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烟画毕生梦

 Jennyluo777 2014-07-04
    冯懿有,79岁,子承父好,自幼喜爱收藏香烟牌子,集有中国和世界各国烟牌5万余枚,出版6本相关书籍。前不久,他的“冯氏烟画博物馆”在浦东开馆。
    沪上收藏烟牌之人甚多,冯懿有的藏品最多、最有名。他家传深厚,其父早年便被称为上海滩“烟牌收藏大王”。如今,他的两个女儿也力挺父亲的爱好,出资助他在浦城路890号建了“冯氏烟画博物馆”。
    收藏甚丰
    烟画,俗称香烟牌子,旧时称洋片、香烟牌片,插在烟盒中起衬托烟盒、烟商广告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绘画常出自丹青妙手,笔法细腻精致。冯懿有介绍,烟画起源于1870年的美国,1890年前后输入中国。
    “你看,既漂亮,又有知识性。”冯懿有打开书柜,从一排排插满烟画的文件夹里抽出几本。老人细致,把烟画分类存放,市井民俗、文化体育、琴棋书画、奇花异草,无所不有。
    冯懿有收藏的烟画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中国国内的烟画,尤其是上海生产的,他手里几乎都有。他还拥有二十几个国家的烟画,在他的博物馆里,藏有世界上第一套彩色烟画——1894年英国出品的100片一套的《世界陆军》。
    收藏故事
    “我父亲从小就喜欢收集烟画,藏品最多时有六七万枚。”冯懿有一谈起收藏烟画,便兴致盎然,滔滔不绝。父亲冯眉生于1898年,幼年时喜欢上烟画,从此一发不可收。“家门口有家烟纸店,那时候卖烟不像现在整包整条地卖,而是拆开一包,一支两支地卖,里面的烟画就拿出来送给小孩白相相。”冯懿有说,父亲知道后,每天傍晚就去将所有烟画买来。“当时家境并不好,好在收集烟画花不了多少钱。”
    解放后,烟画几乎绝迹,冯懿有不忍心看到烟画就此消失,和妻子下决心把这项收藏坚持下去。于是,两人每月的工资除了留下一点生活费外,全部拿去买烟画。每个周末,两人都要去旧货市场淘许久。有一年,他应邀去北京办展览,邀请方约好中午带他们去吃烤鸭。看时间还早,冯懿有就去了旧货市场,意外发现一个摊位上有几千张烟画,他的脚一下子就像被钉在了地上。等他把所有烟画收下,一看表,早过了吃烤鸭的时间了。可他一点不后悔:“烤鸭什么时候不能吃?这个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还有一次,妻子给钱让他去给自己买件衣服,等他回家,衣服没买,倒抱回来一千多张烟画。
    镇馆之宝
    冯懿有的博物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孔子画像烟画,那是父亲留下的藏品。1930年,华品烟草公司随金箭牌卷烟出品了72+1《至圣先师孔门师弟像》烟画。“集满72弟子的烟画,再找到1张孔子画像的烟画,可向烟草公司换取重奖。”冯懿有说,可那是商业噱头,孔子画像烟画一共只有3张,一张送去登记存案,两张在公司档案库内。父亲冯眉听说后,以上海滩“烟画收藏大王”之名,还费了许多周折,承诺绝不兑换奖品,才向烟草公司索得这枚孔子烟画。
    “文革”期间,冯家人因为怕被抄家,忍痛将几万枚烟画撕毁,只留下两三千张无关痛痒的看图识字类烟画。“这枚孔子烟画因为太过珍贵,父亲实在舍不得损毁,想方设法将它留了下来。”冯懿有感叹。
    “小时候,父亲就拿烟画给我当启蒙教材,后来我又效仿他,教两个女儿。”冯懿有笑说。现在,两个女儿和女婿都特别支持他收藏烟画,出资为他建博物馆,因为招不起馆员,小女婿的父母李成贵、李月清夫妇还担任了志愿者。
    冯懿有最引以为豪的是:“三代人集烟画,却无一人抽烟。”这是他的奶奶当年对其父提出的要求。“老祖宗的教诲,我们都得记着,”冯懿有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