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水的精神元素就被智者倚重。弘扬“水德”,可以使学校文化精神有一个更生动的载体。 水有服务精神。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孔子说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赞美的都是水的服务精神。水有孕育生命之功,可却非常低调,哪儿低就往哪儿流,不避肮脏与艰险,广济天下而不图回报。学校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柔情似水的服务精神。校长要为教师服务,教师要为学生发展服务,而学生必须具备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水有坚持精神。水看似柔弱却有傲骨,永远坚守自己的信念。在看不准形势的时候,水是逡巡缓慢的,但是一定循序渐进。孟子说:“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但是一旦认准了方向,它就会义无反顾地快速前进。遇到障碍物时,水会更加精神抖擞,聚积起全部的能量,与之生死相搏。哪怕只能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它也会锲而不舍,把顽石击穿。学校文化的形成靠的不就是水一样的坚持精神吗? 水有团队精神。每一滴水都知道自己是弱小的,所以水总是以团队的形式存在,千万滴水汇聚在一起,成为溪流,成为江河湖海。汇聚起来的水从来都是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从而有了一种震撼天地的伟大力量,荡今涤古,激浊扬清。《周易·大象》说:“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常德行”,学校就充满正气,这是形成教师团队的道德基础;“习教事”,学校就充满智慧,这是保障教师团队进步的基础。 水有教化精神。水不断循环以保持自己的洁净,且周旋于各种物体之间,涤荡污垢,具有主动化物的责任感。所以孔子说它“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水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德育工作者啊!水的教化力量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水本身是清澈洁净的。教师只有先净化自己,才能净化学生;第二,水懂得规则的重要,孔子说它“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第三,水的工作方式是温柔的。教育也是温柔的艺术,冷漠和粗暴是教育大忌。 水有公平精神。孔子说水“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无论在瓦罐还是金瓯,水的功能不增也不减,无论盛它的容器是否端正,水都不歪不斜,永远用公平的态度对待万物,所以汉语中就有了“水平”的概念。以水为尺度,可量万物高下。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要体现公平精神,给予所有师生公平的发展机会。 水有创新精神。水有梦想,永远不会故步自封;水有勇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有激情,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水每天都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存在方式,可以为云、为气、为雾、为露、为冰、为雪、为潮、为瀑,姿态万千,因时而化,因势而异,因器而变,从不刻板、僵化、偏执。学习水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把学校变成创新的园地,而不是师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屠宰场! 水有适应精神。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随遇而安,永远不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永远不会淤滞。因此它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深沉,有时奔放,化而生气,凝而成冰,舒缓为溪,陡峭为瀑,深而为潭,浩瀚为海,所谓“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水看似“无常形”,实则因机而动,因动而活,故生机勃勃。教育不就是要培养学生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能正视现实,发挥出最佳水平的适应精神吗? 水有包容精神。水泽被万物,普惠众生,养山山青,润花花俏,滋苗苗壮,绝不厚此薄彼;水渡大轮船也渡舢板,养鲸鲨也养虾蟹,绝无势利之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学习水的包容精神,学校管理者就会多包容教师,激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师就会多包容学生,鼓励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学生就会多包容同伴,关爱弱势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