 逜其[疆理屯屯.](緟緟)*大[田禾搜君子可.]求又[謀又始周員止.][丰]是 本篇的艺术手法与《诗经?周颂?清庙》类似,把大量的笔墨用在非主要人物身上。通过描写“吴(虞)人”忠于职守、奔跑忙碌、成绩斐然,烘托出秦国国强民富,欣欣向荣,含蓄地赞美秦公之德。 十篇鼓文,风格一致,都是写实、记事之作。似乎都采用现在时态,除了汧沔篇外,大多数使用第一人称(逜、我)。可能是记叙了某一位秦君(文公?)的事迹。 石鼓文书法艺术 历来对《石鼓文》书法,评价很高。如: 唐张怀瓘《书断》“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韦应物《石鼓歌》“惊潜动蛰走云云”;韩愈《石鼓歌》“鸾翱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宋苏轼《石鼓歌》“文字郁律蛟蛇走”。清康有为《书镜》“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采。”……。 从清代起书写石鼓文的人多了起来,其中成就最突出者数吴昌硕。但是,也有人对石鼓文评价不高。 例如:傅志伟认为:石鼓文结体过于工正、平稳,线条虽然圆转流畅,其实是刻意修饰、美化;章法整齐、呆板;是一件缺乏天趣、匠气十足的作品。 陶博吾也认为:“原拓《石鼓文》四方整齐,显得板,趣味不够,……原文不能学……(要)从吴昌硕所临《石鼓文》入手”。 而祝嘉则批评吴昌硕的石鼓文:“放纵太甚,没有法度,变成自己写自己的字,……难免有庸俗污浊之气。……吴氏写的《石鼓文》,错字不少,像《吾車篇》的‘(豕肩)’字等,……其更甚的,是‘鱼’字和‘鱼’字旁中的‘鱼’字,全都写错了。” 异体字问题 从总体上看,石鼓文很少使用异体字。按郭沫若《石鼓文研究》的释文计,文中重复使用的74个单字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其”。25个其字,字形全都一样;出现14次的“逜”,除了《吾水篇》第二行的一个逜字略有不同外,13个字形全都一样;其余如出现9次的“既”;出现7次的“孔、子、馬、車、之、来”等等,字形也全都一样。有人认为:車工篇“即御即時”的“御”、霝雨篇“其奔其敔”的“敔”,都是逜的异体字;田車篇的“其[走膚]又[紳]”的“[走膚]”,是鄜的异体字;“[紳]”是迧的异体字。但是,从这些字的上下文关系看,说它们是异体字,证据还不足。 多样化的字形 石鼓文中多数是工整平稳的大篆;还有新潮的、与小篆相近的車、四等字。 但是,“已经找不到象形图画的痕迹,……已摆脱尽金文的影响”的说法也不尽然。因为石鼓文中包含了写法古老的:合文字、古籀繁文和有象形余韵的篆字。在字形大小上,鼓文中也有相差悬殊者,例如吴人篇的“夕、勿、竈、各、大、大、又”等字都较小,最小的“大”字只有21×22毫米,长度不到大型字的一半。如此多样化的字形集聚在一起,实为东周金石文字少有。倘若不见实物仅有拓片的话,多半会当作虚造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